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贵 州 省 “十 二 五 ”卫 生 事 业发 展 专 项 规 划“十二五”时期是贵州省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卫生事业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十二五” 期间,实施“ 十大民生工程”,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重点推进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工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城乡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要求,对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为城乡居民提供健康保障具有重大意义。依据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2、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 卫生部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共同推进贵州卫生事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协议 ,特制定本专项规划。第 一 章 “十 一 五 ”时 期 贵 州 卫 生 事 业 发 展 状 况“十一五”是我省卫生事业快速发展时期,全省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建设上了新台阶。城乡公共卫生投入大幅度增长,医疗卫生机构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服务质量明显提高。第一节 取得的主要成绩(一)卫生资源总量快速增长,卫生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十一五”期间,我省实施卫生建设项目 14548 项,总投资 72 余亿元,是建国以来我省卫生医疗事业投资最多的时期。到
3、 2010 年底,全省卫生机构(不含卫生室)房屋建筑面积达到 709 万平方米,全省卫生机构万元以上设备台数达到 32197 台件。培养引进留住硕士研究生 364 人,博士研究生近 100 人。继续医学教育覆盖率达 90%,继续医学教育对象获得学分达标率达 88.5%。累计培训乡镇卫生院骨干 7000 人次,乡镇卫生院主检医师 4000 余人次,村卫生室人员近 10 万人次。培训执业医生及社区护士 1938 名。开展医务人员艾滋病预防培训 8 万余人次,医院内感染预防控制培训 2 万余人次,采供血机构人员培训 1 万余人次,各专业及岗位医院质量管理培训 1.5 万余人次。积极开展乡村中医学历、
4、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骨干培训、高层次中医药人员培训、中医药适宜技术2推广性培训,覆盖全省 88 个县(市、区) ,2 万余名基层医疗和中医药人员素质得到不同程度提高。(二)全省城乡疾病预防控制取得新的进步2010 年与 2005 年相比,甲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从 320/10 万下降到 226.62/10 万,降低了 24 个百分点。伤寒、狂犬病、麻疹、乙脑、疟疾、流脑等发病率下降,全省以县(区)为单位,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的覆盖率达到 100%。艾滋病管理和治疗进一步加强。全省社区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从 13 个试点增加到目前的 58 个,覆盖 9 个市(地、州)47 个县(市、区) 。专
5、栏 1 “十一五” 卫生规划主要指标实现情况指 标 2005 年 “十一五”规划目标 2010 年 规划完成情况(%) 2010 年比 2005 年上升(%)一、约束性指标 - - - - 1.人均期望寿命(岁) 68 69 69 100 1.472.婴儿死亡率() 30.05 25 11.86 -52.56 -60.533.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32.7 26 14.99 -42.35 -54.164.孕产妇死亡率(/10 万) 109.95 82 35.4 -56.83 -67.8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31.9 80 96.3 120 200二、预期指标 - -1.甲乙类法定
6、传染病报告发病率(/10 万) 320 300 226.62 -24.46 -29.182.计划免疫五苗接种率(%) 85 90 90 100 5.883.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48 60 58 -3.33 20.834.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21.24 45 37.29 -17.13 75.565.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人) 2.05 2.58 2.95 114 43.96.每千人口执业医师(人) 0.91 1.48 1.21 -18.24 32.977.每千人口注册护士(人) 0.52 0.65 1.04 160 1008.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 32.7 60 88.07 14
7、6 169.329.第二轮初级卫生保健合格率(%) 11.36 97 100 103 780.28(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较大提高,信息化管理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十 一 五 ”期 间 , 贵 阳 市 、 黔 西 南 州 、 遵 义 市 、 毕 节 地 区 正 式 成 立 了 卫 生 应 急 办 公 室 , 其 他 州 、地 和 县 ( 市 、 区 、 特 区 ) 明 确 了 卫 生 应 急 管 理 人 员 。 组 建 了 贵 州 省 首 届 突 发 公 共 卫 生 事 件 专 家 咨 询3委 员 会 ( 55 名 专 家 ) , 1 个 省 级 卫 生 应 急 专 家 库 ( 322 名
8、专 家 ) , 地 区 级 专 家 库 ( 400 人 ) 。 卫 生 监 督 体系 基 本 形 成 。 基 层 卫 生 监 督 组 织 体 系 逐 步 健 全 完 善 , 全 省 88 个 县 , 已 有 73 个 建 立 了 卫 生 监 督 基 层 网络 。 全 省 医 疗 卫 生 和 采 供 血 机 构 卫 生 监 督 覆 盖 率 达 100%, 食 品 生 产 经 营 单 位 的 卫 生 监 督 覆 盖 率 达 98%,公 共 卫 生 场 所 的 卫 生 监 督 覆 盖 率 达 90%。 有 力 有 效 地 处 置 了 公 共 卫 生 事 件 和 突 发 公 共 卫 生 事 件 。建立
