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题.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660503 上传时间:2018-10-2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测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高三语文期中测试题现代文阅读( 35 分 )( 一 ) 论述类文本阅读( 9 分,每 小 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 成 13 题。在写文章时,我们通常会运用以小见大,虚 实相生,抑扬结合,主次相成等写作手法,而这些章法,在建筑组合之中同样可以被灵活应用。大小、曲直、繁简、抑扬、奇偶、虚 实等手法在传统建筑中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建筑中的“钩 心斗角” 结构便是很好的例 证。心是指宫室的中心,角是指檐角, 诸角向心,叫“ 钩心” ;诸角彼此相向,像戈相斗,叫做“ 斗角 ”。在曲阜的孔庙,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的建筑结构。 “勾心斗角”原是建筑师为了节省空间及建筑结构的美观,而创造出的一门以

2、巧补拙的建筑美学。其 实就整个中国古代建筑,如故宫、雍和 宫等的建筑结构,都是纵横交错、榫榫相咬,相互关联又互相制约,针锋 相对。原本难以共存的拥挤的建筑,在建筑师的设计下反而和谐共生。作为祭祀祖先神灵之用的天坛,其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要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以表现“天”的至高无上。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象征着“天圆地方” 。而内坛位于外坛的南北中轴线以东,圜丘坛和祈年坛又位于内坛中轴线的东面,这些都是为了增加西侧的空旷程度,使人们从西边的正门进入天坛后,就能 获得开阔的视野,以感受到上天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而全部宫殿、 坛基都朝南成圆

3、 形,以象征天,两重坛墙 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象征着“ 天圆地方”, 则体现了古人的宇宙观。就单体建筑,祈年殿和皇穹宇都使用了圆形攒尖顶,镶着象征天空的蓝色的琉璃瓦,它们外部的台基和屋檐层层收缩上举,也体现出一种与天接近的奇异感觉。尤其值得一2提的是丹陛桥,它连接圜丘坛、皇穹宇、祈谷坛三座主建筑,贯通南北,由南向北逐渐升至 3 米,象征着此道与天宫相接,皇帝由南至北步步升天。因此,当跨出祈年殿的大门,在笔直的甬道不停回望,但见成贞门又与祈年殿相融为一,边走边回看,仿佛祈年殿越变越高,如升入云天。可见,无论是大到整体布局还是小到一砖一瓦,天 坛在几乎处处传递着这种“ 天人合一

4、”的思想,它在建筑中融入中国这一传统的宇宙观 ,让孤立分散的建筑,通过巧妙地布局,仿佛也具有了灵魂。 不同的民族之间总是有很多的文化隔膜,建筑尤其需要适应本民族的文化特征。中国古代建筑非但没有一味排外,反而博采众长。一方面传统建筑尊重本民族历史,但另一方面又力求创新,对于外来的建筑样式,不是 简单 的照搬照抄,而是巧妙地将其改造、融合,赋 予新意。因此,不同民族之 间的交流融合,中外文化的兼容并蓄,反而让传统建筑更多了几分异域的光彩,如圆明园中的西洋楼、 “观水法”。在宗教建筑中,这个特点体现得尤为明显。在北海公园湖面上傲然挺立的白塔,就是中外文化的完美结合的典型代表。塔是一种佛教建筑,相传白

5、塔是尼泊尔人阿哥尼的杰作。北海白塔,在这幅传统中国山水画中,非但无突兀之感,反而与蓝天、白云、碧水、青山相映成趣,在阳光照耀下,放佛浑然天成,让人心生无限开 阔之感。从最初西汉传入佛教、唐代传入伊斯兰教、明清 传入基督教,这些宗教在中国本土落地生根,不断开枝散叶,与中国传统建筑相融合,逐渐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宗教建筑形式。 “和而不同”在其间大放异彩。(节选自从传统建筑看中国文化的“和而不同” )1.下列关于建筑组合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3A.建筑组合与写文章一样,也会灵活运用以小 见大、虚实相声、抑扬结婚、主次相成等技巧,而且一般都不会单 独使用某一技巧。B.使檐角向心,

