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11-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doc

上传人:心*** 文档编号:695584 上传时间:2018-10-28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3.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11-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精品11-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精品11-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精品11-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精品11-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概念阐述】一、世界格局世界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各种力量(主要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它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变化发展的。二、两极格局1.定义: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的格局,它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害怕、敌视并千方百计扼杀社会主义国家和蓬勃兴起的世界革命运动,而美国又借此机会谋求世界霸权。2.特点:政治上两种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势不两立(反苏、反共、反革命,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军事上

2、两大集团强烈对抗(全面冷战和局部侵略与反侵略斗争) 。两种类型经济并行发展、交往很少(封锁与反封锁) 。两大阵营内部基本是一元结构、一个中心。两极格局长期相对稳定。三、冷战冷战相对于战争行动而定义的。它具体是二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除诉诸战争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到 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东西方冷战结束。 “冷战”一词最早是由美国政论家赫伯特斯沃普提出。1946 年年初,斯沃普为美国参议员伯纳德巴鲁克起草的演说稿中写道,美国处于“冷战方酣之中” 。1947 年 4 月,巴鲁克发表了这篇演说, “冷战”一词开始流行。同年 9 月

3、,美国著名政论家沃尔特李普曼发表了以冷战为题的论著。四、欧洲共同体西欧国家推行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并具有一定超国家机制和职能的国际组织。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总称。又称欧洲共同市场,简称欧共体。20 世纪 50 年代初,西欧国家在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下,工业生产大体都已恢复到战前水平。但是受到两极格局的制约,西欧地位下降。欧洲的政治家认识到,欧洲的联合有助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1951 年 4 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六国决定把各自的煤钢工业置于共同管理之下,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它的建立加强了成员国经济和政治联系,促进了成员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法

4、国和联邦德国的和解,为欧洲统一铺平了政治道路。1958 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 年,三个机构正式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五、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Non-Aligned Movement)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 年 9 月,目前有 118 个成员国、16 个观察员国家和 9 个观察员组织。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 55左右,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中国于 1992 年 9 月成为其观察员国。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

5、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不结盟运动的开展,成为自万隆会议后的第三世界崛起的第二个划时代的里程碑。不结盟运动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和一切历史必修第一册课程配套资料2形式的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六、东欧剧变 东欧剧变是指从 20 世纪 80 年代末到 90 年代初,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西方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最先在波兰出现,后来扩展到东德、捷

6、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前华沙条约组织国家。这个事件以苏联解体告终,一般被认为标志着冷战的结束。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东欧各国的政治体制和社会性质发生改变。七、 “一超多强”1991 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 ,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一超”是指美国, “多强”是指欧盟、中国、俄国、日本等。种种事实表明,世界多极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就世界范围而言,多极化意味着存在多个“力量中心” (或称“力量支点” ) ,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这种趋势一般被概括为“一超多强” 。八、欧盟欧洲联盟(英文名称:Eu

7、ropean Union;法文名称:Union europenne) ,简称欧盟(EU) ,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由欧洲共同体 (European Community,又称欧洲共同市场)发展而来的,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荷卢比三国经济联盟、欧洲共同体、欧盟。其实,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1991 年 12 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 ,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简称马约 ) 。1993 年 11 月 1 日, 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史料解读】一、关于冷战的材料材料一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 亚得里亚海边

8、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 铁 幕 已 经 降 落 下 来 无 一 不 处 在 苏 联 的 势 力 范 围 之 内 ,受 莫 斯 科 日 益 增 强 的 高 压 控 制。丘吉尔材料二 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杜鲁门材料三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 协助欧洲走上复兴之路。马歇尔材料四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 进行集体防御。【解读】材料一是 1946 年 3 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的“铁幕”演说,该演说实际上揭开了美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分别反映的是杜鲁门主义、马歇尔

9、计划、北约的建立,此三者实际上是冷战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具体表现。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运用,其本质还是遏制苏联;杜鲁门主义的核心内容:遏制苏联,反对社会主义制度;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用经济援助手段稳定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从而加强美国对抗苏联的力量。二、关于马歇尔计划的材料材料一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大支柱,它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该计划实施后,欧洲经济很快得到恢复,西欧各国被纳入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轨道,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3西欧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但是西欧 获得发展后, 对美国的离心 倾向反而增强。余伟民、 郑寅达:世界通史 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材

