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森林保护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090703)一、培养目标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森林保护相关领域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3、掌握本学科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攀登本学科高峰和取得创造性新成果的能力。 4、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二、
2、研究方向森林保护学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森林病理学:研究森林植物及观赏树木病害的病原学、病理学、流行学和病害综合治理的理论和技术。森林昆虫学:研究森林及观赏树木昆虫的分类、生理生化学、生态学和害虫综合防治的理论和技术。农药学:研究农药的作用机理、农药残留与环境毒理。研究农药新品种开发、剂型加工与使用技术。资源昆虫学:研究资源昆虫的分类、生理生化和资源昆虫繁育与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外来有害生物综合管理:林业外来有害生物分类鉴定、 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与除治技术。三、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 3 年,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批准,可延长学习年限,但一般不超过 6 年。一般前半年至 1 年时
3、间为课程学习阶段,后 2年至 2 年半(及以上)时间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2四、课程设置、学分和学时要求博士生课程按性质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总学分最低为 15 学分(同等学力总学分最低为 18 学分) ,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 9 学分,余者为非学位课程。20 学时对应 1 个学分。博士生课程设置一览表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及学分 最低学分82005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学分82004-1 英语(博) 2 学分公共学位课82004-11 英语阅读与写作(博) 1 学分5 学分12072 森林病理学专题 2 学分12075 森林昆虫学专题 2 学分12073 森林化学生态 2 学分12
4、074 森林昆虫生物化学 2 学分12067 分子植物病理学 2 学分12069 菌物学研究进展 2 学分12071 农药学专题 2 学分12076 资源昆虫学专题 2 学分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入侵生物学专题 2 学分4 学分83304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3 学分非学位课程选修课 其余根据论文需要和导师要求,在全校研究生课程中选择3 学分6 学分五、培养方式和方法对博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结合导师的科研任务或国家的科研项目带动博士生科研工作和撰写论文。指导教师要关心博士生健康成长,要求博士生认真学习政治理论课、时事政策和参加公益活动等集体活动。在博士生入学后三个月内制定出培养计划,博士生
5、的专业研究方向个性强,制定培养计划必须因人而异,充分体现个人特长。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博士生应继续学习一些课程,以拓宽知识面,加深专业的理论基础及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前沿动态、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掌握新的科学实验手段。博士生培养工作由导师负责,指导方式采取导师指导和以导师为首的指导3小组(35 人)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和博士生三个方面的积极性。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方式灵活多样;要提倡和鼓励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以开辟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六、实践环节和学术活动博士生要参加一定的教学、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如辅助导师承担硕士生或本科生教学工作,讲授部分章节课程,辅导、指导
6、毕业设计等,以培养博士生多方面的工作能力。博士生的教学、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至少要完成 40 学时(不计学分) 。具体时间和内容由导师安排。博士生应积极参加有关的学术活动,并创造条件与国内外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开阔科学视野,活跃学术思想,培养创新精神。博士生在学期间应完成阶段性研究论文 2 篇,其中至少在 SCI 源刊物上发表论文 1 篇;其登载论文杂志的影响因子累计必须达到 1.00 及以上,未达到者不得参加论文答辩。七、综合考试博士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进入论文工作之前,必须进行一次综合考试和外语考试,以取得进入学位论文工作的资格。综合考试是对博士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综合性、前沿性和交叉性方
7、向掌握情况的一次综合检查,采用笔试或口试的方式。笔试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大体应覆盖三门以上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的内容。口试可组织由 3-5 名专家组成的考察小组(有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程教师组成)结合开题报告进行。对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课题实施方案和该博士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等进行答辩。三分之二专家通过为合格。博士生一般应于入学一年后(或学位论文准备开始工作前)进行综合考试。综合考试未通过者,允许补考一次,补考仍未通过者,停止做博士论文,终止其学业。综合考试的试题、答案,口试记录、评语及成绩交研究生院统一存档。八、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应在科学和专门技术
8、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应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并反映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的专门知识。博士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收集资料,进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一般应在第二、第三学期提出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由博士生在教研室(研究室)或学科组会议上宣读,并可聘请有关学科专业的专家参加,广4泛听取意见。论文题目确定后,由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拟订具体工作计划。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不能少于整个博士生学习年限的三分之二,以后应按阶段定期报告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取得集体帮助。博士论文初稿完成后,由指导教师审阅,并召开论文报告会,发挥群体(指导小组)指导力量提出意见,修改补充,最后修改定稿。学位论文答辩工作按有关规定办理。定稿后的论文必须语言通顺、简练,数据可靠,图表清楚,准确地表达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提出结论。学位论文评阅、答辩按学校有关规定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