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 本科 毕业 论文 (设计 ) (二零 届) 宁波市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会计学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年 月 I 摘 要 我国证券市场规模迅速扩大,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证券 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主要是依靠其具有准确、全面的信息,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上市公司向市场提供的财务报告。随着会计盈余重要性的提高,盈余成为投资者、管理者、债权人、政府等关注的中心,公司也想尽办法对盈余进行修饰,进行盈余管理的公司数量越来越多,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它是现代企业、现代市场经济,尤其是证券市场发展到
2、高级阶段不可避免的产物。因此,对盈余管理进行研究就显得更加迫切。 本文以宁波上市公司为例,通过实证研究分析,发现一些业绩较差的公司,为了避免被摘牌,通过某些手段,进行了盈余管理。这些行为,阻碍了证券 市场的健康发展,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投资行为产生了误导。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希望能够帮助财务报告使用者正确、全面地认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质量以及企业的价值,并且希望能够对宁波市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和完善会计准则提供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盈余管理;盈余修饰;实证研究 II Abstract Chinas securities market has expanded rapidly and has be
3、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and to promote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securities market relies mainly on the accurate,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the most important is a listed company financial repor
4、ts to the market. With the increased importance of accounting earnings, earnings as investors, managers, creditors, government, the center of attention, the company has to find ways to decorate on earnings,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of the company growing number of problems exposed more and more serio
5、us. It is a modern enterprise, the modern market economy, particularl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ock market is the inevitable product of the advanced stage. Therefore, research on earnings management becomes more urgent. This listed company in Ningbo, for example, through empirical research and analy
6、sis, found that some companies with poor performance, in order to avoid being delisted by some means, for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These actions impede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ecurities markets, the investment behavior of users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produced misleading. Through this analysi
7、s, hoping to help users of financial reports is correct,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earnings management quality and business value, and hope for earnings management in Ningbo City of governance and improve the accounting guidelines provide effective recommendations. Keywords: Earnings Management
8、; Surplus Modification; Empirical Study 目 录1 盈余管理的概述及成因分析 .1 1.1 盈余管理的概述 .1 1.2 盈余管理成因的分析 .2 1.2.1 经济动因 .2 1.2.2 政治动因 .3 2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方法以及手段 .4 2.1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方法 .4 2.2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 .4 2.2.1 会计手段 .4 2.2.2 非会计手段 .5 3 宁波市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7 3.1 研究方法 .7 3.1.1 应计利润总额法 .7 3.1.2 管理后盈余分布法 .10 3.2 样本的选取 .11 3.3 问题假设
9、 .13 3.4 实证分析 .13 3.5 分析结论 .14 4 规范宁波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治理对策 .15 4.1 完善公司管理制度 .15 4.2 建立保护财务工作人员独立性的法律体系 .15 4.3 提高市场参与者的素质,增强识别盈余管理的能力 .16 4.4 完善会计准则和方法 .16 结 论 .17 参考文献 .18 致 谢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 盈余管理是从 19 世纪的创造性会计演变而来的,最初主要是进行利润平滑,随后则是 从事秘密准备,并逐步向今天的盈余管理发展。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问题逐渐凸现,成为了国内理论界与实务界研究的新课题。我国的证券
