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会计学 金融危机下应收账款问题研究 2009 年,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给我国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由于经营规模较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等因素,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 的问题让其面临雪上加霜的艰难处境,而 浙江省义乌市大批中小企业纷纷开始裁员甚至倒闭。此次美国金融危机 的爆发正是由于对客户的信用管理不重视,导致应收账款没有得到相应的信用保障,泡沫经济不断膨胀,最终导致市场经济崩溃。因此, 在当前广大中小企业的生存问题愈加困难,社会经济愈加严峻的形势下, 研究如何强化应收账款的管 理,降低应收账款的负面影响和企业的经营风险 , 对义乌市中小企业应收
2、账款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好应收账款,能加快企业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经营风险、维护投资者利益、提高经济效益。目前,国内外学者发表大量关于应收账款管理的文章,研究的角度虽然比较广泛,但最终都是为了帮助企业提高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增加效益、减少损失。 1 关于中小企业的界定 1.1 美国、日本、欧盟对中小企业的界定 中小企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从各国或地区的情况来看,既有用法律形式对中小企业进行定义 来确定划分标准,如中国等;也有不进行任何法律规定,而是在出台有关政策时规定其实施的对象,如美国等。中小企业概念的界定一般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定性的方法,
3、即以企业的经济特征和控制方式进行界定;二是定量标准,即以若干数量指标来衡量企业规模的大小,一般为从业人员、营业额和资本额。 美国将雇用少于 500 人的企业,都视为中小企业。澳洲则把雇用少于 20人的非制造业企业及雇用少于 100 人的制造业企业界定为中小企业。法国和意大利都规定企业雇员在 500 人以下的为中小企业。 日本 1963 年制定了中小企业基本法,规定划分中小企 业的依据是雇员人数和资本金这两个指标。日本对中小企业的界定采用了复合标准,只要符2 合任意一个条件的企业都可视为中小企业,这样增加了政府制定政策时的伸缩余地。 德国波恩中小企业研究所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是:凡雇员在 9 人以内
4、,并且年销售额(营业额)在 100 万马克以内为小型企业;雇员在 10 499 人,并且年销售额在 10 万 1 亿马克为中型企业。 对于中小企业的界定,世界各国地区所设定的参照系标准各不相同,即使在同一个国家和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划分的标准也会随之改变。企业发展是动态的、复杂的,包含了很多因素和条件,涉及方 方面面,因此,很难确定一个统一的标准或指标能够完整全面地包含这些因素。 1.2 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 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先后经过了几次调整。建国初期,曾按固定资产价值来划分企业规模。 1962 年 ,改为按人员标准对企业规模进行划分:企业职工在 3000 人以上的为大型企业 ,在 5
5、00 3000 人之间为中型企业 ,500 人以下的为小型企业。 1988 年,又按不同行业的不同特点作了分别划分,划分的依据主要是以实物产量反映的生产能力和固定资产原值。企业规模分为 4 类 6 档:特大型、大型(大型一档、大型二档)、中型(中型一档、中型 二档)、小型,具体共计 150 个行业标准。当时的中小企业一般指中二类和小型企业。 1999 年,再次进行了修改,将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作为主要划分指标,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 4 类。 2003 年 2 月 19 日 ,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该规定根据企业的就业人数、销售额、资产
6、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了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 本人认为,中小企业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目前世界各国尚无完全统一的界定标准。 因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中小企业所处的经济发展环境有差异 ,在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上不能达成一致。 即使 在同一国家和地区,有关中小企业的界定和划分标准也因经济发展状况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改变,不同发展阶段的标准不可能一成不变。 企业本身的发展是动态、复杂的,包含了多方面的因素和条件,难以找到完整、统一的标准或指标来涵盖所有因素。总之,中小企业是指相对于大企业来说资产规模、人员规模与经营规模都比较小的经济单位。 2 应收账款的理论研究 3 应收账款作为企业主要
7、的流动性资产,承担着企业日常现金运转的重任。应收账款也是影响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具有极大的影 响,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是企业正常地进行生产经营,降低财务风险的重要保障。 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一些关于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中的流程管理与具体管理政策和方法的理论已经比较成熟,同时在应收账款风险测定方面也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Brodersen, Cornelius( 1977)通过对 Bowman 石油公司良好的应收账款管理进行研究提出要想使应收账款得到良好的控制,就需要有一位职业的信用经理领导信用管理人员设计信用管理流程并进行跟踪管理。可见,在早期的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中,相
