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文化及意义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春节是个亲人团聚的节日。离家的孩子这时要不远千里回到父母家里。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团年”。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三十日要贴门神,对联,挂旗,吃饺子,放鞭炮,除夕“守岁”等习俗。正月初一晚辈向长辈拜年,然后至亲友家贺年,亲友第一次见面时,说些“恭喜发财”“过年好”等互相祝贺的话。全国各地的春节民俗的细节千差万别,但在意义和功能方面却是相当一致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是辞旧迎新,通过种种象征性的方式,期冀财丰人寿,招财进宝,满足人们所普遍希望的使生活有一个新的更好的开端的心理需求。2、 是阖家团圆,普天同庆的时刻,在外的游子,不论离家多远,都会回家。这样,我们才能够对一年一度的“春运”,即春节前后几亿人口大移动的世界奇观有所解释,因为它的背后有一巨大的驱动,也就是在春节与家人同吃一顿“团圆饭”。3、 拜年,新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