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学概论期末总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675608 上传时间:2018-10-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经济学概论期末总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世界经济学概论期末总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世界经济学概论期末总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世界经济学概论期末总复习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世界经济学概论期末总复习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前言一、何谓世界经济?是指世界各国与各地区经济在国际分工、国际市场和国际信贷的基础上,通过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而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相互渗透的有机整体。世界经济不是指世界范围内各国国民经济简单的相加,而是各国国民经济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连接起来的有机整体。国际经济是指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它是以民族国家的存在为前提的,而世界经济则是以整个世界的存在为前提;世界经济的研究范围更广泛世界经济是个历史范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发生变革。 世界经济的内涵(注意三个要点): 1、不是各国国民经济简单相加,而是个有机整体; 2、不等同于国际经济; 3、

2、是个历史范畴。二、世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分为四个部分: 1、研究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现状及存在问题,从而揭示其运动发展规律; 2、研究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及一般发展趋势; 3、对国际经济关系的研究; 4、对不同类型国家国民经济的研究。第一章第一节 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世界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的形成基础是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一、世界经济的形成(一)萌芽时期: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 18 世纪中后期 地理大发现-英国产业革命世界经济最初的萌芽,产生于西欧的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封建社会的工农业生产和商品货币关系有了较大的发展,从而导致了资

3、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1)1487 年-1488 年葡萄牙人巴托罗缪 迪亚士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2)葡萄牙贵族瓦哥斯达伽马于 1497 年 7 月 8 日从里斯本出发,绕过好望角,再沿非洲东海岸北上,穿越印度洋,于 1498 年 5 月 20 日到达印度。3)意大利人里克斯多佛哥伦布于 1492 年 8 月 3 日率船队西行,横渡大西洋,最终到达中美洲的圣萨尔瓦多岛、海地岛、古巴岛。此后,哥伦布又三次西航,陆续抵达西印度群岛和中、南美洲大陆的其他一些地方,历史上称为“发现新大陆”。4)葡萄牙航海家斐南多麦哲伦于 1519 年至 1522 年横渡大西洋,沿巴西东海岸南下,绕

4、过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抵达菲律宾群岛。其同伴继续绕过马鲁古群岛进入印度洋,绕过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北上,最终返回西班牙,完成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黑奴三角贸易示意图:(二)初步形成期:18 世纪 60 年代英国产业革命- 19 世纪 70 年代工业社会在欧美国家的确立产业革命的核心内容就是工业化,那么工业化的结果促使国际分工不断发展深化。 产业革命中的机器:蒸汽机车和纺纱机19 世纪 70 年代工业社会在欧美国家得以确立,纳入世界市场中来的国家越来越多,流通的商品种类日益繁多,各国的经济活动与世界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标志着世界经济的初步形成。(三)世界经济最终形成期19 世纪 70 年代第二

5、次科技革命20 世纪初交通、通讯业的大发展解除了世界经济形成的桎梏,世界市场涵盖了整个世界;国际资本的流通完善了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二、20 世纪后世界经济的发展20 世纪上半期, 世界经济被战争和经济危机所困扰,呈现倒退和停滞状态。两次世界战争共持续 12 年,经济混乱和恢复期为 3 年,三次危机和萧条为 11年,经济高涨仅为 6 年。二战后世界经济的新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经过短暂的战后恢复,世界经济迎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1、世界经济总量持续增长2、国际贸易迅速发展3、国际资本流动加快4、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第二节 世界经济格局及其演变世界经济格局: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各

6、类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力量对比关系和利益制衡状态。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过程一、 战前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荷兰为中心:16 世纪末17 世纪末 英国取代荷兰:1819 世纪 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一)第一个时期(从战后初期到 50 年代末)美国独霸的单极世界美国一手握着美元,一手挥舞原子弹,成为西方国家的债主和霸主,资本主义世界中唯一的超级经济大国。 (二)第二个时期(从 60 年代初到 70 年代前期)美苏争霸两极格局形成苏联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明显上升;欧共体的建立和初步发展,都成为动摇美国经济霸权的重要力量。(三)第三个时期(从 70 年代前期到 80 年代后期)美、欧共体和苏联彼此