10、市场目前带有转型经济的主要特征,它的创立、运行和管理依靠行政的引导跟控制,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成熟的证券市场相比较,我过的新兴证券市场出现了严重的市场扭曲,尤其突出的是利润操控现象。 因此,对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研究,可以更深层次地了解会计盈余的有用性和会计行为的形成和作用机制,进一步验证会计行为的经济后果以及会计盈余的信息质量,有助于完善会计制度与监管政策, 改善公司治理,优化市场配置。 1 盈余管理的概述及成因分析 1.1 盈余管理的概述 对于盈余管理的概念,在会计学界存在着诸多不同意见。斯科特( 2000)认为,“当经营者可在一系列的会计政策(公认会计原则)中自行选择时,他们会选择那
11、些使自身利益或公司股票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这就是盈余管理”。Healy 和 Wahl En( 1999)从会计准则制订者的角度出发,认为盈余管理是指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经营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行为或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 字为基础的契约后果。 Levitt( 1998)在有关“数字游戏”的演讲中指出,管理当局用巨额冲销的方式来调整费用、提前确认收人、不切实际地计提准备、冲销购买中已发生的研发费用,这些方法正威胁着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我国学者在参考国外学者对盈余管理定义的基础上也给出了自己的定义。魏明海( 2000)认为盈余管理是
12、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误导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或影响那些基于会计数据的契约的结果,在编报财务报告和“构造”交易事项以改变财务报告时做出判断和会计选择的过程。张祥建和徐晋( 2006)认为盈余管理是 在不违反相关政策法规及会计原则的情况下,企业管理当局利用会计或非会计手段,凭借一定的职业判断,对财务报告中有关盈余信息披露或与其相关辅助信息进行管理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误导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或影响那些基于会计数据的契约,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2 大化。王建刚和周兵( 2008)认为盈余管理是公司管理层在会计准则和有关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利用会计职业选择的空
13、间和有目的的规划交易以达到各种目的的机会主义行为。陆建桥( 2002)将盈余管理定义为:企业管理人员在会计准则范围内,为了实现自身 效用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选择。 通过以上对于盈余管理的定义,可以概括出盈余管理的几点特征: 第一,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包括总经理、董事会和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他们作为企业财务信息的加工者和披露者,有机会对企业所使用的会计方法、会计政策、交易的时间和方式进行“修饰”。当然,少部分的会计人员也有机会参与其中,但是他们仅仅是充当一个配角。 第二,企业管理当局在进行盈余管理的过程中,会选择一些对自身有利的会计政策或者方法等,即管理当局有意图地进行盈余管理。 第
14、三,具有盈余管理行为的企业,所受到的影响是会 计数据,尤其是财务报表中的报告盈利,而并非企业的盈利。 第四,进行盈余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使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 1.2 盈余管理成因的分析 根据上述对“盈余管理”的概述可以看出,进行盈余管理都是有动因的。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自身的利益。由于有委托代理的关系存在,股东与管理者所追求的目的不一样,他们都希望自己能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委托方(一般是股东)通过管理报酬契约来促使管理者尽最大努力去工作,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利益,并且他们认为以企业的增值额为标准来支付管理者的薪金是合适的。但是,由于公司市场价值 的变动,受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实际情况是
15、以会计报告为依据,根据报告中显示的企业收益高低,来支付对管理者的报酬。所以,管理报酬契约和会计报告收益之间呈现出了一种正相关的线性函数关系。有的时候企业管理者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更多的是为了企业的发展。 从不同的利益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将盈余管理的动因归纳为经济动因和政治动因。 1.2.1 经济动因 管理层报酬分红动机。由于企业的盈余将直接或间接决定或者影响管理者薪金水平的高低,所以上市公司管理层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另外,隐形报酬如政治前途、职 务消费、声望等等,对上市公司管理当局进行盈余管理也具有3 一定的诱惑力。 融资动机。国内企业融资的渠道比较单一,多数企业融资主
16、要以来于银行。随着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变更,完善,各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意识普遍增强,公司盈余无疑是评估和控制贷款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那些不能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而进行融资的企业,势必会采用各种手段来加强盈余管理,以争取更多的银行贷款。 实现盈利预测目标动机。中国证监会制度规范中要求上市公司公布的预测会计数据中包括利润总额、会计年度、市盈率、每股收益等与企业会计盈余有关的财务指标。上述 制度要求上市公司在预测年度结束后,对出现重大预测偏差指标的做出解释。 市场动机。市场动机包括:便于二级市场炒作;为并购增加筹码;改善二级市场形象。 高级管理人员的更迭动机。当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发生下述面临更迭
