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追求 “人文性”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之一,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是新课标高度关注的一个重点内容,是“基本的语文素养”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材中人文知识丰富,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包罗其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挖掘,让学生去感悟、体验、从而养成。 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呢?我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利用现成的语文教材;营造生动活泼的人性课堂;实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一、抓住语文的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浅显、生动、具体可感的形象性是小学语文学科的最大特点,也是激发小学生产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最好载体。 小学语文教材,以书面文字的形式向小学生展示了一篇篇浅显生动的课文。因其内容来源于我们的社会生活,又因其注重与小学生的生活经历相联系而使他们觉得具体可感,因而带有很强的形象性,使他们在阅读课文时由感知语言文字而引发感知形象,进而产生联想等一系列形象思维。脑科学理论告诉我们,形象思维正是处于613岁之间的小学生最擅长的思维方式,其生理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