10、料二 在马 歇尔主张提供援助后的第二年(1948 年)春天,欧洲复兴计划即通常所称的马歇尔计划业已制定。到 l951 年 l2 月 31 日这一计划终止时,美国为支持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总共支付了 l25 亿美元。美国和欧洲的人力物力一起,使欧洲能迅速复原,使欧洲的生产水平和生活水平超过了战前的水平。但是,从东、西方间的关系这一角度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援助是不分意 识形态,向所有国家提供的。然而,莫斯科却把这种提供说成是反共产党的策略,命令曾有意接受援助的捷克人和波 兰人予以拒绝。美斯塔夫里阿诺夫:全球通史材料三 1948 年,美国通过了对外援助法案,马歇尔计划正式启动,4 年内美

11、国对欧拨款达 1315 亿美元,88为赠款。马歇尔计划既帮助欧洲国家恢复了经济,也推动西欧各国走上一体化的道路,加强了西方国家之 间的联合。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材料四 从 1948 年 4 月开始实施的马歇尔计划把苏联与东欧排除在外,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 的力量,同 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历史必修一【解读】这四则材料围绕着马歇尔计划的作用和实质展开。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用经济援助手段稳定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马歇尔计划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促进了西欧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动了西欧各国走上一体化的道路,加强了美欧联系,也达到了遏制共产主义的目的。材料二和材料四也有相矛盾

12、之处:材料二认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不涉及意识形态问题,美国向所有国家提供经济援助;材料四认为,马歇尔计划把苏联和东欧排斥在外,目的是遏制苏联。三、关于两极格局的材料材料一 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 这个新的极权主 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 折点,它 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的安全有关。 杜鲁门回忆录材料二 我 们 的 任 务 是 唤 起 合 理 经 济 的 再 生 ,促 使 政 治 社 会 的 结 构 容 纳 自 由 制 度 存 在 。(美 国 国 务 卿 马 歇 尔 )1949 年 4 月 ,为 实 行 集 体 “防 御

13、”,美 、加 及 欧 洲 十 国 成 立 军 事 组 织 。试论冷战的爆发与两极格局的形成材料三 有学者指出:“ 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 扩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 战。 ”【解读】材料一、材料二表明美国为维护自己的世界霸权地位,对苏联实施冷战政策,政治上实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行马歇尔计划。材料三表明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同时也面临着其他力量的挑战(如欧洲的联合、日本的崛起、中国的发展、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四、关于日本崛起的材料材料一 日本采取了“ 倾斜生产方式” 、“倾斜减税” 、“倾斜金融”等对策,即在日本政府主导下,

14、将有限的资源向煤炭、钢铁、电力等产业集中,优先发展能源和重工业。党建信息网材料二 二战后,日本虽然受到重创,但还是从 1949 年毅然宣布实行从小学到初中的九个年级免费教育。日本政府每年用于教育支出都在国家当年 预算总支出的 20以上, 这一数字远远超过了英、美、法、德等国而居于世界首位。战后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及对中国教育现状的思考 历史必修第一册课程配套资料4材料三 日本是二战后最典型的技术引进和创新型国家,它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加以本土化,成功建立自己的科学体系。湖南日报【解读】三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二战后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材料一是政府的倾斜政策的推动;材料二

15、是重视教育的作用;材料三注重技术引进和创新的作用。除此之外,日本迅速崛起还用以下等原因:日本进行了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废除了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美国对日本的扶植。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全力进行经济建设。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调整国内产业结构,促进出口。五、关于欧洲一体化的材料材料一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我们就必须从起了变化的形势中作出必要的结论: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必须在联合起来的欧洲建立一个第三种力量。 阿登纳回忆录材料二 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

16、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舒曼计划(1950)材料三 “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 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 们 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雨果材料四 从古代到近代,欧洲的许多强国曾称雄于世界。但是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激烈厮杀,整个欧洲已是脆弱不堪,支离破碎,昔日的欧洲列强都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西欧国家纷纷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材料五 二战后的西欧,面临来自东方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以及来自西方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欧洲政治家清醒地意识到, 长此以往,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17、要重振欧洲,必须实现欧洲的统一。【解读】这五则材料主要阐明欧洲走向联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二战后,西欧各国国际地位严重下降,不得不依附于美国以恢复经济和对抗苏联。20 世纪 50 年代,随着西欧经济的快速发展,它们感到只有联合才能与美苏抗衡,保障自己的安全,在世界上发挥自己的作用。西欧走向联合的原因:现实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它要重新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有力影响,必须联合起来。根本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政治因素:美苏争霸的影响。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受到美国的控制和苏联的威胁,美苏“冷战”开始后,西欧国家逐渐认识到,

