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doc

上传人:您的****手 文档编号:677830 上传时间:2018-10-27 格式:DOC 页数:94 大小: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结构专业审查要点) 3.1 强制性条文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02 版(详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3.2 设计依据 3.2.1 工程建设标准 使用的时间规范、规程,是否适用于本工程,是否为有效版本. 3.2.2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建筑抗震设计所采用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 的规定. 3.2.3 建筑抗震设计参数 (1) 是否正确使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岩土参数,是否正确采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对基础形式、地基处理、防腐蚀措施(地下水有腐蚀性时)等提出的建议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2) 建筑抗震设计采用的抗震设防列度

2、、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所属设计地震分组,是否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附录 A 采用;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是否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城市采用;对于在规范上未明确的地区,地震动参数的取值应由勘察单位依据 GB50011 第 1.0.4、1.0.5 条提供. (GB50011-2001 第 1.0.4 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文件(图件) 确定. 第 1.0.5 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基本烈度(或与本规范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对应的烈度值).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

3、 3.2.4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 是否正确使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岩土参数,是否正确采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对基础形式、地基处理、防腐蚀措施(地下水有腐蚀性时)等提出的建议并采用相应措施. (2) 需考虑地下水位对地下建筑影响的工程,设计及计算所采用的防水设计水位和抗浮设计水位,是否符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所提供的水位. 注: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20021-2001 第 4.1.13 条规定,岩土工程勘察时应提供设计所需的地下水位. 3.3 结构计算书 3.3.1 软件的适用性 (1) 所使用的软件是否通过有关部门的鉴定. (2) 计算软件的技术条件,是否符合现行工程建设标准的规定,并应

4、阐明其特殊处理的内容和依据. 3.3.2 计算书的完整性 结构设计计算书应包括输入的结构总体计算总信息、周期、振型、地震作用、位移、结构平面简图、荷载平面简图、配筋平面简图;地基计算;基础计算;人防计算;挡土墙计算;水池计算;楼梯计算等. 3.3.3 计算分析 (1) 计算模型的建立,必要的简化计算与处理,是否符合工程的实际情况. (2) 所采用软件的计算假定和力学模型,是否符合工程实际. (3) 复杂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分析时,是否采用了不少于两个不同的力学模型的软件进行计算,并对其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4) 所有计算机计算的结果,应经分析判定确认其合理、有效后可用于工程设

5、计. 3.3.4 结构构件及节点 (1) 结构构件是否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是否满足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第 3.2.2 条、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 3.2.3 条及其它规范、规程有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设计规定. (2) 结构连接节点及变截面悬臂构件各截面承载力是否满足规范、规程的要求. 3.4 结构设计总说明 着重审查设计依据条件是否正确,结构材料选用、统一的构造作法、标准图选用是否正确,对涉及使用、施工等方面需作说明的问题是否已作交待.审查内容一般包括: (1) 建筑结构类型及概括,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抗震设防烈度(设

6、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及设计地震分组)、场地类别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砌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基本雪压和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人防工程抗力等级等. (2) 设计+0.000 标高所对应的绝对标高、持力层土层类型及承载力特征值,地下水类型及标高、防水设计水位和抗浮设计水位,场地的地震动参数,地基液化,湿陷及其他不良地质作用,地基土冻结深度等描述设防正确,相应的处理措施设防落实. (3) 设计荷载,包括规范未作出具体规定的荷载均应注明使用荷载的标准值. (4) 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材料选用、强度等级、材料性能( 包括钢材强屈比等性能指标)和施工质量的特别要求等. (5) 受力钢

7、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结构的统一做法和构造要求及标准图选用. (6)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构件耐火极限、钢结构防火、防腐蚀及施工安装要求等. (7) 施工注意事项,如后浇带设置、封闭时间及所用材料性能、施工程序、专业配合及施工质量验收的特殊要求等.3.5 地基和基础 3.5.1 基础选型与地基处理 (1) 基础选型、埋深和布置是否合理,基础底面标高不同或局部未达到勘察报告建议的持力层时结构处理措施是否得当. (2) 人工地基的处理方案和技术要求是否合理,施工、监测及验算要求是否明确. (3) 桩基类型选择、桩的布置、试桩要求、成桩方法、终止沉桩条件、桩的监测及桩基的施工质量验收是否明确. (4)

