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 本科 毕业 论文 (设计 ) (二零 届) 基于资产证券化的浙江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会计学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年 月 I 摘 要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严重限制着中小企业的发展,探寻一条能使中小企业走出困境的路径显得格外重要。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手段,发展时间不长,但因其具有风险转移创新、提高流动性创新和信用创造创新的功能,在西方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并日益为各国借鉴。本文从资产证券化理论出发,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以浙江中小企业为例,分析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最后得出发展浙江中小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对策。
2、关键词:中小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问题;对策 II Abstract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financing difficulties severely r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nd explore a can mak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plight path to appear important all the more. Asset securitization is a
3、 kind of financial means, development time is not long, but due to its risk transfer innovation, increasing liquidity innovation and create innovative functions, credit in the west have tremendous success, and increasingly for countries for reference. This paper, combining with asset securitization
4、theory our country actual situ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zhejiang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 financing, and furth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asset securitization, finally come to smes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asset sec
5、uritization financing. Keywords: Smes;Asset Securitization;Financing;Problem;Countermeasures III 目 录 1 浙江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分析 .1 1.1 中小企业贷款有效需求不足 .1 1.2 中小企业融资过度依赖银行贷款 .2 1.3 贷款期限和方式的局限性 .2 2 浙江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分析 .3 2.1 中小企业自身存在融资障碍 .3 2.2 “ 贷优不贷劣,贷大不贷小 ” 的市场选择倾向 .4 2.3 社会 环境薄弱是造成融资难的瓶颈 .4 2.3.1 自有资金缺乏,直接融资渠道狭窄 .
6、4 2.3.2 滞后的社会信用环节 .5 2.3.3 信用担保体系 作用有限,运作机制很不健全 .5 3 浙江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新思路 资产证券化 .6 3.1 资产证券化的含义 .6 3.2 资产证券化的可 行性与现实性分析 .6 3.3 浙江中小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分析 .7 3.4 资产证券化的一般结构方式 .8 3.5 资产证券化的简单流程 .9 3.6 日韩资产证券化的经验借鉴 .10 4 中小企业资产证券化流程的探析 .12 以中国建设银行发行 RMBS 为例 .12 5 浙江中小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发展对策 .17 5.1 外部方面分析 .17 5.1.1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7、 .17 5.1.2 加快关于资产证券化的专项立法进程 .18 5.1.3 完善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 .18 5.1.4 培育和完善资产证券化市场供需体系和信用评级规则体系 .19 5.2 内部方面分析 .19 5.2.1 提升中小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 .19 5.2.2 企业应适时转变经营理念寻求转机 .20 结 论 .21 参考文献 .22 1 长期以来,浙江中小企业一直存在融资困难的问题,影响着他们的发展。浙江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很多。有外界的原因,如金融体系的缺陷,融资成本高等。也有他们自身的原因,譬如规模小,缺乏可供抵押的资产、管理水平低、 人才缺乏、部分所有者信用意识淡薄等,这些都使得
8、中小企业难以得到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资本市场的青睐。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金融手段,发展时间不长,但因其具有风险转移创新、提高流动性创新和信用创造创新的功能,在西方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并日益为各国借鉴。浙江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比较突出,较严重地制约了当地中小企业的发展。 20 世纪 60 年代起源于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其突出的融资优点将给中小企业带来一个全新的融资思路。因此,本文探讨了基于资产证券化的浙江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相关对策。 1 浙江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分析 1.1 中小企业贷款有效需求不足 浙江省中小企业在 2008 年的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直到 2010 年初才逐渐有所回升,但仍
