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漳州市“十三五”综合防灾减灾专项规划二一六年八月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发展现状2一、 “十二五”主要成就2二、存在问题9三、面临形势10第二章 “十三五”规划总体要求11一、指导思想12二、基本原则12三、规划目标13第三章 建设任务19一、防洪防潮保障体系、洪水预警预报体系19二、水资源保障体系22三、气象预警预报体系24四、森林与湿地防灾体系28五、防震减灾体系29六、地质灾害防治体系31七、海洋与渔业安全体系33八、农林牧渔病虫害防控体系34九、消防防灾减灾安全体系37十、环境安全应急防控体系41十一、卫生应急及疾病防控体系45十二、建设项目45第四章 保障措施46一、加强组织领导46二
2、、建立健全综合减灾管理体制46三、加强减灾法制建设,健全减灾标准体系47四、加大减灾投入力度47五、强化科技创新48六、加强跟踪监督49七、普及全民教育49附表:漳州市“十三五”综合防灾减灾重大建设项目表 1 前 言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指导下,坚持防灾减灾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制订并实施好综合防灾减灾专项规划,对于全面提升我市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完善综合防灾减灾治理体系,有效防御和减轻各种自然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于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和打造田园都市、生态之城,建设富
3、美漳州,具有重要意义。依据漳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福建省“十三五”综合防灾减灾专项规划制订本规划,主要阐述“十三五”时期全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规划目标、建设任务和保障措施,是安排实施防灾减灾重大项目建设和政府投资的重要依据。规划基准年为 2015 年,规划期为 20162020 年。 2 第一章 发展现状“十二五”期间,我市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的决策部署,面对严峻灾害形势,有关各方密切配合,高效有序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减灾救灾工作取得明显成绩,救灾应急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综合协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防灾减灾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社会力量参
4、与防灾减灾取得明显成效。 一、 “十二五”主要成就(一)防洪防汛我市已建成较为完善的水利工程体系,全市现有水库 534座,总库容 12.5 亿 m3,千亩以上引水工程有 133 处,水闸1353 处,节水灌溉面积 119.9 万亩,江海堤防长 1615.8km,保护 94 万亩耕地和 166 万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215.442 万人,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120.6 万亩。全面落实“预警到乡、预案到村、责任到人”工作机制,科学部署、积极防御,至 2015 年,成功抗击了 30 场灾害性暴雨、28 个台风影响和 8 个台风正面袭击,特别是 2012、2014、2015 年全年“零伤亡” 、
5、2013 防抗严重影响的“西马仑” 、 “天兔”台风,水利工程经受住了超校核水位的严峻考验,取得了突出成绩,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产财产安全。同时,坚持防建并举,大力加强防灾减灾基础建设,全面完成 10 个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有序推进山洪灾害防治二期工程,完成山洪灾 3 害调查评价、非工程措施补充完善云霄车圩溪、诏安金溪山洪沟治理,深入开展远程视频监视系统、防汛广域网络、防汛基层示范村等项目建设,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升。(二)气象我市县级以上政府均成立了气象防灾减灾领导小组或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以及相关的专业应急指挥机构,5 年间制定各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11 个,普查全市 9 条中小
6、河流,42条山洪沟、23 个地灾点(滑坡点、泥石流点)的气象灾害风险。全市提升改造 11 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为新型自动站,国家无人站 1 个;区域自动站 182 个,其中 50 个单雨量站。另外还有 5 个土壤水分观测站,2 个 GPS/MET 观测站,1 个大型海上浮标站。建成闪电监测定位观测站 2 个,5 个农业气象观测站,5 个海岛站,4 个交通站,4 个旅游站,6 个农田小气候站,1 个校园气象站。建立自动站分级保障机制,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可用率达到 99%,气象观测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共享时效提升到分钟级。 “十二五”期间,全市气象部门共计发布各类决策气象服务材料 5543 份,共
7、发布强对流、强降水等临近预报 1817 期,发布各种预警信号 6114 次,发送气象预警短信 656.77 万条,启动暴雨、台风应急预案 435 次(含县局) ,为缓解九龙江污染以及近年来冬春连旱的严峻形势,共计发射711 枚増雨火箭弹,为工业农业用水提供坚强的保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明显。 4 (三)森林与湿地我市已经具备比较完整的扑救森林火灾的队伍,并建立了军警民共建扑救森林火灾工作机制,极大地提高了扑火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加大投入,夯实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重点区域和生态区的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提高森林火灾防范能力,十二五期间我市共新建生物防火林带 1732.9 公里;二是充实全
