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邓 洁)摘 要: 目前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上仍有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理念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从创新思维的内涵和特点、阅读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性、发展创新思维的方法及可采取的具体途径四方面入手,对在 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作了一些初步的思考。关键词: 创新思维; 阅读教学; 创新方法; 创新途径引 言人类进入 21 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初现端倪。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和地区的知识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成为国家、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江泽民
2、主席在 1999 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说:“教育是知识创新、传 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面 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可见,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根本源泉。创 新人才的培养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重心是培养创新能力,而创 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所以,创新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2正 文1创新思维的内涵和特点1.1 创新思维的内涵创新思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常规思维而言的一种思维方式。人们 在探讨“ 创新思维”时,为了目标的集中与简化,往
3、往把创新的思维方式称为创新思维,它是多种思维类型的思维在活动过程中一种有机结合。创新思维实际上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密切结合。联想、想象、直觉、灵感、逆向思维、侧向思 维、 发散与聚合思维等都属于非逻辑思维。从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看,创新思维包括设计解决问题的新方案,探讨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以及对事物的新认识和新判断。创新思维是在旧的方法和途径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情况下,突破惯例,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并由此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创新思维或者以新的知识点(如观点、理论、 发现)来丰富人类的知识,从而增加知识的数量,即信息量;或者在方法上对已有知识
4、进行新的分解与组合,实现已有知识的新功能。所以,从信息活动的角度看,创新思维是一种使知识总量增值的思维活动。1.2 创新思维的特点要更好地开展培养创新思维,应当首先对创新思维的主要特点和本质特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创新思维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31.2.1 开拓性和独创性创新思维在思路的探索上、思维的方法上或者在思维的结论上,具有“ 前无古人 ”的独到之 处,能从人 们“ 司空见惯” 或“完美无缺”的事物中提出怀疑,发现新的创见,作出新的发现,实现新的突破,具有在一定范围内的首创性和开拓性。创新思维不同于常规思维,其探索的方向是客观世界中尚未认识的事物的规律,所要解决的是实践中不断出
5、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从而为人们的实践活动开辟新领域、新天地。1.2.2 灵活性和发散性创新思维活动是一种开放的、灵活多变的思维活动,它的发生伴随有“ 想象、直觉、灵感” 等非常规性的思维活动,因而具有极大的随机性、灵活性,不能完全用逻辑来推理。 创新思 维不局限于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程序和方法,表现为可以灵活地从一个思路转向另一个思路,从一个意境进入另一个意境,多方位地试探解决问题的办法,因而具有多方向发散和立体型特征。1.2.3 开放性和伸展性在创新思维的空间里,拥有着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维聚焦点,充满着与世界对接的宽阔领域,充分展示着广阔性、开放性、不自我封闭、不固定模式,不
6、 简单定 论。在思维的时空上,扩大比较的参照系,从多项比较中寻求最佳突破口。在判断是非的标准上,不惟书 ,不惟上,也不惟 经验,而是从没有确定的标准中寻求新的标准,创造有生命力的新事物。41.2.4 综合性和概括性创新思维的综合性和概括性是指善于选取前人智慧宝库中的精华,通过巧妙 结合,形成新的成果,能把大量的概念、事实和观察材料综合在一起,加以抽象总结,形成科学的结论和体系;能对占有的材料进行深入分析,把握其中的个性特点,然后从这些特点中概括出事物的规律。没有综合,也就没有创新。 创新思 维的综合性,首先表现为“智慧杂交能力 ”,就是善于选取前人智慧宝库的精华,经过巧妙结合,形成新的富有创造
7、性的成果;其次表现为“思 维统摄能力” ,把获取的大量概念、信息、事实 、资料综合在一起,进 行科学的概括整理,形成能够准确反映客观真理的概念和系统;再次表现为“辩论分析能力” ,即对客观事物经过细微观察之后,进行深入分析,准确把 握 最 能 反 映其 本 质 属 性 的 个 性 特 点 ,从 中 概 括 出 事 物 发 展 的 规 律 。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是学生必须掌握好的最基本工具。语文学科的功能是多维的、综合性,它包含了发展语言、发 展思维两个基本功能。特别是由于语言的性质和作用,决定语文学科发展创新思维的独特优势。2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性阅读教学是
