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科研与职教发展处德技共举 知行合一1科研与职教发展处编 2018 年第 5 期(总第六十八期)“工匠精神”如何融入高职人才培养中鲍风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工匠精神”培养,是时代赋予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重任。从原初内涵到现代之义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工匠精神”均起源于手工业时代。手工业者在经历学徒教育和培训后从事某一行业,以提供新颖、优质的产品或服务作为谋生手段。在彼时,“工匠精神”体现着对职业的热爱、对美德和传统的敬重、对生产过程的一丝不苟和对质量的精益求精,也体现着贯穿整个职业生涯的锐意创新、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在彼时,工匠数量较少,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昂贵,
2、“工匠精神”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当时的工匠一般一生只从事一个行业,甚至是一个工作,能够掌控全部生产资料,负责全部的生产过程,有充足的时间和条件发展“工匠精神”。在工业化时代,大多数劳动者只是生产、管理或服务系统的一环,是可被替换的“被雇佣者”,难以窥见系统的全貌。而且,劳动者一生可以从事多种工作,与具体的生产过程、产品或服务的联系较为松散。立足于生产组织和社会现实,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应包括以下三点:高职信息与动态科研与职教发展处德技共举 知行合一2一是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素养。一切的劳动者首先是国家公民,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理想,继承和发
3、扬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是成为新时代工匠的前提和基础。二是规则意识和标准意识。任何工作都需要具备专业能力的人才。专业性集中表现为对规则的遵守和对标准的坚持,这是“工匠精神”的核心要求。三是精益求精与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建设制造强国和创新型国家,依靠产品或服务的不断创新和质量提升。精益求精代表着劳动者立足本职工作,对极致、完美的不懈追求,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最高体现。同时,在工作中反思、将反思结果应用于生产和服务创新,实现“知行合一”是精益求精的实现路径。新时代“工匠精神”缺失原因社会生产组织形式和泰勒管理模式将劳动固化。在当前的社会化大生产中,社会分工是高度专业化、专门化的,劳动者甚至整个企业
4、都是生产流水线中的一环,客观上形成了按部就班的工作环境。此外,泰勒管理模式占据着企业管理的主流,这种管理模式核心是围绕工作目标创建工作任务体系,将各工作环节标准化,将劳动者物化,使之成为可被替换的资源,这些都不利于培养劳动者的“工匠精神”。劳动回报不足消解了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积极性。我国几千年来普遍存在轻视体力劳动的陋习。总体上,技术技能型人才在社会地位、劳动报酬和职业生涯发展方面均不如同一层次的管理型人才或研究型人才。这使得技术技能型人才存在心理落差,仅把工作当成换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手段,缺乏坚守本职岗位的耐心以及在本职工作中钻研、创新的积极性。职业教育缺乏提供切实有效的人文思政和专业教育的能力
5、。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而相对封闭、自成体系的学校职业教育在保持与社会需求变化同步方面变得异常艰难。职业院校难以为学生提供发展“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的环境、实用的学习主题和资源、有效的学习支持条件以及反映职业胜任能力的评价体系,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难以形成专业行动能力和依附其上的“工匠精神”。培育“工匠精神”的现实路径科研与职教发展处德技共举 知行合一3培育“工匠精神”需要政府、行业企业以及教育机构协同发挥作用。高职院校可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素养培育、创设职业化的校园环境、密切专业教育与职业工作的联系等方面努力,使学生了解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以及打牢在未来结合专业工作充分发展“工匠
6、精神”的思想基础、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以立德树人为本,实施“一个融合、四个统一”育人模式。抓好思政教育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育“工匠精神”的前提和保障。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在长期研究和实践基础上构建了“一个融合、四个统一”育人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一个融合”,指把德育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组织与实施的全过程。“四个统一”指辅导员、班导师队伍与专任教师队伍的统一,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统一,教学内容与大赛标准、职业标准的统一,学生学业评价与企业用人评价的统一。在师资队伍统一方面,每一名专任教师都担任班导师工作,任课班级与自己担任班导师的班级可以实现横向对比,无形中实现了教学和育人
7、工作无缝对接的效果。在课堂统一方面,每一位任课教师都可以利用学生活动平台,开展与本专业或本课程有关的活动,成熟的第二课堂被赋予学分,以选修课形式进入第一课堂。在教学内容统一方面,各专业将职业技能大赛和职业标准的内容融入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就是大赛中比的、未来工作中用的,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树立“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思想。在评价标准统一方面,学院通过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收集教学系统内部信息和企业、社会等外部信息,让企业多渠道参与到教学质量评价中,把学生学业评价和企业用人评价结合起来。推动工业文化进校园、进课堂。通过开展“职业化”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将校园文化与工业、企
