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农作物品种区试站建设思考邱军 全国农技中心摘要:国家“九五”种子工程实施,开始投资建设国家农作物品种区试站,大大改善了一部区试点的试验条件,推动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区试体系的不断完善,提高了试验能力和试验效率,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区试站建设步伐较慢,多数试点未得到国家投资建设,区试条件总体还较差,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农作物种业对品种区试提出的新要求。笔者针对当前区试实际和未来发展需要,提出了区试站建设的一些思考,以探讨进一步加强国家区试站建设。种子法规定:主要农作物品种在推广应用前应当通过国家级或者省级审定。品种区试是审定的基础,是连接新品种选育与推广的纽带和桥梁,具有显著的基
2、础性、公益性和社会性。加强农作物品种区试站建设,是提高区试工作水平,保证区试数据准确可靠的根本前提。“ 九五”种子工程实施以来,国家区试站的建设,大大改善了一部分区试点的试验条件,提高了试验能力和试验效率。新形势下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农作物种业,对品种区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强区试站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现代物质装备水平。一、国家农作物品种区试站项目建设成效(一)建成了较完备的品种区试体系区试站的建设推动了品种区试体系的完善,逐步建成了全国农技中心牵头组织,省级种子管理部门和区试主持单位为纽带,区试站点、抗性鉴定、品质检测、 DNA指纹检测、转基因成分 检测单位为支撑覆盖全国主
3、要生态类型的国家农作物品种区试网络体系。试验点从1995年的200多个增加到650多个。品种区试体系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对品种测试筛选和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品种的更新换代。(二)提高了品种鉴别筛选能力“九五”种子工程实施以前,品种区试条件差,试验仪器设备和农机具缺乏,主要靠目测和手工操作,试验参数基本只有产量数据,区试的鉴别筛选能力较低。国家区试站的建设,极大改善了部分区试点条件,部分试点配备了现代化的仪器设备和农机具,品种区试逐步走上现代化、标准化、信息化。区试的鉴别筛选能力显著提高,区试效率大幅提升。区试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了品种审定工作。“十五”和“ 十一五” 期间国家
4、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分别为756个和967个,分别是“九五 ”期间的3.8倍和4.9倍。有力支撑了农业生产单产水平的提高和品种结构的优化。(三)增强了品种试验服务能力国家区试站的建设,大幅度提高了试验容量,参试作物种类、品种数量大大增加,试验覆盖面进一步扩大。1995年,国家级农作物品种试验安排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四种作物试验17组 ,参试品种136个。2013年,国家级农作物品种试验安排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马铃薯及瓜菜、杂粮、糖料、油料、食用菌等各类农作物 39种,试验339组,参 试品种3199个。分 别是1995年的9.8倍、19.9倍和23.5倍。同时,各地以区试站为
5、中心,开展新品种展示示范工作,引导农民择优选用新品种,加快了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二、品种区试条件建设仍严重不足区试点是区域试验的载体,区试点试验条件好坏,直接影响试验的质量、效率和品种评价。随着形势发展,社会 对 品种区试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区试的精确度、准确度、可靠度和效率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到目前国家只建设区试站370多个,真正使用的只有240多个。大部分区试点还停留在田间设施差,无实验室、无仪器设备、无 农 田机械“ 一差三无”状态,机械化程度落后于大田生产。品种区试专项经费也严重不足,人员待遇长期偏低、专业队 伍不稳定。(一)基础条件差规模小,品种区试承载能力不强虽然,品种区试站建设已取
6、得了很大成效,但建设速度仍跟不上品种区试工作发展需要,多数区试点基础条件亟需改善。一是试验用地面积不足。随着试验品种数量的逐步增加和试验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符合要求的试验用地日趋紧张,试验质量的稳步提高受到制约。二是基础设施薄弱。多数试验点的实验室、考种室、挂藏室、 库房等缺乏或难以满足品种试验工作需要,田间沟渠、道路、机井、 围墙、供 电设施等不配套, 试验工作的开展受到严重影响。三是农机具和仪器设备不足。农机具、仪器设备陈旧,数量严重不足,绝大多数试点试验还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小区收获测产等品种试验急需的先进设备没有配备。(二)高精度田间试验机械缺乏,品种区试精度不够高精度、智能化、高效率