9、起覆盖省、地、县、乡、村五级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新农合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完成全省卫生信息化平台数据处理中心、卫生资源数据库及药品集中采购平台、出院病人病案管理平台建设,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继续医学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及远程医学教育在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得到广泛运用。专栏 2 “十一五”时期医疗卫生建成项目对县级医院改扩建项目 101 项(次) ,同时,也对 25 个县级中医院、61 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43 个乡镇卫生院、26 个县妇幼保健机构、9 个重点中医院、8 个市(州、地)传染病院、8 所中心血站进行了改扩建;改善了79 个县医院急诊科、检验科、感染性疾病科基本的诊疗设备;为 1382 个乡
10、镇卫生院、25 个县中医院、36 个县妇幼保健机构、21 所中心血库购置设备;完成了 14085 所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93 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任务。建成贵州省紧急救援指挥中心,市(州、地)紧急救援中心 9 所。启动了省、地、县三级中医院的 31 个重点专科建设。建立了 59 个县级中医院,20%的村卫生室和 5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14085 个村卫生室配置了中、西药柜,32%的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科;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重点研究室建设单位 1 个、国家三级中医药实验室 2 个、国家二级中医药实验室 10 个;完成了 10 家医院的 91 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
11、训基地建设。(四)医疗保险建设,爱国卫生运动进一步加强截止 2010 年底,全省共有参合农民 3029 万, 参合率达 96.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水平达到了人均 140 元。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 75%、70% 。城镇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十一五” 期间,新增国家卫生城市遵义市,新增 2 个省级卫生城市:铜仁市、毕节市,新增岑巩、德江、江口、玉屏、雷山、台江、习水、思南、沿河、松桃等 10 个省级卫生县城。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从 2005 年 48%提高到 2010 年的58%;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从 21%提高到 37%。第
12、二节 存在的问题虽然“十一五”时期,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我省经济总量小,各级政府财力有限,卫生事业历史欠账较多,特别是农村发展仍严重滞后,县乡卫生人才匮乏、卫生资源短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编制不够合理;公共卫生投入不足,人员素质偏低,公共卫生服务还存在薄弱环节;社区卫生服务配套政策落实不到位,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机构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能力较弱,支付水平较低;村医收入低,卫生医疗队伍不稳定;医药卫生体系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不完善;中医药建设仍需要加强;市(州、地) 、县(市、区) 医院建设水平不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水平落后等,仍是制约我省卫生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4第 二 章
13、“十 二 五 ”时 期 卫 生 事 业 面 临 的 发 展 环 境(一)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国家将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及资金投入。为支持西部省区市发展,卫生部与贵州省人民政府签订卫生部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共同推进贵州卫生事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 ,加强对我省的支持,为我省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机遇。(二)国家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机遇“十二五”时期将是国家改善民生、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重要时期,国家将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为我省加快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三)全省经济
14、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十二五”时期我省大力实施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经济加快发展,全省财政收入、人民群众收入水平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各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能力增强。群众在对医疗卫生有更多需求的同时,支付能力将有所提高。第 三 章 指 导 思 想 和 主 要 目 标第一节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性机遇,突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大力实施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工程,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适应城乡居民健康需
