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信息化发展“十一五” (2006 年2010 年)规划 第 1 页 共 7 页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信息化发展“十一五” (2006 年2010 年)规划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战略。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建设“数字江西” ,全面推进我省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国家质检总局把“金质工程”作为一项重大建设项目。我省质监信息化工作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编制好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实施江西省“金质工程” ,不仅是一项事关我省质监事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工作,也是
2、当前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一、 “十五”时期质量技术监督信息化发展回顾(一) “十五”时期发展现状由于多方面原因,我省质监系统信息化工作起步较晚, “十五”前期,信息化工作相对薄弱。直到 2003 年下半年,省局加强了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加大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信息化工作才有了明显的变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召开了全省质监系统信息化工作会议,成立了“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加强了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聘请了一批省内外信息化方面的专家学者,担任江西省“金质工程”专家顾问,为“金质工程”的建设提出建议和意见。成立了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信息中心,信息化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
3、端。2、起草了江西省“金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并顺利通过总局审定,目前,正在报请省发改委批准立项。编制了江西省“金质工程”建设规划 (征求意见稿) ,初步提出了信息化工作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思路和总体目标。3、加大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全系统共有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 140余台(件) 、工作用电脑 1000 多台,另外还有各种应用系统软件,总体投入近千万元。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4、初步建立了省、市两级计算机网络。以政务信息网为基础,完成了我省质监系统省、市计算机联网工程,实现了省、市局之间的网络连接。通过统一的政务信息网与政府机构政务信息网络、社会公众信息服务网络实现了
4、互联互通,资源共享。5、建立了一批质监业务应用系统。按照轻重缓急,陆续建立了邮件、视频会议、公文传输、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管、质监综合业务管理信息等系统,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6、完善了部分公共服务信息资源,江西省组织机构代码中心实现了和国家代码中心的互连,直接由国家代码中心进行赋码。江西省 WTO/TBT 信息咨询服务中心自 2002 年成立以来,收集了大量的世界贸易组织和先进国家的技术标准、指令和贸易信息,为政府决策和省内企业产品出口提供技术服务。7、对“江西质监网”进行了全面改版,突出了质监特色和功能优化,加大了政务信息量,广泛接受社会监督,推
5、进了政务公开,加强了机关效能建设,树立了我省质监部门科学、高效、廉洁、公正的新形象。 “江西标准网”为社会及时提供标准文献、代码和条码等相关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信息化发展“十一五” (2006 年2010 年)规划 第 2 页 共 7 页信息。网站建设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通过艰苦创业,奋力追赶,全省质监信息化工作基本赶上了全国和全省的发展步伐,有些方面还进入全国和全省先进行列。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全省质监系统信息化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 “十五”时期存在的主要问题近两年,我省质监系统信息化工作虽然发展较快,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省质监信息化工作发展不平衡,与国内先进水平相
