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历史(文) 第 1 页(共 6 页) 高三历史( 文) 第 2 页(共 6 页)密 封 线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太原五中 2015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检测高 三 历 史(文)命题校对:岳占斌 (2015.10.19)第 I 卷(客观题 共 50 分)本卷共 25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诗经大雅板曰:“我虽异事,及尔同僚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文中直接体现了禅让制分封制宗法制世袭制A B C D2春秋战国时,儒家主张“为政以德” 、 “以德服人” ”
2、,法家则主张“以刑去刑” 、 “以力服人” ,荀子提出“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据此推断,中国古代治国思想发展趋势的基本特点是A皇权至上,法自君出 B诸法合体 C大德而小刑,德主刑辅 D礼法结合3 “侧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此段文字应该出自A 孟子 B 论语 C 韩非子 D 道德经4 汉书食货志记载:“仓廪实而知礼节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 。材料中强调A奖励农桑 B重视教化 C重农抑商 D休养生息5 “居京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患无水以溉,令童女儿转之,而溉水自复,更入更出其巧
3、百倍于常。 ”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A B C D6 晋书列传第六记载:卫瓘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用使朝廷德让,野无邪行。魏氏承颠覆之运,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今除九品,则宜准古制,使朝臣共相举任,于出才之路既博,且可以厉进贤之公心,核在位之明暗,诚令典也。 ”这说明卫瓘等主张A以门第族望为选官标准 B恢复由下而上推举人才的制度C通过考试发现选拔人才 D建立由上而下选拔官员的制度 7北魏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 15 岁男子,在国家控制的土地中,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受田者按户缴纳赋税。均田制所要解决的矛盾是A限制土地兼并 B地主和农民的矛盾 C增加财税收入 D国家和地主的
4、矛盾8 颜氏家训治家中记述:“邺下风俗,专以妇持门户。争讼曲直,造请逢迎。车乘填街衢,绮罗盈府寺。代子求官,为丈诉讼。 ”材料所反映的史实是A妇女成为经济生活的中坚力量 B纲常名教地位遭受冲击C南北朝对峙,商品经济衰败 D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9北周甄鸾在数术记遗中说:“刻板为三分,其上下二分,以停游珠,中间一分以定算位。 ”材料表述的准确信息是A汉代筹算计算法产生 B珠算法的工具算盘出现C通过割圆术求证圆周率方法问世 D十进制计算方法形成10读右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A光武帝在设立尚书台 B孝文帝从迁都到C宋太祖在建立政权 D明太祖在废丞相,权分六部11 资治通鉴载:高宗初即位,欲更立
5、武昭仪为后,犹豫未决,直恐宰臣异议耳。唐高宗所顾忌的宰臣,通常指的是A政事堂议事的宰相 B御史大夫 C参知政事 D通判12宋代诗人翁卷在乡村四月中写道:“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对其解读出的信息最恰当的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男女分工明确田园生活自然悠闲A B C D13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见诗如见画。 ”下列选项最能表达作者观点的是A战国绢帛画形态飞扬神秘古拙 B魏晋“以形写神”的文人画产生 C唐朝注重人物的线条晕染法出现 D宋代文人山水画更加注重意境14蒋祁在陶略纪中记载:“
6、景德镇窑有三百余座,陶工、匣工、土工之有其局,利坯、车坯、釉坯之有其法,印花、画花、雕花之有其技埏埴之器,洁白不疵,故累于他所,皆有饶玉之称” 。这表明元代制瓷业规模宏大官府控制分工细密技艺高超A B C D高三历史(文) 第 3 页(共 6 页) 高三历史(文) 第 4 页(共 6 页)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15在一张地图上,出现了“欧逻巴” 、 “亚细亚” 、 “地中海” 、 “大西洋” 、 “尼罗河”等汉字地名, “大地是球形的 ”这一概念被引入了中国,这幅地图的绘制者是A裴秀 B沈括 C徐光启 D利玛窦16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之经义论策,其名虽正,而最便于空疏不学之人。唐宋
7、用诗赋,虽曰雕虫小技,而非通古今之人不能作。 ”在此,顾炎武主张A反对八股取士,批评科举制度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主张人尽其才,重视礼义廉耻 D经世致用,明道救世17 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 ,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 ,“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18孙嘉淦南游记等记载:乾隆年间苏州“控三江,跨五湖而通海。阊门内外,居货山积,行人流水,列肆招牌外国所通之货贝,四方往来千万里之商贾,骈肩辐辏”。据此,判断有误的是A商品经济繁荣 B城市规模扩大C区域经济发展 D抑商政策改变19
8、“从整体上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 ”不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佐证的是A “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 ”B “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 C “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D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便往还而通贸易 ”20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 ”该材料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 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C