15、求和承受能力的完善的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城乡居民生命安全和基本健康保障需求,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与全国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第二节 基本原则(一)以人为本,促进和谐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医药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保障广大群众健康为中心,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循公益性的原则,着力解决城乡居民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二)立足省情,深化改革从我省的实际出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准确把握医药卫生发展规律和主要矛盾。坚持
16、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加快建立符合我省实际的基本医药卫生制度。5(三)公平优先,兼顾效率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促进公平公正。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有序竞争机制的形成,提高医疗卫生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四)统筹城乡,科学发展坚持统筹兼顾,把完善制度体系与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结合起来。创新体制机制,突出区域卫生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之间的协调,合理确定区域卫生发展
17、的空间布局,促进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协调发展。第三节 卫生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建立健全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和卫生监督三大体系,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专栏 3 “十二五” 时期卫生发展主要指标指 标 2010 年 2015 年 2015 年比 2010年增长(%) 属性一、约束性指标 1.人均期望寿命(岁) 69 73 4(岁) 约束性2.婴儿死亡率() 11.86 10.6 -1.2 约束性3.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14.99 14 -6.6 约束性4.孕产妇死亡率(/10 万) 35.4 32 -9.6 约束性5.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90 93 【3】
18、 约束性二、预期指标 1.甲乙类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10 万) 226.62 290 28.0 预期性2.计划免疫五苗接种率(%) 90 90 0 预期性3.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 37.29 40 7.3 预期性4.每千人口床位(张) 2.73 3.31 31.8 预期性5.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人) 2.95 4.5 52.5 预期性6.每千人口执业医师(人) 1.21 1.5 24.0 预期性指 标 2010 年 2015 年 2015 年比 2010年增长(%) 属性67.每千人口执业护士(人) 1.04 1.4 34.6 预期性8.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 88.07 95
19、7.9 预期性9.第二轮初级卫生保健合格率(%) 100 100 0 预期性注: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内为五年累计数。“十二五”期间,城乡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城乡间、不同人群间享有卫生服务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区域卫生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卫生整体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改善和提高。到 2015 年,力争卫生事业规划建设项目总投资达到 230 亿元。第 四 章 卫 生 事 业 发 展 的 重 点 和 主 要 任 务第一节 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加快健全基层医疗卫生
20、服务体系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向农村倾斜,解决农村卫生滞后的状况,进一步加强城乡基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医药卫生人员配置,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 “十二五”时期,每年全省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 25 元。完成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医院房屋设备和人才配套建设,不断提高村医报酬,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一)大力加强农村卫生服务工作,满足农村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农 村 医 疗 卫 生 服 务 体 系 建 设 。 加 快 完 善 农 村 三 级 医 疗 卫 生 服 务 网 络 建 设