8、是否要进行沉降观测,如要进行观测,沉降观测的措施是否落实,是否正确. (5) 深基础施工中是否提出了基础施工中施工单位应注意的安全问题,基坑开挖和工程降水时有无消除对毗邻建筑物的影响及确保边坡稳定的措施. (6) 对有液化土层的地基,是否根据建筑物的控制设防类别、地基液化等级,结合具体情况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液化土中的桩的配筋范围是否符合 GB50011-2001 第 4.4.5 条的规定. (GB50011-2001 第 4.4.5 液化土中桩的配筋范围,应自桩顶至液化深度以下符合全部消除液化沉陷所要求的深度,其纵向钢筋应与桩顶相同,箍筋应加密.) 3.5.2 地基和基础设计 (1) 地下室顶

9、板和外墙计算,采用的计算简图和荷载取值( 包括地下室外墙的地下水压力及地面荷载等)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计算方法是否正确;有人防地下室时,要注意审查基础结构是人防荷载控制还是建筑物的荷载控制. (2) 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是否对下卧层进行了强度和变形验算. (3) 单桩承载力的确定是否正确,群桩的承载力计算是否正确;桩身混凝土强度是否满足桩的承载力要求;当桩周土层产生的沉降超过基桩的沉降时,应根据 JGJ94-94 第 5.2.14 条考虑桩侧负摩阻力. (4) 筏形基础的设计计算方法是否正确,见 GB50007-2002 第8.4.108.4.13 条. (5) 地基承载力及变形计算、桩基沉降验算

10、、高层建筑高层部分与裙房间差异沉降控制和处理是否正确. (6) 基础设计(包括桩基承台),除抗弯计算外,是否进行了抗冲切及抗剪切验算以及必要的局部受压验算,见 GB50007-2002 第 8.2.7条、8.3.1 条、8.3.2 条、8.5.158.5.20 条及 8.4 节. (7) 人防地下室结构选型是否正确,设计荷载取值、计算和构造是否符合规范规定. (8) 天然地基基础是否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第4.2.2 条进行抗震验算. (9) 地下室墙的门(窗)洞口是否按计算设置了地梁;地下室设置的隔墙是否进行了计算,其计算简图、荷载取值、受力传力路径是否明确合理. (G

11、B50007-2002 第 8.4.10 当地基土比较均匀、上部结构刚度较好、梁板式筏基梁的高跨比或平板式筏基板的厚跨比不小于 1/6,且相邻柱荷载及柱间距的变化不超过 20%时,筏形基础可仅考虑局部弯曲作用.筏形基础的内力,可按基础反力直线分布进行计算,计算时基底反力应扣除板底自重及其上填土的自重.当不满足上述要求时,筏基内力应按弹性地基梁板方法进行分析计算. 有抗震设防要求时,对无地下室且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框架结构,基础梁除满足抗震构造要求外,计算时尚应将柱根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分别乘以 1.5 和 1.25 的增大系数. 第 8.4.11 按基底直线分布计算的梁板式筏基,其基础梁的内力可按

12、连续梁分析,边跨跨中弯矩以及第一内支座的弯矩值宜乘以 1.2 的系数.梁板式筏基的底板和基础梁的配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纵横方向的底部钢筋尚应有 1/21/3 贯通全跨,且配筋率不应小于0.15%,顶部钢筋按计算配筋全部贯通. 第 8.4.12 按基底反力直线分布计算的平板式筏基,可按柱下板带和跨中板带分别进行内力分析.柱下板带中,柱宽及其两侧各 0.5 倍板厚且不大于 1/4 板跨的有效范围内,其钢筋配置量不应小于柱下板带钢筋数量的一半,且应能承受部分不平衡弯矩 mMunb.Munb为作用在冲切临界截面重心上的不平衡弯矩,m 按下式计算: m=1-s 式中 m-不平衡弯矩通过弯曲来传递的分配系

