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辽 宁 省 国 土 资 源 “十 三 五 ”科 技 创 新 发 展 规 划辽 宁 省 国 土 资 源 厅二 一 七 年 十 二 月I目 录前 言 .1一、发展基础与形势 .2(一)“十二五”国土资源科技工作成效 .2(二)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发展态势 .5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9(一)指导思想 .9(二)基本原则 .9(三)发展目标 .10三、推进重要矿产资源深部探测与高效利用 .13(一)加强基础地质问题研究 .13(二)开展找矿理论研究与深部探测技术攻关 .14(三)强化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科技创新 .16四、提升土地科技水平 .18(一)强化耕地监测与保护研究 .18(二)加强土
2、地综合整治方法研究 .19(三)提升土地质量调查评价技术水平 .20(四)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国土空间优化技术研究 .20五、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科技创新 .22(一)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方法研究 .22(二)开展地质环境调查与保护技术研究 .23(三)强化地下水调查评价监测技术研究 .24(四)推进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土地利用风险评价研究 .25六、加强卫星遥感应用 .26(一)加强“天空地”一体化数据集成技术研究 .26(二)开展国土资源全要素遥感提取技术研究 .26(三)健全综合遥感调查监测技术与标准 .26(四)强化国土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建设 .26七、构筑国土资源科技创新体系
3、.27(一)推进科技创新基础平台建设 .28(二)健全标准化与质量检测技术 .28II(三)构建国土资源大数据与监管平台 .29(四)加强国土资源科普体系建设 .30八、保障措施 .33(一)深化制度改革,创新管理模式 .33(二)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创新机制 .34(三)开辟融资渠道,创新投资方式 .35(四)加强科技人才培养,营造创新奖励机制 .35(五)强化国际国内交流,促进业内广泛协作 .361前 言依据国土资源“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辽宁省国土资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06-2020 年)等,按照国土资源部和辽宁省人民政府的部署,编制辽宁省国土资源“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主要明确
4、 “十三五”时期辽宁省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深入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辽宁省国土资源科技发展布局、加快推进辽宁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行动指南,是国土资源系统科技创新工作的纲领性文件。2一、发展基础与形势(一)“十二五”国土资源科技工作成效“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国土资源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国土资源中心工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全面实施辽宁省国土资源“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工作取得新成效。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与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国土资源系统新增国家级科技人才 1 人,
5、 国土资源部和省政府科技领军人才 3 人,国土资源部青年杰出人才 1人,黄汲清青年地质科技奖获得者 2 人,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近100 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建成 “东北亚古生物演化”部级重点实验室,启动了重点古生物化石登记工作,实现省、市、县三级管理保护体系。国土资源部命名的野外科学研究观测基地及科普基地 5 个,建立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 个。基础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各类科研、勘查项目共获得省、部科技成果奖 8 项,其中辽宁省国土规划试点及系列研究成果、辽宁省本溪市大台沟矿区 15-4 线铁矿详查项目获得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一等奖。科技成果推广取得突破,高硅晶质菱镁矿贫矿利用技术获得国
6、家专利,实现了科研成果转化。标准化建设成果丰硕,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规程3(DB21/T2523-2015)等 4 项行业标准编制任务,为国土资源调查评价、科技创新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地质勘查技术取得重要进展。地质理论研究取得新进展,华北板块北缘缝合带理论研究将传统的槽台界线北移至寇河断裂,金刚石找矿理论研究工作建立了金伯利岩“含矿性评价指标体系” 。为进一步勘查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矿产预测技术能力显著提升,建立综合信息找矿预测方法技术体系,系统评价了全省金等 20 个矿种的资源潜力,定量预测了 2000 米以浅的矿产资源量,摸清了矿产资源家底,提出了下一步勘查工作的部署建议。建立多矿种“三
7、位一体”找矿预测模型,在辽宁省整装勘查工作以及找矿战略行动中实现找矿突破做出重要贡献。三维地质建模技术不断完善,建立辽宁省首个三维地质调查理论方法体系和技术流程,并首次在本溪地区建立了区域三维地质结构模型,为城市建设、地质勘查、国土开发提供了直观性基础数据。地热资源勘查技术取得突破,探索出适合辽宁省不同地区构造条件、赋存形态的地热勘查技术方法组合,并新发现了一批地热开发潜力区。土地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土地资源调查、监测与规划技术体系基本形成,应用遥感卫星技术成功实施了第二次全省土地调查和全省国土变更调查监测与核查工程。构建并完善“数字辽宁”地理空间基础平台,实施“金土工程” ,建立了辽宁省耕地保
8、护与合理利用监管系统。土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技术不断完善,实施辽宁省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利用综合技术手段,4使土地集约和节约综合利用效益显著提高。全省土地制度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建立了不动产统一登记联席会议制度,实现对登记职责的全面整合。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全面登记,地籍调查率居全国领先水平。启动了海城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 辽宁“一区一带”土地城镇化质量提升技术研究获得国家科技部批准立项,大大提升了我省国土科技创新能力。土地综合整治工程技术加快发展, “三个平台”综合土地整治成效显著,营口大石桥市节水增产技术、本溪市“加减法”增减挂钩土地复垦工程等取得明显成效。地质环境保护成效显
