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34 周邦彦(一)我们把秦少游讲完了,现在要看另一个作者-周邦彦。周邦彦是北宋晚期的一个重要作者,是北宋的集大成的一个作者。因为后边这几个词人的作品很多,词调也很长,我们时间不够了,所以近来我常常把我的论词绝句写出来,就是掌握几个重点,我论周邦彦词的绝句是:顾曲周郎赋笔新,惯于勾勒见清真。不矜感发矜思力,结北开南是此人。当年转益亦多师,博大精工世所知。更喜谋篇能拓境,传奇妙写入新词。早年州里称疏隽,晚岁人看似木鸡。多少元丰元枯慨,乌纱潮溅露端倪。周邦彦是个结北开南的人物,他是集结了北宋的大成,而开拓了南宋先声的人物。他所开拓的先声是什么?很可惜,没有时间讲南宋的词人了。
2、我要借这个机会简单的说一下,周邦彦开拓出来的一种作风,对于南宋有很大的影响,就是前面绝句说的“不矜感发矜思力。”我们虽然已经讲了北宋的这么多作者,从唐五代以来说吧,从温韦冯李,晏殊、欧阳修,一直到柳永、苏东坡、秦少游,我们已经看到了,他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风格,每个人的心灵的本质都是不相同的。有这么多不同的作者和作品,可是你要注意到,所有的截至今天所讲的秦少游为止,他们的好处大都是属于以感发取胜这一个类型的。其中只有温庭筠是比较不重直接感发的一个作者,不过温词都是小令,所以也就比较看不到什么思力的安排,而是以名物予人以美感之联想取胜的。自柳永而后虽然长调渐多,但柳永的“对潇潇幕雨洒江天,一番洗清
3、秋”等词仍是以感发为主的。苏东坡所写的“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也是直接的感发。所以,从唐五代,一直到秦少游“驿寄梅花,鱼传尺素”,带给读者的大都有一种直接感动人心的力量,更不用说李后主的“林花谢了春红”了。所有这些词的好处,都是带着一种直接的感动人心的力量。这本来是属于我们中国诗歌的一个悠久的传统。从诗经开始就是以这样直接的、不隔膜的方式写作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非常直接的给人一种兴发和感动。可是,从周邦彦开始,有了一点转变,他不是以感发取胜,变成了以思力取胜了。这种以思力取胜的作风,在南宋成了一种风气。当然也有例外的作者,辛弃疾就是一个最大的例外。辛弃疾是
4、词人里边最了不起的一个作者。因为其他的词人,苏东坡甚至秦少游都可以包括在内,他们都是以余力来为词的。他们写的散文、诗歌,都有很多而且很好的成就。而辛弃疾是专力为词的,他的词写得最多,而且写得最好。辛弃疾的词才真正是相当于杜甫的诗,相当于屈原的离骚。他的词是他平生的生活,他的理想,他的志意抱负的实践。他是真正的把他的志意抱负写到他的词里边去的。苏东坡、欧阳修可以在小词里边无意之中流露出他们的性格跟修养,但是,辛弃疾是把他本体的志意,他真正的志意的本体写到词里边去的。我们没时间讲辛弃疾,但是我有一篇论辛弃疾词的文章(文史哲1987 年第 1 期),朋友们可以参看。除了辛弃疾这一位伟大的不被南宋词风
5、所笼罩的杰出的作者以外,其他南宋的特别是南宋中后期的作者。像姜白石、史达祖、吴文英、王沂孙,甚至像周密、张炎,他们都是在周邦彦的以思力取胜的影响之下的。就是说,他们写词的时候,不再以表现直接的感发取胜,他们的词,特别是他们的长调(南宋时是长调流行,五代和北宋初期是小令比较多),是用思索安排去进行写作的。你说柳永不是也写长调吗?但柳永的思索安排是比较平顺而且直接的。我们已经看过柳永的几首词了,“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是个长调,但却充满兴发和感动。他的凤归云:”向深秋、雨余爽气肃西郊。陌上夜阑,襟袖起凉飙”多么直接;“驱驱行役,苒苒2光阴”,多么直接。柳永虽然写长调,但柳永的铺排是比较平顺的,比较自然
6、而且直接的。可是,周邦彦不是的。周邦彦是用思索安排来写作了。而当词人的写作的类型途径改变了,我们欣赏评论的人就不能老用从前的尺寸衡量他了。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你不能用裁判排球的规则来裁判篮球、足球。王国维的一个最大遗憾,就是不能欣赏南宋的词。他的人间词话,就是只能欣赏他那一类型的,用他那一个途径进去探索的,因此对于南唐和北宋初期的晏、欧,他评说得非常好,非常有心得。那真是能把小词里边的要眇幽微的美,那种感发的联想发挥出来。可是,他一碰到像周邦彦,像吴文英,像王沂孙、姜白石、张炎这些词人,那就英雄无用武之地了。他没有找到入门的途径怎样走进去,就不知道如何衡量了。所以,人间词话对于南宋词人一般都
7、是贬抑的。说这些人隔膜了,不真切了,都是贬低。虽然王国维在年岁比较大以后,曾经写了清真先生遗事,考证周邦彦的生平,也曾从工力及声调方面赞美周邦彦的词,但在人间词话中,他对周邦彦的词都是贬低的,他曾说: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人间词话他说周邦彦词的幽深高远的意境,是赶不上欧阳修、秦少游的,不能给我们感发和深远的联想。可是,他在写感情的时候,描摹物态的时候,思考安排造作修饰得很精巧,“言情体物,穷极工巧”,不失为第一流作者。他的好处在他的艺术技巧,而不在内容情意的境界。又认为周邦彦创词调的才能比较多,而创意境的才能比较少。
