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哈外政综20171 号哈尔滨市道外区人民政府关于道外区妇女发展规划(2016-2020 年)和道外区儿童发展规划(2016-2020 年)征求意见稿区政府妇儿工委成员单位:现将道外区妇女发展规划(2016-2020 年)和道外区儿童发展规划(2016-2020 年)征求意见稿发给你们,请认真阅读并上传反馈意见。道外区人民政府2017 年 6 月 4 日 2 道外区妇女发展规划(20162020 年)根据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 年)(国发2011 24号)、 黑龙江省妇女发展规划(20162020 年)(黑政发2016 25号)、 哈尔滨市妇女发展规划(2016-2020 年)
2、和哈尔滨市道外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哈外人常发201610 号)的目标 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学 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将妇女发展融入“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积极保障妇女权益,不断优化妇女发展环境,努力构建和谐包容的社会文化,推动妇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
3、改革发展成果。(二)基本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从妇女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出发,着力解决关系妇女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努力实现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2.坚持男女平等,促进两性和谐发展。完善和落实促进男女平等的法规政策,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构建文明先进的性别文化, 3 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缩小男女社会地位差距。3.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城乡妇女协调发展。加大对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妇女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完善政策、增加投入、优化项目等扶持措施,缩小城乡区域间妇女在人均收入、生活质量、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4.坚持妇女参与,促进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4、。尊重妇女的主体地位,依法保障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权利,引导和支持妇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中,实现自身的进步与发展。二、总目标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地方公共政策,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促进两性和谐发展,促进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保障妇女平等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受教育程度持续提高;平等获得经济资源和参与经济发展,经济地位明显提升;平等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参政水平不断提高;平等享有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水平显著提高;平等参与决策和管理,发展环境更为优化;保障妇女权益的法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妇女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护。三、发展领域、主要目标和策
5、略措施(一)妇女与健康。主要目标:1.延长妇女健康寿命。完善妇幼保健机构网络,实现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妇女在整个生命周期享有良好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4 妇女卫生保健知识得到宣传普及。妇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身体素质不断提高。妇女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健康管理率提高。65 岁以上老年妇女健康管理率提高。妇女人均预期寿命延长。2.提高孕产妇保健水平。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 96%以上。孕产妇重度贫血患病率下降到 2.5%以下。3.保障孕产妇分娩安全。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 99%以上。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 18/10 万以下。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降低。4.提高自然分娩率。自然分娩知识知晓率提高。剖宫
6、产率降低。5.提高妇女常见病普查普治率。妇女常见病定期筛查率达到 88%以上。宫颈癌和乳腺癌早诊早治率提高,死亡率降低。6.提高妇女精神卫生水平。妇女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提高。妇女心理健康服务得到加强。妇女产后抑郁症得到预防和干预治疗。7.控制艾滋病、性病、乙肝等疾病传播。 5 妇女艾滋病与性病新发感染得到遏制。孕产妇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实现全覆盖。对感染艾滋病、梅毒、乙肝的孕产妇及所生婴儿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比例均达到 96%以上。8.提高出生人口健康水平。婚前医学检查率提高。乡村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实现全覆盖。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水平提高。产前检查率达到 98%以上。9.保
7、障妇女享有计划生育的权利。保障妇女享有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权,减少非意愿妊娠,降低人工流产率。普及优生科学知识,预防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果。10.加强女性保健食品、药品、化妆品等质量抽查,提高妇女用品安全水平。策略措施:1.加大妇幼健康服务工作力度。加大经费投入,健全服务网络,坚持公益性质,为妇女提供均等化的保健服务。不断提高乡镇卫生院标准化程度。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提高全科医生、家庭医生、急需领域医疗服务能力,着力提高农村、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体系,加快人才培养,提高基层妇幼卫生保健服务能力。加 6 大执法监督力度,严肃查处危害妇女健康的非法行
8、为。2.提高基层孕产妇医疗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建设和人员培训,建立和完善产科急救和双向转诊的服务体系,完善产科急救网络。推广适宜的助产技术,加强孕产妇危重症救治,对高危孕妇进行专案管理,提高基层产科服务质量和孕产妇卫生保健水平。落实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为边远贫困地区孕产妇住院分娩创造条件。3.创造促进自然分娩的环境和条件。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社会宣传教育,普及自然分娩知识,为孕产妇及家庭成员提供必要的心理指导和科学引导,科学选择分娩方式。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规范化管理,减少不必要的医学干预,严格控制剖宫产。加强产科医护人员技术培训,提高助产水平。4.加大妇女常见病防治力度。
