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西南财经大学本科教育改革与质量提升计划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学校第十二届党代会第二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质量优先,内涵发展”的战略主题,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高学校本科教育质量,提出以下意见。一、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进一步夯实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西南财经大学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内涵发展的若干意见,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
2、把科学精神、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切实增强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创新型应用型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与经济建设的骨干和领导者。(二)总体思路。以“ 全人 ”教育为共同愿景,以教育理念更新为先导,以全面修订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为契机,以本科教学工程建设为抓手,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着力重点,完善以学生、教师、教育管理者、教学辅助人员等为主体的 “本科教育共同体”,整合资源,协同育人。建设全校上下“ 关心教学、热爱教学、参与教学” 的优秀育人文化,营造“ 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的优秀育人环境,形成教书
3、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合力,进一步提高学校本科教育质量。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完善本科教育质量标准(三)完善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创新为魂、能力为重的原则,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求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注重社会需求信息在人才培养环节的反馈,建立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本科教育质量标准。完善分阶段大类培养、专业培养、多元培养的培养体系,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与课程体系,减少课程门数与课时总数,提高学业挑战度。 (四)健全本科教学质量校内监控机制。完善校、院(中心)、系三级本科教学工作责任制度,突出学院办学主体地位,加强
4、基层教学组织建设,落实岗位问责制。把学生评价作为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聘请高年级学生担任评教员,完善学- 2 -生全员评教。每年组织试卷、毕业论文等专项检查。严格执行校、院(中心)、系三级听课评教制度,在通识基础课和大学科基础课试点校外同行评教,建立校院领导抽样评估、督导组重点评估、同行专家评估、学生线上线下评估、授课教师自评、毕业生学业满意度调查六位一体的质量监控体系。三、强化专业内涵建设,优化学科专业与人才培养结构 (五)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面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做强传统优势专业,积极探索宽口径、跨学科设置专业,重点支持发展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鼓
5、励有条件的学院积极开展学科专业的国际评估与认证。建立就业能力评价与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健全专业评估、预警、退出机制,对连续两年就业率较低的专业,除特殊专业外,应调减招生计划直至暂缓、停止招生。(六)建立教育教学改革试验区。按照教育部要求,遴选人才培养特色鲜明、示范性强的学院开展试点学院综合改革,支持试点学院改革学生招录与选拔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师遴选、考核与评价制度,落实和扩大试点学院自主权,支持试点学院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完善学院内部治理结构。切实推动专业综合改革,通过自主设计建设方案,支持各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影响本科专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6、进行综合改革,引领示范学校专业改革建设。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实施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工程,遵循理论性、科学性、前沿性、应用性、示范性原则,学校每年发布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选题指南,同时鼓励教师自选题目开展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财经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公开发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程教学范式转变、教材建设、教学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孵化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教学成果提供理论基础。(八)完善“ 通识+专业” 教育体系。牢固树立通识教育理念,坚持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实现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互通共融,促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平衡
7、与有机衔接。在重点建设“沟通与写作”、“逻辑与批判性思维”、“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基础上,有选择性地引进一批优质网络课程进入教学计划,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设立博雅讲座教授,建立通识教育名家讲堂。以川渝通识教育联盟为突破口,实现区域内高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九)鼓励采取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和国际化培养的“一制三化”模式,做- 3 -实高素质金融拔尖创新人才本硕博贯通培养和分层分类培养工作,加大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落实“ 金融创新人才本硕贯通试点班”实效,打造“经济学基地班” 、“光华创新人才实验班 ”、 “经济管理国际化创新人才班” 和“双语教学实验班”的升级版,完善卓
8、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路径。(十)持续推进课程教学范式转变。根据现代课程教学核心理念,打破“以知识传递为重点、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为阵地”的教学范式,进一步彰显现代课程教学的学术性、民主性和协作性,根据课程特点,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在教学全过程中激发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突出能力培养。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加强对课程教学范式改革的宣传力度,形成人人追求卓越的教学文化。(十一)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在优化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统一课程标准。实施名课建设工程,建设好金融学科群共同课程,培育和建设一批省级、国
9、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精品视频公开课,选拔熟悉学科发展规律、通晓学科发展前沿的教师开设学科导论课和新生研讨课,探索以融通运用、拓展创造为目的的顶石课程。搭建跨专业选修课程平台,实施选修课建设计划,落实研究类课程和应用类课程的分类教学,鼓励教师跨学院、跨学科、跨专业开课,提高选修课质量。优化短期课程和讲座课程,做实小学期。加强体育课程建设,增强学生体质。实施教材建设工程,以国内外一流教材为标杆,以教学的适用性、内容的先进性、方案的完整性、形式的灵活性为标准,鼓励教师编写优秀教材,引导教师编写实验类教材、教学案例和习题集。建设一批覆盖我校多个学科领域的国家级、省级规划教材和精品教材。(十二)强化实践
10、教学环节。把实践育人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突破口,稳定实践教学的学分(学时),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验、实训、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整合军事训练与安全教育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把社会实践作为“第二课堂”纳入教学计划,大力开展社会调查、课外学术活动、志愿服务和创新创业等活动。强化学校与金融机构、公共部门、科研院所、工商企业的合作,创建一批省级、国家级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促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做实“ 现代金融创新实验教学中心” 、“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和“现代金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努力探索“一个学院一支专任实验教师队伍,一个综合实验项目,一个专
