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偷窃行为”教育小结 学生偷窃同学的财物这一不良习惯在许多学校中都比较常见,小至橡皮、铅笔、钢笔,大至学习机、钱。当然,这里的“偷窃”与法律意义上的偷窃有所不同,有专家研究表明,小学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还不够明确,他们的“偷窃”只能算是一种不诚实的占有行为。然而,不管是何种意义上的“偷窃”,都是不良品质的表现。卢梭说过:“人生当中最危险的一段时间是从出生到十二岁,在这段时间中还不采取摧毁那种错误和恶习的手段的话,它们就会发芽滋长,乃至以后采取手段去改的时候,它们已经是扎下了深根,以致永远也把它们拔不掉了。”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地对待小学生的“偷窃”行为,及时地进行矫正,既要保护受害人的权益,追回损失,又要正确引导教育偷窃者,使其改邪归正,悬崖勒马。然而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并不容易,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孩子,他们有个性,有情感,有思想,光靠严厉的批评、责骂、惩罚是不够的,必须走进孩子的心灵,只有了解了他们“偷窃”的真正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现就本班王志勇的偷窃行为的转化工作做一小结。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