21、。 发 挥 县 级 医 院 的 龙 头作 用 , 用 3 4 年 时 间 建 成 更 加 完 善 的 基 层 医 疗 卫 生 服 务 体 系 。 进 一 步 健 全 以 县 级 医 院 为 龙 头 、 乡 镇卫 生 院 和 村 卫 生 室 为 基 础 的 农 村 医 疗 卫 生 服 务 网 络 。 不 断 增 强 农 村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 医 疗 服 务 和 突 发公 共 卫 生 事 件 的 应 急 能 力 。 完 善 农 村 卫 生 管 理 机 制 , 深 化 县 乡 医 疗 卫 生 机 构 改 革 , 提 高 效 率 和 服 务水 平 , 充 分 发 挥 现 有 农 村 医 疗
22、卫 生 资 源 的 作 用 。 鼓 励 支 持 城 市 医 疗 机 构 和 人 员 采 取 多 种 方 式 到 农 村办 医 或 向 下 延 伸 服 务 , 建 立 以 公 有 制 为 主 导 、 多 种 所 有 制 形 式 共 同 发 展 的 社 会 化 农 村 卫 生 服 务 网 络 。进 一 步 加 强 乡 镇 卫 生 院 、 村 卫 生 室 建 设 。 根 据 全 省 部 分 小 村 并 大 村 后 , 地 域 扩 大 , 人 口 增 加 , 一 所村 卫 生 室 难 以 很 好 履 行 职 责 的 情 况 , 适 当 增 加 1 2 所 卫 生 室 和 相 应 的 村 医 。 使 每
23、 个 行 政 村 的 村 卫 生室 发 挥 作 用 , 提 高 服 务 质 量 。 到 2015 年 力 争 完 成 县 级 医 疗 机 构 、 预 防 保 健 机 构 、 卫 生 监 督 机 构 改 造和 配 置 。(二)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快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7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一般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初级诊疗服务、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及残疾人康复服务。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拓展服务领域,提供上门服务和个人康复保健服
24、务等,个性化、多样化服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突出政府主导,到 2015 年,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 70%,力争全省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覆盖率达到 90%以上。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范围。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机构与医院双向转诊机制,全面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第二节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网络,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一)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加速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进一步强化疾控机构实验室配套建设和技术装备配置,配齐必需的设施设备。依照国家疾控
25、机构标准要求,加强对业务用房改扩建,建立健全人员、设备配备标准和工作规范,明确工作职责,合理调整人员结构,建立规范化的考核评估机制。专栏 4 “十二五” 时期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孕产妇保健工程。到 2015 年,力争全省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 95%以上;孕产妇死亡率下降 9.6%,孕产妇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孕产妇保健覆盖率城市达到 80%、农村达 75%。幼儿保健工程。婴儿死亡率、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在 2010 年基础上下降 1.2%和 6.6%,婴儿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儿童系统管理率城市达到 80%、农村达 70%。全省儿童保健覆盖率在城市达到 85%以上,农村达到 70%以上。儿童国
26、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城市达到 95%以上,农村达到 90%以上。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到 50%。卫生应急管理建设工程。到 2015 年,力争市(州、地) 、县(市、区)卫生应急管理编制、人员到位;完成省、市(州、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平台和相关制度建设,省级达标率 100%,市(州、地)达标率 75%。完成个省级卫生应急培训基地、个省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应急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初步建立应急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省、市(州、地) 、县(市、区)初建率分别达到 100%、85%、75% 。进一步建立健全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形成覆盖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卫生应急物资保障和储备系统。城镇社区卫
27、生建设工程。按每 35 万城市居民设置 1 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社区建立一个卫生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房面积达到 1400 平方米,卫生服务站达到 200 平方米以上。合理配备社区卫生服务骨干人员,按照每 1 万名服务人口配备 12 名执业医生、每 5000 服务人口配备 1 名预防、保健人员。农村卫生建设工程。到 2015 年全省力争 100%县医院达到二级甲等、40% 乡镇卫生院达到一级甲等、70%村卫生室达到甲等水平。(二)加强医疗救治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医疗服务和救治能力进一步加强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在二级以上医院切实加强医院传染病疫情的管理,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健全急救网络,规
