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深圳市高级中学 20152016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高一历史命题:丁要贤 审题:高昌俊本试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期中前基础知识和能力考查,共 25 分;第二部分:期中后知识考查,共 75 分。全卷共计 100 分。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注意事项:1、答第一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按座位号、页码顺序收回。第卷 (本卷共计 25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 1 分
2、,共计 25 分)1 说文解字中说:“宗,尊祖庙也。 ”这说明维系宗法制的纽带是A.宗教信仰 B.财产制度 C.血缘关系 D.地域联系2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穿越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的可能性最小?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3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于官吏的任用,一般都以俸禄制度代替过去的食邑制度。俸禄制度的实行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A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B肯定了郡县制进步性C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 D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4有个家境贫穷的读书人贾六,寒窗苦
3、读十年,被当地郡的中正发现,但由于出身较低,被评为“中下品” ,推荐到西北怀远县作县令。该事件应该发生于A汉朝 B魏晋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 2 -51847 年,曾到过中国的英人杜麦斯在中国札记一书中,以近乎狂热的态度呼吁建立起一种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争性的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水平,促进大英帝国的团结。杜麦斯的呼吁是有感于中国A察举制的实行 B内阁学士选拔 C科举制的推行 D军机处的设置 6中国古代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这位大臣最有可能生活在A秦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7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
4、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A强干弱枝是政治改革之魂 B加强君权是政治变革之重C提高行政效率是改革之本 D弥合君相矛盾是稳定之基8梁章钜枢垣记略规制:“凡京外王大臣有奉特旨到军机处恭听谕旨恭读朱笔及阅看各处奏折者,方得在军机堂帘内拱立,事毕即出。其余部院内外大小官员不得擅入。其帘前窗下,均不许闲人窥视。满汉章京之值房亦如之” 。这一材料旨在强调军机处A极具机密性 B参与军政决策C办事效率高 D办理军政要务9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B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
5、事务10汉高祖刘邦灭异姓王后,大封刘姓诸王,立白马盟誓“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明初朱元璋将除太子之外的 23 个儿子和 1 个从孙都封为藩王,以“藩屏帝室”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表现形式 B有利于中央集权和政权的长期稳定C西周分封制度完备为后世普遍推崇 D分封对象主要为同姓子弟11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 830 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12某学者描述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实。 ”这种制度是指A.汉代内外朝制
6、度 B.唐代的三省制度C.元代行省制度 D.明代的内阁制度13明朝的内阁距皇帝寝宫有 1000 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皇帝寝宫只有 50 米。这一变化过程,主要反映了A皇宫建筑布局更趋合理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3 -C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D君主专制不断强化14中国隋唐科举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C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D实现了选贤任能15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A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 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
7、D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16某学者评价古罗马某部法律时指出, “几乎所有残存的文本看起来都具有土生土长的特点,这同留传下来的传统说法相一致;平民们所寻求的不是改革法律,而是公开法律。 ”据此推断这部法律:应为十二铜表法 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是罗马习惯法的汇编 有利于保护平民利益A. B. C. D.17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A.注重证据 B.主张重罪轻罚 C.纵容犯罪 D.维护贵族利益18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A.1787 年美国宪法 B.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C.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
8、和国宪法 D.1912 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 “18 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辄”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法国大革命旨在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旧势力的阻扰B法国大革命与美国革命性质迥异 C反对专制主义是法国革命与英国革命一致的目标 D法国大革命直接受到美国独立战争的鼓舞201698 年,一位西班牙外交官说:“若没有议会的参与,英国国王的条约只不过是一纸空文”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国王行政权丧失 B英国开始进入法制社会C责任内阁制形成 D议会主权地位的强化21 “英国近现代的政治制度是英国
9、中世纪政治制度的延伸和发展,英国资产阶级所变革的并不是英国中世纪的政治体制的结构和框架,而只是变革了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政治体制中的阶级构成。 ”下列英国的制度与“中世纪的政治体制”无关的是A责任内阁制 B两党制 C君主立宪制 D议会制221896 年,俾斯麦接受了李鸿章的拜访。他在总结德国的成功经验时说:“反朝廷是不行的。如果最高层(指皇帝)完全站在您这一边,有许多事情您就可以放手去做。如果不是这样,那您就无能为力。任何臣子都很难反抗统治者的意愿。 ”这可以从侧面印证当时德国- 4 -A统治者强烈主张国家统一 B皇帝掌握国家大权C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尖锐 D实行君主专制政体2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被有