18、必须走联合的道路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和获得发展。思想因素:欧洲传统的统一思想的影响。六、不结盟运动的材料材料一 自由和和平是相互依靠的,自决的 权利必须为一切人民所享有,自由和独立必须尽可能不迟延地给予现在仍是附属地人民的人们。的确,一切国家都应当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自由选择 它们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它 们自己的生活方式。1955 年亚非会议最后公报 材料二 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 时引起国际关系恶 化。冷 战和它会变成真正的战争的经常性的严重危险,已经成为 国际关系中存在的局势的一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

19、和平共 处的原则,是代替“ 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惟一的办法。因此,这些原则包括人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5民拥有自决、独立和自由决定 经济、社会和文化 发展的方式和方法的 权利必须成为一切国际关系的惟一的基础。1961 年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 材料三 1961 年 9 月 1 日,25 个不结盟国家在贝尔格莱德举行第一次正式会议,通过宣言。战后初期,国际上形成了分别以美苏两大国为首的军 事集团对峙局面。一些中小国家,尤其是新独立国家,为摆脱大国控制,奉行独立自主、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1956年 7 月,铁托、尼赫鲁和纳赛尔举行会谈,提出不结盟主张,随后又与

20、苏加诺、恩克鲁玛进行磋商,为不结盟国家开展国际 合作奠定基础。在 铁托、纳赛尔、尼赫鲁、苏加诺和恩克鲁玛等人努力下,1961 年 6 月在开罗 召开由 20 个国家发起的不 结盟国家会议筹备会议, 规定了与会国的五项标准:奉行在和平共处和不结盟基础上的独立政策,至少应采取符合这种政策的态度;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不参加大国军事集团;不同大国缔结双边军事联盟,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1961 年 9 月第一次会议上,与会国一致要求立即无条件地、彻底地和最后废除殖民主义,同意奉行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宗旨,支持为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而斗争的各国,要求撤除设在别国领土上的军事基地,主 张用和平共处代替把世界划

21、分 为集团和冷战的政策。1964 年 10 月 5 日至 10 日,在开 罗举行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 脑会议,通 过和平和国际合 作 纲 领 ,指 出 帝 国 主 义 、殖 民 主 义 和 新 殖 民 主 义 是 国 际 紧 张 局 势 和 冲 突 的 一 个 基 本 根 源 。第三次首脑会议,1970 年 9 月 8 日至 10 日在卢萨卡召开,通过卢萨卡宣言,强调超级大国之间的均势没有给世界带来和平与安全,矛 头指向美 苏超级大国;同时通过关于不结盟和经济发展宣言,谴责不平等的世界 经济体系。1973 年 9 月 5 日至 9 日,在阿 尔及尔举行第四次首脑会议 ,明确提出 “反对霸权”的口

22、号。第五次会议于 1976 年 8 月 16 日至 19 日在科伦坡召开, 强调 政治独立和经济独立的关系,提出“集体自力更生 ”的战略思想,提倡 “南南合作”。1979 年 9 月 3 日至 9 日,在哈瓦那 举行第六次会议,有 95 个国家参加,铁托出席会议,并作长篇发言。通过政治宣言 ,强调坚持不结盟运动的基本原 则。第七次会议于 1983 年 3月 7 日至 12 日在新德里举行, 100 个成员国出席, 讨论世界重大政治和 经济问题及不结盟运动面临的任务,通过新德里文件 、集体自力更生宣言、 经济合作行动纲领等文件。1986 年 9 月 1 日至 7 日,在哈拉雷 举行第八次会议,成

23、 员 国增至 101 个。1989 年 9 月在贝尔格莱德召开第九次会议。不 结盟运动不设总部,无常 设 机构,无成文的章程。成 员国每3 年召开一次首脑会议和外长会议。不 结盟国家已成为国 际社会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中国一贯支持不结盟运动,高度评 价它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作用 。【解读】以上材料主要是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的原因和过程以及影响。不结盟运动的 兴 起 的 原 因 有 : 二 战 后 , 许 多 国 家 从 殖 民 统 治 下 相 继 获 得 独 立 , 民 族 解 放 运 动 高 涨 。新独立的广大亚非国家为了摆脱美苏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主张团结起来,互相支持,推动不结盟运动的