7、抗衡、日本迅速追赶的多极化世界造成这一转折的关键因素是欧共体的第一次扩大(1973 年英国、爱尔兰和丹麦加入)及其发展。(四)第四个时期(1992 年后)美、日本和欧共体三足鼎立的格局东欧剧变后苏联退出经济大国行列,最终确立了美、日、欧共体三足鼎立的新格局。 进入 21 世纪,美、日、欧盟世界三足鼎立的多极化格局依然存在,但是美国的快速发展和新的经济强国的成长(如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等)使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特点。第二章 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与世界经济的新发展(一) 经济全球化概念的提出 globalization泰奥多尔莱维特 Theodore Levitt “商品、服务、资

8、本和技术在世界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中的扩散”。 -谈市场全球化 哈佛商报1985 年经济全球化就是 24 小时相互联系的、极度活跃的、剥夺睡觉机会的、并受电子邮件推动的世界。 劳克斯施瓦布 美国学者 A麦格鲁: 全球化是指超越构成现代世界体系的民族国家(包含着社会概念)的复杂多样的相互联系和结合。通过这一过程,地球某一地方的事件、活动、决定,会给遥远的另一个地方的个人、社群带来重大的影响。如今,商品、资本、人员、知识、影像、交往、犯罪、文化、污染物、毒品、时尚以及信仰都早已跨越民族国家疆界而流动。跨国的网络、社会运动和关系,实际上已扩展到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全球贸易、金融、生产系统的存在,以非

9、常复杂的方式把全球的家庭、社区和民族的命运连在一起。因此,国家疆界对社会活动和关系而言已不重要了、继续区分社会经济活动的内部和外部,国内的和国外的,已经不太重要了。 OECD 的定义:经合组织(OECD,1990 年):指生产要素以空前速度和规模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以寻找适当的位置进行最佳的配置。全球化主要指经济全球化,其他领域的全球化或是经济全球化的延伸,或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997):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我们给的定义: 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

10、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大发展,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的状态和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1、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 ; 2、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 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 4、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 作为历史范畴,它是世界经济由初级向高级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历史阶段。 世界经济作为一个各国和各地区经济联系不断扩大和融合不

11、断加深的过程,大体上经历三个阶段:经济国际化、经济全球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地球村”就是对全球化最形象的概括和写照。经济全球化打破了传统的时空观念,使人们与外界乃至整个世界的联系更为紧密 ,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 这一过程,不仅使国家的经济边界弱化,同时也意味着国家经济主权不同程度地削弱、让渡和延伸。由于市场和生产已真正成为全球性的,民族国家的经济行为日益成为因变量,国内政策的制定者和决策者,包括大公司、公共权利机构必须考虑其经济决策和经济活动的国际制约因素。一个由民族国家组成的世界经济正在让位给全球参与者共同构

12、建的世界经济。 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 (1)地位不对称。在全球化经济中的主导产业,包括高科技产业、信息产业和现代金融业都来自于发达国家。 (2)决策权不对称。发达国家是全球化规则的制定者,发展中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规则的被动接受者。 (3)后果不对称。 (二)经济全球化的成因分析 战后以来,促使经济加速全球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经济和科技方面的因素,又包括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因素。 1、科技革命的大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2、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的必然要求 3、经济自由化的必然结果 4、微观经济主体的趋利动机(三)经济全球化的现实表现经济全球化是被贸易发展推着

13、走的一列高速火车。 雷纳托鲁杰罗 Renato RuggieroWTO 首任总干事1.贸易的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表现为贸易总额及总量的迅猛增长、贸易结构的不断调整、贸易手段的日益先进、贸易制度的进一步规范等方面。2.生产全球化 生产全球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高精尖产品及工艺技术的出现,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得到增强 3.金融、货币、投资市场的全球化资金得以在各种类型的金融市场间自由转移;货币的国际交换和流动规模日益扩大;对外直接投资额快速增长4.人力资源的全球化表现为世界移民规模的增大、人才隐性跨国流动趋势增强。 (四)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正面影响:1

14、、有助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实现最优配置,提高世界经济效益世界经济全球化使商品、服务、资本、技术、人员等在世界范围内可以更加自由地流动,各国可根据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和贸易,这有助于全球范围内的资源得以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2、加速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20 世纪 90 年代,数字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缩短了美国、日本和欧洲新兴工业经济体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技术和产业传递过程,使世界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 3、促进了国际经济合作,使国际关系更为协调 经济全球化意味着生产要素的全球流动,意味着各国和各地区经济的相互渗透、依存和融合,意味着各国经济利益的相互交叉,从而在客观上使各国之间的关系从过去