6、将诸个檐角彼此相向如同兵戈相斗,这种传统建筑中的“ 钩心斗角”结构很好地体现了建筑组合的章法特点。C.传统 建筑中以巧补拙的“钩心斗角”结构,本只是建筑师为了节省空间而设计,客观上却使建筑结构和谐美观, 显出组合之妙。D.故宫、雍和宫等的建筑结 构, 纵横交错、榫榫相咬,相互关联又互相制约,它们之所以显得和谐,与运用了组合的章法有关系。2.下列对天坛设计理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A.天坛的设计注意体现古人的宇宙观,全部宫殿、 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B.无论 是整体布局还是外观形式,天 坛的全部设计 都是为了突出

7、天空的辽阔高远,表现“天”的至高无上,以供祭祀天地之用。C.内坛 、外坛、圜丘坛的布局设计,增加了天 坛西侧的空旷程度,从而有利于人们感受到上天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D.天坛建筑几乎处处体现出了“天人合一” 这一传统的思想,让一些孤立分散的建筑,通过巧妙的布局,仿佛也具有了灵魂。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4A.不同民族因为众多的文化隔膜,其 传统建筑总是固执而鲜明地体现着各自的文化特征,努力保护自身不受异域文化的影响。B.一种外来的建筑样式,如果能与本民族本国家的建筑相融合,一定不是机械的照搬照抄,而是经过一定改造、融合, 赋予了新意。C.佛教、伊斯兰教、基督

8、教等宗教带来的建筑样式,之所以能够和中国传统建筑相融合,与中国传统文化包容性有很大的关系。D.中国传统建筑不仅重视建筑组合,还注意空间布局,善于博采众长,从而既满足使用上的要求,又能取得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走正门王春迪老街有句俗语:夏府的地,货府的房,海府的 银子用斗量。贺家发迹早,起初,海 爷还是个小油贩子时,贺家就已 经钟鸣鼎食, 门阔院深, 人称“ 贺丰街”了。然而,家有数座金山,不敌一个败子。后来,贺府家道中落,只能靠典当度日。一日,海爷路过贺府门前,看到有个不肖子孙正在卖一只枯瘦的看门狗,海爷不禁喟叹,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

9、好。昔日金玉满堂的贺府,如今只剩下一个金砖碧瓦做的空壳了。5贺府后来卖给了海爷。因为地势高,地段好,海爷用它做起了油行的 门面。贺府后院有个百步宽的天井,青砖铺 就,四周景色幽静。还有几棵松柏,枝繁叶茂,傲然挺拔。如此花园,中间竞然立着贺家的祠堂,迁也迁不走,拆又不能拆,看着让人堵得慌。起初,每逢清明,贺家的子孙还三三两两地来祭祖。后来便不再有人来了。常有人跟海爷建议,这帮不肖子孙把老祖宗的家底都给败光了,也没脸来了,干脆把那个祠堂拆了吧。海爷却说,不可。后院鸽子多,鸽子屎常落得到处都是,海 爷吩咐下人,隔些日子把贺家的祠堂打扫干净。到了清明, 贺家没人来,海 爷还让人烧香点烛,更新一些被老鼠

10、啃坏的牌位。转眼几十个春秋,海爷已白发苍苍。一日,日过三竿,一阵锣鼓开道,老街的百姓跟水一样涌过去,随即,又像拍在岩石上一样分在两边 。海 爷隐约看到,一个八人抬的轿子在人群中似水浪般起伏。鸣锣十一响!这排场,唯京官才有!海爷微微闭着眼,低着 头,垂着手,腰杆子挺直地跪在地上。身后的家人,有的窃窃私语,有的自言自 语,求佛保佑,有的甚至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半边身子都斜了。不一会儿,轿子停在了海爷府前,下来一个官人,下了轿, 经过海爷时,像经过一个脚底下的石子儿,啥也没说,径直走进海爷的油行。身后,知府、知县以及各级官 5 都低着头鱼贯而入。街坊们瞧这架 势,心想,生意人恩怨多,海爷得罪人了。海爷