24、兴起。不结盟运动的特点是奉行非集团、不结盟政策。不结盟运动的主要任务是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不结盟运动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不结盟运动推动了第三世界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七、关于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材料材料一 目前的多极化趋势 成为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基础。多极化为各国提供了机会,使它们能够在国际社会表达自己的意愿、希望及雄心。只有通过国家间持续的对话,交流观点,才有可能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而国 际关系的民主化, 则是世界和平的基 础。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历史必修第一册课程配套资料6材料二 当今世界,欧盟已成为

25、国际舞台上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在伊拉克问题从危机到战争的演变过程中,欧盟国家中法国和德国,都是反对美国单方面解决伊拉克问题的主要力量。在伊拉克战后重建问题 上,法国和德国也 强调要加强联 合国的作用。材料三 2003 年 6 月 6 日,日本表决通 过了“ 有事关联三法案”。所谓“有事关联三法案”,是以强化日本的武装未动为目的,当日本受到其他国家武装攻 击时日本的应对措施的法案。材料四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成为当今世界的“ 惟一的超 级大国”,其对外政策中的单边主义和实用主义色彩日趋明显。 实用主义本来是美国外交的 传统作风。而布什政府 执政后,单边主义和实用主义更成为其对外交往中的主线。两者交

26、替使用,相辅相成,构成布什政府外交的特征。材料五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维护和平,促 进发 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给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有利条件。中国主张顺应历史潮流,维护 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 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主张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 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 样化;主张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材料六 “911”事件后,俄罗斯外长伊万诺夫在联合国总部发表演讲,号召国际社会对“911”事件做出回应。同时他 还斥责美国的单边主义行为 。伊万诺夫说,在解决国际问题上,任何单边主义

27、的做法“只能破坏法治,使国际社会在处理紧急问题和应对危险挑战时,由于采取折衷方案而影响到效率”。他 还积极响应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话说:“作为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动员世界人民反抗新威 胁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联合国必 须加强和提高其作用,这一点是非常必要的。 ”材料七 俄罗斯前总理普里 马科夫日前在此间表示,当今世界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由一国指挥世界的做法是不可接受的。他说,当世界的两极体系不复存在时,人类应当走向一个以几个中心为依托的多极世界,目前的世界正在朝着这 个方向发展。但是,最近又出现了走向单极世界的倾向有一个大国企图指挥世界, 这是不能接受的。材料八 在谈到地区冲突时 ,普里 马科夫认

28、为,这种冲突现已同国际恐怖主义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使冲突的解决 变得更加困难,从而使世界面临新的危险。他说,车臣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当地的恐怖分手和分离主义者得到外部的支持。材料九 在 20 世纪的最后 10 年中,世界事 务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一个非欧亚大陆国家破天荒第一次不仅是作为欧亚大陆大国关系的主要仲裁者,而且也是作 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国出现了。苏联的失败 和崩溃是一个西半球大国美国迅速上升 为唯一的而且的确也是第一个真正的全球性大国的进程中的最后一步。布热津斯基:大棋局【解读】此九则材料都是关于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材料。世界格局的多极化现在仍然只是一个发展趋势,它的最终形成将是一

29、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多极力量呈现竞争共处的态势: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但经济实力相对衰弱;走向超级大国之路的日本;以德国经济实力为主体的壮大中的欧盟;潜在的还是发展中的中国不仅在国际政治而且在国际经济上的影响力有所增强;失去超级大国实力而力图重温旧梦的以俄国为首的独联体;以及松散然而却不可忽视的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所有这些都促进了世界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天下并不太平,战争依然存在,建立和平、民主、多样化的国际社会的理想还任重道远。八、关于东欧剧变的原因材料一 “战后 45 年来,人民政权取得了一些成绩,特别是战后初期和哥穆尔卡 1

30、956 年重新上台的一段时间里。但我 们犯了许多错误:忽视民族特点,照搬斯大林模式, 对教会和党外爱国力量政策过左,伤害了 许多群众的感情。党和国家机关越来越脱离群众,官僚主 义蔓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7延,以及经济政策的失误,造成社会气氛恶化,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倒退,人民社会水平下降,党的威信丧尽,加上教会力量大,西方传统文化在群众中影响深,以及西方国家的政策等因素,终于在 1980 年爆发 全面危机,反 对派(主要是团结 工会)乘机崛起,全国一片混乱”前波兰统一工人党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契莱克材料二 美国在西欧设立两个专门对东欧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政治和文化渗透的大型广

