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doc

上传人:温*** 文档编号:700058 上传时间:2018-10-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三年级语文科月考试卷 第 0 页 共 8 页0柳铁一中 2013 级 2015-2016 学年度 12 月月考语文学科试题本试卷共 8 页,17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2、 4.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和弄破。第 卷(阅读题 共 70 分)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小题。清明节源于周秦,作为中国忠孝文化的载体,在我国民俗节日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清明节在形成的漫长岁月中,受到了不同时代节日习俗的影响,最后形成了不同于其他传统节日的特点。清明节兼有节气与节日两种身份,且以户外活动(扫墓、踏青等)为主,在扫墓祭奠活动中肃穆悲伤,在踏青游春活动中欢乐喜庆,兼具两种情感特征。可以说,清明节是一个融祭祀扫墓、缅怀祖先、欢乐游春于一体的复合型大节。在周秦,祭祖扫墓习俗已经存在。西周以来,墓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认为“夫祀,国

3、之大节也” ,孔子甚至说:“国之大事,唯祀与戎。 ”古人对祖先“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从而使节俗上升为礼俗,祭祖成为约束和衡量人们日常道德规范的依据。汉代风俗与礼俗开始融为一体, 后汉书明帝纪注引汉官仪云:“古不墓祭。秦始皇起寝于墓侧,汉因而不改,诸陵寝皆以晦、望、二十四气、三伏、社、腊及四时上饭。 ”清明节祭祀祖先的真正源头,正是延续周秦习俗而来的墓祭习俗,只不过,在周秦乃至两汉,这种祭祀祖先的活动并没有明确在清明日,更谈不上清明节了。“清明”一称最早记载于周代,在汉代作为节气而真正形成。西汉完整记载二十四节气的淮南子 天文训云: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

4、公元 105 年,汉武帝命太史令司马迁等制订了太初历 ,从此,中国历法两千多年再无大的变化,这对于清明节的具体日期确定在公历 4 月 5 日前后,起到了重要作用。清明节俗与寒食节密切相关,人们在介之推被焚的忌日禁火冷食以示纪念,是为高三年级语文科月考试卷 第 1 页 共 8 页1“寒食” 。介之推的故事传说于汉末,流行于魏晋,因魏晋的“晋”和春秋时介之推故事发生地晋国的“晋”是同一个“晋”字。寒食节也因此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分流行,除禁火冷食外,扫墓祭祀祖先成为主流。由于李唐王朝发迹于寒食节流行的中心晋地山西,所以寒食习俗被带到了长安城,并通过国家最权威的礼法被定在了每年的清明日的前二天, 开元

5、礼规定:寒食通清明,每逢寒食,放假三日。唐玄宗下诏:“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 ”“寒食、清明四日为假” ,唐代宗“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 。公元 790 年,唐德宗下令将其延长至七天,唐将寒食并入清明,突出了祭祖扫墓的主题,同时,唐代清明节还融合了三月三上巳古节祓禊除灾的习俗内容,加入踏青及放风筝、插柳戴柳、荡秋千、斗鸡、击球等一系列娱乐活动。王维寒食城东即事中的“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可为力证。宋代,随着理学兴起和封建伦理观念深化,传播孝文化的清明节受到重视,朝廷明文规定:从寒食至清明三日,各阶层均须祭扫陵墓。但寒食节的悲戚色彩已经淡化,从邵雍春游吟 “人间佳节唯

6、寒食,天下名园重洛阳”可见已变得快乐明朗起来。元废除火禁,寒食节遭受重创,上巳也被淡化,清明已成扫墓、游春为主的大节。明清时寒食节、上巳节基本淡出,清明节已是春天唯一的大节。1.下面关于“清明节”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清明节承载中国忠孝文化,历史悠久,与其他传统节日特点不同,清明节兼有节气与节日两种身份,形式主要是户外活动如扫墓、踏青等。B清明节是兼具悲喜两种情感的复合型春天大节。既因祭祀扫墓、缅怀祖先而有肃穆悲伤的情感;又因踏青、游春活动而有了欢乐喜庆气氛。C清明节祭祖扫墓习俗被古人视作“国之大节” ,被孔子称为“国之大事” ,使节俗上升为礼俗,成为约束和衡量人们日常道德规范

7、的依据。D清明节祭祀祖先源自周秦的墓祭习俗, 后汉书记载秦始皇在墓侧起寝,汉沿袭此俗,在每月和每年的一些重要日子都会给先人上饭祭奠。2.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清明”一开始是作为节气出现的,早在周代就有记载。 淮南子天文训说清明节气在春分后的第十五日,北斗星指向乙的时候。B太史令司马迁等人奉汉武帝命令制订了太初历 ,两千多年再无大的变化,对后来将清明节确定在公历每年 4 月 5 日前后起了重要作用。C寒食节与清明节是密切相关的。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之推被焚而产生的,在他的忌日禁火、冷食。D纪念春秋时期人物的寒食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十分流行,除禁火冷食外,更以祭祀祖先为主。它经