11、的几个儿子,嘴止不住地叨叨着怎么办,怎么 办呀。海 爷静静地回过头,眼神一扫,大伙不敢言语了,同时腰杆子也挺了起来。6一阵嘈杂的脚步声传来,官人从油行里走了出来,到海爷跟前将海爷扶了起来。海 爷觉得此人两手温软有力,微微抬头, 见他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髯须飘逸,两肩圆厚,一副贵人之相。再看那官服,绣的是孔雀, 顶戴蓝宝石花翎。未等海爷说话,官人便说,本官乃贺家后人,一别数十年,如今故地重游,旧迹 难 辨,唯有当年祠堂,托您照料,仿如昨日。本官不胜感激,刚才失礼, 颇有得罪。说着,官人要弯腰拜谢,被海爷一把托住。海爷气定神闲地微微一笑,道,举手之劳,荣幸之至。随后,两人有说有笑,一同走进了昔日的

12、贺府。当日,老街的每一个角落都在谈论着这件事,大伙都觉得,多 亏海爷当初的仁义。倘若当初海爷一冲动把祠堂给拆了,保不准今儿个会出什么事情。一日,外面下着大雨,海爷闲来无事,把几个儿子儿媳妇叫到跟前喝茶,海爷若无其事地问他们,知道当初为啥 我没拆贺家的祠堂吗?小儿媳鬼精,抢嘴说,是老爷您仁义。海爷笑笑,抿了一口茶,起身,眼睛望着窗外,好似看到了几十年前的情景。海爷说,贺家人搬走后的头几年,贺 家还有不少后人来祭祖,其他人来的时候,都跟老鼠似的 钻进钻出,拜祭时,有的说说笑笑,有的哭得撕心裂肺,进进出出,都走侧门,怕遇到熟人。唯有一年轻女人,一手拎着篮子,一手领着一个孩子,清早最先来。娘儿 俩大大

13、方方地从正门进来,进来后,先将祠堂里里外外擦洗一遍,然后从篮子里拿出一个干净的蒲团,让孩子端端正正地跪拜。拜祭完,整理好衣裳,再昂首阔步地走出去。娘儿俩穿的都是粗布衣服,有的地方还带着点 补丁,却十分干 净。这样 的穿着,从富丽堂皇的大门进出,难7免会被众人指点议论,但那娘儿俩,始 终抬头挺胸,遇到认识的街坊,还让孩子有礼有节地问好。海爷说,贺家有这样的娘儿俩,谁还敢拆他家的祠堂?这么些年了,也不知道那天那个官人,是不是当年那个孩子?小儿媳没弄懂,嘀咕道,不就是没走侧门走正门吗?这有啥啊?海爷听罢,长叹一声,背着手,回屋去了。 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14、(3 分)A.小说开头以老街上的“ 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 这一俗语开篇,为下文写贺、海两府的遭际埋下伏笔。B.起初,每至清明,贺家的子孙三三两两前来祭祖, 后来便不再有人来了, 这说明贺家人的祭祖观念随着家境的变化而变淡。C.做了京官的贺家后人返乡时,海 爷的家人“ 有的甚至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半边身子都斜了”, 说明海爷的家人因得罪了贺家而害怕。D.海爷的小儿媳是个鬼精且有城府的人,她先是抢先回答海爷的话,称赞海爷,后来又嘀咕,都是为了讨好海爷 。E.小说善于通过细节刻画海爷,迎接京官 时的“闭眼”“低头”“ 垂手”“腰杆子挺直” 及下文的“微微一笑 ”都将人物刻 両得栩栩如

15、生。5、小说第段写贺府后院的环境有何作用?(5 分)86、海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科学巨人玻尔1927 年,第五届索尔维物理学会议在布鲁塞尔召开,激烈的辩论很快就变成了一场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的“ 决斗 ”。这场辩论在三年后的第六届索尔维会议上战火再续,玻尔获得胜利,他所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因此获得了大多数物理学家的认同,他们对量子力学的解释也被奉为正统解释。这次辩论就是著名的“ 爱因斯坦- 玻尔论战” ,有人称之为物理学史上的“ 巅峰对决 ”。爱因斯坦和玻尔这两位科学巨人的背后,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和量自子力学。他们的争