31、播电台“自由欧洲电台”和“ 自由电台”。这两个电台公开承认,其主要任务和目的是从美国利益出发,通过向苏联 、东欧国家的人民特别是青年 “传播国际以及苏联、 东欧国家内发生的重大信息”,介绍西方社会的成就、生活及价值观 念,促 进苏联、东欧的“言论自由”和“人权原则受到尊重” ,即“尊重人权和民主原则、尊重言论自由”“促进自由交流思想”。1987 年 7 月,美国总统批准了国会关于 为波兰前团结 工会的基层组织提供 100 万美元津贴的决定,使资助团结 工会行为从暗地里变为完全公开化。在波兰发生剧变的过程中,美、英、法等西方国家都对波 兰社会主义政府施加了巨大压力,而对团结工会都给予巨大支持。东

32、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材料三 1985 年出任苏联共产党总书记的戈尔巴乔夫,开始按他所策划的方向进行改革。作为第一步,他决心放弃同美国的 对抗,把精力集中于国内事务允许东欧国家的民主化。这促成了 80 年代中期国 际形势从紧张走向缓和 他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来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所 谓“民主化”和“公开性”【解读】此三则材料阐明了东欧剧变的原因。材料一是内部原因,材料二、材料三是外部原因。东欧剧变的内部原因是长期受制于苏联,照般苏联模式;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各国党和政府忽视民主和法制。东欧剧变的外部原因是:戈尔巴乔夫的建设“民主社会主义”纲领,推动东欧各国党的改组、分裂与蜕变;

33、西方国家长期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难点辨析】1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制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2)二战后,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帝国主义力量遭到了严重的削弱;欧亚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美国经济、军事、科技实力增强,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美苏两国的实力对比决定了战后初期的世界格局。(3)二战结束后,美苏反法西斯联盟的政治基础不复存在,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昔日盟友反目成仇。2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实质都是为

34、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世界,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但杜鲁门主义是公开地反苏反共,而马歇尔计划则是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控制西欧,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苏反共。3两极格局的演变过程和特点(1)过程:雅尔塔等国际会议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美苏“冷战”的出现两大阵营对抗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美苏争霸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2)特点:两极格局下,美苏双方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较分明、稳定;两个超级大历史必修第一册课程配套资料8国作为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形式;体现着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4两极格局对国际关系的发展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1) 美 苏 “冷 战

35、 ”关 系 压 倒 了 其 他 国 际 关 系 , 造 成 西 欧 依 靠 美 国 、 东 欧 依 赖 苏 联 的 局面 。(2)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但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都不敢轻易动武,又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3) “冷战”引发了美苏之间螺旋式上升的军备竞赛,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全面“冷战”与局部“ 热战”相互交织,造成国际形势一次又一次的紧张。(4)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5)面对两极对峙局面,

36、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5战后西欧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状况(1)经济上:从 20 世纪 50 年代初到 70 年代,是西欧国家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时期。原 因 : 凭 借 原 有 的 经 济 技 术 基 础 、 丰 富 的 经 济 管 理 经 验 , 有 较 高 素 质 的 劳 动 力 和人 才 。 借助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启动资金、进出口贸易稳步发展。到 20 世纪 50 年代初,西欧各国工业生产大体都已恢复到战前水平。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西欧各国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社会经济政策。如:推行社会福利政策,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将一些私人垄断

37、企业国有化,国家向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部门投资等政策;广泛使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导等。(2)政治上:欧洲的联合将有助于其稳定与发展,欧洲统一的呼声日益高涨。6日本经济的恢复和高速增长(1)原因:政府的方针及战略:战后日本政府把发展经济作为其立国的主要方针,并制定出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在外交上坚持以日美关系为基础,依赖美国的保护,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日本政府的各项改革,民主运动和工农运动获得合法地位,政局的稳定;日本政府高度重视并普及教育;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全力进行经济建设。美国大力扶持日本,在政治和军事上给日本以保护,减轻日本军费负担。日本大力引进第三次科技

38、革命先进技术,迅速缩小和拉平与国外技术的差距,加快产业的更新换代。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时美国的特需订货刺激了日本产业成长。(2)高速恢复增长的概况1955 年,日本人均国民收入超过了战前水平,战后经济恢复大体完成。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进入经济高速发展期。20 世纪 60 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到 20 世纪 70 年代初,日本已大体上实现了国民经济现代化。1987 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7两极格局“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因素西欧、日本经济崛起,经济上与美国竞争,政治上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美国霸主地位受到冲击。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