8、市 150 座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按照扑火物资储备库管理办法对市县乡三级扑火物资储备库进行了修缮和补充,购置扑火着装、风力灭火机、水枪等,提升了我市应急物资综合保障能力,满足重特大突发事件的应急物资保障需要;“十二五”期间我市不断完善市、县(市、区) 、乡(镇) 、村四级森林火灾应急扑救预案,做到发生森林火灾能够及时启动,反应迅速、组织有序、决策科学,把森林火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同时在湿地保护方面,加强与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汇丰银行的合作,开展环境教育活动、生态养殖试验;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科研监测和基础研究。湿地水鸟显著增加,生态环境日益改善,群众收入明显增加,保护区知名度不断
9、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有显著提升。(四)地震“十二五”期间,我市防震减灾工作成绩连续三年荣获全国地市级防震减灾工作综合考核先进单位。一是监测水平逐步提高。目前全市已建成由强震台、测震台、GPS 基准站、烈度 5 速报台、宏观观测点等 145 个手段组成的成网成场的地震观测台网以及由 505 个 “三网一员”组成的群测群防网络,初步建成与省局互联互通的市县地震监测预警系统。二是震灾防御能力稳步增强。依法加强抗震设防管理,强化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积极推动预制板房改造、农居地震安全工程、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和科普示范校建设,全市已建成 19 处农居地震安全示范点,6 个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47 所科普
10、示范学校,22 个国家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三是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进一步完善地震应急预案,至目前,全市已修订完善地震应急预案近2000 个。完善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体系建设,成员单位由原来的 37 个调整到 53 个。推进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建设,现全市共组建了 17 支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其中市级 5 支,总人数达 600 人。十二五期间,市政府投入 2300 多万元配备了地震应急救援车及其它救援装备。组织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2011-2015 年全市计划建设 105 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目前已建成 112 处,超额完成任务。(五)地质灾害我市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
11、的市、县(市、区)二级地质灾害管理机构体系。 “十二五”期间,我市开展了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和每年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通过调查与规划工作,基本查清了全市地质灾害及地质灾害安全隐患的分布情况,划分了地质灾害易发区及危险区,为群测群防的动态和目标管理、 6 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安排等提供了较全面而详实的资料以及工作部署依据。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取得 2007-2015 连续 9 年地灾“零伤亡”的好成绩。全市 15 个县(市、区)已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的监测网络,并实现多次成功避让,有效地降低了地质灾害造成的财物损失和人员伤亡,显著增强了全市地质灾害防灾抗灾的能
12、力, “十二五”期间全市成功转移 50000 多人。加大各方面资金投入,结合新农村建设、造福工程等实施地质灾害点的搬迁与治理。搬迁安置地质灾害受威胁群众 8358 户 33936人,得到省级补助资金 1944.5 万元,有 47 处省级以上重大地质灾害治理点得到补助资金 5097 万元,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取得了较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六)海洋“十二五”期间,我市通过制定完善和细化渔业防台风、船舶水上突发事件、赤潮、海啸、水生动物疫情、水产品质量安全、海洋环境污染等各类灾害应急预案,汇编成册,建立了各类海洋与渔业灾害市、县两级应急联动机制,形成指挥有力、分
13、工明确、配合默契、运行高效的防灾减灾应急指挥体系,市级和五个沿海县(龙海、漳浦、云霄、东山、诏安)海洋与渔业局都先后设立了海洋与渔业预警中心。建立完善了海上渔船安全应急救助体系,全市 6600 多艘渔船纳入安全监控范围, 7 分别配备了安全救助终端,其中主机功率 44.1 千瓦(60 马力)以下渔船主要配备定位手机,全市 2700 多艘主机功率 44.1 千瓦(60 马力)以上或船长 12 米以上的渔船都安装了自动识别(AIS)系统,应对海上突发事件能力明显增强。同时也加强了对我市主要江河入海口、重点入海排污口、重点海水增养殖区等海域的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共检测样品 1809 批次,在对我市海洋
14、环境质量状况全面客观评价的基础上,逐年编制并发布漳州市海洋环境状况公报 ,为我市海洋与渔业防灾减灾提供数据支撑。(七)农林牧渔病虫害“十二五”期间,我市各级农业畜牧兽医部门不断加强畜牧兽医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应急准备,开展应急培训,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市、县、乡分别成立了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预备队,并根据人事变动及时调整充实,确保人员到位。每个有养殖业的村都有 1 名村级动物防疫员,全市配备防疫员 1830 个。市县两级均做了必要的应急储备,全市共储备:消毒剂 18 吨,消毒器械 381 台、动物扑杀器 25 台,火焰喷射枪 75 把、防护服 1255 套、乳胶手套 3351 双、防护镜 874 个、胶鞋 1200 双,口罩 1615 副,各种应急物资储备充足。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方针,突出重大疫情松材线虫病的预防与除治,统筹抓好主要林业有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