8、关研究还主要集中于对应收账款流程的 建立方面。 而在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具体政策上, Keefer, John J.( 1978)指出,在制定信用政策之前,应该充分了解企业对价格的掌控能力,如果企业可以较好地控制价格的波动空间,那么对信用政策的制定也就越灵活。 Rose, Carol( 1981)提出了中小企业也必须重视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对经常付款较慢的客户可以设计特定的收账政策。他们指出企业应该关注付款比较缓慢的客户,密切注意是由于客户的暂时困难还是由于客户陷入了财务危机而延迟付款。另外在和组织关系和管理流程都比较复杂的企业做生意时,要注意他们的工作步 调,有利于加速收回应收账款。 在应收账
9、款风险管理的方法上国外一些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Benson,Gordon M.( 1979)指出应收账款管理的第一步应进行两个定量分析,即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和应收账款账龄分析,从而分析监控应收账款的状态。为了降低应收账款管理的风险,应该认真评价客户的风险价值,这就需要有专门的信用经理或者是可以利用的公司外部的信用管理专家。 VanAuken, Howard E.( 1981)强调在应收账款风险管理过程中,应采用简单的定量分析方法对享受信用政策的客户进行选择。可以依赖企业拟接受 的样本、边际成本和边际收入以及净现值这三个指标来评价是否应该对该客户授信。 Abelson, Hal( 1981)
10、认为,信用人员应该认真分析应收账款并且确定无法充分利用和控制资金的原因;销售部门应该让信用部门知道何时客户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延长信用期限,这样信用部门就能提前确定客户是否可以得到相应级别的信用权限,只有这样才能实质上最大化销售业绩。 在上述研究成果中,虽然研究的角度不同,但 Brodersen, Cornelius, Benson,4 Gordon M.都提到了可以利用信用管理专家来对应收账款进行风险管理。其中 Rose, Carol提出中小企业在进行应收账款管理时可以设计特定的收账政策,为本文做了很好的借鉴。但有些理论成果还有待与实践相结合,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爆发的情况下,又出现了更复杂的风险控
11、制问题,需要更深入地分析,对症下药。 2.2 国内研究现状 由于我国大部分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意识比较淡漠,管理方式比较单一,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信用管理机制。从我国的研究情况来看,有关应收账款管理的文章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对应收账款全面管理办法的研究,第二类是对应收账款管理的某一种方法进行具体研究。 1.应收账款的 全面管理办法 关于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国内学者从多方面提出了建议。一部分学者以我国应收账款的管理现状为出发点,从全方位提出了改进措施。 应收账款以信用为基础,其价值的实现程度由当事人双方博弈决定,张维迎( 1995)从博弈论的角度研究应收账款的形成原因,解决的方法是
12、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信用制度进行信用调查、信息跟踪,把握事前、事中、事后三道关,进行控制管理。 蒲军 ( 2008)认为 应从企业内部 着手 改善应收账款,同时 再 借助外界的力量,双管齐下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提出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应收账款的控制与管理 : ( 1) 思想上 应予以 重视,及时脱离认识误区;( 2) 加强内部控制,强化财务控制和坏账核销;( 3) 建立合理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和信用管理机制 。 李强( 2002)认为在管理上应把应收账款作为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管理,在货物发出、货款未收回前,实行跟踪监控。这样,对应收账款的管理除了销售部门、财务部门之外又增加了一道管理部门,加大了应
13、收账款的管理力度。他还指出应尽量减少赊销,视客户的信誉度不同采取灵活的销售措施,此外还应建立收款责任制,配备素质良好的专业收款队伍,并制定相关的考核办法,加大收款力度,尽最大努力降低应收账款的账面余 额。 2.应收账款的专门管理办法 (1)信用管理 朱荣恩、丁豪樑( 2005)指出:“我国信用情况非常严重,其中部分原因是由于信用环境恶劣造成的,但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国信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些企业追求销售额的增长,忽视信用管理;5 大多数企业没有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从事信用管理的人员有很多都缺乏专门的训练;企业缺乏客户资信方面的资料;惧怕风险,回避使用信用工具”。
14、 董胜( 2006)从中小企业的信用销售情况出发,运用对比、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指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销售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进而提出加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的必要性,加强信用管理可以通过实践保理业务使得中小企业信用管理专业化和社会化,最终提升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管理水平。 (2)应收账款保理 贾香萍、刘考场( 2007)指出“尽管保理业务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我国逐年增长的对外贸易规模和企业庞大的应收账款数额相比,无论是国际保理还是国内保理,都明显微小多了,这说明我国保理业务的发展任重而道远,但也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他们还认为银行、企业、政府部门应更新观念,强化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建设,以促进