8、历了一个较长的变化过程。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对清明节的贡献,主要是把寒食节通过国家最权威的礼法确定在了每年的清明高三年级语文科月考试卷 第 2 页 共 8 页2日之前,将寒食这个节俗与清明这个节气相融合。B唐初开元礼寒食清明放假三日,后用诏令形式确定,列入五礼之中,直至唐德宗放假七天,可以看出唐代对寒食与清明的重视。C唐代寒食、清明、上巳三者融合,禁火冷食、祭祖扫墓、祓禊除灾与踏青及放风筝、插柳戴柳、荡秋千、斗鸡、击球等一系列活动并存。D宋元时寒食节和上巳节逐渐淡出,清明节继承了两节的节俗内容,在明清两朝时由最初的一个单纯的节气上升为一个大的节日。二、古

9、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童华,字心朴,浙江山阴人。雍正初,为知县。时方修律例,大学士朱轼荐其才,世宗召见,命察赈直隶。乐亭、卢龙两县报饥口不实,华倍增其数。怡贤亲王与朱轼治营田水利,至永平,问滦河形势,华对甚晰,王器之。寻授平山知县,邑灾,不待报,遽出仓粟七千石贷民。擢真定知府,权按察使。以前在平山发粟事,部议免官,特诏原之。怡贤亲王奏以华理京南局水利,华度真定城外得泉十八,疏为渠,溉田六百亩,先后营田三百余顷。滏阳河发源磁州,州民欲独擅其利。自春徂秋,闭闸蓄水,下游永年、曲周滴涓不得。时改州归直隶,以便控制。华建议仿唐李泌、明汤绍

10、恩西湖遗规,计板放水,数县争水之端永息。华又以北人不食稻,请发钱买水田穀运通仓,省漕费,民得市稷黍以为食,从之。调江苏苏州,会清查康熙五十一年以来江苏负课千二百余万,巡抚督责急,逮捕追比无虚日,华固请宽之。巡抚怒曰:“汝敢逆旨耶?”对曰:“华非逆旨,乃遵旨也,上知有积欠,不命严追而命清查,正欲晰其来历,查其委曲,或在官,或在役,或在民,或应征,或应免,了然分晓,奏请上裁,乃称诏书意。今奉行者不顾名思义,徒以十五年积欠立求完纳,是暴征,非清查也。今请宽三月限,当部居别白,分牒以报。 ”巡抚从其请,乃尽释狱系千余人,次第造册请奏。时朝廷亦闻江南清查不善,下诏切责,如华言。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华以

11、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上意解,命往陕西以知府用。署肃州,佐经略鄂尔泰屯田事,凿通九家窑五山,引水穿渠,溉田万顷。以忤巡抚被劾罢官。乾隆元年,起福州知府,调漳州。颇好长生术,招集方士,习丹家言,复劾罢归。数年卒。(选自清史稿循吏二 ,有删改)高三年级语文科月考试卷 第 3 页 共 8 页3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滦河形势,华对甚晰。 形势:河流状况。B以前在平山发粟事。 以前:从前,以往。C当部居别白,分牒以报。 部居:分门别类。D次第造册请奏。 次第:依照顺序。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浙江

12、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 /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 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 近干誉/B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 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 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C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 华以无牒不与卫/怒蜚语上闻/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 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近干誉/D浙江总督李卫尝捕人於苏 /华以无牒不与/卫怒/ 蜚语上闻 /世宗召见/责以沽名干誉/对曰/臣竭力为国/近沽名/实心为民/ 近干誉/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华心怀百姓,做事敢于担当。他去检察赈灾事宜,

13、发现乐亭、卢龙两县上报饥荒人口不实,就增加了一倍的数额;在平山闹灾时,来不及等上级同意,就开仓济民。B童华尽职尽责,管理有方。他在治理水利时,把泉水疏通为渠,灌溉了六百亩田地;采用正确的办法解决民间纷争,因地制宜,节省开支,方便百姓。C童华刚直敢言,不媚上官。任职苏州,他反对巡抚附和朝廷强征拖欠赋税的做法,并极力建议缓期清查,最终巡抚采纳了他的建议。D童华不畏权贵,仕途不顺。当受到李卫谗毁时,他敢于为自己辩解,得到世宗理解;他一生官场数度起伏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巡抚督责急,逮捕追比无虚日,华固请宽之。 (5 分)(2)今奉行者不顾名思义,徒以十五年积欠立