8、语文教学的核心,历来备受关注 ,这不仅因其在小学语文课中所占的比例最大 ,还因为平时老师们上公开课 、听课 、评课也多钟情于它。国内外母语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都证明,阅读是解决所有语文问题的核心。这是由阅读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5阅读伴随人的终身,阅读活动是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一个人可以不写作,但却无法不阅读。那么什么是“阅读 ” ?新课程标准中是这样表述的: “ 阅读是搜集 处理信息 ,认识世界 ,发展思维 ,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 ,教师 ,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 ,研究者 ,探索者。”
9、阅读教学从“独白” 走向“对话” ,正是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阅读发现 ,研究 ,探索的舞台,学生可以在阅读全过程中与文本 ,教师 ,同学进行全心的对话 ,在多 层次 ,多角度 ,多智慧的 阅读对话中深入感悟文本 。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思维能力的过程,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写作教学是通过一篇篇课文贯穿其中,正是通过阅读教学,让孩子们学会生字,理解字意,学会习作。语文教学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而阅读教学,是个性化教学,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这就决定了阅读教学不能以一种定势的理解方式和统一的标准来教学,要灵活、 变通的去教学。作为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创新知识点, 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多样的
10、,而不是单一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 应该通过各种方法、途径为学生创设条件,更需要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大胆创新,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具备时代需要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3 。 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的方法河南省儿童教育心理研究会理事长段继扬教授总结了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些方法,如:发散提问法、集体讨论6法、思路揭示法、多问求解法等等,很 值得我们借鉴。而我根据创新思维的品质特点,也归纳了以下几种方法,以供参考。3.1 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诱发思维的积极性。创造思维与生俱来,人皆有之。诱发得当就能调动其积极性,激起其思维动机。而创设情境则是一个好方法。教师应 用各种方法创设情境,使学
11、生置身于情境之中。此时,学生就成了该情境之中的某一角色,那么他们思考问题就会是主动的,积极的,因而也是敏捷的,流畅的。例如: 灰雀 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导入。设计悬 念:一只深红色的灰雀不见了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最后利用形象的板书引发学生思维你们想对它说些什么呢?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心理安全 ”和“心理自由”是适合于创造力的发展和表现的两个最重要的条件。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 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与发展。也只有这种宽松、民主、自由的 环境才能任想象驰骋,任思维激荡,任思路纵横。多种想法涌动交织,自然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引发创新的潜质,激发灵感。人 类发明创
12、造历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例如,在西方社会,中世纪由于宗教对人性的压抑,对人的思想的禁锢,欧洲人几乎没有什么发明创造。而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随着对人的价值、个性、自由的充分肯定,欧洲涌现了哥白尼、达芬奇、伽利略、培根等一大批创造发明者。在我国,由于受传统文化中片面突出统一性、共性、服从、中庸等价值取向的影响,排斥多样性、个性、 选择 性、主动性。所以,中国自“ 四大发明 ”之后,一直未能有重大的技术发明,创新贡献于人类。7而现实的教育中处处存在着威胁学生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观念和言行。由于有创造性的学生,其言语和行为往往较为独特而偏离常规,因而被认为是顽皮受到压制,久而久之,他们的创造性就枯萎了。
13、所以,教师要善于营造平等、和谐、鼓励 创造的氛围,提供宽裕的自主学习、实践时空, 给学生一种安全感、 轻松感、愉快感,从而点燃学生的创造火花。3.2 设问质疑设问质疑,培养思维的探究性。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 学贵有疑” ,疑能增进探究的兴趣,疑是获得真知的先 导。因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质疑,怕学生质疑后自己下不了台,收不了场。我们的学生也普遍存在着发现不了问题,提不出问题的现象。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而学生提不出问题,学习 就不能深入,理解就不会透彻,思维就缺乏敏锐性,深刻性。思维能力