15、我国保理业务的快速发展,从而在应收账款 全程管理中发挥更大的效益。 韩晓晨与夏建雄在 2006 年 12 月的科技和产业的期刊上提出 :应收帐款保理业务在促进企业合作和解决帐款回收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大陆对于此项业务开展的较晚,在制度上和观念上还存在着很多障碍。全文主要论述了应收帐款保理业务的开展条件,提出应加强保理立法,促进观念转变,加强银行风险防范等措施。 从上述分析中不难看出,与国际大形势相比,国内在关于应收账款管理的研究这一层面比较薄弱,处于劣势。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差距,国外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处于较完善阶段,而国内还存在着相当长远的发展空间。但 随着国内相关条例的明确,以及企业市场
16、经济的不断建立,与基本处于饱和状态的国外市场相比,国内管理制度存在更灵活多变的前景。 由于上述各种应收帐款的风险管理模式和方法都有其具体的适用范围和条件限制,任何想完善其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企业都不可能生搬硬套其中的某种模式,尤其是各类中小企业更是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模式。因此,设计一个适合中小企业自身实际情况,能够科学有效地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提高中小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水平的模式势在必行。 6 参考文献 1张值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研究 D湘潭: 湘潭大学 2009 2张维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1995 3李强应收账款管理问题调查分析 J价值工程, 20
17、02(8) 4蒲军 出口型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J 会计研究 , 2008(4) 5李仰陶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之浅析 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11) 6陈立云 信用收款和应收账款精要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 7迟淑贤中小企业应收账款形成原因及完善管理之浅见 J现代财经, 2011(3) 8贾 香萍,刘考场我国应收账款保理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J会计之友, 2007(6) 9朱荣恩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研究 J财会通讯, 2005(5) 10曹佳怡应收账款质押制度研究 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 2010 11刘英辉中小型商业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模式研究 D 长春 :吉林大学
18、 2007 12韩峰应收账款控制研究 D广州:中山大学 2010 13陈英新应收账款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J财会通讯, 2007(6) 14赵晓云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D镇江:江苏大学 2010 15林均跃企业赊销与信用管理 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0 16杨锦艳贵州民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D贵阳:贵州大学 2009 17薛海阳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现状分析 J财会通讯, 2010(6) 18袁秀兰当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J会计之友, 2005(5) 19雷雯应收账款管理催收及回收 M上海:企业管理出版社, 2010 20石晓军,陈殿左信用政策与市场策略 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
19、005 21陈斯雯企业赊销管理与账款追收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 22董胜 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的防范 J财会研究, 2006(2) 23陈衡华浅析应收账款的管理与风险防范 J财会月刊, 2006(8) 24冯俊萍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D杭州:浙江大学 2010 25潘前进应收账款管理最佳实务 M山东: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 26冯秋玲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财会月刊, 2010(21) 27Brodersen , Cornelius Hard techniques for keeping receivables downJ National Petroleum N
20、ews, 1977(1) 28Keefer, John J The importance of collecting accounts receivable and how to do itJ Credit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1978(1) 29 Abelson, Hal Viewing Credit & Sales as an Investment- Utilizing the InvestmentJ Credit 7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1981(11) 30Rose, Carol Extending and collecting-exercises in CreditJ In Business, 1981(4) 31Benson, Gordon M Controlling Accounts ReceivableJ Incorporated, 1979(8) 32Van Auken, Howard E Using Quantitative Methods Improves Credit ManagementJ. Credit World, 19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