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手册2目 录(一)基础知识篇 1(二)自我意识篇 4(三)情绪调控篇 6(四)人格发展篇 9(五)人际关系篇 11(六)压力应对篇 13(七)危机干预篇 161(一)基础知识篇1、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感情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它的一些标志包括:(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2 )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2、判断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1)心理与环境的同一性。 (2 )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3、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
2、力正常。( 2)人际关系和谐。( 3)情绪积极稳定。(4 )意志品质坚强。( 5)自我意识正确。(6)个性结构完整。(7 )环境适应良好。4、心理健康的相对性人的心理是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因而人的心理健康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过去心理健康并不意味着永远的心理健康,并且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社会阶段对心理健康的理解是不同的。在一些人看来是心理健康的行为,在另一些人看来可能就是病态的反应了。因此,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而言的。5、心理健康与相关概念的区分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概念包括心理不健康、心理正常、心理不正常,由于他们存在一些紧密联系,常常2为人们所不加区分的误用。心理正常与心理不正常是一组相对
3、应的概念。心理正常是指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或者说不包括精神病症状的心理活动。心理不正常是指“异常心理” ,指有精神病症状的心理活动,含变态人格、确诊的神经症,其他各类精神障碍。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是一组相对应的概念。心理健康特指处于动态心理平衡的心理过程,涵盖了一切有利于个体生存发展和稳定生活质量的心理活动。心理不健康是指处于一种动态失衡的心理过程,根据严重程度可以进一步区分为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部分可疑神经症。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心理不健康还是心理健康都属于心理正常的范围,与心理不正常的“病”态心理要严格区分。6、心理健康的实现条件(1)正视和接受现实,积极适应环境的变化。(2)正确
4、认识和评价自己。 (3 )乐于交往,善于与人接触。 (4)努力工作,学会休闲。 (5 )有意识的控制调整情绪,乐观开朗,积极向上。7、维护心理健康的途径(1)全面提高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 (2)增强多种心理能力,包括适应能力、承受能力、自控能力、社交能力、康复能力。 (3 )创设有利于健康成长的环境,包括树立奋发向上的良好风气、建立和谐友爱的内部关系、提供公平合理的成长环境、保持张弛有度的工作节奏、创造宽严相济的管理环境,营造丰富活跃的文化氛围。38、常见心理问题(1)适应障碍问题。 (2 )自我意识问题。 (3)人际关系问题。 (4 )工作压力问题。 (
5、5 )个人情感问题。9、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1)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2 )理性对待并接纳自己。 (3)及时宣泄心理压力。 (4 )积极参加社会交往活动。10、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指心理工作者在心理方面给咨询对象帮助、劝告、指导、建议,以便解决求助者心理问题的过程。心理咨询的对象包括三类人:一是精神正常,但遇到了与心理有关的现实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二是精神正常,但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三是特殊对象,即临床治愈的精神病患者。心理咨询的目的在于纠正个人心理上的不平衡,使个人对自己与环境重新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改变态度和行为,以达到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11、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指应用心
6、理学的原则和技术,对病人施加心理影响,进而改变病人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的过程。心理治疗的对象主要是具有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的病人。心理治疗的目的在于改变病人的症状,减轻或消除病人痛苦,提高病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尽快恢复或实现身心健康。12、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区别(1)实施者不同。心理治疗由具有任职资格专业4的心理医生实施,心理咨询既可以由心理医生实施,也可以由具有心理知识和经过心理咨询训练的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实施。 (2)工作对象不同。心理治疗面对的是具有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的病人,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是心理指导和帮助的正常人。 (3)操作上的不同。心理治疗是标准化、规范化的,带有强制性的“矫正
7、”解决问题,心理咨询相对来说不太标准化、不太规范化,是“协助”性质的解决问题。(二)自我意识篇1、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各种身心状态的认识、体验和愿望,以及对自己与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体验和愿望。2、健全自我认识的标准(1)正确认识自己。 (2 )愉快地接纳自己。(3)自觉地控制自己。3、影响自我意识的因素(1)客观因素。包括时代背景、文化因素、人际环境。 (2)自我因素。包括自我价值取向、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差距、主体我与现实我的矛盾、失败的认知、体验水平和归因方式、心理与人格特点。4、自我意识偏差(1)自卑。自卑是个体由于自我认知偏差等原因所形成的自我轻视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体验。例