28、范院前急救管理,进一步规范院前急救网络的工作程序。加强医院急诊科建设,提高医疗救治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强血站管理,加强血站实验室建设。建设 4 个核酸检测实验室,以适应不断发展的血液安全需要。(三)进一步健全卫生应急体系,提高医疗卫生应急救援处置能力8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完善重大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进一步完善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三级指挥协调机制。加强对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重大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事件的应急准备、事件处置和事后评估,积极做好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社会安全等突发事
29、件的医疗卫生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事件处置及时率达到 100%。城市卫生应急知识宣传教育覆盖率达到 80%,农村达到 60%。(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妇幼保健体系,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以加强县、乡两级产、儿科建设为重点,推进全省妇幼卫生保健体系建设。落实国家妇幼卫生工作方针,按照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省、市(州、地) 、县(市、区)三级妇幼保健机构在用房、仪器设备、技术装备、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专兼职妇幼卫生专干配备。加强省、市(州、地) 、县(市、区) 、乡(镇) 、村五级危重孕产妇转诊与急救网络建设。加快建立城乡妇幼卫生保健健康档案,强化孕产妇、儿童健康
30、监测和管理,建立出生缺陷监测网络。积极推进省部共建,争取卫生部对我省妇幼保健项目支持,到积极开展出生缺陷防治,做好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第三节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合现有医疗资源,推进区域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加强对全省卫生资源增量的宏观调控,重点加强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进一步加强卫生资源存量、增量结构优化和空间合理布局。力争“十二五”期间我省主要卫生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一)机构建设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卫生服务网络架构,提高卫生服务的综合能力和服务质量。均衡城乡布局建设医疗机构,确保医疗卫生服务的空间可及性。要根据我省城乡发展规划
31、,认真做好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网点规划, “十二五”期间,全省 9 个市(州、地) ,要按照城市发展规划,加强所在地大中城市发展要求,适度超前规划发展相应的医疗卫生机构。(二)人力配置重点增加卫生技术人员、全科医师、护理人员、现场流行病学专业人员和防保医师、心理治疗医师、精神病专科医师等专业人才。(三)设备配备严格按有关规定,依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服务人群、完成业务量、设备市场价格及预期社会经济效益等情况,配置城市、农村地位相适应的实用,力争城市龙头医院关键技术和设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进一步提高乡镇卫生院医用设备使用效益,努力探索建立区域合作机制和医疗机构间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机制,实
32、现资源共享,减轻患者负担。专栏 5 “十二五”时期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省级医疗机构建设工程。到 2015 年,完成贵州省人民医院、贵州省人民医院金阳分院、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金阳分院、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贵州省第二人民医院金阳分院、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遵义9医学院附属医院新浦分院、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金阳分院、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金阳分院项目建设。市(州、地)重点医疗机构建设工程。到 2015 年,完成贵阳市妇幼保健医院、贵阳市口腔医院、贵阳市妇幼保健医院金阳分院、六盘水市人民医院、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安顺市人民医院、毕
33、节地区医院、铜仁地区铜仁医院、黔南州人民医院、黔东南州人民医院、黔西南州人民医院、贵阳市中医院、黔南州中医院、六盘水市中医院等项目。县级重点卫生医疗机构建设工程。改扩建 16 所县级综合医院;新建 10 所县级中医医院;改扩建 52 所县级中医医院,力争 40 万人口以上的县(市、区)举办一所二级综合医院;新建 10 所县级妇幼保健站,改扩建 30 所县级妇幼保健站。乡镇重点卫生院建设工程。改扩建 50 所中心乡镇卫生院;改扩建 1095 所乡镇卫生院(达标建设) ;建设乡镇卫生院生活周转住房 12553 套。城乡社区重点建设工程。新建 47 所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 3483 所村卫生室
34、。精神卫生机构建设重点工程。改扩建 20 所精神卫生医院(专科) 。医疗卫生机构设备购置。省市级 14 所医院配置设备;县级 84 所医院配置大型设备。儿童专科医院建设工程。到 2015 年,完成贵州省儿童专科医院、贵阳市儿童医院、六盘水市妇女儿童医院、遵义市儿童医院、安顺市儿童医院、毕节地区儿童医院、铜仁地区儿童专科医院、黔南州儿童专科医院、黔东南州儿童专科医院、黔西南州妇产儿童医院项目。其他卫生建设工程。新建贵州省血液中心金阳分中心;贵阳市康复疗养基地;贵阳市医学科学研究所。病床设置。2015 年,每千人拥有床位 3.31 张,新增 2.5 万张,全省医院床位数达到 13.3 万张。(四)