6、比,仍存在相当差距,还有许多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对信息化工作认识不足,机构不健全。省以下各级质监部门信息化管理机构设置不统一,职能不健全,大多数没有专门的信息化管理机构。部分单位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加快建设事业信息化工作的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也不够。、信息化基础薄弱,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全省质监系统现有计算机、网络设备装备水平较低,数量少,分布不均衡。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渠道较为单一,市场化筹资机制尚不健全,对信息化工作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不具备信息化工作的基本技能,不能适应信息化工作的要求,尤其是高层次信息化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复合
7、型人才严重缺乏,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机制不够完善。4、应用系统建设相对封闭落后。应用软件的开发还缺乏总体规划和统筹安排,很多零散的小型软件还处于低水平独立封闭的阶段,信息孤岛情况仍很严重,制约了共享平台的建设。5、信息资源加工利用水平不高。传统工作模式下获取的信息数据无法互通与共享,不能形成统一有效的质监信息资源,信息数据传递、加工的时效性差,共享度低,缺乏系通行、全面性。二、 “十一五”时期质量技术监督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工作原则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省质量技术监督信息化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和国家质检总局有关
8、信息化工作的部署,按照“统一规划、分类指导、需求主导、突出重点、整合资源、服务社会、统一标准、保障安全”的工作方针,大力推进我省“金质工程”建设,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将信息化应用到质量技术监督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中,为开创全省质监工作新局面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二)基本思路1、以互连互通为前提。充分发挥信息化工作的整体效能,加强质监系统的监管能力和宏观调控能力,建立统一的计算机网络平台,与各级质监部门、各有关机构互连互通,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信息化发展“十一五” (2006 年2010 年)规划 第 3 页 共 7 页2、以数据库建设为核心。从数据环境建设开始
9、,由信息资源规划入手,建设符合信息资源标准的信息数据库,以数据库的建设开发为重点,大力推进业务应用系统建设。3、以业务梳理和优化为基础。在信息化建设前期开展业务流程梳理和优化工作。通过规范性的梳理、优化,实现行政管理流程的规范化,为系统软件的开发提供科学化的流程模式参考。4、以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为保障。统一全省质监系统信息化规划,通盘考虑,认真研究工作目标和信息化建设内容,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实施步骤,有计划的分步实施。(三)工作原则1、统筹规划的原则。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统一领导和协调,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整体效能作用,在省局统一规划下,各级质监部门根据自身情况开展信息化建设,防止各自为政,重复建设
10、。2、资源共享的原则。充分考虑各部门信息化建设现状,整合现有软硬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应从信息源的规划和分类入手,积极与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的要求接轨,依托我省的电子政务平台,实现网络互联、政务信息共享。3、安全可靠的原则。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同步规划和建设信息安全体系,保障信息保密、有效、完整、真实地传递,保障网络和信息资源安全稳定地运行。4、务求实效的原则。紧密结合全省质监系统的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改革,根据各部门业无的需要,突出重点,稳步推进,以先进的信息技术,结合业务实际,改进管理手段,实现以先进管理模式为基础的业务流程再造。(四)主要目标全
11、面实施江西省“金质工程” (“一网、两台、三库、五系统” ) ,紧紧围绕各项业务工作,建成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覆盖全系统的质监信息化网络,建立质监主要业务数据库和业务应用系统,实现与“信用江西” 、省政府应急指挥系统、全省统一应用平台等外部信息资源的有效对接与共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和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为公众提供广泛的质监信息咨询服务。1、建设覆盖全省各级质监部门的计算机广域网。实现省、市、县(区)三级质监机构的互联互通。 2、建设全省质监系统的信息交换平台和应用支撑平台,为各业务系统提供统一集成化的核心平台。3、建设面向全省质监系统和面向社会的、基本完备的数据库体系(技术标准数
12、据库、法人基础数据库、综合业务数据库) ,形成完善的信息处理机制。4、建设以基础信息服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综合业务系统、行政管理系统和信息门户系统为主的业务管理系统,并在各应用系统的基础上,建设综合分析和辅助决策系统。三、 “十一五”时期质量技术监督信息化工作任务1、加快基础设施及网络建设,促进信息化工作的全面发展。(1)建设国家总局、省局、设区市局、县(市、区)局四层三级互连的质监信息化网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信息化发展“十一五” (2006 年2010 年)规划 第 4 页 共 7 页络和完善的网络管理系统。依托江西省政务信息网实现省、市、县(区)三级质监机构的互联互通。省局通过专线与总局