8、如认为自己其貌不扬,担心被人歧视;认为自己家境贫寒,5被人看不起;认为自己天资愚笨,对未来缺乏信心等等。 (2)虚荣。虚荣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关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的心理行为。好虚荣者常常不是通过实实在在的努力,而是通过吹牛、撒谎、作假等非正常手段沽名钓誉。(3)从众。从众心理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是指在群体舆论的压力之下,放弃个人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自我保护行为。从众心理人皆有之,但是过强的从众心理则导致缺乏主见,丧失自我。(4)逆反。逆反心理也称对抗心理,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某些人的言行跟当事人的主观愿望相反,产生一种与常态性质相反的逆向反应。逆反心理
9、的出现反映了一种不正常的独立意识,若不得以正常的引导则容易导致个人自由主义倾向,使其形成不健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脱离集体的后果。 (5)盲目。盲目是一种失去目标,没有目的性进行活动的心理。表现为不假思索的模仿他人,不从现实和自身实际出发有目的性的做出规划,随意地采取行动等。 (6)自负。自负是一种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的一种情感体验和情绪表现。具有自负心理特征的人往往过于自信,自我感觉过于良好,凡事认为自己完全正确,听不进他人的合理意见及劝告,一意孤行。 (7)任性。任性是指不顾及他人的想法,一味按照自己的要求行事。具有这种心理特征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只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不顾及他人的感受
10、,容易为自己本能的欲望和偶然的动机以及不良的情绪所左右,片面主张自己的要求,进而发展到以我为中心的境地。65、自我意识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健全的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是人类自身内在的一种成功机制。对人的发展具有以下作用:(1)方向作用。自我意识为人的发展提供目标导航。(2)自控作用。自我意识使人发挥能动性根据目标及现实发展要求,调节和控制人的行动。 (3)内省和归因作用。自我意识对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进行反省和审查,使其在现实发展中不断调整认识。6、优化自我意识的途径(1)全面正确地认识与评价自我。进行自我反省,通过自我比较,与他人比较,接受他人的评价,在综合体系中检验自己的表现。
11、 (2)欣然接受自我。正确对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正确对待自己成功与失败的经历,以积极的态度全面的接纳自我。 (3)科学的塑造自我。确立明确的行动目标并培养坚强的自控能力。(4)增强自制力。培养良好稳定的心理素质,用好外在氛围的影响作用,养成辩证思维的科学认识方式。(5)塑造健全人格。加强心理调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三)情绪调控篇1、情绪情绪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体需要所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我们通常表现出的喜、怒、哀、惧等都属于情绪。情绪在生活中是人的心理状态的晴雨表,反映着7每个人内在的心理状态。2、情绪的要素(1)内省的情绪体验。 ( 2)外在的情
12、绪表现。(3)情绪的生理变化。3、情绪的功能(1)自我防御功能,表现出自我保护倾向。 (2 )社会适应功能,对于不同刺激产生不同的社会适应性反应。 (3)动力功能,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 (4)强化功能,有助于内在潜能的充分展示。(5)信号功能,传达信息、表达思想和愿望。4、情绪对人的生理活动的影响人的情绪通常伴有多种生理上的变化。情绪紧张时,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情绪抑郁时,心跳减慢、减弱,甚至不规律。情绪紧张时,呼吸加快,节律不规则。情绪发生障碍,不但对本身有影响,而且导致各系统器官的病理性改变,引起身心疾病。5、良性情绪良性情绪是在个体需要得到满足、使人产生肯定状态时产生的。在良
13、性情绪下机体的心理与生理功能处于良好状态,可以充分发挥机体潜在的精力,调动一切生理功能,提高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能力,使机体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6、良性情绪的作用(1)愉快而平稳的情绪,能使人的大脑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保持体内各器官系统的活动协调一致。(2)愉快的情绪能使整个机体的免疫系统和体内化学物质处于平衡状态,从而增强对疾病的免疫力。 (3 )8达观快乐的积极情绪能使别人更喜欢亲近自己,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焦虑、忧愁、恐惧、愤怒等不愉快的情绪,只要适当,也是正常有益的。7、不良情绪不良情绪是指当个体不能满足自身的需要或者是与自己的意愿相悖的事物出现时,会使人产生否定的态度,产
14、生不愉快或消极的心理感受,包括愤怒、恐惧、焦虑、悲伤、嫉妒等。8、不良情绪的危害(1)发生过于强烈的情绪反应时,心理处于极端状态,导致生理机能紊乱,干扰正常生理功能;(2 )发生持久的情绪反应时,心理长期处于失衡状态,导致机体的抵抗力降低,最终产生不可逆的躯体疾病。9、情绪问题的表现(1)焦虑。 焦虑是人预感将要发生不良后果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反应和体验,通常被描述为紧张不安、心神不宁、恐惧忧虑等负性情绪体验,是应激时情绪反应的主要表征,其严重程度因刺激本身的性质及个体的耐受程度不同而有所不同。(2 )抑郁。抑郁是指精神受压抑而产生的较持久的、消极的情绪状态。它是一种愁闷、悲观的心境,突出表现为情绪低落、心态悲观、精力下降、自我感觉差、不愿交往、对事物失去兴趣、无快感体验。(3)愤怒。 愤怒是正常人的一种基本情感成分,是当客观事物与我们的主观愿望相悖时,而习惯使用的一种情绪反应。愤怒的积极意义在于在战争状态,能激发人以最大的魄力和力量去打击敌人。但是在和平时期,愤怒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