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上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记得曾经在杂志上看过这样一段事例:几个国家的孩子画苹果,美国孩子画苹果,教师拎来苹果一筐,由孩子们拿一个做画。 日本孩子画苹果,教师高擎苹果一个,让孩子瞻仰一番,便作画去。 中国孩子画苹果,由老师先画一个,交代先画左后画右,这里涂红,那里涂绿 结果呢?中国孩子笔下的苹果最像苹果,日本孩子的笔下的苹果像鸭梨,而美国孩子笔下的苹果或如南瓜、或如葫芦。 看完这则趣闻后,觉得耐人寻味。表面上看是怎样画苹果,其实深藏着一个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的问题。西方发达国家教育孩子,引导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能力。 尽管第一次画苹果像鸭梨,或如南瓜及葫芦,第二次第三次就可能接近真的苹果了。我们中国教育孩子时,喜欢用自己的理念生怕交待不细,画面中过多地包含了教师的观察、分析和结论,却少了孩子的参与、琢磨与思考,缺少了他们的想象和创造,没有了绘画的激情,尽管能比着黑板上的苹果画苹果,离开了黑板却未必能比着鸭梨画鸭梨。 我们教育方法上的这种“画苹果效应”限制了学生更多的自由和想象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