10、的人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还有人预言它会很快倒塌,但是它却出乎意料地发展了 70 多年之久。其主要原因是A法国不断的对外扩张 B实行铁血政策的结果C它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D责任内阁制的高效运转24在制定 1787 年宪法时麦迪逊说:“这就需要筑起一道篱笆,即挑选一部分经过启蒙的公民,人数有限而立场坚定,时时能够起来提出异议,对付激进狂躁的众议员,保护有可能受到多数人压迫的少数。 ”为此,美国推行A公民自由取代政治自由 B中央与地方分权与制衡C精英政治取代大众政治 D立法部门内部分权与制衡251908 年底,德意志部分议员提出议案,要求详细规定帝国宰相的职责,规定皇帝的宣战权必须得
11、到议会的赞同。这些议案没有获得通过,但帝国议会获得了在质询宰相时通过多数决议确定国会意见的权力,还可以宣布对宰相不信任。这表明当时德意志帝国议会A剥夺了皇帝行政大权 B决定宰相政治命运C最终获取了立法大权 D政治作用得到增强第卷 (本卷共计 75 分)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 2 分,共计 60 分)26有学者在对中国古代政治总结时说,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建设中,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治国智慧和法则,但也留下了许多无奈。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个统治性政权,不是一个发展性政权,更不是一个为国民共享的服务性政权。可见中国古代所有制度设计都围绕的一个核心是A.扩大地方的独立性 B.
12、维护以“家天下”为核心的王权C.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维护百姓的利益27有人在评价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时说:“在此社会中,非无贫富、贵贱之差,但升沉不定,流转相通,对立之势不成。 ”下列对此制度说明正确的是A西周实行的分封制有利于地方自治 B秦朝推行的郡县制维护了国家统一C隋唐实行科举制后促进了社会公平 D明清加强皇权专制有利于社会稳定28公元 61 年,罗马市政官谢恭都斯为家中奴隶所杀。元老院将死者家中 400 名奴隶全部处死,这引起罗马城居民的骚动。元老院的这一判决A带有习惯法的色彩 B激化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C表明成文法亟待制定 D激化了与被征服民族的矛盾29某高中历史老师在课件里展示
13、出右侧的宪法条文,该条文最有可能出自A 权利法案B美国 1787 年宪法- 5 -C 德意志帝国宪法D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30在电影女王中出现了这样的情景:女王的私人秘书在通知女王于议会大选中获胜的布莱尔首相要来拜见时,女王对他的用词进行了纠正:“是准首相,罗宾。我还没有任命呢!”这一情景表明A英王不掌实权 B首相就职前应该得到英王任命C英王权力很大,可以直接任命首相 D 女王情节出现了历史性错误31 “几乎每一位西方作者写到中国社会状况时,毫无例外地描述一番中国人吸食鸦片的方式及其对道德和身体的危害。于是,在一般印象中,中国就是抽鸦片的国家。 ”( Western Concepts of
14、China and the Chinese,1840-1876 )材料中的 “中国形象”形成的原因不包括A鸦片输入,国人吸食 B西方学者刻意捏造事实C中弱西强,不受尊重 D西方的舆论宣传和偏见32林则徐致信给维多利亚女王说:“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林则徐主张合法贸易 B清朝断绝与英国的贸易C清朝是当时世界霸主 D林则徐谙熟英国的政情33 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生产者“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由国家统一支配,甚至连鸡狗等禽畜也不例外” 。这表明太平天国要
15、建立的理想社会是A.绝对平均主义的社会 B.官民平等,军民一体的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 D.计划经济体制的社会34胡绳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另一方面是清政府具有镇压人们的力量,以建立有利于侵略者的安定的秩序。 ”表现这一政策最为明显的条约是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35在中共“二大”上,中国共产党将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反对军阀,最主要的是由于中国共产党A.代表了工人阶级的利益 B.正确分析和认识了中国国情C.得到了共产国际的指示 D.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愿望36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
16、!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这首历史歌曲唱出了一个时代的革命奋斗目标。发生在这“一个时代”的历史事件是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百团大战 D重庆谈判37 “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这条“相反的道路”的起点是A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B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C南昌起义 D “八七会议”- 6 -38 “你从不曾看见,四万万同胞像今天这样,团结得如钢似铁;千百万民族英雄,为了保卫祖国,洒尽他们的热血。 ”该歌词描述了A北伐战争的革命洪流 B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C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壮举 D人民群众
17、支援解放战争的豪情39中共郑重宣布:“(一) 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国共以三民主义为基础,进行第一次合作B.中共犯了右倾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C.大敌当前,国共放下前嫌,合作抗日D.抗战胜利,中共为和平建国做出让步401937 年 9 月,蒋介石发表讲话,提出“对于国内任何党派,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诚接纳,中国共产党人既捐弃成见,更望其在御
18、侮救亡统一指挥之下,以贡献能力于国家,与全国同胞一致奋斗,以完成革命之使命。 ”对此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A表明了国民党抗日的决心 B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C有利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D国共两党的抗日路线一致411938 年 7 月 5 日,毛泽东等向国民参政会提出建议:“武汉成为敌人急切窥觎的目标,因之,我们认为最急迫的问题莫过于如何保卫武汉与取得第三期抗战的胜利” 。这表明A日军企图占领淞沪地区 B中共和国民党合作抗日C抗战已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D中共准备发动武汉会战421938 年中共在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中指出:“大胆向着积极的工人、雇农、城市中与乡村中革命的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坚决勇敢
19、的下级官兵开门,把发展党的注意力放在吸收抗战中新的积极分子与扩大党的无产阶级基础之上。 ”这一决定A促成了国共合作的最终实现B使党员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C体现了统一战线背景下党对队伍建设的重视D促使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431945 年 8 月, 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 ”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441825 年,在美国的印第安纳州,英国人欧文建立了一个名为“新