9、不容乐观。 根据 浙江银监分局统计数据 统计 ,截止今年 1月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12470.51 亿元,比年初增加 215.32亿元,同比多增 89.92 亿元,单月上涨 3.99 ,是上年同期的 3.6 倍。而 1 月末,全省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 8973.4 亿元,比年初增加 289.35 亿元,同比少增 34.85 亿元,增长 3.33 , 1 月份贷款少增现象尤其突出,新增人民币贷款比存款少 297.25 亿元,增量存 贷比仅为 49.3 。贷款有效需求不足,而存款持续增长。原因在于 在经济下滑期间,随着订单减少,单品利润空间的压缩,小企业们投资意愿就会下降,变得更加理
10、性或保守,普遍都会不同程度地收缩战线,而小企业的灵活性又为这种战略调整提供了可能,所以整体中小企业贷款有效需求相对不足。再者, 随着市场竞争机制的不断完善,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明显出现 “ 两极分化 ” 。产品有销路、企业有效益、资信质量高的优质中小企业,越来越成为各金融机构争夺的对象。但是,部分优质中小企业资金相对充裕,对贷款的需求较弱,甚至不需要银行贷款。而一些有发展潜 力,效益差的中小企业大部分看不准市场前景,缺乏有效的贷款需求。即使这些企业对银行提出贷款申请,也会因不符合贷款条件而无法获得银行贷款。2 1.2 中小企业融资过度依赖银行贷款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浙江有 74.6 的中小企业
11、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有 85.3 的企业需要再融资,而这些小企业对融资方式的选择主要是银行贷款。 统计显示, 2010 年 19 月份,浙江全省金融机构中小型企业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 3553 59 亿元,占同期全部企业新增贷款总额的 73 53,比去年同期提高 6 52 个百分点。其中,小企业贷款新增 2075 78 亿元,同比多增593 4 亿元。 9 月末,小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41 51,比大型企业和中型企业贷款同比增速分别高出 23 74 个和 26 48 个百分点。 9 月末,中小企业贷款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 67,比上年末提高 1 74 个百分点,其中,小企业贷款占全部企业
12、贷款余额的 28 9,比上年年末提高 4 3 个百分点。以上数据表明,中小企业融资过度依赖银行贷款,目前浙江仍是一个 “ 银行主导型 ” 的融资体系。 1.3 贷款期限和方式的局限性 由于目前我国许多中小企业还款能力较差或资信程度低,银行和信用社一般就以缩短贷款 期限的办法来防范信贷风险;然而有些中小企业投在设备和厂房等固定资产的资金数量大,投资回收期也比较长,因此总希望金融机构能多发放中长期贷款,延长还款期限,保证企业资金能持续周转循环,以省却贷款展期或续借的烦琐手续。现在,中小金融机构出于对贷款风险的担忧,不愿发放中长期贷款,一般把流动资金贷款限制在 3 个月或半年以内,基建技改贷款期限也
13、控制在 1 年或一年半以内 。同时,严格转授权和收回再贷计划管理,提高贷款标准和要求,达到了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但在这一过程中,地市级及区县级基层银行机构授权很小,大部分没有固定资产贷款投放权,而只有规模不大的流动资金贷款权限。所以,中小企业贷款中固定资产贷款越来越少,而流动资金贷款的期限越来越短。不能为中小企业量体裁衣,未能及时满足部分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是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为突出。据对各地市调查,绝大多数贷款期限为 3 至 6 个月。贷款方式则主要是抵押和担保贷款,只有极少数企业才能享受信用贷款 。3 2 浙江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分析 相对于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信息不透明、缺乏可抵押
14、的资产,因而融资特别困难。当然,浙江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较为复杂,既有银行方面的原因,也有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 还有社会方面的合理不够到位等原因。 2.1 中小企业自身存在融资障碍 毋庸置疑,浙江中小企业许多是家族企业,而家族企业的所有权与管理权往往相统一,家族企业所有者经营的目标及家族的目标往往成为企业的目标。证券化融资将直接导致企业控制权的转移,所以,主要依靠自身积累的自有资金发展壮大起来的浙江中小企业因担心企业控制权而不愿意对外融资。其次,浙江大部分中小企业处于创业阶段,企业整体实力弱、规模小,企业拥有的可以做抵押的土地使用权、房屋建筑、机械设备等资产不多,申请贷款时 无法 提供足够的抵
15、押物。 根据统计,目前,我国中 小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的 99以上,同时,中小企业提供了全社会就业岗位的 70以上国内生产总值的 60和企业上缴税收的 40。然而,据我国企业调查队开展中小企业专项调查资料表明:在调查范围内有 82的企业感到生产资金不足。而金融部门所能解决的信贷资金只有需求量的 12,仅仅是杯水车薪而已。从企业资金来源看 84的企业生产发展资金主要源于自有资金, 18的企业从银行获取贷款 11的企业以民间集资方式获取资金。 而银行为 了回避风险,对中小企业贷款几乎都需要资产抵押,这往往把没有太多资产的中小企业拒之门外。再者 ,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造成银行对
16、中小企业贷款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小企业内部管理、财务等制度不完善,财务信息透明度低,平时没有或很少跟银行进行业务交往,银行对企业的运行情况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无法给予授信,因此也就无法在企业需要的时候提供融资帮助。最后,由于制度更新滞后、管理方式不科学,一部分中小企业不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经营出现困难,大量产品积压,利润水平下降,内部积累大幅度减少,外源补充资金的要求大幅度增加,于是对银行贷款的要求大增。而许多中小企业财务信息不透明,中小企业财 务信息无论公开程度还是真实程度都远远落后与大型企业,尤其商业信用也低于大型企业。在此情况下,银行对于中小企业的贷款条件增强,造成外源资金补充不
17、足。另外,从风险与成本的角度看,中小企业贷款的破产率与违约率 高 ,同时,融资规模也较小,这就使银行发放贷款的风险居高4 不下,监管成本也相对较高,使得银行从安全性、流动性、赢利性方面考虑不愿意支持其贷款。 2.2 “ 贷优不贷劣,贷大不贷小 ” 的市场选择倾向 偏于保守的资本市场选择倾向将普通中小企业排斥在门外。银行出于最大限度规避风险的考虑,选择了 “ 贷优不贷劣,贷大不贷小、贷强 不贷弱、贷多不贷少 ” 的市场定位。少数发展态势明朗的 “ 明星企业 ” 成为银行的“ 黄金信贷客户 ” 。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意识不强,对国家出台的有关支持中小企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没有深入理解,贯彻不到位,对中小企