16、论旷日持久,几乎所有理 论 物理学家都被吸引并参与进来, 乐此不疲。尽管两人的科学理论和思想观点始终没能调和,但他们却结下了长达数十年的友谊。玻 尔高度评价他与爱 因斯坦的学术之争, 认为 它是自己“ 许多新思想产生的源泉”。爱因斯坦也称赞说:“ 很少有 谁像玻尔那样,对隐秘的事物具有如此敏 锐的直觉,同时又兼有如此强有力的批判能力。他是我们时代科学领域伟大的发现者之一。”与爱因斯坦更个性化的独自研究不同,玻尔周围聚集着许多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他不但有革新的勇气,更是一位伟大的伯乐。他 为量子物理学培养和组织了一支创新发展的队伍,人们称之为“哥本哈根学派”。后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玻恩、海森

17、伯、泡利以及狄拉克等都曾是其主要成员。9哥本哈根学派活动的大本营就是哥本哈根理论物理研究所。该所是玻尔在 1917 年申请,并于 l921 年正式成立的。他以著名科学家的身份为研究所作担保,筹集了大量资金。在任所长的 40 年间,他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青年才俊,使研究所成为当时全世界最重要、最活跃 的量子力学研究中心。 这 里先后培养了 600 多名物理学家。玻尔使这个科学家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力量发挥到极致,形成了以集体讨论和自由探索为特征的研究风格。他还经 常在此举办非公开的小型年会,邀请各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出席,相互学习,启发交流。 这里没有论资排辈,只有挑战与争鸣,形成了富有

18、激情和活力、不断进取的学术精神,人们 誉之为“哥本哈根精神”,这种精神至今仍在科学研究领域受到推崇。量子力学每前进一步,或多或少都与这个学派科学家的合作研究有关。可以 说,玻尔领导的哥本哈根学派具备了一个科学学派应有的优秀特质。希特勒上台后,玻尔以访问德国为名,暗地 调查德国科学家的安全情况,然后 设法把可能受到迫害的犹太科学家转移到安全地方。他还积极创立和参加丹麦救援组织,尽力帮助逃到哥本哈根的科学家与其他难民。德国纳粹控制丹麦后,玻尔起初留在国内,与抗 敌组织保持密切联系。他一 贯的不合作态度,令纳粹非常恼火。1943 年玻尔受到纳粹分子的威胁,他冒 险出逃,历尽艰险,辗转到达美国。在美期

19、间,为抗击法西斯,他曾参加原子弹的研制工作。在研制过程中,他就考虑到这一研究成果对未来世界的影响,并曾多次接触英美首脑,建议他们及早与苏联达成控制原子武器的协议,但没有成功。二战后,玻尔积极倡导和实施国际间的科学合作。 l957 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将第一届“原子为了和平 ”奖授予玻 尔,以表彰他“在全世界迫切需要的原 则上,以友好的精神进行10科学探索,在和平利用原子能以满足人类需要方面作出了榜样” 。(摘编自邹丽焱玻尔传)相关链接玻尔(18851962),丹麦物理学家。在普朗克量子假说和卢瑟福原子行星模型的基础上,于 l913 年提出氢原子 结构和氢光谱的初步理 论。稍后,又提出 对应原理”

20、。 对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l927 年又提出互 补原理。在原子核反应理论、解释重核裂变现象等方面,也有重要贡献。 获 1922 年 诺贝尔物理学奖。 (摘自辞海第六版)1918 年,玻尔的老师卢瑟福邀请他赴英国工作,他在回信中说:“虽然哥本哈根大学在财力、人员、能力和实验室管理上,都达不到英国的水平,但我立志尽力帮助丹麦 发展自己的物理学研究工作我的职责是在这里尽我的全部力量。” (摘自戈革玻尔集)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3 分)A爱因斯坦与玻尔在争鸣 中惺惺相惜,爱因斯坦高度评价玻尔的贡献,玻尔也感念爱因斯坦的支持,他们之间 建立了长久的友谊。B玻尔以自己创办的研究所 为平台,通 过邀请各国科学家前来交流学 习,使 团队的成员能有机会博采众长,不断发展量子力学理论。C玻尔敏锐察觉到纳粹将要 对犹太人实施迫害,及 时转移了大批犹太科学家,后来还亲自参加了丹麦的抗敌组织,反对纳粹暴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