20、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这里有工厂、农场和学校,每个成员都参加劳动,人人都享有充分的、平等的民主权利。 “新和谐公社”的出现表明A.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得到发展 B.马克思主义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7 -C.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建立政权 D.人们对资本主义不满和对社会制度新探索45马克思在称赞巴黎公社的领导者时说:“这些勤务员经常是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的。 ”他们“公开地老老实实地办事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活动,不自命为绝对正确,没有文牍主义的敷衍拖拉作风,不耻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对以上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A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天赋人权的思想 B说明公社领导人的权力制约与民主作风C表明国家政权机关已变为
21、“社会公仆” D体现了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46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对这句话正确的理解应该是A.一战激化俄国各种矛盾,推动了革命发生 B.一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C.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有战争条件 D.没有一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47十月革命的首创性体现为A.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B.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权C.第一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践暴力革命理论D.第一次在落后资本主义国家成功发动社会主义革命48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各国人民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下列
22、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A分别颁布于 1912 年、1949 年、1954 年B分别由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C分别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性质D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的高潮、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过渡时期政治建设的成就491978 年至 1992 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 230 多部重要法律。其中主要包括 1982年宪法、 刑法 、 民法通则 、 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等。这一立法高峰的出现A保障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B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C表
23、明中国在这一时期已经成为法治社会 D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略50 “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这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被称为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B.“另起炉灶”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1周恩来总理曾说:“1954 年日内瓦会议的结果表明,国际间的冲突是可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 ”能够体现这一精神的是A三个世界理论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原则 D国家主权理论52 “它取得了亚洲邻国的信任,取消了缅甸、泰国等周边国家对中国这个大国的恐惧心理,与新独立的亚非国家结成了战略方阵,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天地。 ”材料中“它”最有可能是A “一边
24、倒”的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8 -C求同存异的方针 D不结盟政策532016 年 1 月 1 日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 37 周年。它的发表在当时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是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这主要是因为它A宣布采取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C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 D倡议两党之间进行对等谈判54右图漫画乒乓外交所反映的是A中日邦交正常化B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中美两国交往大门的打开D中苏关系改善552001 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相聚上海,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在世界外交舞台上成功开创了A以联合国
25、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模式 B大小国家之间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C不发达国家加强经济合作新模式 D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三材料解析题:(共计 15 分)56.(15 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实现社会进步与民族振兴的征程上不断积聚着能量。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清朝末年,面对清王朝的日益衰败,有人预测,它必将被一个新的王朝所取代。但历史的车轮并未重蹈王朝循环的覆辙。(1)哪些因素导致了取代清王朝的是一个民主共和国而非封建王朝?(5 分)材料二 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
26、我们说,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梦想(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5 分) 。材料三 1980 年 8 月下旬,著名的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重演?邓小平回答:只有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摘自中国政治文明史(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是如何通过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推动社会进步的?(5 分)- 9 - 10 -深圳市高级中学 20152016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测试高一历史答题卡56.(15 分):(1)_(2)_(3)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