11、业学生社团,一个学科竞赛活动”的学生自主管理的实验教学新格- 4 -局。鼓励教师开设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实验课程,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十三)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整合创新创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类课程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建立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导中心和校外创新创业实习基地。设立“光华英才-本科生科研基金” ,完善学校、省、国家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进一步完善学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完善就业与培养的联动机制。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十四)加强师德师风建
12、设。教师要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严格按照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加强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大力宣传师德楷模的先进事迹,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建立健全师德考评和奖惩制度,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聘用和奖惩的首要标准,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十五)实施名师培育工程。引育并举,打造一批通识教育课程、专业课程的教学团队,坚持教学为要、科研为基,有重点地培养一批教学和科研双优的教学带头人。优化学校优秀教师评审指标体系,设立“教书育人”卓越贡献奖和终身成就
13、奖,并以“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 为引领,系统设计学校教学名师评审指标体系。(十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进一步完善和创新教师的教学训练制度与机制,落实教师培训学分制度,落实学院(中心)教学培训与咨询、教学评估、学业指导等方面的责任。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强化新进教师、教学效果需要提升教师的培训与指导。建立中青年教师实务部门挂职锻炼、社会实践制度,完善优秀教师教学“传帮带”制度,加强教师管理,完善教师退出机制。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作用,推行集体备课制,深化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研究。积极开展 “青年教师教学竞赛”、 “微课教学比赛”等竞赛活动,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完善研究生助教制度,遴选一批优秀
14、的脱产攻读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研究生担任助教,明确工作职责,并给予合理的报酬,推动大班教学,小班讨论。六、注重学生管理与引导,实施全人教育(十七)优化思政课实施方案,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育人作为首要目标,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 5 -信。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实施方案,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进一步规范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增强实效性。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改革本科生导师小组制,实施专业教师班主任制度。(十八)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强化文化育人。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以“
15、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价值文化、“彰显特色、争创一流”的目标文化、“以人为本、尊崇学术、开放包容、求是创新”的行为文化为核心的西财文化建设,着力培育校园文化精品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十九)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握学生思想、心理新特点,更加注重思想引领和人生导航,更加注重学生多样化需求和个性发展,建立有利于挖掘学生发展潜力的机制,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完善辅修和双学位制,在条件成熟的学院探索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程等。加强学生学业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实
16、施名著阅读工程,各学院应制订名著阅读书目,并依靠团学组织自主考核,形成自主阅读经典的氛围。(二十)改进学生学业评价机制。优化教学管理流程,规范学生选课行为,控制学生学期最高修读课程门数和学分数。强化学生的契约精神和责任意识,加强成绩管理,客观真实反映学生学业修读进程,从严治学。规范学生成绩考核,探索全程式多样化考查,课程考核成绩采用国际通用的相对评分方式。在通识基础课、大学科基础课等建立题库,推行考教分离。七、坚持“进”与“出”相结合策略,提高本科教育的国际化水平(二十一)加大全英文课程建设力度,吸引更多留学生走进来。加大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建设力度,建成面向留学生的经济类和管理类全英文课
17、程模块,力争建设2个全英文专业,结合教育部留学中国计划,着力扩大留学生特别是攻读学位留学生规模,增加本科教育国际化的承接能力,助推“留学西财”品牌。(二十二)系统设计,强化管理,鼓励更多师生走出去。设立交流学生管理中心,实施国际交流课程对接制度,强化学院对国际交流学生的指导和管理,为学生国际交流提供制度性保障。继续支持骨干教师出国跟教,支持学生参加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不断提升具有国际交流经历的师生比例。引导各学院结合学科专业特点,与国外高等教育机构开展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师资交流、学位互授联授等多种形式的合作。- 6 -八、完善保障体系,构建全员育人的激励机制(二十三)优化教学资源投入与配置机制
18、。加大对本科教学基本建设与改革的资金保障力度,设立“ 本科教学工程 ”专项资金。学校根据教学研究、课程与教材建设、专业综合改革等项目的类别、级别、建设成效等因素,通过竞争性资源配置方式和引导性资源配置原则,以项目立项奖、项目建设经费和项目结项质量奖的形式给予经费支持。加强对实践教学、实验室、图书资料等教学基本条件的投入,加强多功能教室、录播教室、网络课堂等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和教育管理方式,提升教学资源保障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完善财务监管体系,增加经费使用透明度,提高教学经费使用效率和效益。(二十四)完善教师教学激励和分类管理
19、机制。根据教师的职业规划和个人特长,完善教师分类管理办法,明确不同类型教师的任职条件、岗位职责和发展路径。实施特聘教师和专职讲师制度,鼓励学院试点建立专职讲师队伍,聘请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博士担任专职讲师;学校提供资源保障,鼓励学院创新机制聘用实践性师资讲授课程;打通教学类成果和科研类成果,搭建科研和教学的互通机制。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实验教师高级实验师或教学型教授的晋升通道。在职称评定、年度考核、教学科研项目及奖项的评选和推荐中充分考虑教学团队负责人和核心成员的贡献,加大教学考核的比重和力度,将独立承担本科教学任务作为教授聘用的基本条件,把教授为本科生上课作为基本制度。完善教师实践教学工
20、作的激励机制。(二十五)强化管理育人与服务育人机制建设。教育工作者应把培养学生作为事业,把关爱学生作为本能。加强日常教学秩序检查,规范管理流程,从严治教。进一步完善行政人员、教辅人员、辅导员的激励机制。积极推进管理人员职前培训和在职进修,优化管理队伍结构,进一步提高整体素质,建设一支专家型的管理队伍,设立“管理育人”卓越贡献奖和终身成就奖,强化管理育人。加强服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敬业精神,引导服务人员热爱学生、关心学生,设立“服务育人”卓越贡献奖和终身成就奖,强化服务育人。(二十六)成立本科人才培养咨询委员会。充分发挥学校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的作用,在学术委员会设立本科人才培养咨询分委员会,由学校教育部本科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校外专家、业界精英、优秀校友和潜心教学的教师代表等组成。负责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组织建设、教学条件建设、教师教- 7 -学培训等提供咨询建议。教务处负责该委员会的日常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