18、业在认识上尚存偏见。其实一些普通中小企业也是一支潜力股,只不过没有大企业们的幸运。银行在规避放贷风险的同时,也错失了部分潜在的市场机会。各商业银行建立了严格的贷款责任追究制度,出台了 “ 零风险 ” 和 “ 终身追究制 ” 等一系列内控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面对中小企业贷款一旦收不回来,信贷员压力更大,甚至顾虑别人误解他们与私人老板的关 系,心有顾虑,怕惹麻烦,对中小企业信贷积极性不高。 2.3 社会环境薄弱是造成融资难的瓶颈 2.3.1 自有资金缺乏,直接融资渠道狭窄 从企业方面看,中小企业不熟悉国际融资渠道和国际化融资的规范时限、文件资料要求;不清楚自身资本需求、选择和潜在的融资费用;不了解
19、海外证券交易市场的运行规则等等均制约着其融资渠道的拓展。在内部融资方面,中小企业还缺乏一套完善的融资管理机制,对各种新的内部融资方法缺乏必要的认识,运用较少,再加上企业规模、融资渠道的限制,使得内部融资的发展十分缓慢。在外源融资中,由于我国证券市场门 槛高,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资金。从银行方面看,虽然中小企业对银行较为依赖,但其从银行得到贷款份额较少,很多中小企业即使有好的项目也难以获得银行贷款。据中国人民银行 2010 年 9 月调查显示,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共赢的 96.3 来自银行贷款,换而言之,直接融资仅占 3.7。中小企业发展主要靠自身积累、内源融资。
20、5 2.3.2 滞后的社会信用环节 金融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而逐步走向市场化,而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和国内金融资产质量不高的现实,使得国有商业银行开始在信贷管理制度 上进行重大调整,普遍上收信贷管理权限,实行集约化经营,压缩不良贷款,集中资金投向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而中小企业自然在压缩之列。造成这一现象的出现,原因在于浙江企业信用制度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高水平权威性强的资信评估等社会中介机构发展缓慢,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和企业资信评估体系还不健全,商业信用屡遭破坏。在金融市场上,浙江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尤为严重,使得银行难以了解到企业的全面信息,无法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
21、状况,更难摸清其经营风险和收益状况,从而使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放贷特别谨慎,使得中小企业在信 息不对称条件下面临融资难的局面。 2.3.3 信用担保体系作 用有 限,运作机制很不健全 1998 年起,浙江各地政府通过设立信用担保机构的方式陆续建立了 200多家担保机构,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贷款难的问题。但目前建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普遍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分布高度分散且很不平衡、管理机制也各不相同、政府机构章程与担保办法也各搞一套等,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现有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受其规模的限制,服务范围有限,也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中小企业的需求。信用担保机构普遍担保金额较小,覆盖范围偏窄,担保能力严重
22、不足。担保机构 提出与银行 “ 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 ,而银行首先考虑的是信贷资金的安全,担保基金与银行资金运作方面存在一定的矛盾。而担保机构愿意担保的企业大都是不需要担保的企业,而急需担保的中小企业又大都是担保机构不愿为其担保的困难企业。6 3 浙江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新思路 资产证券化 从以上浙江中小企业融资难分析可以看出,中小企业要从根本上消除制约融资难的障碍,要想寻求更高层次的发展,就必须找到能实现稳定融资的融资渠道。那么,中小企业如何才能找到这个实现稳定融资的渠道呢?本文认为,资产证券化作为 20 世纪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 一,为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矛盾提供了重要的思路。资产证券化
23、实现了资金、技术与管理的结合,把投资者、风险资本家和企业管理层三方纳入统一系统,从而有效避免了股权融资中所有权对经营权的弱化而产生的 “ 内部人控制 ” 现象,同时也摆脱了债权融资中投资者对企业激励的弱化。可以说,在我国,如果应用得当,资产证券化在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方面,同样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3.1 资产证券化的含义 1977 年,出现 “资产证券化( Asset Securitization) ”概念,之后迅速发展成为一种全新的金融工具,先后有许多学者及权威组 织都对其作出表述,资产证券化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和类型,这也造成了资产证券化这一概念的多样表述。 目前,学术界对于资产证券化的定义还
24、存在着争论,通常所讲的资产证券化是指信贷资产的证券化,它包括 “住房抵押贷款支撑的证券化 ”。具体而言,它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进而转换成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的流通的证券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将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出售给一个独立的专门从事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特殊目的公司( 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 SPV 以资产为支撑发行证券,并用发行证券所募集的资金来支付购买资产的价格。 3.2 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与现实性分析 2006 年,一些国内企业开始遵循开展资产证券化试点的精神,尝试将其未来的营业收入现金流进行证券化。在实际操作中,企业资产证券化业务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产品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和交易。企业资产证券化对发行人最大的好处在于融资,其作用类似于发行企业债。但是,国内目前发行企业债有种种限制条件,不仅需要多个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