14、求完纳,是暴征,非清查也。 (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 89 题。杨柳枝 刘禹锡其一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枝残柳不胜春。晚来风起花飞雪,飞入宫墙不见人。其二扬子江头烟景迷,隋家宫树拂金堤。嵯峨犹有当时色,半蘸波中水鸟栖。高三年级语文科月考试卷 第 4 页 共 8 页4注嵯峨:繁茂盛多的样子。 8赏析第一首诗“数枝残柳不胜春 ”一句中“数”和“ 残”两个字的妙处。(5 分)9历代评论家都认为这两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试从情和景的关系角度来分析这两首诗相同和相异之处。 (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 ) 逍遥游中,商汤

15、询问于大夫棘时也提及鲲鹏,其中用“_,_”这两句集中表现了鹏的身形之巨大。(2 )荀子在劝学中通过 “_,_ ”告诉我们懂得充分利用已有的外在条件,是君子成功的一个重要途径。(3 )韩愈的师说中说到,因为 “_,_”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未必样样都比学生高明。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真的猛士如果钱玄同没有找周树人约稿,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也许不会出现“鲁迅”这个名字。那是 1917 年,钱玄同时任新青年编辑,正在为杂志寻找合适的撰稿人。他常到位于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的绍兴会馆,劝说居于此处的周树人、周作人两兄弟投稿。此时,周树人因对现实失望,正

16、用抄古碑的方式消磨时光。他婉拒钱的约稿:“这中国好比一间铁屋子,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里面的人们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临死的悲哀。而如果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反倒使他们感到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 ”钱玄同立刻辩驳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绝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这段对话,被周树人如实记录在他的小说集呐喊的序言中。从这时起,周树人动笔写了抨击吃人礼教的狂人日记 ,发表在新青年1918 年 4 月号上,署名鲁迅,并一发不可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钱玄同为人之刚猛,由此可见一斑。新文化运动中,他提倡白话文,打倒孔家店,慷慨激昂。由于年轻气盛,甚至鼓吹过“废除汉字” ,称“汉字不死,中

17、国必亡” 。他在报上与保守派论战,竟愤言道:“人到 40 岁就该死,不死也该枪毙。 ”但钱玄同绝非有勇无谋,他提出用“国语”作文,文章加西化标点符号,用阿拉伯数字书写数目,采用公元纪年,书写方式改左行直下为右行横迤等,都是中国文化重大改革的首倡。1918 年,钱玄同曾与好友刘半农商议,上演了一出“双簧” 。他化名为“王敬轩” ,在新青年上发表题为文学革命之反响一文,罗织新文化运动种种罪状。随后,高三年级语文科月考试卷 第 5 页 共 8 页5刘半农撰写万余言的复王敬轩书 ,针对“王敬轩”的所有观点一一加以驳斥,将其批驳得体无完肤。其时,这场论战引起各界强烈关注,也标志着改革派的“大胜战” 。有

18、研究新文化运动的学者评论道:“在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也几乎要流血的旧中国,在跟肉体和精神均已硬化的顽固派作斗争的过程中,非有大力难开新地,非有猛士难摧敌垒。 ”但这个猛士却又是一个病夫。如果细细清理钱玄同的日记,可以整理出一本厚厚的病史资料。从早年留日时期的失眠、多汗、发寒热,到晚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视网膜炎,他常要忍受各种病痛的骚扰与折磨。然而,他从不讳言“死”字。1927 年,钱玄同年届四十,还打算在语丝周刊上发一期钱玄同先生成仁专号 ,他与朋友们准备了挽联、挽诗、祭文等,语调幽默。不明内情的人一见目录,信以为真,并相互转告,一时间,钱玄同的朋友、学生纷纷致函吊唁。钱玄同一

19、生狂放不羁。在北大任教时,上课从不看一眼究竟有无学生缺席,便用笔在点名簿上一竖到底,算是全到。也从不考试,每学期末批定成绩时,便按点名册的先后,起评 60 分,61 分如若选课的学生共 40 人,最后一人就得 100 分;若是 40 人以上,便重新从 60 分开始。随后,他在燕京大学任教,亦不改考卷,直接交与学校。学校退回,他仍是不看,也退回。于是,校方依照制度,称如不判卷,将扣发薪金,钱玄同回复,并附上钞票一包, “薪金全数奉还,判卷恕不能从命。 ”这个“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响起了叫骂声”的浙江人,对人严苛,对己更甚。其文字学课讲义文字学音篇 ,是我国高等院校汉语音韵学课的最早一部教材,但钱对

