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659080 上传时间:2018-10-26 格式:DOC 页数:191 大小:1.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1页
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1页
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1页
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1页
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二一七年五月目 录前 言 .1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1(一)发展基础 .11经济总量稳步提升,园区实力显著增强 .12汽车产业引领发展,新兴产业布局加快 .13科技资源加速集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24强势推进招商引资,开放合作成效初显 .35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城市功能日益完善 .4(二)战略机遇 .61“一带一路”和深化改革战略的宏观发展机遇 .62“珠江-西江”与“粤桂黔”的联动发展机遇 .73新范式革命及“互联网+”经济的全新发展机遇 .74国家高新区和自贸区战略定位的先行发展机遇 .85高端产业与宜居城区融

2、合建设的协调发展机遇 .9(三)面临挑战 .111.创新资源不足,创新创业环境有待优化 .112.汽车产业一支独大,新兴产业发展缓慢 .113.体制机制不顺畅,政策支撑体系需完善 .124.地处二三线城市,开放创新水平待提升 .13二、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13(一)总体思路 .13(二)战略定位 .14(三)发展目标 .15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9(一)推动汽车工业转型发展 .191.发展思路 .192.发展目标 .203.重点任务 .20(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251.新能源汽车 .262.新一代信息技术 .273.智能制造 .294.生物医药 .31(三

3、)实现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 .331.汽车服务 .332.现代物流 .353.科技服务 .364.会展商务 .385.文化创意 .40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创新创业生态 .41(一)集聚高端创新要素 .41(二)搭建新型创业载体 .43(三)完善科技金融体系 .44(四)营造创新创业文化 .45五、链接国内外创新资源,构筑开放型经济体系 .46(一)整合全球创新资源 .46(二)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48(三)加强区域联动发展 .49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园区发展活力 .50(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50(二)提升科技资源配置效能 .52(三)探索创新园区招商模式 .53(四)

4、继续推进全面依法治区 .54(五)针对短板开展争先进位 .55七、优化园区整体功能,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58(一)优化园区空间发展格局 .58(二)提升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60(三)繁荣发展社会公共服务 .61(四)加快建设产城融合示范 .62八、保障措施 .62(一)加强组织领导 .62(二)强化能力建设 .63(三)统筹资源保障 .64(四)建立评估机制 .65(五)完善各类政策 .66附件一:新能源汽车产业专题 .70附件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专题 .98附件三:工业机器人产业专题 .126附件四:生物医药产业专题 .1551前 言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

5、在孕育和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趋缓、结构调整、发展动力发生转换,而国家高新区已成为区域“响应变 革、引领新趋势 、塑造新优势” 的重要抓手,以及区域夯实科技创业、培育新兴业态、强化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的核心载体。经过多年的发展,柳州高新区形成以汽车产业为基石,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齐头并进的双核发展态势。通过实施特区式管理、 “三位一体” 运作模式和 “112+1”组织架构,不断推动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 “十三五 ”时期,是柳州高新区适 应和引领“新常态” 、加快 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推 动园区转型升级的攻坚期,也是柳州高新区步入“三次

6、创业 ”,着力营造创新创业生态的关键时期。随着“一带一路” 、中国制造 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为柳州高新区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和新的要求。在新一轮的发展中,柳州高新区要立足全球化,适应互联网经济范式,顺应国家战略导向,着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营造高新区创新创业生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产业、新市场、新文化,不断推进开放创新和区2域合作,加快园区“走出去” 步伐,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进一步激发园区发展活力,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在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带动区域产业升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服务于柳州创新型城市乃至创新型广西的建设需要。本规划依据

7、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方案、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十三五” 国家科技 创新规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 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2016-2020 年、 柳州市科技创新“ 十三五 ”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文件 进行编制,是“ 十三五” 时期规范和指 导柳州高新区 创新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本规划的规划期为 2016-2020 年。1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一)发展基础1经济总量稳步提升,园区实力显著增强“十二五” 期 间,柳州高新区工 业总产总值 和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2015

8、年完成工业总产值 1666.8 亿元,较“十一五末 ”增 长 78.6%;实交税金 107.9 亿元,较“十一五末” 增长 82.9%;固定 资产投资完成 315 亿元,较“ 十一五末”增长 105.8%。财政收入 24.8 亿元,较“ 十一五末” 增长254%。柳州高新区荣膺全国“十佳最具投资竞争力园区” ,成为广西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并作为广西唯一代表参评国家“产 城融合” 示范区, 创建创新型特色园区方案 获国家科技部批准,高新区成为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跻身科技部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2014 年,柳州高新区在全国 115+1 家国家高新区中位居 46 名,相

9、比2010 年总排名大幅度提升了 13 位。园区品牌和知名度不断跃升。2汽车产业引领发展,新兴产业布局加快“十二五” 期 间,柳州高新区形成以汽 车 工业为龙头、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发展的多元产业格局。 “十二五” 期末汽车城建成区面积达 40.6 平方公里,年均建筑量达 200 万平米。2汽车城整车企业发展态势良好,单一车型的销售量、市场占有率等指标在国内独占鳌头,2015 年汽车城整车产量达63.78 万辆,其中上汽通用五菱宝骏基地 48.87 万辆,东风柳汽柳东基地产量达 14.91 万辆,发展势头强劲。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等整车生产带动了研发、配套、物流、商贸、检测检验、教育文化等 1

10、9 个相关功能区块全面布局,全国百万整车先进制造基地布局顺利完成,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柳州)、国家进口汽车检测重点实验室(柳州)完工。同时,园区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产业产值占园区产值总量的 20%,进 一步优化了园区产业结构,培育了经济新增长点。高新区成为国家级创新型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培育试点,上汽通用五菱纯电动交叉型乘用车和柳州五菱中小型电动车完成产业化;东风柳汽节能环保新型乘用车平台投入使用。以高华机械工业机器人、久日机械新型挖掘机、凿岩机为代表,先进装备制造业茁壮成长。腾龙

11、煤电等企业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细分领域一枝独秀。以柳州医药、莱吉生物为代表,生物医药产业初步成形。3科技资源加速集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十二五” 期 间,高新区鼓励各院校与园区企业共建研发3中心、实验室,发展混合制实体性的科技公司,推动企业的研发和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推进校企融合、产学研合作。加强了对国家科研院所、大学的项目引进与合作,高校研究生院柳州社会实践基地、区域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西汽车产业人才小高地、“院士籍” 企业孔辉科技先后落户新区。“十二五” 期间,柳州高新区引 进高层次人才 1413 人,柔性引进院士 1 人、博士后 55 人;2015 年柳州高新区有效高新

12、技术企业数量达到 153 家,相对“十一五” 期未增加了 59 家,占园区企 业总数的 65.4%;发明专利申请 800 件,同比增长 12.2%;发明专利授权 78 件,同比增长29%;技术合同成交额 0.79 亿元,同比增长 44.0%。五年来,高新区不断加快科技项目培育孵化,提升创业孵化服务链条。与高校建立战略联盟,引进湖南大学、四川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 6 所高校合作创建研发中心和各类专业孵化器,与牛津大学创新中心合作共建国际科技孵化器,铟锡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成为新区首家国家工程实验室。打造大学生创业园、互联网“众 创空间” 和广西机器人“ 众 创空 间” ,连续举办 四届柳州大学生 创新创业大赛,开展柳州汽配电子商务应用示范基地建设。 “十二五” 期内共引进孵化企业 430 家,新增孵化项目 387 个,48 家企业成功毕业,成功培育 4 家科技企业在“新三板 ”挂牌,1 家企业在主板上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