9、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 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21在 20 世纪初的欧洲, “每个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对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 ”材料反映的思潮是A爱国主义 B民族主义 C狭隘民族主义 D法西斯主义22西方学者评论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国联盟约无疑是他的努力的一座纪念碑。但是,他是否能征服美国呢? 威尔逊最终没能征服美国是因为A英法等国联合抵制美国 B美国国会对欧洲事物不感兴趣C日本对美国威胁更大 D巴黎和会上美国没能实现称霸的目标23判断导致右图形成的直接原因是A德国吞并奥地利 B慕尼黑阴谋 C德
10、国进攻波兰 D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24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的侵略,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此处的三大国联盟是A美国,英国,中国 B美国,英国,苏联C美国,苏联,中国 D英国,苏联,中国 25 2015 年 9 月 3 日我国在北京进行了盛大阅兵式以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70周年,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标志是A 大西洋宪章发表 B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C 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公布 D 联合国宪章生效第卷(主观题,共 50 分)本卷共 3 小题,其中第 26 题 16 分,第 27 题 16 分,第 28 题 18 分,共50 分。26
11、 (16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自祖宗承五代之乱而又田制不立,田亩转移、丁口隐瞒、兼并伪冒者未尝考按,故赋入之利视古为簿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摘自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四田赋考材料二 应将王安石变法置入唐宋变革的历史契机中考察。北宋处在中古田制瓦解,契约租佃经济确立的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等都有所改变改革的成败得失,绝非改革者的执拗性格使然,也不能单从集团斗争上去寻找原因,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摘自李华瑞王安石变法研究史(1)材料一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哪项法令?
1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法实施的目的。 (6分)高三历史(文) 第 5 页(共 6 页) 高三历史( 文) 第 6 页(共 6 页)密 封 线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2)材料二中的“社会转型”在经济上有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安石改革成败得失必须“深入到表面冲突下的时代潜流中去探究”。 (10 分)27 (16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 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有的多达数万人。 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
13、运码头汉口等地。摘编自范文澜中国通史等材料二 明代是景德镇的鼎盛阶段的开始,洪武二年,朝廷在景德镇设“御窑厂”,镇内官窑有 58 座,民窑达数百座, “昼间白烟掩盖天空,夜则红焰烧天”。在拉坯时,需留二三寸长的泥把,以便于把握以画坯、吹釉。如清新优雅,气韵生动,足与水墨画并驾齐驱的永乐、宣德青花;鲜红莹亮,色若朝霞,灿如霁日宣德霁红;釉下、釉上,互相掩映,柔和精巧的成化斗彩;薄如纸、莹如玉、吹之欲飞的永乐薄胎甜白;金碧辉煌,雍容华贵的嘉靖、万历五彩。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说:“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藉此食者甚众。 ”摘编自叶喆民中国陶瓷史纲要等(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四
14、大 商业名镇繁荣与发展的主要原因。(6 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制瓷业的特点(10 分)28 (18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其性其形,虽不外乎一身,然其道器之间,分际甚明,不可乱也。 ”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为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 摘编自朱熹朱子大全等材料二 清初之儒,皆讲“致用”,所谓
15、“经世之务”是也。 (黄)宗羲以史学为根柢,故言之尤辨。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吾谓有法治而后有人治。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尔后此粱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钞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理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其实质。 (6 分)(2)材料二中梁启超所说的“此等论调”指的是什么?(4 分)(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初儒学产生与宋代理学形成的不同原因。(8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