7、的田间试验机械严重缺乏,只有极个别的区试点配备有进口的高精端的播种机和收获机,限制了区试精度的进一步提高,区域试验的鉴别筛选能力与国外发达国家跨国种业集团的品种试验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跨国种业集团利用高标准试验田和智能化的现代农业试验机械,品种试验能鉴别出1.5%的品种 间差异,而我国的品种区试还远未达到这个水平。(三)信息化机械化程度低,品种区试效率不高试验手段落后,试验数据采集、田间操作长期依赖人工,只有极个别的区试点配备小区联合收割机,精度和效率都不高。同时,小区收获、测产以及试验数据分析处理软件化、智能化比例低,影响了信息的精确性和试验结果数据处理的及时性。伴随社会的发展,劳动力短缺越来
8、越严重,特别农业用工日趋紧张,品种区试的机械化程度将直接关系到试验能否顺利实施。(四)功能仍不够完善,品种安全性评价不全面区试站建设中,有关抗病性、抗旱性、抗低温耐高温等逆境鉴定的区试站的建设起步晚,2013年才开始投资建设,而且只投资建设了个别抗病性鉴定站,其他逆境鉴定条件不足,不能获得稳定的不受外界干扰的逆境胁迫环境,品种在特殊环境下的评价数据支撑不足,审定品种的种植安全性得不到充分保障。此外,不少区试站建成后由于缺乏稳定的运转资金来源,使用维护经费不足,承担区试工作的经费补助也较少,区试站正常运转无保障,不能充分发挥项目的功能和作用,这种状况可能近期较难改变,应该在项目建设立项时给予评估
9、排除。三、对区试站建设的思考区试站建设总的指导思想是要以政府投资建设为主导、整合社会资源、 发挥各方 优势、 坚 持建用统一,建立起科学、高效、客观、公正的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区试站网络体系,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为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一)建用统一,真正发挥区试站功能当前,从品种适应性评价看,国家区试网点数仍显不足。承担试验的国家区试站只有200多个,只占国家区试网点的三分之一多点。需进一步加强区试站建设。而且,国家和省两级区试审定独立开展,只有部分区试点重叠。另外,区试站无运转经费,区 试专项经费严重不足,有些区试站建成后不愿承担试验。 鉴于此,国家区试 站应该在现有的国家区试点范
10、围内进行投资建设,省级区试点由省里投资建设,国家和省两级区试站互补,形成分工合作的区试站网络体系。另外,区试站要选择有条件的区试点进行建设, 坚持“ 谁建设、谁管理、谁使用 ”的原则,将区试站建设在有人、有地(建设用地和试验用地)、有经费保障、能真正承担国家农作物品种区试工作的单位,做到建用统一,充分发挥区试站项目的功能。(二)综合建站,优化区试站建设布局区试承担单位有科研教学单位、种子管理机构、农技推广单位、种子企业、 农场 等多种类型。区试按作物开展,每个单位在承担作物的意愿上、技术条件上有所不同。另外,由于历史原因未能实现统筹谋划,使得不同作物在一个县一个地方可能由不同单位承担,特别是在
11、省级农科院基本由各个科研所独立承担。区试站建设不能按作物建设,要根据地点选择进行综合建站。一个县一个地方有多个承担单位,可以将试验调整到一个单位后建设,或优选单位建设后将别的试验调整到区试站;农科院各个所承担的试验,由农科院整合后建站;暨承担田间试验又承担抗性鉴定的单位,整合投资,扩展区试站的整体功能。(三)以质为先,提高区试站建设效率品种区试是根据统计学原理,以区试点试验结果为样本推断参试品种在区试点所代表区域内的生产表现,推断结果的可靠性,除了试验质量外,还与区 试点的代表性和区试点数量密切相关。目前没有公认的理论方法能够确定区试点的最优布局和最合适数量,只能根据历史沿革、专家经验和区试经
12、费来布置区试点。因此,区试站的建设也难以从理论上来布局和确定建设数量。当然如果不考虑资金的使用效率,每个农业县建设一个区试站最好,但是难以实现。现阶段区试站建设应该优先注重质量,而非数量,要按照高标准建站,成熟一个建设一个,建成一个能用一个,而且能够长期使用,提高区试站建设效率。(四)以站带点,发挥区试站引领作用区试点与区试组织管理部门只是一种简单的关系。区试点经国家投资建设成为区试站,其职责就很明确,承担和开展区试工作,是区试体系的核心构成。在具体工作中,区试站应该发挥其条件、设备和技术优势,对周边的区试点进行辐射带动,开展培训交流等,共同提高区试质量和水平;也可以由区试站根据当地作物区域分
13、布,在一个地方的不同地点开设相应作物的区域试验。问题:有建设无管理,无身份,无管理办法。(五)利用农业物联网,提升信息化水平农业物联网是一个新兴事物,以前区试站建设中未考虑,也未提出硬性配置要求,今后区试站建设应该将物联网作为必要的技术手段,每个站配备一致的仪器设备,建成高效、统一、智能、可视的区试网络体系。一是有效监控“跑点 ”现象;二是开展 农情监测, 为政府指导农业生产提供服务;三是建立精准的表型性状数据库和试点环境数据库,这是打基础立长远的事,为基础研究、将来虚拟育种服务。 (六)加强管理,明确建中和建后职责项目主管部门要加强对项目工作的领导和监督,特别是在标准配备方面要加强统一协调,以确保出具试验结果的仪器设备参数一。项目实行责任追究制。区试站建成后,要加挂标牌,由区试组织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管理。要出台相应的区试站管理办法,明确区试站任务和职责,规范区试站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