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关于德育,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是有完美情结的,总是希望每一个炎黄子孙在历史的传承中,都能坚守“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信则,做到“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因此,当我们翻开历史的书页,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才能出众者自有传记史籍为之宣扬,而德行出众者则不仅在史书上熠熠生辉,而且在民间里也口口相传,例如“王祥卧冰”和“黄香暖席”的典故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由此可见,我们的先人对于品德和才智的侧重是有很大的区分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也说到: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特别是“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这两句话,可以说是我国历代德育最须谨记的标准。 在新时期,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不但是教育的大命题,更是德育教育的大命题。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没有道德,那会是什么样的场景?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高分低能是次品,体质不好是废品,品德不良是危险品。这样的“三品”注定是要被社会规则所抛弃的,所以,现在我们要培养的就不能是只会考试的做题机器、疲惫不堪的分数奴隶、疲于奔命的就业机器,而是有着健全道德的人。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