15、的“敌对关系”、 “仆从关系”日益发展为“合作关系”和“伙伴关系”、变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二、负面影响:1、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2、发达国家废弃物越境转移1.发达国家将有污染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如农药生产部门、化工原料加工部门、染料生产部门等等。2.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将有毒有害废物转移到既无有效检测手段,又无有效的安全处理措施的发展中国家。据报道,OECD 国家所产生的废物,至少 1/10 是越境转移处理的。3、威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经济主权4、全球性公害问题突出 对整个世界来说,在经济全球化中,伴随着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加速转移和移动,全球性公害问题日益突出。

16、如非法收入的国际转移、非法移民的增多、毒品越境走私的泛滥、非法武器的国际扩散、传染病的国际蔓延、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等。在全球化过程中,由于发达国家居于主导地位,由于现行国际机构和国际规则由发达国家主导制定,因此,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主导和有利地位,获益最大;如果发展中国家能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经济全球化将会加快其工业化、现代化和市场化进程。如不能适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错过了发展机遇,则有可能陷入“贫困化陷阱”。经济全球化既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挑战和风险。作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融入全球化的洪流中,尽可能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目前,经济全

17、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所有方面,甚至包括思维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任何国家也无法回避,唯一的办法是如何去适应它,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历史大潮中接受检验。 第三章 科技革命与信息经济时代的来临第一节 战后科技革命的内容及特点科技革命包括科学革命(新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发现)和技术革命(生产手段、方法等技术上的重大改革,是改造客观世界能力的飞跃 ) 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学革命始于 1543 年。 标志:太阳中心说、牛顿经典力学、机械自然观 第一次技术革命始于 18 世纪中叶 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

18、用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学革命始于 19 世纪初 标志:能量转换与守衡定律、电磁场理论、原子分子论、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说的提出 第二次技术革命始于 19 世纪 70 年代 标志:电力和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和使用 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学革命始于二战结束后 标志:量子论、相对论和基因论的提出 第三次技术革命始于二战结束后 标志: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 一、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1945 1955,以原子能的释放与和平利用为标志,人类开始利用核能的新时代;1955 1965,以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为标志,人类开始向外层空间进军;1965 1975,以 DNA 重组实验的成功为标志

19、,人类进入可以控制遗传和生命过程的阶段;1975 1985,以微处理器的大量生产和广泛使用为标志, 揭开了扩大人脑智慧的新篇章;1985 1995,以软件开发和大规模信息产业化为标志,人类进入了信息革命的新纪元。二、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特点: 1、全面性和世界性; 2、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同步发展,并形成科学-技术- 生产一体化,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缩短; 3、革新了机器体系、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 4、各国政府加强了支持和干预力度; 5、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学技术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同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有以下的特点:

20、1、战后的科技革命几乎涉及所有领域,具有广泛性和全面性的特点。前两次指示涉及个别领域,只发生在动力部门和加工部门,而战后的几乎囊括了所有学科和领域,包括海陆空各部门。也具有世界性的特点。前两次源于英美等少数发达国家,成果也基本上被欧美少数国家垄断和享用,但这次虽然美国在一些领域领先但涉及 20 多个发达国家,很快也传到包括发展中国家的全球。2、新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也加快了。 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如蒸汽机从发明到应用经历了 84 年;电动机为 65 年。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技术大多在 10 年内就投入应用,如原子能的利用从开发到应用为六年,晶体管为三年。这说明从科学到技术再到生产

21、的速度大大加快。3、自然科学的理论发展和发现在战后科技革命中起了先导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技术方面的革新,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战后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80%左右是通过科学技术实现的。4、劳动工具变化:随着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出现了自动控制系统,使生产的自动化、办公的自动化和家庭生活的自动化(即所谓的“三 A”革命)实现。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RSolow)的经济增长模型经济增长=资本(i)+劳动力(k )+ 科技进步(t )用公式表示为:y=at+k+ l 移项,得:at=y-k-l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at/y100% 第二节 科技进步与产业结构的转换一、基本概念介绍1