17、的情况时,往往会进行盈余管理。原来的高管人员即将退休,为了在离职前尽可能增加自己的薪金收入以及能够载誉而归,往往采用使报告期净收益最大化的会计政策,使企业的账面盈利人为上升;企业发生经营困难时,会采取尽量提高利润和美化财务状况的盈余管理行为,以避免被免职或解雇的命运;新上任的高层管理人员,往往通过注销大 笔巨额的“不良资产”以及采取一些其他的盈余管理行为来调低其前任的报表利润,以便未来能迅速改善这一指标的指标值。 1.2.2 政治动因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中的绝大多数是由国有企业经过股份制改造之后上市的,上市公司的总经理、董事长多为企业主管部门任命且带有一定行政级别。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就可以得到什么
18、级别的荣誉、或到某个政府部门担任新的行政职务。所以,一些董事或者管理人员为了能给自己创造升职机会,会帮助公司进行盈余管理,从而取得一些个人荣誉。 4 2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方法以及手段 上司公司为实现盈余管理而可以实施的 具体手段和方法很多,任何一个可能的手段都可以成为其进行盈余管理的方式。 2.1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方法 巨额冲销法。有些企业为了保证盈利水平,采取一次冲销的方法,尽可能地把费用和损失在本期确认,这种做法能使公司在后续的年度实现较高的会计利润。以此来避免“三年连续亏损而暂停上市”的会计制度,往往在亏损的年度里“一次亏个够”,便于以后年度扭亏为盈。 收益最小法。一些公用事业为了避
19、免较高的利润率,就会通过会计方法少确认利润,多确认损失;为了降低税收,采取降低当期利润的方法。 收益最大法。管理当局采用这种策略有不同 的原因,例如为了取得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信任,争取筹资和投资;为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突出公司的经营业绩;存在红利计划的企业经理人员为获得最大的红利收入现值等。 收益平衡法。管理当局为了塑造良好的市场形象在披露年度财务报告时调节盈余,使各年度的变动幅度不至于过高,公司管理人员会通过选择会计方法或者改变企业的筹资、投资策略,使各期收益保持稳定增长。 2.2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 2.2.1 会计手段 利用准备金项目进行盈余管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自行确定
20、”的权利,根据自身公司需求的计提比例;存货的可变 现净值和可收回金额难以确定。使得上市公司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有机会进行调节利润;另外,有些公司为了多计营业利润,会通过特殊理由,把该计提减值的项目排除在计提基数之外。 利用营运资金项目进行盈余管理。为了避免摘牌停止上市。亏损的公司采取调增或调减营运资金项目或者应收账款进行盈余管理。在正常情况下,其他应收应付款的期末余额不应过大,然而有些公司的这两个科目的余额巨大,往往和应收应付款不相上下,这种现象显然和管理者进行了盈余管理密切相关连。 5 利用虚拟资产项目进行盈余管理。所谓的虚拟资产是指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和损失, 由于没有能力支付而暂时列在待摊费
21、用、递延资产、待处理财产损失等科目;一些公司利用这种这种方法,不及时确认、少摊销或者不摊销已经发生的费用及其损失,通过虚拟财产挂账进行盈余管理。 利用“线下项目”进行盈余管理。“线下项目”是指投资收益、营业外收支以及补贴收入等项目。许多公司利用了“线下项目”交易来达到监管部门对指标收益的要求。为了配股,处于配股边缘的上市公司就会利用“线下项目”增加收益;前一年度发生亏损的公司往往通过涉及“线下项目”交易在当年度扭亏为盈 利用资本利息化调节利润。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利息化的规定,在 项目投入使用后仍然予以资本化。利用利息资本化更隐蔽的做法是,利用自有资金和接入资金难以界定的事实,通过认为划定资金来源
22、和资金用途,将用于非资本性支出的利息资本化。 利用会计政策变更和管理者的会计决策进行盈余管理。在同一项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中,人们难以判断哪种会计决策更能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于是一些企业会利用会计政策的变更来调节盈余。主要包括:折旧政策变更、存货计价方法变更、合并政策变更、坏账损失核算方法变更等。另外,会计人员的会计决策也会影响盈余水平,例如商业联合是使用联营会计还 是使用购并会计等。 2.2.2 非会计手段 资产重组。资产重组的形式主要有:股份转让、资产置换、对外收购兼并、对外转让资产等。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被广泛用于粉饰财务报表;一是利用时间差,例如在会计年度即将结束
23、前进行重大的资产买卖,产生暴利;二是不等价交换,在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母公司之间进行“以垃圾换黄金”的非等价交换。 关联交易。上市公司与政府有着息息相关的利益,而上市公司业绩是政府部门业绩的重要方面。当上市公司遇到困难时,地方政府会为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提供保障。通过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方式有:承包租 赁、托管经营、费用转移、关联购销等。例如开展和市场价有很大差别的购销活动;高息或低息发生资金往来,调节财务费用等等。利用关联交易的结果往往是非上市国有企业的利润转移到上市公司,而并不意味着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发生实质变化,会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 资产评估。国有企业在上市之前必须进行资产评估,
24、资产评估的结果势必6 会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造成重大的影响。在评估过程中,认为的因素会影响评价结果。企业在进行股份制改造、租赁、抵押时,通过资产评估将坏账、滞销和消损存货、长期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等项目确认为评估减值,以冲减“资本公积”,从而达到虚增资产的目的。 股权投资。我国对股权投资的规范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少上市公司利用股权投资来调节利润。通过对亏损的长期投资的处理,不但可以避免按权益法要求,在合并会计报表中核算其亏损额,同时又可利用转让价格调节利润,例如通过溢价转让带来投资收益。 会计处理的时间差。许多上市公司为了在年度结束后能给股东一个满意的“答卷”,往往借助跨年度调节利润。传统的做法是:在 12 月份虚开发票,次年再以不合格为由冲回。 利用生产经营活动。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为了提高报告盈余,通过日常经营活动来进行 调节,如推迟固定资产的购入时间以减少折旧费用;对存货水平的估计、存货的发出和采购的时间进行认为操作,以及对收款政策的调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