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单元检测卷(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心*** 文档编号:685466 上传时间:2018-10-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3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单元检测卷(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单元检测卷(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单元检测卷(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单元检测卷(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6-2017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单元检测卷(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单元检测卷(七)(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2.5 分,共 50 分)1.列宁说:“我们用强攻的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 ”下列引言与“尝试”相符的是( )A.“应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B.“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C.“不关心个人利益,是不会得到什么结果的”D.“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 ”2.瞿秋白(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 )于 1920 年到苏俄考察,著有 俄乡纪程 ,文中写道:“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立刻可以显示出社会主义的化合

2、物” ,这一言论( )A.与当时的历史基本相符B.是对斯大林模式的批评C.反映出作者渴望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D.设想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的实验3.“只有农村居民流入城市,只有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混合和融合起来,才能使农村居民摆脱孤立无援的地位。 ”苏俄的下列措施中最有助于实现这一点的是( )A.余粮收集制B.建立集体农庄 C.固定粮食税D.允许自由贸易4.列宁在十月革命后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这表明( )A.列宁意识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B.列宁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传统理论C.列宁已经认识到了计划和市场的

3、本质D.列宁主张借鉴资本主义国家建设社会主义5.下图是俄国(苏联)实力发展曲线图 。图中 19351975 年,苏联实力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原有的工业基础和能源储备都比较雄厚B.历次经济体制改革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C.加强了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控制D.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6.某班举行一场了历史辩论会,以下所示为双方辩手的主要观点。据此推断辩论会主题是( )正方:克服了粮食危机,保证了工业化建设顺利进行。反方:牺牲了农民的利益,不能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A.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C.赫鲁晓夫改革 D.勃列日涅夫改革7.“他们对苏联这项事业先表示怀疑,后表示兴趣

4、。但他们仍对苏联人缺乏自由、住屋糟糕、消费品匮乏感到震惊,不过他们也同意这项事业让苏联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有极大的贡献。 ”“这项事业”应该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农业集体化运动D.五年计划的实行8.列宁曾说:“把全部国家经济机构变成一整架大机器,变成一个使几百万人都遵照一个计划工作的经济机体。 ”实现这一设想的是苏俄(苏联) 的(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 D.新经济体制9.斯大林说:“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的。 ”苏联筹措工业化资金的主要途径是( )A.借外债 B.调整农业

5、生产关系C.降低工人工资 D.吸引外国资本家投资1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的) 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 ”这里的“模仿”主要是指( )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行C.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D.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11.近年来,有很多学者喜欢把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新经济政策进行比较,甚至有的认为改革开放是对前苏联新经济政策的照搬照抄。关于以上两者论述错误的是( )A.改革前都面临经济困难、社会动荡B.都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经济C.都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基本上实现了社会主

6、义工业化12.苏联在实施斯大林经济模式时,实行了居民证制度。只给城镇居民发放居民证,农民没有居民证。没有居民证和其他有关证明文件,苏联公民是不能异地流动的。这一制度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A.服务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强化城市政权便于镇压反革命C.实行劳动力的计划管理D.杜绝城乡人口的流动13.观察下图,二者的本质相同点是( )苏俄农民加入集体 农庄 中国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A.消灭农村的剥削阶级B.改变分配的方式C.服从国家工业化需要D.改变所有制性质14.苏联作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 (18901960 年)在 1957 年发表的小说日瓦戈医生是“解冻文学”的代表作,小说真实地反映了那个

7、时代知识分子的心态。 “那个时代”的苏联( )A.打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B.在美苏争霸中占据绝对优势C.工业企业可以租借、租让D.大量城乡劳动力去垦荒种粮15.1958 年,如果中国的官员去苏联参观访问,双方就当年的农业建设交流经验教训,中苏双方谈论的主要话题可能是( )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苏联的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A. B. C. D.16.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对集体农庄进行改革;“文革”结束后,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两种措施都( )A.是对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B.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C.一定程度上促进本国经济发展D.具有领先世界的特

8、殊地位17.勃列日涅夫执政后, “在生产方面,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计划。在完成计划任务外,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和废料生产计划以外的产品。 ”这一措施( )A.突破了旧体制的弊端 B.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C.力图调动企业积极性 D.有限地利用市场机制18.1973 年 3 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工业管理的若干规定的决议,决定通过合并企业,建立生产联合公司和工业联合公司并减少管理层次来改进工业管理体制。此后,联合公司在苏联普遍建立起来。到 1979 年,联合公司达 3947 个,参加的企业共有 17516 个。这一措施( )A.是赫鲁