9、著。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取得重要进展,农业地质、地热资源、城市地质环境等调查评价成果有力支撑了土壤污染防治、节能减排、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保护。土地质量调查成果显著, 辽宁省典型地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评价项目,在盘锦市新兴镇圈定出 4.2 万亩优质无公害绿色稻米产区,在丹东市前阳镇发现 9 万亩富硒特色土地资源,在新民大民屯规划出 8.5 万亩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试点开展辽宁省典型地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评价 、 典型工业区重金属污染场地再利用技术与示范等项目,为我省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优质土地资源,为污染土地安全利用提供了示范。地下水勘查示范工程取得成效,基本建立地下水勘查技术体系,对下辽河平原盆
10、地地下水循环机制、生态效应和科学调控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一批找水项目顺利实施,为辽西北地区 30 万人解决了引用水问题。地质环境灾害防治技术不断提高,地质灾5害专业监测网络建设不断完善,创新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建立了省市县乡村五级灾害防治体系,重大地质灾害得到有效防治。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完成了现代化测绘基准体系建设,建成了全省卫星导航定位综合服务系统,建设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 68 座;开展了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已完成 68座基准站的兼容改造任务;建成全省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布测164 座 B 级、456 座 C 级卫星定位控制点,布设 1619 座二等水准点,完成 9280 千米二等水准测
11、量和全省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工作。丰富了全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了 6516 幅 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完成了辽宁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建设了辽宁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有效提高了省测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与水平。获取了全省多源、多尺度、多时相的航空航天遥感影像数据,在全国率先实现了 0.2 米分辨率数字航空影像全省覆盖,获取了倾斜摄影、机载雷达等影像。建设了国产卫星对地观测系统,成立了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辽宁测绘技术应用中心,积极推进“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在土地调查、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灾害、青山工程、执法监察和科研项目等领域的推广应用。 (二)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发展态势“十
12、三五”是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时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攻坚阶段。党的十八大强调6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2016 年,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明确提出“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就是到 2020 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国家行列。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进国土资源绿色发展”的新要求,国土资源部在全国资源系统科技创新大会确定了实施“三深一土”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发展战略。体现出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工作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以科技创新推动深部资源
13、探测。我省以往矿产资源勘查工作还集中在地表和地下 300-500 米深度范围内,距离全国深部勘查 2000 米的目标存在一定差距;对矿集区深部矿产预测和整装勘查工作部署较少,与国家部署衔接不够紧密,找矿理论和勘查技术未得到有效推广。急需以科技创新为引导,通过勘查技术组合优选和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技术创新,实现找矿突破。以科技创新推进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辽宁省土地资源利用程度较高,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潜力有限,过去主要依靠要素驱动、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透支了大量资源,造成资源粗放利用和大量浪费。落实最严格的资源节约制度,需要深化对新型城镇化与产业健康发展的土地利用规律的认识,发展用地节约集约与环境友好、文
14、化传承相协调的建设用地再开发技术。矿产资源利用存在采富弃贫、尾矿资源利用不足的问题。探索开发低品位、共伴生、难冶选资源及矿山尾矿和固体废弃物的加7工冶选技术攻关,加强我省菱镁矿、铁矿等优势矿种选矿试验研究,开展尾矿综合利用技术创新。 以科技创新强化耕地资源保护。辽宁省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是一项长期方针,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基本农田不减少,耕地数量基本稳定、质量有所提升,需要深化对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和山水田林湖生命共同体的认识,创新基本农田布局优化、土地综合整治、国土生态修复技术,发展轮作休耕、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耕地生产力提升技
15、术。以科技创新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和地质环境保护。我省国土资源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处于高强度开发和粗放利用状态,在过度消耗资源的同时,也导致生态环境约束趋紧,加剧部分地区土壤污染、盐渍化、沙漠化,造成地面沉降和地质灾害易发,威胁生态环境安全,转变国土资源利用方式势在必行。改善我省矿山生态环境,遏制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势头,需要加强污染土壤治理修复、退化、矿山废弃、荒漠化土地综合整治、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科技攻关,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以科技创新提升国土资源监管和服务效能。围绕国土资源改革发展,加强土地、矿产资源管理深度研究,继续建设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加强数据集成、共享与交换、服务与发布等关键技术;转变管理方式,将资源管理方式从注重微观管理转向宏观调控、从重事前审批转向重事中事后监管、从侧重行政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