22、、产业的划分产业原来指的是哪些生产行业,即创造物质财富、提供使用价值的行业才是产业,那么只有农业和工业。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新部门不断出现,从原有农工业部门分离出来,但却是农业、工业等生产部门进行生产必不可少的部门,所以谁能创造产值谁不能就不好划分了,因此产业和非产业的界限就逐渐模糊了,现在认为凡是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能够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活动都属于产业的范围。国际上最普遍采用的就是三次产业分类法:一产业就是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部门;二产业对第一产业的产品进行加工的产业,即加工业;三产业为一二产业和居民消费提供服务的部门。包括交通、通讯、贸易即商业、银行、保险、水电邮政、文教

23、体育医疗等公用事业、旅游科研、信息咨询等新兴的行业。 2、基础产业:一般是指在产业结构系统中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基本条件的产业。如电力、石油、煤炭、钢铁、机械装备等。 3、支柱产业:一般是指产业结构系统中占有较大产出或就业份额,对现阶段国民经济发挥着举足轻重的支持作用的产业。 4、主导产业:一般是指在产业结构系统中处于带动地位的产业,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模式。5、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劳动力资源、固定资产及其他资源在各产业部门配置的比例关系。价值指标:各产业部门产值GDP(GNP) 就业指标:各部门就业人数总就业人数二、战后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1、产业高度化(产业

24、重心)第一产业由 18 世纪中叶产业革命转变到第二产业由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转变为第三产业三、世界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2、产业结构软化:p90从狭义上讲,就是指在各产业的发展中,有形产品和资源等硬生产要素的作用日益降低,而知识、技术、服务和信息等软生产要素的作用日益提高,在各产业中的投入量迅速增大。从广义上说,可以概括为产业结构的高技术化、服务化、融合化和国际化。.高技术化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网络、电子控制和生物工程的广泛应用,以及信息产业和服务业的加速发展,知识和技术将成为一切经济行为和社会行为的基础,产业结构将出现明显的高技术化倾向。 .服务化 这一方面表现为第三产业在为企事业部门服务

25、,为个人提供服务和为社会提供服务等方面,不断涌现出新的行业;另一方面表现为第一、二产业内部对服务的需求量不断扩大。.融合化 融合化,就是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通过将不同行业的技术和经营技能相互融合,形成新的发展动力,推动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企业经营风险的增大,多种经营或跨行业经营成为一种趋势, “混合化”成为大企业普遍采用的经营战略,这也推动了产业结构融合化趋势的发展。产业结构融合化也反映了技术复合化的趋向。 .国际化趋势 在跨国公司、区域经济集团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企业为了消除国际摩擦和追求经营的合理化,在规划设计、研究开发、生产销售等业务领域,都在实现国际化。 产业结构的国际化,将

26、使各国的经济关系从外部联系走向内部融化,使资源在国际范围内得到合理配置和利用,从而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3、产业空洞化趋势 产业空洞化一词最早出现于 B.布鲁斯和 B.哈里逊所著的 美国的非工业化一书中,该书将其定义为:在一国的基础生产能力方面出现了广泛的资本撤退。 经济影响:引发结构性失业现象第二篇 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全球性问题经济增长有限论 亚当斯密: 经济增长会由于自然资源的匮乏而停止 李嘉图: 当地租上涨到边际土地的产量只够支付雇工的工资时,资本家利润等于零,则经济处于静止状态。 麦多斯的世界经济模型 世界经济体包括人口、不可再生资源、农业、工业、污染五个子系统,每个要素的变化对

27、世界经济影响是一种指数函数关系。 N=N0(1+r)k第四章 世界资源状况与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人类史无前例的创造性和无与伦比的破坏性与日俱增,是当代社会的两大突出特征。 世界自然保护大纲第一节 世界人力资源及人口问题人力资源:指人口中那些已经成年并且具有和保持着正常劳动能力的人。1、人口增长速度经历了缓慢、加快再逐渐放慢的过程;2、世界人口绝对数量越来越大3、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增速很不平衡思考题:世界人口的增长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1、人口过快增长使地球资源消耗加速,并造成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 2、人口增速不平衡导致南北经济差距加大; 3、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不仅加大了自身经济

28、发展负担、也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和平与稳定,同时会增强自身的两极分化; 4、发达国家人口的缓慢增长甚至下降,导致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造成劳动力短缺、社会保障负担加重。二、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集区:三、国际人口的迁移当代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1 )国际人口迁移量迅速增大 ; 近 20 年来每年在以约 600 万人的增长速度递增。 国际移民组织 2010 年 11 月 29 日发布2010 世界移民报告:全球跨国移民总数已达 2.14 亿。报告指出,近年来全球跨国移民数量增势明显,由 2005 年的 1.91 亿增至目前的 2.14 亿。报告预计,照此速度,到 2050 年,全世界将有 4.05 亿跨

