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栏式建筑的历史演变云南民族居住的历史演变,西南边陲云南,地理气候多样,民族杂居,生活习俗与内地差异大,在云南民族居住方面自古至今与内地汉族不同,且经历了长期的历史演变。云南各民族的民居,大体都源于巢居和穴居。中国古史上有不少关于巢居、穴居的记载。庄子日:“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粟,暮居木上,故命之日有巢氏之民。”韩非子五蠹云:“上古之世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号之日有巢氏。”太平寰宇记卷一六一载,岭南道贺州风俗是“多构木为巢,以避瘴气”。云南各民族先民,经过原始穴居或巢居以后,约距今两千年前进入新石器时代,脱离原始穴居、巢居,建立了木楞房、土掌房和竹楼。竹楼源远流长,它由原始巢居发展而成。在剑川海门口发现的公元前年左右的文化遗址,已清楚地有竹楼建筑的痕迹。此外,从滇池、洱海地区出土的文物中发现,房屋多采用“干栏式”或“井干式”两种木结构的建筑式样。祥云县大波那村出土的“铜棺”就是按“干栏式”的房屋形状铸造的。据史书记载,元代以前,傣族住宅都是“干栏式”竹楼。这种干栏式的民居,很适于云南省南部热带、亚热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