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题教学中还原法的运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些问题的解答,需要学生立足于最后的结果,利用加减乘除等方法的互逆关系,从后往前逐步推算,进而使问题得到解决。通常需要利用还原法解答的问题都具有一定的特征,即:问题叙述的未知量是经过一系列的已知变化而得到的已知量,最终是求原来的未知量。 一、从单个对象出发,循序渐进 单个对象是指,在数学题干中,主语和总量有且仅有一个,同时,主语和总量在经过一系列变化后,所求的对象还是这个主语的总量。例如:水果商铺运进一批橘子,第一天老板卖掉了这批橘子的一半,第二天卖掉剩下的橘子的一半多10斤,第三天又卖掉第二天剩下的橘子的一半少5斤,现在这批橘子还有20斤,问:这批橘子原来运进多少斤?从题干中分析,橘子是题干的主语,而不论橘子量怎么变化,最后所求问题是橘子的总量。针对这类题目,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出流程图来进行倒推:橘子总量2剩余橘子总量2-10剩余橘子总量2+5剩余橘子总量为20。画流程图十分简单,数学教师只要引导学生根据题目所叙述的已知条件进行组合即可。画出流程图后,数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结果往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