13、数; s-按公式(8.4.7-3)计算 平板式筏基柱下板带和跨中板带的底部钢筋应有 1/21/3 贯通全跨,且配筋率不应小于 0.15%;顶部钢筋应按计算配筋全部贯通 .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无地下室或单层地下室平板式筏基,计算柱下板带截面受弯承载力时,柱内力应按地震作用不利组合计算. 第 8.4.13 梁板式筏基的基础梁除满足正截面受弯及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外,尚应按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有关规定验算底层柱下基础梁顶面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GB50007-2002 第 8.2.7 扩展基础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基础底面积,应按本规范第五有关规定确定. 在墙下条形基础相交处,

14、不应重复计入基础面积; 2、对矩形截面柱的矩形基础,应验算柱与基础交接处以及基础变阶处的受冲切承载力; 受冲切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验算: Fl.7hpftmho 3、基础底板的配筋,应按抗弯计算确定; 4、当扩展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尚应验算柱下扩展基础顶面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第 8.3.1 柱下条形基础的构造,除满足本规范第 8.2.2 条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柱下条形基础梁的高度宜为柱距的 1/41/8.翼板厚度不应小于200mm.当翼板厚度大于 250mm 时,宜采用变厚度翼板,其坡度宜小于或等于 1:3 ; 2、条形基础的端部宜向外伸出,其伸出长度宜为第

15、一跨的 0.25 倍. 3、现浇柱与条形基础梁的交接处,其平面尺寸不应小于图 8.3.1 的规定(图查规范). 4、条形基础梁顶部和底部纵向受力钢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顶部钢筋应按计算配筋全部贯通,底部通长钢筋不应少于底部受力钢筋截面总面积的 1/3. 5、柱下条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20. 第 8.3.2 柱下条形基础的计算,除应符合本规范 8.2.7 条第一款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比较均匀的地基上,上部结构刚度较好,荷载分布较均匀,且条形基础梁的高度不小于 1/6 柱距时,地基反力可按直线分布,条形基础梁的内力可按连续梁计算,此时边跨跨中弯矩及第一内支座的弯矩值宜

16、乘以 1.2 的系数; 2、当不满足本条第一款的要求时,宜按弹性地基梁计算; 3、对交叉条形基础,交叉点上的柱荷载,可按交叉梁的刚度或变形协调的要求,进行分配.其内力可按本条上述规定,分别进行计算; 4、验算柱边缘处基础梁的受剪承载力; 5、当存在扭矩时,尚应作抗扭计算; 6、当条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尚应验算柱下条形基础梁顶面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第 8.1.15 桩基承台的构造要求,除满足抗冲切、抗剪切、抗碗承载力和上部结构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承台的宽度不应小于 500mm.边柱中心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宜小于桩直径或边长,且桩的外边缘至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小

17、于 150mm.对于条形承台梁,桩的外边缘至承台梁边缘的距离不小于 75mm; 2、承台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 300mm; 3、承台的配筋,对于矩形承台其钢筋应按双向均匀通长布置(图8.1.15a),钢筋直径不宜小于 10mm,间距不宜大于 200mm;对于三桩承台,钢筋应按三向板带均匀布置,且最里面的三跟钢筋应在柱截面以内(图 8.5.15b).承台梁的主筋除满足计算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关于最小配筋率的规定,主筋直径不宜小于 12mm,架力筋不宜小于 10mm,箍筋直径不宜小于 6mm(图 5.5.15c)(图见规范 ) 4、承台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20

18、,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70mm,当有混凝土垫层时,不应小于 40mm. 第 8.5.16 柱下桩基承台的弯矩可按以下简化计算方法确定: 1、多桩承台计算截面取在柱边和承台高度变化处(杯口外侧或台阶边缘,图 8.5.16a)(图见规范): Mx=Niyi My=Nixi 2、三桩承台( 见规范) (1)、等边三桩承台 (2)、等腰三桩承台 第 8.5.17 柱下桩基础独立承台受冲切承载力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柱对承台的冲切,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图 8.5.17-1)(图见规范)( 公式见规范) 对中压缩土上的承台,当承台与地基土之间没有脱空现象时,可根据地区经验适当减小桩基础独立承台受冲切计算得承台厚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建筑建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