20、其极为不满,说它“百孔千疮” , “多一个人看见,就使我心中加一分难受” 。在 1921 年重印时,钱在再版序中“自打耳光” ,列出书中的六大不足。钱玄同的最大爱好,便是逛厂甸旧书肆,只要前往,必将所喜之书扫荡一空才罢休,被人戏称为“厂甸巡阅使” 。而其一生最惧之物,竟是好友刘半农家养的一条黑狗,前去做客,定要躲在刘家孩子身后,等孩子把狗引走,才敢进门。1939 年 1 月 17 日,钱玄同患脑溢血辞世。 文献发表署名乐颜的悼钱玄同先生一文,为其盖棺定论称:“在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之中,钱玄同的斗争精神,表现几在任何一位同时代的斗士之上”(1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 分

21、) ( )A当周树人对现实失望,找不到出路时,钱玄同给了他希望,因此周树人动笔写了狂人日记 ,并一发不可收,从此鲁迅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B钱玄同与刘半农上演的“双簧戏” ,在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上留下重要的一笔,钱玄同与刘半农分别站在新旧文化的立场上激烈辩论,改革派取胜。C钱玄同在北大任教时,不看学生是否缺席,从不考试,从不批改试卷,随意批定成绩,不遵守学校的制度,表现了他在工作学术上不严谨的一面。D钱玄同虽为新文化运动的猛士,却体弱多病,从青年到晚年,一直忍受各种病痛的骚扰和折磨,40 岁时,就自己准备了挽联、挽诗、祭文等,看淡生死。高三年级语文科月考试卷 第 6 页 共 8 页6E本文以

22、记叙为主,语言平实,重点突出了钱玄同作为真的猛士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斗争精神,他就是铁屋中最先清醒的几个人之一。(2 )钱玄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做了哪些事?这些事情在当时分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简要概括。 (6 分)(3 )传文着力表现可钱玄同先生的刚猛性格,可是为什么最后写他惧怕刘半农家里的黑狗?请简要分析。 (6 分)(4 )鲁迅先生在纪念刘和珍君 一文中写到:“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请结合文本探究钱玄同先生成为“真的猛士”的原因。 (8 分)第卷 (表达题 共 80 分)五、语言文字运用 (20 分)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23、) ( )(1)网络大谣“边民”火了一把,最终 。如今被绳之以法,虽名为“边民”也终未成为法外之民。(2 )香溪是王昭君的故乡。是清澈如玉的香溪水的滋润,才使得昭君有了倾城倾国之貌和 的心灵。 (3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寄希望于未来,寄希望于 的语文教育工作者。A玩火自焚 秀外慧中 前赴后继B作茧自缚 冰清玉洁 前仆后继C玩火自焚 冰清玉洁 前赴后继D作茧自缚 秀外慧中 前仆后继1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分) ( )A眼镜落上灰尘,不少人用眼镜布擦拭,专家表示不认同这一做法,因为多数眼镜布价低质次,纤维间隙较大,擦拭眼镜只会适得其反。 高三年级语文科月考试卷 第 7 页 共

24、 8 页7B城市民谣歌手郝云,以一曲饱含京味儿的民谣歌曲群发的我不回,调侃了华而不实的群发短信祝福行为,引起亿万观众共鸣,成为最受广大网友热捧的歌曲。C由于缺乏相应的培训机制,使得我国的舞台技术管理人才十分匮乏,懂得舞台技术、精通演出项目管理的高级人才更是凤毛麟角。D变形金刚 4引爆了电影市场,成为第一部中国电影史上“首日票房超 2 亿”的电影。这让我们看到了优秀电影巨大的社会影响力。1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 与世界接轨,首先还是要找到人类的传统共性。 。而中华民族在伦理价值上的传统累积,是能够给人类当下与未来提供十分丰富的精神营养的。有人认为

25、未来世界的真正相互认同、融合,将从“全球伦理”开始关键就在这个人类“共同伦理”价值的标准是什么,由谁来制定其实我们就失掉了构建“共同伦理”的机会与资格只有人类共同伦理价值被认同当我们把传统一股脑儿抛向脑后,而不战自溃地照单全收别人的传统才可能相互凝视,并融合起来A B C D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境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字。 (6 分)大家要多进行一些鲜活生动的探索,而不是 。假如有人向你描述了一种景色,你来到这里的时候, ,那么他人的观点很可能会影响你自己的判断,因为每个人的描述都有自己的影子。你只有亲自去经历它,看到它,感受它, 。1

26、6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个修辞手法与之相同、句式基本一致的句子。 (5 分)示例:把弯路走直的人是聪明的,他找到了捷径;把直路走弯的人是豁达的,他多看了几道风景。_,_;_,_。五、写作(60 分)高三年级语文科月考试卷 第 8 页 共 8 页8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 分)龙应台在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中说:在一个法治上轨道的社会里,人是有权利生气的。你今天不生气,不站出来说话,明天你还有我、还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为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如果你有种、有良心,你现在就去告诉你的公仆立法委员、告诉卫生署、告诉环保局:你受够了,你很生气! 网络经典语句: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以上两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除诗歌外) 。不少于 800 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