13、质检主干网连接,省局各直属机构租用电信运营商的数字专线实现与省局的互连,建立满足数据、语音和视频等多业务需求的专用网络。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省局、各设区市局及省局直属机构的局域网,到 2008 年,所有县(市、区)局全部完成局域网建设。(2)建设省级数据中心和设区市局、省局直属单位、县(区)局局域网机房。省局中心机房面积达到 200 平方米,服务器数量增至 20 台以上,存储设备容量达到 2TB;各设区市局机房面积达到 40 平方米,服务器增至 2 台以上;省局直属单位和各县(区)局根据自身情况建设能够满足管理要求的机房。到 2010 年末,全省质监系统信息化固定资产总值达到6000 万元。2、建
14、立应用支撑平台和信息交换平台,为业务系统的统一开发利用提供有效保障。建立应用支撑平台,为整个系统快速搭建、稳定运行、业务协作以及动态扩展提供技术保障。建立具有较开放性的信息交换平台,全面解决纵向和横向数据交换需求和信息孤岛问题,满足各种网络状况下各类数据交换需求,建立一个集成化的数据交换空间。3、建设面向全省质监系统的、基本完备的数据库体系,形成完善的信息处理机制。(1)综合业务数据库建立综合业务数据库,覆盖质监系统各相关业务职能,全面深化质监信息资源建设,为业务管理系统提供全面的数据资源支撑。并实现与国家相关数据库的连接。标准信息数据库包含全省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库、全省商品条码数据库、全省农产
15、品数据库和出口企业TBT 预警情报库。企业质量档案数据库企业质量档案信息覆盖大部分的质监管理业务,以及企业生产过程中关系质量的关键环节,涉及企业研发能力、质量管理理论研究、产品质量控制、质量基础建设、质管人员素质等多个方面。采集数据实行动态维护,保证时效性。质量信用信息数据库及其征信子系统在“信用江西”系统建设中,建立全省质量信用信息数据库及其征信子系统,主要包括全省大中型企业和 70%以上小型企业及其法人的质量信用状况,依法提供信用信息查询、披露等服务。为“信用江西”提供数据接口,实现相关部门之间的基础信息交换功能。计量管理数据库建成全省计量管理数据库,包含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动态管理信息、实
16、验室管理信息、计量标准和计量检定人员信息、计量检定员考试题库等,有效实现全省计量管理的数据采集、检索和数据分析等。特种设备数据库建立特种设备数据库,涵盖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机动车辆等信息,实施全省特种设备的动态监管。食品监管数据库建立全省食品监管数据库,包含食品生产企业资料、生产规模、产品获证情况、检测预警等信息,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控。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信息化发展“十一五” (2006 年2010 年)规划 第 5 页 共 7 页(2)法人基础数据库建立以组织机构代码信息为基础的法人基础数据库。在组织机构代码的赋码审批业务中进行数据采集,
17、并通过换证、年检、变更、注销各个环节维护数据的动态更新。为全省各级政府部门及社会相关单位提供数据检索、咨询等信息服务。(3)技术法规数据库建立国际、国内技术法规数据库,将各种技术标准资源从传统的纸介质转变为电子介质方式,使之成为适应我省产业结构的权威性标准化信息资源,保障全省质量体系建设的顺利进行,为各类质量相关工作提供基础技术数据支持,以提高我省产品的技术水平,增强我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国内外影响力,促进我省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4、加快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和推广应用,为全面实施综合业务分析和辅助决策提供基础。(1)办公自动化系统通过公文处理、政务处理的流程再造,实现办公信息的交流共享,提高处理各
18、项业务的关联能力,推行无纸化办公,提高全省质监系统的办公效率。进一步完善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建设, “十一五”期间系统应用覆盖省、市、县(区)三级质监部门。(2)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建成质量管理、质量监督、标准化管理、计量管理、特种设备监管、法规管理、执法打假管理等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加强全省各级质监部门之间的业务信息交流,改变系统内长期以来主要依靠传统手工作业的方式,实现日常业务流程的计算机化,形成自下而上的基础业务数据采集、传送和分级存储模式,进一步加强对全省质监业务工作的管理。(3)行政管理系统建成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纪检监察管理等行政管理系统,实现对全省质监系统人事、计划、财务、资产、党务、
19、纪检监察等内部事务的综合电子管理,保障内部管理的协调统一。(4)基础信息服务系统12365 呼叫中心采用通讯与计算机相结合的 CTI 技术,建立 12365 呼叫中心,将自动语音查询、人工服务、信息资料处理紧密结合起来,实现面向社会各界全天候 24 小时不间断的申诉举报服务。视频会议系统在已建成的省、市两级视频会议系统基础上,将视频信息点扩展到各县(区)局,最终实现涵盖省、市、县三级质监部门的视频会议系统。语音通讯(IP 电话)系统依托全省质监广域网络,建设覆盖省、市、县三级质监机构的语音通讯系统,实现全省各级质监部门基于 IP 网络的语音通信。GIS/GPS 系统围绕特种设备监管要求,建成地