8、我们知道,在词的发展史上,前后几个对词有重要影响的人,都是比较有音乐修养的人,那是必然如此的。因为词本来就是配合音乐歌唱的歌词,所以像温庭筠、柳永、周邦彦都是精通音乐的人,尤其是周邦彦,更创制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调子。张炎在其词源中就曾叙述及此。张炎是南宋后期的一个作者,懂音乐,家学渊源,家里很多人讲究填词和唱词。据张炎所记:崇宁立大晟府,命周美成诸人讨论古音,审定古调。又复增演慢曲引近,或移宫换羽为三犯四犯之曲。其曲遂繁。-词源你现在就注意到了,音乐与歌词的结合,曾有不同方式的演进。柳永的时候开始大量使用慢词长调,他是采取民间的俗曲,市井之间乐工歌女所唱的俗曲的曲调。而周邦彦对于词的音乐的开拓,
9、则是国家管理音乐的大晟府,让周美成这些人讨论古音,审定古调,还增演慢曲引近。慢曲是比较长的曲调,引近是曲里边介乎慢词跟小令之间的中等长度的一些曲调。而且改写音调,移宫换羽,把不同调的曲子组成为一支曲子,为三犯四犯之曲。把三个调子组在一起称三犯,把四个不同调子组在一起称四犯。像周邦彦填的玲珑四犯,是把四个不同的调子结合在一起了。还不止如此,他还写过一个曲调,叫六丑:正单衣试酒,恨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蹊,轻翻柳陌。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时叩窗槅。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静绕珍丛底,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
10、别情无极。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钗头颤袅,向人欹侧。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六丑蔷薇谢后作据说六丑曾唱给当时宋朝皇帝徽宗听。对周邦彦新创的这一曲调,皇帝也不懂,问曲调为何叫六丑?左右都不知道。又问周邦彦,周邦彦说:“此曲犯六调,皆声之美者,然绝难歌。”你看他的花样有多么多!此曲是六个不同的调子结合在一起的,而且都是最难歌唱的曲调。据说高阳氏者有子六人,才智极美,而形容比较丑,叫做六丑(见周密浩然斋雅谈)。3周邦彦说这个曲子犯六调,不容易唱而声调很美,所以就叫做六丑。我们不管他当时怎么唱,周邦彦的唱法没有传下来。不过我们从这些记载也就可以知道了,他是喜欢增演慢曲的
11、,喜欢作三犯、四犯,甚至于六丑,犯六调之美者,可见他曲调的繁杂了。而现在就发生了另外一个问题。五代以来的这些小令,像我们所讲的,如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每句的平仄都跟诗句差不多。七个字一句,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就算是长短不整齐的,像冯延已的“梅落繁枝千万片”(平仄平平平仄仄),“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仄仄平平仄)。这些小令的词,尽管有七个字、五个字的这种参差错落的形式,但是它的平仄的韵律,仍是与诗的韵律相接近的。还有一点我要提出来,你有没有注意到,我们中国的诗歌形式的演变,从诗经的四言,到离骚的骚体,九歌的楚歌体,到西汉五言诗的产生,一直到后来经过魏晋南
12、北朝的格律化,到唐朝近体诗律诗绝句的兴起,为什么我们的诗歌形成了这祥的形式?这不是完全勉强加上去的格式,而是一种自然的演进。因为中国的语言文字,它的特色是单形体、单音节。我们说“花”,一个音节,就完了。人家英文说 flowers,有一个抑扬的节奏。我们这种单形体、单音节的文字,要在诗歌这个美文里边形成一个韵律,四个字是最简单而能造成韵律的一个基本的形式,不是那个时候周朝谁定了写诗非写四个字一句。所以,诗经里也有长短不齐的其他的句法,但是大多数诗句自然就形成了四个字一句,这是我们的语言文字跟我们的身体生理的机能相配合的。四个字的句子,是最短而能够有节奏的句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
13、好逑。”是我们一个最简单的韵律的形成。而后来五言诗、七言诗的出现,一直到今天的黄梅调,刘三姐所唱的山歌、基本上都是七个字一句,而且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连我们合辙押韵的流口辙,都是这个节奏的。这是我们本国的语言文字的特色跟我们身体生理的机能结合起来所产生的一个自然的现象。因此,吟诵在我们中国诗才是重要的。我们中国诗歌的传统。带着这么强大的感发的力量,因为我们是情感跟声音结合在一起的,这样感发的力量才自然的跑出来。我们不是一个个字拼拼凑凑写诗的,不是,是脱口而出,就是平平仄仄的。刘二姐脱口唱出山歌来,就是如此的。这是我们中国过去的诗歌所共有的特色。可是,你要知道,现在这个词,它不是口语的吟诵了。吟诗,其实是适合于吟诵中国五七言的绝句和律诗,而像周邦彦所写的玲珑四犯、六丑之类的词,它犯来犯去的,它那个平仄,不是平平仄仄,仄仄平平的韵律节奏了,有的时候是拗折的,与我们身体口腔的发音的需要有的时候不相合,这些拗折的地方,你念起来会觉得这声音怎么这么奇怪呀?而凡是这样的地方,写作的时候就自然不能脱口而出,自然要思索安排。所以,周邦彦的词就形成了一个以思索安排取胜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