9、晓夫改革的重要内容B.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苏联经济的发展C.摆脱了斯大林模式的框架D.拉开了苏联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序幕19.1990 年 10 月 18 日,戈尔巴乔夫颁布了稳定国民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基本方针 ,提出了“各种所有制一律平等”和“非垄断化” 、 “非国有化”及“私有化”的方针。 这一方针的初衷是( )A.全盘西化B.巩固社会主义制度C.实行市场经济体制D.放弃公有制20.某教授曾撰文写道:“到戈氏上台时,这种高度集中统一的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对整个经济的制约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打破这种体制的要求已非常强烈,而这种体制也确实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这可以印证戈尔巴乔夫改革(

10、)A.适应时代需要,获得成功B.能够使苏联经济得到迅速发展C.冲击了苏联的所有制结构D.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模式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小题, 21 题 16 分,22 题 18 分,23 题 16 分,共 50 分)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 资 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作出判断。 ”苏联的共产主义 材料二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

11、路,加强党的 领导就是一切越来越集中于党,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越尖锐。 苏联的共产主义材料三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 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 经济政策,但是后来 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我们讲社会主义是共 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 产主义 的高级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 发展,社会物 质财富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计 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资本主 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

12、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请回答:(1)材料一中列宁的话表明了什么?为此列宁进行了哪些探索?效果怎样?(6 分)(2)据材料二归纳斯大林模式的特征。(5 分) (3)材料三中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怎样的观点?这种观点与前两则材料有何联系?(5 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 世纪 20 年代,西方各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恢复 过来,各个主要工 业国家的工业生产总值都达到或超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水平的 1.5 倍。一些欧美经济学家称资本主义已消灭了贫困,空前的繁荣让他 们充满信心。美国作 为西方世界的代表,

13、一度曾被人们看做“繁荣” “发展” “强大”的典型, 华盛顿宣称繁荣将永驻 人间。几乎在同一 时期,在东方一个国度,也正在诞生奇迹,从 1917 年十月革命开始,这个占世界陆地总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发 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走完了欧美国家通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工业化路程 莫斯科一时成为红色麦加,受世人膜拜。美苏交锋材料二 1928 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斯大林就认为,在没有外国 贷款的情况下,我国工业化资金只能靠我们自己内部来积累,那主要当然要来自农业斯大林在苏联工业化时,实际上是把农业作为 “殖民地”了。 苏联工业化开始 时,

14、农民不但要缴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要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 买进工业品,价格剪刀差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 这就使资本 (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 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美)帕尔默、科尔顿 世界近现代史(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和苏联被世界共同关注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8 分)(2)材料二中,苏联在 20 世纪 30 年代实施什么农业政策?怎样理解 “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这对苏联国民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8 分)(3)罗斯福和斯大林的农业政策及其实施效

15、果给我们什么启示?(2 分)23.赫鲁晓夫上台后,苏联开始对旧的经济模式进行修正,同时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方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赫鲁晓夫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局面和艰巨的任务。正如苏联著名政论家费奥多尔布尔拉茨基指出的,放在当时赫 鲁晓夫面前的斯大林所留下的 苏联是:“越来越贫困的、 实际上半崩溃的农村、技术上落后的工 业、最尖 锐的住房短缺、居民生活的低水平、数百万人被关押在监狱和集中营、国家与外部各界的隔 绝所有这 一切都要求有新的政策和彻底的变革。 ”苏尤里阿法纳西耶夫编别无选择材料二 鉴于许多重要农业部门的情况不佳, 苏共中央全会 认为必须刻不容缓地采取一系列重大的措施,把落后的农业

16、部门、集体 农庄、国营农场和地区提高到先进的水平,以保证整个社会主义农业的蓬勃发展。我 们的任务是在最近两三年内充分地 满足我国居民对各种食品的日益增长的需要,并保 证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原料供 应。 齐世荣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一分册材料三 1962 年,叶利别尔曼在真理报发表了计划利 润 奖金一文,史称 “利别尔曼建议” 。他认为, “如果只把按品种的产量计划和交货期限计 划下达到企业,就可以做到这一点。 ”“企业根据所接到的产量和品种的任 务应当自己编制充分完整的 计划,其中包括 劳动生产率、工作人员数、工资、产品成本、积累、投 资和新技术各个方面。 ”为了能让企业在编制计划时能主动、积极、