9、普及妇女常见病防治知识,提高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建立定期筛查制度,扩大妇女“两癌” (宫颈 癌、乳腺癌)检查和对贫困“ 两癌 ”患病妇女帮扶救助的覆盖面。推动将妇女“ 两癌” 检查纳入城 乡医疗保险体系,确保妇女定期接受妇科常见病检查和“两癌” 筛查 ,对贫困、重症患者治疗按规定给予补助。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保证各级配套经费的落实,保障在贫困地区全面实施农村妇女“两癌” 免费筛查 工作的开展。加 强对基 层妇幼卫生人员和计划生育服务提供者的卫生保健专业知识及服务能力培训,提高医疗保健机构对妇女“两癌 ”的诊治能力。5.加强对妇女营养健康的指导和干预。大力开展健康和营养
10、7 知识的宣传普及,提倡合理、科学的膳食结构和习惯。为孕前、孕产期和哺乳期妇女等重点人群提供有针对性的科学指导和必要干预。加大对营养强化食品生产和流通的监督管理力度,确保食品营养与安全。6.加强精神卫生指导服务。建立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精神卫生防治服务网络,加强对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针对妇女不同时期生理和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和干预。7.预防和控制重大传染性疾病。完善艾滋病和性病防治工作机制。加强对妇女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推广有效干预措施。强化对娱乐场所的监管,严厉打击吸毒、嫖娼等违法行为。将艾滋病、梅毒、乙肝等母婴传播阻断纳入妇幼保健常规工作,强化预防母婴传播综合服务。8.保障
11、妇女享有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加大避孕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妇女自我保护意识和选择科学合理避孕方式的能力。推广安全、有效、适宜的新技术和新方法,预防和控制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产。强化男女共同承担避孕节育的责任意识,提高男性避孕方法的使用比重,做好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9.加强流动妇女卫生保健服务。完善流动妇女管理机制和保障制度,逐步实现流动妇女享有与流入地妇女同等的卫生保健服务。加大卫生保健知识宣传力度,增强流动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10.引导和鼓励妇女参加经常性体育锻炼。加强科学指导,提高妇女健身意识,积极发展城乡社区体育,鼓励妇女参与全民健 8 身运动。加强脑卒中等东北地区慢性、多发性疾病
12、的健康管理,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加强 65 岁以上老年妇女健康管理,为老年妇女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免费体检,有条件的地区要引导家庭医生和乡村医生与老年妇女建立签约服务关系,定期开展签约服务,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科学就医和安全合理用药。加强对老年妇女、残疾妇女参与体育活动的指导和服务。11.建立妇女常用消费品类别、品种目录和质量监控指标体系。强化质量监督措施,及时发布保健食品、药品、化妆品不合格产品信息,提高妇女用品安全水平。(二)妇女与教育。主要目标:1.适龄女童平等接受学前教育。学前 3 年女童毛入园率达到 80%以上。2.保障女童平等接受良好义务教育。适龄女童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 9
13、9.5%以上。3.保障女性平等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女性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 95%以上。女性接受职业学校教育比例提高,职普比例相当。4.提高女性终身教育水平。女性接受职业培训比例提高。5.性别平等原则和理念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得到充分体现。性别平等教育纳入中小学校本教材或主题教育活动。 9 党校开设性别平等课程。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纳入党校培训计划,有专门的师资队伍和教材。策略措施:1.强化教育领域性别平等意识。在有关教育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执行和评估中增加性别视角,体现社会性别意识。2.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社会性别意识。加大对教育管理者社会性别理论的培训力度,在师资培训计划和师范类院
14、校课程中增加性别平等内容,强化教育管理者的社会性别意识。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决策和管理层的女性比例。3.保障女童平等接受学前教育。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适应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总量,提高幼儿园覆盖率。多形式增加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资助和保证困难群体家庭女童、孤儿、残疾女童、随迁和留守女童就近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4.确保适龄女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家长保障女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法律意识。落实助学政策,为贫困家庭女童接受义务教育提供必要的支持。保障残疾女童接受
15、义务教育。5.保障女性平等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扶持力度,满足农村、贫困地区女性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女生资助全覆盖,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 10 难女性免除普通高中学杂费,保障其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和个人生活困难辍学。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保障未升入高中的女性在就业前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6.为妇女提供继续教育机会和资源。建立完善大众化、社会化的终身教育模式。坚持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支持用人单位为从业妇女提供继续教育机会,组织失业妇女接受技术技能培训。落实资助政策,为贫困失学大龄女童提供补偿性教育。合理设置专业,满足农村和残疾妇女职业教育需求。深化扫盲和扫盲后的继续教育,巩固发展扫盲成果。7.促进妇女参与社区教育。整合优化社区教育资源,探索多样化社区教育模式,丰富教育内容,满足妇女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着力发展社区老年教育,为老年妇女提供方便、灵活的学习条件。8.加强妇女理论研究。在社科等科研基金中增加社会性别和妇女发展相关项目和课题,推动妇女理论研究。(三)妇女与经济。主要目标:1.保障妇女平等享有劳动权利。消除就业性别歧视,特别是消除“二孩” 政策对妇女就业的不利影响。妇女占从业人员比例保持在 17%。城镇单位女性从业人数逐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