14、也就得不到训练。因此,培养创新思维要从疑开始。首先,要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质疑,放手让学生讨论,培养他们好求甚解的精神。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 ,往往比解决一个 问题更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无疑有疑无疑有疑”的循环中去探求,从而培养他们的刻苦钻研精神,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如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有学生问:课文中“ 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二十分钟”,这里为什么要用“才” ,而不用“共 ”呢?对这一提问,教师不作正面解答,而是顺势一引:课文里还有一句:“烈火在他身上烧了8半个钟头才渐渐熄灭”,这两个“才” 字有何不同?两个“ 才”字一经比较,学生发现前者表时间短,后者表时间长,明白这两个“
15、 才”的意思,使邱少云的行为对战斗取得胜利所起的作用更加突出。其次,我们要采用“ 教师精心设疑,学生大胆 质疑,师生共同释疑”的方式来组织教学,使学生养成“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经历从敢问到善问的过程。例如:将相和在秦王面前,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没有交出 15 座城池的意思,所以我把和氏壁拿了回来,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这宝玉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举起宝玉就要向柱子上撞。如果要你来设疑,你将怎样设疑?设问(1): 蔺相如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为了吓唬秦王保住和氏壁理解课文)。 设问(2):同学们,你们说说, 蔺 相如会不会往柱子上撞,为什么?(引发思维的探究性,理解也随之深
16、入)。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开展设疑、质疑、 释疑的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激发了学生掌握新知识的兴趣。3.3 分析综合分析综合,培养思维的逻辑性。人们一般认为,创新思维就是发散思维。其 实,在一个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中,思维要经过从分散到集中,再从集中到分散,多次循环才能完成。因此,创新思维既需要发散思维,又需要集中思维。而集中思维主要是通过分析,综合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逻辑能力。不发散不行,但只有发散没有集中就不能得出正确结论,学生也将无所适从,创造成果便无法产生。 发散度高,集中性好, 创造性水平才会高,创新思维才能9得到发展。例如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中,董存瑞干嘛
17、要舍身?是太傻?此时发散不舍身行不行,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但如果只引到这一步还不行,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逐一否定了他们提出的办法,然后一致认为:在当时时间紧迫,环境恶劣的条件下舍身才是唯一的办法,从而更能体会董存瑞的勇敢无畏,更能激起学生对董存瑞的崇敬怀念之情。这种归纳综合法能提高发散思维的质量。3.4 联想、想象、幻想 联想、想象、幻想,培养思维的新颖性。联想是从已知事物联想起其他相关的事物,或由某概念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的思维方法。世界上总有一些事物彼此是相似的,它们之间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如果把未知事物相联系进行观察、类比、发现其特点,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变未知为已知。从而
18、有新的发现和发明。如学了今天我喂鸡,学生由此联想到喂猫、喂狗;学了古井一课后,老 师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写粉笔颂、柳树的风格,既真实地描述事物的外形,又联想相应的品格精神,表达了思想志向。通过联想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丰富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想象是指人脑已有的表象,经过改造和结合而产生的新表象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中心环节。想象深入到思维,才能有完整的创造思维,因此,想象的发展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形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以旧探新、以新固旧,使学生借助创造性想象丰富自己的心理活动,扩大知识面,提高学习的积极性10和学习效果。如学习群鸟学艺一课时,学生通过阅读
19、已知群鸟向凤凰学本领,有的虚心,有的骄傲。由于 态度不一样,其结果大不相同。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以,我赞美你为题,鼓励学生不受原文约束,标新立异,说出自己的认识。说话练习,学生想象丰富,结果是五彩缤纷,百花齐放,培养和发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幻想是想象力的升华,其特点在于摆脱了现实的束缚去塑造未来。科学发展的历史表现,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总是伴随着幻想,幻想往往是发明创造的先行者,是人类活动的巨大动力,它不仅能引导人们去发现新问题,而且还能激励人们作出新的努力和探索,去从事创造性的劳动。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和爱护学生的科学幻想,使幻想变成他们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如在学习了童话、寓言之后,让学生展开“幻想 ”的翅膀,仿写童话、科幻文章。3.5 反向思考反向思考,培养思维的独特性。它是一种逆向思维。即抛开所提供的条件和思维方向,进行反方面的思考,培养在特殊情况下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逆向思维具有批判性、挑战性和独特性的特点。敢于对传统的, 习惯的进行挑战和批判。在人们想不到的地方独辟蹊径,往往会得出新奇的结果。例如草船借剑,如果没有雾怎么办?会出现一个怎样的结局?如果鲁肃事先把诸葛亮要他做的一切都告诉了周瑜,周瑜又会怎样做?通过反向思考,让学生发散之后再集中。这样更能体现诸葛亮知晓天文、了解人事、神机妙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