8、业文化有效对接,接受企业文化熏陶,提升学生职业认同感和思想道德水平。学院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模式,将教学环境文化与生产环境文化对接。在专业实训室开发上贴近企业生产工艺流程来安排实训流程,努力做到用企业的设施设备武装学校,使实训室的教学环境和文化氛围与职场环境保持一致,打造凸显企业文化的工厂化实训基地、车间型实训室。引进企业先进管理制度,借鉴 ISO9000 质量科研与职教发展处德技共举 知行合一4管理标准体系,推行全过程质量管理,使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行为养成与企业要求同步。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对职业精神的渗透。学院室外实训场分别以学院学风命名,铁道工程系有“自律园”,管理工程系有
9、“肯干园”,机电工程系有“诚信园”,机械工程系有“明礼园”,体现不同行业对工作者的核心要求,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提供了潜移默化的环境。学院各专业之间相互协作,共建美好的“职业化”校园。焊接专业为学生宿舍制作的铁架床、脸盆架和垃圾桶等由动漫专业学生动手美化。焊接专业的铁架床同时也是检测专业的检测实训教具,两个专业共同向低年级学生提供没有瑕疵的“合格品”。数控专业的实训产品有模具专业的衣架、脸盆架模具等,还有其他专业实训用的台虎钳。这些专业之间的合作在一级级学生中传递,在养成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形成工业化文化氛围的同时,向学生传递了各职业、各工种只有相互配合、相互合作才能实现目标的理念。(作者
10、系辽宁轨道交通职业学院党委书记)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8 年 07 月 3 日高 职 双 创 教 育 升 级 的 关 键 在 教 学杨剑静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要“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升级版”。可以说,当前创新创业教育进入了从数量到质量转变的关键时期。作为双创教育的重要主体,高职院校必须俯下身子,将重心下沉到专业、课程、课堂三个教育教学的核心关键环节,扎实推进高职双创教育的转型升级。重心要下沉到专业,强根固本,推动双创教育目标升级科研与职教发展处德技共举 知行合一5专业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根”,唯有将双创教育融入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
11、全过程,给双创教育“强根”,方能有效推动双创教育的内涵升级。一是“基因”式植入,实现双创教育的全程贯穿。创新创业教育的背后,不是简单地培养几个创业者、开几个网店、获几个创新创业奖,而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改革以及培养目标规格的转变与提升。这就必须充分认识双创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旗帜鲜明地提出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将双创精神和能力的具体要求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中,落实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从而将创新创业基因贯穿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二是“漫灌”式培养,实现双创教育的全员覆盖。创新创业教育不是精英式教育,也不是培养学生成为企业家的功利性教
12、育,需要扩大受益群体。这就需要以专业为最基本的教育平台,遵循从基础、提高到拓展的递进式专业人才培养规律,通过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的“漫灌”式培养,扩大双创教育的覆盖面。其中,基础层可通过生涯教育、通识教育进行启蒙,提高层可开展以体验训练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主的专业教育,拓展层可进行对接市场的实战型专业教育。三是“滴灌”式施教,实现双创教育的分层分类。最好的教育是能够适应个性化需求的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也不例外。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生进行“滴灌”式施教,积极建设专业教育资源,积极探索分层分类的培养模式。依据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进行多元化、差异化培养,如通过开设“创新班”“ 实验班”“领
13、军班”等特色小班,建立跨专业或专业交叉复合的辅修专业制度,探索扬个性、重创造、促成才的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确保创新创业的火种能点得着、护得住、燃得旺。重心要下沉到课程,强体固魂,推动双创教育内容升级课程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魂”,将双创教育下沉到课程,就是要通过系统的课程体系改革,不断深化双创教育的内容与载体,对双创教育进行“固魂”。一是进行“一体化”设计,全面优化课程结构。“一体化”设计是以双创教育为切入点开展课程改革,对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系统优化。比如,将双创教育融入通识课程,在其中渗透行业政策法规、专业双创精神等专业元素,培养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将双创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挖掘和充实各类
14、专业核心课程的双创教育资源,将双创科研与职教发展处德技共举 知行合一6内容和方法分散到专业核心课程过程中;广泛开设综合性课程,以综合性、创新性的项目为载体,进行学习情境和案例的整合设计,从而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强化,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开发双创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加大创新创业类慕课、微课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二是构建“两大平台”,有效丰富实践载体。要将双创教育融入专业实践课程,不断扩大操练场地。比如,建立实践平台,科学转化实践课程,通过创新创业实训室、二级学院创客空间、校级众创空间群、创业园等载体,将原本较为零散的师生科研、双创实践、双创项目孵化等进行教学化改造与提升,拓展实战环节的教