29、国移民。(2) 、国际移民的流向发生变化战前流向: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 战后流向: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3)劳务输出规模越来越大 据国际劳工组织估计:全球范围内输出的劳工超过.亿人口,接近世界总人数的 2.3%,每年劳务输出人数约 3000-3500 万人次,年劳务贸易总额约 1.2 万亿美元 (4)人才外流 发达国家提供的高薪、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使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科学技术骨干移向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5)国际难民增多 联合国难民署公布的2006 年全球难民趋势报告称,至 2006 年底全球难民总数达到 990 万,比上年增加 14,这也是 2002

30、年以来全球难民总数首次出现增长。这其中还不包括分布在约旦、黎巴嫩、叙利亚和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的 430 万巴难民,如果加上这一部分,总数超过 1400 万。而如果算上在国内无家可归者以及遣返后没有得到妥善安置的人员,总数将达到 3290 万。 四、世界人口的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婴儿死亡率、平均预期寿命)和科学文化素质(成年文盲率、入学率、每万人科技人员数量)第二节 世界的自然资源和资源危机自然资源中水、土地、矿产 、森林和生物等,它们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态环境的改善息息相关,受到各个国家的关注。 一、水资源全球总贮水量估计为 13.86 亿 km3,但其中淡水总量仅为 0.346 亿

31、 km3。真正有效利用的淡水资源占淡水量 0.3%。 国际标准:人均每年 10007000m3 为缺水上下限 人均水资源低于 3000 m3 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 2000 m3 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 1000 m3 为重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 500 m3 为极度缺水。我国水资源总量为 2.8 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 6 位,但人均淡水资源少,约为 2220 立方米。全国 668 多个城市中,缺水城市 400 多个, 严重缺水的有 108 个解决水资源危机的有效途径 1)控制人口增长; 2)改变观念,切实把水作为一种稀有资源来管理; 3)运用高新技术,节约工农业用水; 4)合理规划

32、污水排放,减少污染; 5)发展水产淡水业 6)兴修水利,拦洪蓄水,植树造林,涵蓄水源 1、土地资源总量: 面积:在全球 51000 万 km2 总面积中,陆地占 29.2%,约 14900 万 km2。2、土地资源的质量:陆地面积中大约有20%处于极地和高寒地区,20%属于干旱区,20%为陡坡地,10%的土地岩石裸露。 世界粮食生产 亚洲、北美洲和欧洲,粮食种植面积约占世界种植总面积的 80%,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 90%左右。 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粮食产量都较高,如中国、美国和印度,2000年这三个国家粮食产量占世界的 48.3%。其中,占全世界人口不足 5%的美国,其粮食产量占世

33、界粮食总产量的 16.8%,贸易量占 35%。粮食危机对人的基本生存权构成直接威胁,引发社会混乱和政治动荡,影响世界经济发展 世界能源 特点: 1、生产总量不断增长,且略大于消费量; 2、能源生产分布:各国产量差异大美国能源产量最多,中国、俄罗斯、沙特、印度、加拿大、英国、伊朗、印尼、墨西哥、挪威、澳大利亚等产量也较多。 中国 2004 年一次能源生产量 12.87 亿吨油当量,占全球能源生产总量的 12.51%,居美国之后为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 3、各国能源生产结构差别很大 能源消费: 1、消费总量不断增长,发达国家增长速率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 2、能源消费结构以石油为主 3、各国能源消费量

34、差别较大主要原油出口国:沙特、独联体、伊朗、委内瑞拉、伊拉克、尼日利亚、阿联酋;主要原油进口国:美国、日本、韩国、德国、意大利、法国、中国、加拿大等。“可持续发展,系指满足当代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且绝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 ”(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1992 年)1.公平性。包括两个方面: (1)本代人的公平。 (2)代际间的公平,即世代之间的公平。2.协调性原则经济发展以经济增长为中心,但并非只包涵经济增长。还表现在人民生活水平与质量的提高、人类文学、艺术、科学的昌盛、社会道德水平的进步、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等方面。3.共同性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参考答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