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话说端午节 中国传统节日 农历节日: 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 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节 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 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节 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 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 农历腊月初八 腊八节 端午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等。 2006年 5月 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 2008年起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放假 1天 (农历端午当日 ) Duan Wu Jie 目录 端午的起源 端午的别称 端午的习俗 当今的端午 国内的端午 境外之端午 端午 文化的继承 端午的起 源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史籍资料有很多不同的说法,其
2、中比较有影响的四种是:一是认为端午节源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习俗;二是认为其源于古时候吴越民族对龙图腾的崇拜;三是将端午节与古代“恶月”、“恶日”说联系在一起;最后一种说法,也是最为接受的看法,认为端午节是为了 纪念屈原。 纪念屈原说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 续齐谐记 和北周宗懔( lin) 荆楚岁时记 的记载。 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 (mi)罗江。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
3、,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 lian)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 端午 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屈原 屈原(约前 340年约前 278年),汉族,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人,今湖北宜昌秭归县人,芈( mi)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主张联齐抗秦,提倡“美政”。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
4、。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代表作: 离骚 九章 九歌 天问 Qu Yuan 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 离骚 、 天问 、 九歌 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 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初五,在写下了绝笔作 怀沙 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屈原 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