35、用地标准从我省实际出发,对医疗卫生设施的空间布局和用地标准实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集约利用、统筹兼顾的建设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医疗用地资源,做好新增机构的用地安排,并将医疗卫生设施用地纳入近期建设年度实施计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第四节 进一步加强重大疾病的控制,确保城乡居民健康(一)重点传染病防治加强鼠疫、霍乱、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乙肝、甲肝、麻疹、流脑、乙脑炎、伤寒、疟疾、艾滋病、结核病、狂犬病、麻风病、新生儿破伤风,不明原因疾病等重大急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重点抓好在我省发病率高的 8 种传染病。突出抓好预防、控制和救治三个环节,努力降低重大急性传染病的
36、危害。加强艾滋病、性病防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订本地 20112015 年艾滋病、性病防治行动计划。建立健全艾滋病和性病免费咨询检测体系。全省 9 个市(州、地)和88 个县(市、区)加强艾滋病和性病的咨询检测能力建设。到 2015 年,全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和条件达到的妇幼保健机构建立艾滋病抗体筛查实验室;符合条件的二级以下医疗机构建立艾滋病抗体检测点,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控制在 5.48 万人内。加强麻风病防治,全省麻风病患病率下降到 1/10 万人以下,达到基本消除麻风病危害的目标。(二)进一步强化落实免疫规划加强贯彻落实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 ,建立“免疫规划绩效管理”机制,落实扩大
37、国家免疫规划工作目标和任务,提高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率。继续实施全国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行动计划和消除麻疹行动计划。到 2015 年,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到 90%以上。10全省 5 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携带率降至 1%以下。(三)加强地方病防治大力开展地氟病防治。继续实施地方公共卫生地氟病防治项目。到 2015 年,地氟病防控成果得到巩固,基本消除新增地氟病病人。进一步强化边远山区碘盐监测,提高碘盐合格率,巩固碘缺乏病防治成果。(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建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网络,广泛开展以社区、学校、医院、企业等场所为基础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38、监测,努力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危害因素。按照国家要求规范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在已开展心脑血管病和牙病防治基础上,加快开展高血压、恶性肿瘤和糖尿病等疾病防治工作,初步建立精神疾病防治网络,把防治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社区和基层。(五)加强职业病防治按照职业病防治法 ,强化对重点职业病的防治。以防治煤工尘肺、矽肺、石棉肺、水泥尘肺为主,重点防治我省发病率高的水泥尘肺、煤工尘肺病,建立和完善职业病防治工作监督管理体系,落实各部门和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责任及职业病防治专项经费。建立健全职业病治疗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职业病诊断、职业病治疗、职业病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的职业病
39、防治网络,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率达到 60%以上。专栏 6 “十二五”时期重大疾病的控制重点传染病防治工程。到 2015 年,确保完成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发病率控制在 300/10 万以下的目标;我省在全国排位靠前的狂犬病、甲肝、流脑、乙脑、伤寒、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疟疾等 8 种传染病发病率,在全国排位下降 23 位;肺结核发现率达到 70%以上,治愈率保持在 85%以上;全省麻风病下降到 1/10 万人以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程。已建档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率达到 100%。以县为单位,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达 20%以上,规范管理率达 85%以上。第五节 加快
40、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提高全省人民群众健康保障水平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共同组成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分别覆盖城镇就业人口、城镇非就业人口、农村人口和城乡困难人群。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可持续的原则,从重点保障大病起步,逐步向门诊小病延伸,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建立国家、单位、家庭和个人责任明确、分担合理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实现社会互助共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筹资水平和统筹层次,缩小保障水平差距,最终实现制度框架的基本统一。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加快覆盖就业人口,各级财政要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助标准,有效减轻城乡居民个人医药费用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