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足球教学大纲(体育系)课程名称: 足球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课程英文名称:football总学时/周学时/学分:36/2/2 其中实验(实训、讨论等)学时:0先修课程:足球授课时间:118 周,周一 34,周二 34、56 节 授课地点:五人足球场、天然场地授课对象:2016 级体育系 1、2、3 班开课院(系): 教育学院体育系任课教师姓名/职称:沈放/讲师 联系电话:6664 Email: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现场及电话答疑课程考核方式:开卷( ) 闭卷( ) 课程论文( ) 其它()使用教材:现代足球运动高级教程 麻雪田 王崇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年 7月教学参考资料:高等学校教材
2、球类运动足球王崇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年 7月课程简介:足球专业课是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课程之一,是体育系本科社会体育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通过足球专修课的教学、训练,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足球专项理论知识,提高基本技术的示范能力及主要技术、战术的运用能力。课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足球教学活动,学习足球的知识、技术、战术、竞赛与裁判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教学、训练的能力,能胜任足球活动与训练工作,并具有组织足球竞赛、裁判的能力。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从简单开始,最后能独立组织比赛的竞赛与裁判。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通
3、过教学,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加强学生责任感及价值观的培养教育,培养学生的各项专业素质及组织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足球运动进行各项身体锻炼。本课程与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之间的关联(授课对象为理工科专业学生的课程填写此栏):核心能力 1. 核心能力 2. 核心能力 3.核心能力 4.核心能力 5.核心能力 6. 核心能力 7核心能力 8 理论教学进程表周次 教学主题 教学时长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方式 作业安排2 足球理论介绍 2 足球教学目的、任务及足球课的基本要求讲授法课前 15 分钟讲解合计: 2实践教学进程表周次 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 重点与难点 项目类型(验证 /综合/设计) 教学方式1足球知识
4、简述球性练习:背正面颠球学习:正脚背运球2重点:脚控制球、颠球技术难点:正脚背运球的掌握课堂教学3改进:脚背正面颠球脚背正面运球学习:脚内侧曲线运球2重点:脚内侧曲线运球难点:脚内侧曲线运球时身体重心的移动课堂教学4复习正脚背运球学习脚内侧传接球 2重点:学习脚内侧传接球难点:脚内侧踢球时的支撑脚站立课堂教学5复习脚内侧传接球提高脚背正面颠球改进脚内侧运球技术2重点:复习脚内侧传球难点:左右脚传球课堂教学6学习脚背内侧踢球改进脚内侧传接球学习:停高空球 2重点:学习脚背内侧踢球难点:脚背内侧踢球时脚型课堂教学7初步学习头顶球改进脚背内侧踢球2重点:复习脚内侧背踢球难点:脚内侧背踢球摆退动作课堂
5、教学8复习脚背内侧传球学习大腿停球技术。绕杆射门2重点:学习大腿停高空球难点:踢球时候的脚型课堂教学9学习头顶球技术脚内侧停空中球技术2重点:头顶球的发力与部位难点:前额正面顶球技术 课堂教学10提高头顶球技术脚内侧停空中球技术2重点:头顶球的发力与部位难点:掌握进行配合的时机课堂教学11学习挺胸式停球技术改进提高头顶球技术 2重点:挺胸停球技术难点:掌握头球的时机课堂教学12改进提高头顶球技术改进提高挺胸式停球提高脚背内侧射门2重点:提高脚背内侧射门难点:踢准、发力课堂教学13 脚内侧停反弹球技术 重点:学习过人技术、停反弹球 课堂扣球过人半场传抢2 难点:扣球过人的时机 教学14学习二过一
6、战术配合综合技术练习学习守门员技术2重点:学习守门员技术难点:守门员技术的练习掌握进行配合的时机课堂教学15提高踢墙式二过一战术配合的能力边路传中,中路包抄射门能力。绕杆射门、教学比赛2重点: 学习二过一的多种方式难点:如何进行合理的跑位跑动中传球准确性课堂教学16足球规则讲解复习考试内容 教学比赛、裁判实习2重点:足球运动的规则难点:犯规的判罚课堂教学17考试教学比赛、裁判实习 2 考试、比赛课堂教学18机动裁判实习、考核 2补考、比赛、裁判员实习课堂教学成绩评定方法及标准考核形式 评价标准 权重到堂情况 不得无故缺席,上课勤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10%课堂教学、作业认真准备,积极参与讨论、教
7、学组织表现教师会根据所讲内容以及需要延伸的内容,提出具体要求,布置相关作业10%足球基本功(教师) 3项目 10%足球裁判规则、裁判法 实践、实习 10%组织教法(说课) 说课(讲解、示范、组织教法) 10%期末考核(足球技术) 1、 根据技术标准考核2、 2 项专项技术 50%大纲编写时间:2018 年 3月 1日系(部)审查意见:。系(部)主任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注:1、课程教学目标:请精炼概括 3-5条目标,并注明每条目标所要求的学习目标层次(理解、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本课程教学目标须与授课对象的专业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对应关系2、学生核心能力即毕业要求或培养要求,请任课教师从授课对象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应部分复制(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