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鉴赏古诗中的用典 用典,也叫“用事” ,指在诗歌的语言中直接或间接地援用前人诗文名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典故,使诗歌的意蕴更加丰富、含蓄、深刻。常见的古代诗词用典有四个种类1.明用。直接引用典故原事,诗人感情和所用典故思路一致。例如:曹操短歌行结尾有“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 归心”之句。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原诗用周公姬旦辅佐年幼成王一事, 说周公“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曹操用此典,表达了招贤纳士、礼遇天下人才的诚心。 再如:李白在塞下曲(其一) 中有“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句 子 。汉书傅介子传中提到楼兰王为匈奴所反间,多次杀害汉朝使者, 大将军霍光利用楼兰王贪财的弱点, 派遣傅介子带去金帛, 在酒席间埋伏勇士取其首级。李白这二句,便是化用这个典实,直接点出边塞将士激昂的报 国壮怀。2暗用(化用)。间接引用典故,即把典故融化在诗歌中,含蓄隽永,天然浑成,不饰雕琢。行文流畅贯通,辞若己出,即使不知其中用典,也可领会诗 意;知道出典则更觉意味深长。所以暗用又叫化用。例如:鲁迅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