15、育教学功能;建立竞赛平台,构建国家、省、市、校四级创新创业竞赛训练机制及管理平台,特别是要建立“跨学科、受益面大、参与者众”的校级学科竞赛,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一项学业竞赛,通过“赛训结合”激励和支持学生广泛参与创新实践。三是实施“多维”评价,创新课程评价体系。创新创业的方式多种多样,没有“剧本”,因此在考查学生学习成果时,要改变以往 “标准化”的评价方式,建立多维的、以创新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成果化”课程评价体系。比如,可通过提交创意文案、发表论文、申报专利发明、企业实践、参与竞赛等形式,探索记录式评价、综合式评价等非标准答案评价方式;通过“创新成绩单”的方式,建立学生 “创新档案”,评估学
16、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进行课程转化和学分认定。重心要下沉到课堂,强基提神,推动双创教育的形态升级课堂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神”,只有进行深刻的课堂变革,打造课堂新形态,以丰富的课堂为学生“提神 ”,才能真正进入双创教育的深水区。一是升级“配方”,打造行动性课堂。遵循专业知识与技能、创新创业能力与素养的培养和养成规律,将企业项目的生产标准和技术流程、科技项目的创新思维和探究方法、竞赛项目的内容设计和竞赛方式、市场创业项目的运作流程和规则等创新“配方”融入课堂教学设计,不断丰富设计、制作、规划、运营、竞技、众筹、闯关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创意思考、团队合
17、作、双创实践、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同时,依托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按“模拟、体验、实践、实战”构建梯次推进的创新创业实践形态,提升实践课堂的教学效果。科研与职教发展处德技共举 知行合一7二是升级“工艺”,打造协同性课堂。随着课堂形态的不断革新,双创教育不应“闭门造车”,除了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一课堂外,还应该走出教室,积极升级“工艺”,探索在第二、第三课堂中深化双创教育,增强教育效果。比如,立足校园,可以专业工作室、竞赛训练团队、师生创客空间、科研实验室为主要平台,以“导师+项目+团队” 的多元导师制为主要形式开展第二课堂实践;面向社会,可以“深入行
18、业、了解业态、体验职场、多元实践 ”为主要内容,以专业认知、创新实践、创业实战等为主要路径开展第三课程实践。通过“ 三个课堂”的相互促进,形成“双创”教育的新合力。三是升级“包装”,打造创造性课堂。双创教育要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接受,就要在“包装”上出新,积极探索以“翻转课堂”等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方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使学生成为“红花”,教师变成“绿叶”,开展启发式、体验式、项目式、探究式、游戏式的创造性学习,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着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鼓励教师把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带入课堂教学,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课堂
19、参与度与获得感,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运用新知识、创造新知识的过程中。(作者系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学术部主任)信息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8 年 07 月 03 日教 育 部 职 成 司 副 司 长 谢 俐 在 中 国 职 业 技 术教 育 学 会 高 等 职 业 技 术 教 育 分 会成 立 会 上 的 讲 话 ( 摘 录 )借此机会,我谈三个方面的意见:一、提高站位,以更宽广的视野研判职业教育同志们,四年前的今天,也就是 2014 年 6 月 23 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作出了 417 个字的重要批示,深刻回答了如何看待职业科研与职教发展处德技
20、共举 知行合一8教育、办什么样的职业教育和怎么办好职业教育的重大问题。关于如何看待职业教育,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关于办什么样的职业教育,总书记强调,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关于怎么办好职业教育,总书记要求,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
21、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去年,李克强总理对2017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做出批示:“高职院校对促进就业创业提供了有力支撑。教育部要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积极支持高职院校提升办学质量,培养更多符合社
22、会需要和产业升级方向的技术技能人才,这也利于推动脱贫和社会公平。”今年的 3 月 29 日,春兰副总理到教育部调研时专门考察职业教育工作。4 月听取职业教育专题工作汇报、同有关专家座谈,5 月出席 2018 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幕式、考察 4 所职业学校、召开职业教育工作座谈会。期间,还前往山西吕梁实地考察了职业院校。可以说是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现在司里几乎每个星期都要去中南海向国务院领导汇报一次职业教育。可见,本届政府将职业教育工作摆在了何等重要的位置。“职业教育已具备诸多有利条件和良好工作基础,到了下大力气抓职业教育的时候。”这是春兰副总理对我国当前职业教育的基本判断。她
23、指出“ 我们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年均向社会输送 1000 万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 90%以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3 万多家企业与学校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职业教育财政性的经费达到 3000 多亿,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职业教育为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决胜全面小康做出了积极贡献”。科研与职教发展处德技共举 知行合一9同志们,改革开放 40 年,我国职业教育立足国情、放眼世界、上下求索、锐意进取,从曾经的筚路蓝缕进入到内涵式发展阶段,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同频共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形成了自己的发展经验,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点:一是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职
