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汉服定义及简史汉服,即华夏衣冠,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其由来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一直到明代,连绵几千年,华夏人民(也就是汉族)一直不改服饰的基本特征,这一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都被称为汉服【注意:很多人认为汉服是汉朝的服装,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左传正义定公十年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美,谓之华。”后来汉服这个词汇的基本内涵也固定下来,即汉族传统服饰。在唐代樊绰的书中就明确地称大唐的服饰为汉服.到了宋元明时期,一些异族执政者也明确地用“汉服”来指称汉人服饰,如“辽国自太宗入晋之后,皇帝与南班汉官用汉服;太后与北班契丹臣僚用国服,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元代修辽史时,甚至专门为汉服开辟了一个“汉服”条。中国古代,除了清装外,只要是明末以前的汉人所穿的服装,不论样式、地域、融合、分化、发展,都可称为汉服(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元代服饰,蒙古人由于没有进行“剃发易服”的残暴政策,北方少数民族穿着纳石失锦袍和皮靴,南方汉人仍以汉服为主,但是糅合了部分蒙古元素)。1644年清军入关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