17、充分地挖掘企业的生产潜力,利别尔曼提出的基本办法是加强利润刺激采用这个办法的基本原则是:(1)“赢利率越高,奖金就越多” ;(2)“企业自己编制的赢利计划越高,奖金也就越多。 ”陈之骅苏联兴亡史纲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赫鲁晓夫上台后面临的经济问题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4 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提高农民和农庄的生产积极性,赫鲁晓夫采取了哪些措施?(6 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利别尔曼建议”与赫鲁晓夫改革的相同之处。试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分析“利别尔曼建议”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6 分)答案精析单元检测卷(七)1.B

18、由以上材料“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可以看出列宁所 说的此项措施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应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 A 项错误;“ 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故 B 项正确;“ 不关心个人利益,是不会得到什么结果的”属于新 经济政策的内容,故 C 项错误;“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属于斯大林模式的内容,故 D 项错误。2.A 20 世纪 20 年代列宁和斯大林领导了苏(俄)联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在利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失败后,列宁开始了新 经济 政策的实验。在斯大林模式的指 导下,苏联迅速过渡到社

19、会主义 。瞿秋白在文中描述了当 时苏 (俄)联的现实,但没有表达自己的观点,B、C、D 三项说法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故答案 为 A。3.C 苏 俄的新 经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照顾了国家和农民两方面的利益,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 C 项正确。 4.D 从材料这个加法公式来看,列宁是主张借鉴资本主义技术和生产组织模式来建设社会主义,D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战时 共产主义政策、未涉及到计划与市场的本质的探讨,故A、C 两项错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并没有具体的理论说明,也就无所谓突破,B项错误。5.D 苏联在斯大林当政时期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0、,通过五年计划,使苏联迅速发展成 为先进的工业国, 苏联实力迅速增 强,故 D 项正确。6.B 把握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克服粮食危机” 、“工业化”、 “牺 牲农民的利益” 等即可判断为斯大林模式。A 项没有牺牲农民利益,C、 D 两项与工业化建设不符合。 7.D 抓住材料“但他们仍对苏联人缺乏自由、住屋糟糕、消费品匮乏感到震惊,不 过他们也同意这项事业让苏联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有极大的贡献”分析,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但五年 计划使得苏联跃居欧洲第二,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故 D 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在苏俄时期,而材料指的是“苏联

21、”,首先可以排除。农业集体化运动牺牲农业利益,不能体 现“ 让苏联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有极大的贡献”。8.C 注意 题干中的 “遵照一个计划工作” 信息,可以判断与斯大林模式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符。9.B 苏联 工业 化需要的资金不能靠采取劫掠殖民地或 战败 国,而是内部解决的,即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调整农业生产关系),依靠 压低农产品收购价格,高价出售工业产品的方式来积累资金。A、 C、D 项都不是主要途径,故选 B 项。10.A 在西方经济危机时,苏联采取计划经济模式,取得巨大成就。罗斯福新政采取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就是效仿了苏联计 划经济模式,故 A 项正确。B 项是效仿的结果,C 项不

22、属于效仿内容,D 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B、C、D 三项不正确。 11.D A 项是两者实施的共同背景,不符合 题意;B 项是两者共有的特点,不符合题意;C 项是两者改革内容的共同点,说 法正确,不符合 题意;D 项“ 基本上实现”并不是两者的共同点,新经济政策并没有基本上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12.A 只给城镇居民发放居民证, 农民没有居民证,这意味着 农民不能异地流动。 苏联对农民严格管理,结合斯大林经济 模式优先发展工业的特点,由此可以分析出主要目的选 A。当时反革命已经镇压,故 B 不正确;“城镇居民发放居民证,农民没有居民证”不能体现实行劳动力的计划管理,故 C 不正确;D 不是主要

23、目的。 13.D 解题时注意区别中国农民加入农业合作社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A、C 两项符合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B 项没有反映出本质特征。14.D 1957 年的苏联处在赫鲁晓夫改革时期。赫 鲁晓夫改革冲击但没有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故 A 项错误;此时美苏争霸处在第一阶段,苏联处于守势,故 B 项错误;80 年代戈尔巴乔夫改革才允许工业企业租借、租 让,不符合 时间限制,故 C 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发动大量城乡劳动 力去垦荒种粮,故 D 项正确。15.B 注意材料中的关 键信息 “当年” 即 1958 年” ,由此辨析选项,是在 19531956 年,是在 20 世纪 30 年代,排除。 16.C 赫鲁晓 夫对集体农庄改革,主要是扩大农庄自主权 ,没有改变公有制地位;中国实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