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和全球化成千上萬民眾於1999年12月抵達華盛頓州西雅圖,對來自130個國家, 參與世界貿易組織(WTO)會議的商業部長所推展的多年貿易自由化交涉提出抗議。在所謂的 西雅圖爭鬥事件中,有些抗議者在猛烈的街道示威下, 對自由貿易有利於眾的前提表示挑戰。有些抗議者甚至穿著打扮成烏龜來表達他們的觀點。原由1998 世界貿易組織推翻了一項美國意欲保護海龜的法律。這成為了貿易開放和全球化對環保將會產生甚麼影響的爆發點。此項世界貿易組織決定, 通稱為蝦龜事例,宣稱美國對來自不用驅龜設備而捕獲的蝦禁止進口,是違反了國際貿易法。雖然美國禁蝦入口的原意是為了保護環境, 可是大多受影響的是買不起驅龜設備的東南亞國家。 那些國家聲稱美國為了保護環境卻危害了他們仰賴於蝦出口的經濟發展。 這事件導致民眾對經濟全球化及有關環保立場的重要和交關問題引起關注。首先,在環保和經濟發展之間,什麼是適當的平衡?其二,當國家之間的利益分歧時,他們將如何為環保合作?其三,在決定環保措施和自由貿易之間平衡佈局的當下,國際組織扮演的是一個什麼角色? 其四,凡關於貿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