24、业教育始终围绕着服务产业振兴、区域发展和民生改善。在中国制造 2025、脱贫攻坚、“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二是坚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激发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使企业真正成为重要的职业教育办学主体之一,共同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三是坚持促进公平,加大对农村、民族和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努力使人人出彩成为可能,提供机会。四是坚持凝聚各方各界力量,通过多种渠道,为社会提供服务。职业教育不是唱独角戏,要努力营造不为学历凭能力、行行出状元的社会氛围。二、直面挑战,在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中谋划职业教育同志们,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
2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年。对职业教育而言,更是不平凡的一年,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今年 2 月,我们印发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 2018 年工作要点,明确了今年工作总体要求,那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部党组各项工作部署,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改革、开放、协同,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好继续教育,书写新时代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奋进之笔。3 月 16 日上午,教育部召开了 2018 年度全国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工作视频会议。孙尧副部长做
26、了主旨讲话。强调,党的十九大为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提出了要求,我们要以改革的思路和办法破解难题,书写好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发展的新篇章。一要突出方向性,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航定向。二要突出前瞻性,适应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三要突出协同性,实现系统科研与职教发展处德技共举 知行合一10谋划、中央地方联动、社会广泛参与。四要突出人民性,鼓励试点和基层首创,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五要突出开放性,服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要根据教育部党组部署,在打好职业教育提质升级攻坚战、落实好 5 项“争先计划”的基础上,突出
27、4 个重点。5 项争先计划:一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二是职业教育东西协助行动计划;三是德技并修育人机制创新行动计划;四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行动计划;五是办好中国特色继续教育行动计划。突出 4 个重点:一是抓体系,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高职瞄准高质量、中职守牢职普比、培训注重补短板。二是抓质量,打好职业教育提质升级攻坚战。聚焦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好“双师型”教师队伍这支战斗队。三是抓继教,办好中国特色继续教育。要注重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的融合发展,持续提升人力资源价值;要服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面向人人、时时、处处办学。四是抓党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作风
28、建设。具体到高职教育领域,接下来我司将重点推进几项工作:一是进一步推动各地充分利用最后的时间落实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 年),整体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发展有质量的高职教育,这是一项全局性工作。为此,我专门给各省教育厅分管高职教育的领导去函,报告了本省行动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职业教育已经步入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冲刺阶段,需要国家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协力共舞,一起挥浆划船,推动职业教育之舟破浪前行。谁都不是站在岸上指导的指挥员。希望大家一定重视,不要错过了高职创新发展的“动车”。二是全面深化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提升职业院校质量治理的能力和水平,这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教育领域“管办评”分离的必然选择;是推动职业院校用好办学自主权,履行好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是完善职业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机制,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各地各高职院校一定要准确领会、高度重视、实际推进。三是研究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打造高职教育的“样板间”,引领职业教育在改革中强起来,坚定办学方向和信心,这是一项引领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