39、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崛起,也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苏联政治、经济弊端严重,国家日益陷入困境。美苏对峙、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9称霸,双方力量相对削弱。8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1)美国和苏联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走向相对衰落。 (2)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实力大增。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开展竞争。在外交上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3)战后日本抓住机遇,经济高速发展,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成为在经济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经济格局。日本以其强大的经济实

40、力为基础,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4)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两极格局。 (5)改革开放使中国迅速崛起,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总之,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导致各国或区域集团之间力量对比此消彼涨,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9苏联解体的原因从 1922 年建立苏联到 1991 年苏联解体,苏联一共存在了 69 年,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和第一大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为什么会匆匆发生剧变和解体了呢?(1)根本原因:苏联共产党几十年在领导革命与建设中没有解决好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41、,苏联体制的弊端和政策的错误得不到纠正。所谓体制的弊端就是高度集中的官僚体制和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严重缺乏民主和法制,无法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错误政策主要指民族关系上采取民族沙文主义、民族歧视主义,歧视中小民族,对外关系上推行大国主义和美苏争霸的政策,不仅败坏了社会主义的声誉,而且在争霸中耗费了国力,加剧了苏联自身的经济困难和苏联的衰退。(2)内部原因: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了错误路线和政策。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中,放弃了党的领导地位,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实行“公开性” 、 “民族化” 、 “多元化” ,将党的黑暗面顷刻之间暴露在人民群众面前,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使人民放弃了对党

42、的信任,造成了人民群众思想混乱。 “公开性”还鼓吹盲目赞赏与崇拜西方的一切,似乎西方存在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与合理的。在戈尔巴乔夫的错误思想指导下,苏联社会,各种反马列主义、反苏维埃的思想言论四处泛滥,宣扬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和价值观的言论充斥于新闻媒介,严重腐蚀着人民的思想与灵魂。(3)外部原因:西方反苏反共敌对势力,长期以来通过各种途径对苏联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并采取种种手段施加压力和影响,搅乱群众和干部的思想;同时诱惑并迫使苏联领导人改变内外政策,从而改变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和平演变”战略终于在20 世纪八九十年代给苏联造成了严重的后果。10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43、1)国际形势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缓和与和平、紧张与动荡并存的局面。由于战后四十多年的两个超级大国、两大军事集团对抗局面的终止,新的世界大战可以避免,和平与发展更突出地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2)造成东西方力量的失衡,导致国际关系中的一系列新的矛盾和冲突。两极格局瓦解后,民族矛盾的激化、地区冲突的加剧和霸权主义的横行,使天下并不太平。但是,这些冲突和动荡属于局部性质,不会导致国际局势的全面紧张。(3)出现“一超多强”局面,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同时,美国、欧盟、中国、日本和俄罗斯等大国和国家联盟为了填补两极格局瓦解后遗留下的格局空间,争取构筑新格局的主导权和主动权,纷纷制定和实施各自新的国际战略,

44、并为此展开竞争和角逐,极大地推动了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形成的历史进程。各种区域性、洲际性的合作组织空前活跃,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在增强。历史必修第一册课程配套资料1011苏联解体给我们留下的深刻教训第一,社会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进行改革,改革应遵循先经济改革,后政治改革的步骤。第二,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的同时,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才是硬道理。第四,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正确的民族政策,处理好民族关系。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应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三大原则,从制度上保证处理民族关系三原则的贯彻执行

45、。第五,在处理对外关系上,社会主义国家绝对不能执行称霸、争霸政策,而要采取“韬光养晦” 、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中国领导人向世界庄严许诺:“中国永远不称霸。 ”第六,必须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让人民群众切切实实体会到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广泛性,激发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热情,从而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必须以法制来保证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七,在文化上,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鼓励“百家争鸣” 、 “百花齐放” ,坚持文化的一元性和多样化相结合,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始终掌握住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第

46、八,在坚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同时,必须警惕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12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1)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世界多极化是一个趋势,即世界是由多种力量、多种社会制度、多种发展模式和多种价值观构成的,它承认了世界的多样性。各种力量之间的平衡与制约,避免了新的大战,维护了世界和平。(2)它促进了大国关系的缓和。为了对付共同的威胁恐怖主义,大国之间开始尝试进行新的对话,并加强合作,从而使各大国之间的联系加强,促进了缓和。(3)使世界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两个主要趋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4)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增强,多极化趋势对于发展中国家既提供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图说历史】图片 1:雅尔塔会议三巨头(前排从左到右依次为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