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doc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doc(16页珍藏版)》请在温州文客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搜索。
1、课题 第五课 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思考 教学目标 1熟悉文章内容,理清思路,准确把握文章中的观点。2通过北京城墙存废的讨论,学习有关政策,确立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观念。3了解本文作者梁思成的事迹。学习讨论综述文稿的写法。4学会在辩论中积极主动地发言,恰当而敏捷地应对和辩驳。5感受粱思成先生的远见卓识和儒雅风范。 重点、难点 文章作为综述性的文体,对各种观点都进行了简要的记录和适当评价,因此,了解文章大意,提炼辩论要点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学难点在于教会学生学会如何辩驳。揣摩关于北京城墙存废问题的讨论,懂得辩论中观点明确、陈述明晰、谈吐文雅的重要性,并能够指导自己的实践。 设计思想 关于北京城
2、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属于“走进语言现场” 专题的“交锋时刻”板块。由于本专题的学习方式为活动体验,教材在设计上强调实践性。目的是在交流表达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本课的教学适宜采用活动形式展开。教学的第一步应该是让学生梳理文章中的观点,要注意让学生明确地提炼正方反方的观点,做好资料卡片;同时,要有意识地培养能够准确把握口语交流传递信息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另外,本文在写作上有鲜明的特色,问题讨论综述,需要对不同观点的双方意见及理由充分了解,并简要记述,不能遗留和曲解任何一方的观点。作者在这一点上记录即简洁有明确,很具特色。在此基础上,作者才可以简要的综述
3、评论。讨论问题的时候,应该掌握立论和驳论的一些技巧,观点鲜明,理由充分,论证严密而有技巧。作品在这方面特别注意,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的事例比比皆是。基于以上两个原因,学习写作,学习倾听,学习概括提炼观点依然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资源 1资料辑录。梁思成教授1901年4月20日出生于日本东京,原籍为广东省新会县,1915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学校,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乃尔大学,不久转学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学习。1928年回国,到沈阳东北大学创办了建筑系,并任教授兼系主任直到1931年。19311946年担任中国
4、营造学社研究员、法式部主任。1941年还担任前中央研究院研究员。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在这期间,还曾于1946年11月、1947年6月,应美国耶鲁大学之聘为访问教授。1947年1月1947年6月,作为中国代表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顾问。1948年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荣誉博士学位。解放后,于1952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三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及民盟中央常委等职。历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城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中
5、国建筑科学院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室主任、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科学普及协会北京分会副会长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梁思成教授长期从事建筑教育事业,对建筑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学术研究方面,梁思成教授自上世纪30年代起,对我国古代建筑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他生前写的许多有关中国古代建筑的专著和论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梁思成教授还以巨大的政治热情,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出很多重要的建议,并参加了北京市城市规划工作,参加了国徽的设计和人民英雄纪念碑、扬州鉴真和尚纪念堂等建筑的设计工作,对建筑设计的民族形式进行了探索。梁思成教授,是我国最早用科学方法调查研究古代建
6、筑和整理建筑文献的学者之一。他的学术著述,引起了中外学者的重视,他的著述是我国建筑界的一份宝贵遗产。2北京城墙北京城原有4道城墙,城中心的皇宫外有紫禁城,其外又环以更大的城墙,称之为皇城,外面还有周长24里的内城,另外还有南边的外城。紫禁城:占地72平方米,有宫城高墙环绕,城高10米,厚6米多,成长方形,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周长7 236千米,城外还有宽52米的护城河,又名筒子河。城四方都有高大的城门楼,南面叫午门,北面名神武门,东边称东华门,西边为西华门。皇城: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61420),用砖砌成,外涂朱红色,墙顶覆盖琉璃瓦,周长9 000多米,高6米,厚2米,顶部厚1