20、理信息系统(GIS),实现全省特种设备监控及应急管理,借助于 GPS 系统,针对动态和静态的特种设备进行监控,了解特种设备的分布状况,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建立科学的特种设备应急指挥机制和相应的应急辅助决策支持提供技术支撑。(5)综合分析、辅助决策系统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信息化发展“十一五” (2006 年2010 年)规划 第 6 页 共 7 页在上述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利用各业务数据库中的数据资源,建成综合分析系统和辅助决策系统。通过对全省质监业务数据的综合统计和整理,对全省质量状况、行业发展的全面分析,为政府决策部门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宏观指导、加快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辅助决策信息。5、做好信
21、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建立和规范信息采集、发布和共享的工作机制。制定信息公开办法,建立信息交换体系。充分利用质监门户网站,为公众获取质监信息提供便利。推动一批需求迫切、效益明显的跨地区、跨部门的信息资源建设,并且带动其它信息资源建设,使得信息资源的内容不断充实。同时要规范质监信息资源系统与外部系统之间的接口和交换机制,保证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相互支持。6、进一步加强安全体系统建设,确保信息网络安全。在网络和信息资源的建设开发中,同步完成安全体系建设。通过配置防火墙、入侵检测等设备,对内部网络进行安全保障。同时利用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确保全省业务专网的数据隔离。对各类计算机、服务器及网络设备进行定期检查
22、、升级病毒库、排除安全隐患。对各类重点业务数据进行定期备份检查,建设完善的信息资源安全体系,保障业务信息资源的安全共享和使用。7、加强质监门户网站建设,提高网上办公能力。做好江西质监门户网站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各设区市局和省局直属机构门户网站,形成主站带动分站的管理模式。开辟网上办公专栏,实现行政审批事项的电子化处理,提高面向社会的行政业务审批效率。把全省质监系统门户网站建设成对外宣传、政务公开、电子申报审批、网上信息服务的重要窗口。8、完成江西省质监检验检测大楼楼宇智能化建设。建立先进、快捷的电话通讯系统和综合布线系统,提供便利的语音通讯服务和高速的数据传输服务;建立安全、可靠的安防监控系统
23、,有效地保障大楼内及周边的财产安全;建立高效能、高度集成化的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集中控制各个系统中所有设备的运行。四、保障规划实施的措施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管理机构。进一步加强领导,将信息化工作列入全省各级质监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省局信息化领导小组要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内容,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设区市局和省局直属机构要明确分管领导,成立相应的机构,配备人员,按照省局制定的统一技术标准和规划,认真做好本地区、本部门的信息化工作。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信息化发展“十一五” (2006 年2010 年)规划 第 7 页 共 7 页2、规划总体建设方案,精心安排实施进度。在深入了解全省质监系
24、统信息化现状及“十一五”时期建设目标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全省信息化发展重大建设项目。并在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邀请专家顾问组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信息化总体建设方案,进而采取分步走的方法,制定实施进度,确定时间进程表,确保全省质监信息化建设有计划、有步骤的高速发展。3、加大投入力度,保障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多渠道的经费筹措方式,努力争取国家、地方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经费支持,加大信息化的投入力度。继续加大落实信息化经费保障工作的力度,全省各级质监部门每年需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本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省、市两级数据中心设备配置和基层单位的信息化装备水平,实现信息化工作的持续性发展。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整体信息化素质。以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为重点,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在对现有的信息化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加大培训力度的同时,尽快引进一批信息化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建立一支作风硬、素质高、技术精的信息化管理专业人才队伍,确保全系统信息化工作的推进和各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要采取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不断提高全系统干部职工的信息化应用技能和水平,确保质监信息化的整体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