7、73米,南为大明门(清代改为大清门,民国时叫中华门),这是皇城南大门,东有东安门,西为西安门,北边初为北安门,清代改名为地安门。内城:明太祖1370年至1419年建造,周长24里,共有9个城门,老北京说的四九城,就是指东西南北四面城墙和九个城门,在“ 文化大革命” 时因修建铁路地铁而拆除。外城:明代时,正阳门外人口增多为防范外族的侵扰,1542年刘伯温等即倡言修筑北京外城。嘉靖三十二年(1553)给事中朱伯辰上书说,城外人口激增,应添修外城。北京城郊尚遗存有金、元城故址“ 周可百二十公里” 如能“增卑补薄,培缺 续断,可事半而功倍”。此言与中国古代城市“ 内城外郭 ”的重城制正相吻合。因此嘉靖
8、帝即上令兴工修筑。后来因财政拮据,经严嵩巡视后提出应先筑南面城墙,待以后财力充裕时再“因地计度,以成四面之制” 。于是将北京城南已经筑起的一面城基, “东折转北,接城东南角;西折转北,接城西南角”,外城自嘉靖三十二年(1553)动工修筑,十月完工,三面全长28里。于是北京城才形成“凸” 字形。3教学PPT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导入。借助ppt,教师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观看pptppt出示课题,导入新课。走近作者观看pptppt简介作者。研习课文主导学生活动:让学生自读课文。学生自读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全文,并用笔画出正反双方的观点。主导学生活动:提问:1关于北京城墙的
9、存废问题的讨论这篇文章是就什么问题而写的(讨论的是什么内容)?2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一文中有哪些矛盾的观点?思考、概括、发言。1.明确:20世纪50年代,成为新中国首都的北京开始规划城市建设方案,当时的意见主要分为两派:一是以苏联专家为代表,提出以旧城为基础进行扩建,以天安门为中心、沿长安街建设政府机构;另一派,以梁思成与陈占祥先生为代表,提出完整保存北京古城,另在古城之外建设行政中心区的方案。就在梁思成为“梁陈方案 ”奔走的时候,拱卫北京 500多年的明代城墙正面对着存与废的抉择。拆除派的声音越来越大,梁思成不得不为之一搏。他抱病写下了本文,发表于1950年5月7日出版的新建设杂志,
10、就着拆除派的观点,一一反驳,系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2.明确:在文章开头,梁思成首先说明城墙的存废“确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应该慎重地研讨” ,并指出只有 “得到正确的了解”,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正面强调讨论的意义与价值。梁思成归纳拆除派的四大理由,即“失去功用”“封建遗迹”“阻碍交通”“有利可图”,树起了敌论。在自己的观点已陷入孤立境地的时候,梁思成仍以文人学者的风骨、胆识与学养义无反顾地站出来论辩,针锋相对,据理力争。主导学生活动:提问:1关于北京城墙的存废问题的讨论中作者是如何看待古城墙“失去功用” 问题的?2作者是如何看待古城墙的“阻碍交通” 问题的?3作者是如何看待古城墙的“封建遗迹
11、” 问题的?4作者是如何看待古城墙的“有利可图” 问题的?思考、概括、发言。1.明确:将城墙设计的功用一一阐明,对方观点不攻自破。(1)城墙并不阻碍城市的发展,而且把它保留下来与发展北京为现代城市不但没有抵触,反而有利。如果发展它的现代作用,它的存在会丰富北京城人民大众的生活(立体公园、军事功用),将永远地成为我们可贵的环境。(2)城墙不会阻碍交通,通过现代道路系统的设计,合理控制车流。(3)这城墙不应是封建遗迹,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杰作,是我们的民族纪念文物。2.明确:对“阻碍交通 ”说,只用 “选择适当地点,多开几个城门,便可解决的”作辩,化解了 “阻碍”的疑问;进而从现代道路设计的原则
12、上辩驳,指出适当的城门还可以完成控制车流的任务,从根本上驳倒了“阻碍交通” 的理由。3.明确:针对“ 封建遗迹” 说,先用 “故宫”与“天安门”两处典型的“ 封建遗迹”,来反问,置敌论于无法还手的境地;再用“一切建筑体形的遗物都是古代多少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杰作” ,关键是为谁所用来阐说事理,指出北京城墙是“ 我们人民所承继来的北京发展史在体形上的遗产”;进而引述北京城形成的历史,无可辩驳地论证了北京城墙“由于劳动的创造,它的工程表现出伟大的集体创造与成功的力量” 。梁思成的辩驳在理性当中渗入了浓烈的情感,他动情地歌赞:北京城墙“是一件气魄雄伟、精神壮丽的杰作” ,它的结构 “朴质无华”,它的体
13、形“单纯壮硕”,它的外象宏伟 “轩昂”,“它不只是一堆平凡叠积的砖堆”,“ 它是举世无匹的大胆的建筑纪念物”,它是“ 磊拓嵯峨,意味深厚的艺术创造 ”,“它是我们的国宝,也是世界人类的文物遗迹”。对这样珍贵的历史遗产,梁思成痛心地疾呼:“我们岂可随便把它毁掉!” 有了这一番入理动情的辩驳, “封建遗迹”的理由真是显得“ 偏差幼稚 ”了。4.明确:对“有利可图 ”的辩驳,更是强而有力。梁思成从建筑专业的角度,解说墙土的质地,计算运土的代价,深入浅出地讲道理,说明拆除城墙“不但是庸人自扰,简直是罪过的行动”。辩驳中,使用了不少问句,以和缓的语气启发人们思考,无逼人的气势,却有服人的力量。例如,拆墙
14、铺路“到底是不是一举两得的一种便宜的建设呢?”“ 我们又为什么要费这样大的人力,一两个野战军的人数,来取得这一带之地呢?”简单的概括,反驳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1)北京的城墙不仅是砖,砖只是表皮,内心全是“ 灰土” ,光运走这些废料就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2)有人主张用这些“灰土” 就可把护城河填平,修成公路,一举两得,主张保留者认为护城河和城墙是国宝,而北京城外的土地仍可规划,但毁掉国宝就是罪过了。(3)随着发展,砖窑业自然会发展起来,用不着这样费事获得。主导学生活动:提问:本文论辩过程中有什么特点?思考、讨论明确:1态度真诚,语言得体本文标题的“ 讨论” 体现出一种坦诚交流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 文钱
下载 | 加入VIP,畅享折扣下载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北京 城墙 问题
![提示](https://www.wenke99.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wenke99.com/p-707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