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doc

上传人:心*** 文档编号:714098 上传时间:2018-10-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一历史试卷第 1 页( 共 9 页)南安一中 20152016 学年度下学期期初考高一历史试卷命题者:王海贵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共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3答案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英语科选择题答案使用 2B 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4保持答题纸纸面清洁,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本

2、试卷自行保存,答题纸交回。第 I 卷(选择题 共 6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梁启超说:“我国人无论治何种学问,皆含有主观的作用,从不肯为历史而治历史,而必侈悬一更高更美之目的,如“明道” 、 “经世”等。一切史迹则以供吾目的之刍狗(轻贱的工具) ,其结果必至强史以就我,而史家之信用乃坠地。 ”对这一段话理解错误的是:A抨击讲求褒贬笔法的传统史学 B赞同道德作为历史判断的依据 C作史者应裁抑主观而忠于客观,以史为目的而不以之为手段 D认为传统史学有严重的缺点,应该加以改革 2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

3、法维系分封制的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分封与宗法关系的说明,何者最为适当? 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 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 C周天子是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内部再分封诸国的大宗 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 3曾小华中国政治制度史论简编:“夏、商、周时期的国王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政体,既非贵族民主政体,也非君主专制政体,而是一种宗法贵族君主政体。这一国家制度形式既有别于古代西方希腊、罗马的奴隶主民主制,又有别于皇帝制度创

4、立以后的专制集权政体。 ”对文中“宗法贵族君主政体”的准确理解应为A分封制条件下的嫡长子继承制 B带有宗法色彩的君主专制高一历史试卷第 2 页( 共 9 页)C受到贵族权力限制的君主政体 D具有严格等级制度的世袭制4班固说:“古代天子建国,诸侯立家,从卿大夫到庶人,各有等差。人们遵奉并服事上级, 而在下位的人也不会有逾越的念头。 ”接著又说:“五霸,三王之罪人也;六国,五霸之罪人也;四豪( 信陵君等四公子) ,又六国之罪人也。 ”从班固这两段叙述我们可以看到怎样的历史概念? A因果概念,夏、商、周与春秋的结束,是由於在下位的人没有逾越的念头B时序概念,从夏商周到春秋到六国抗秦再到战国,时间次序

5、不可变更C证据概念,三王、五霸、六国、四豪,都是古代人们严守身分等差的事证D变迁概念,从夏、商、周到战国后期,呈现逐渐远离古代理想的趋势5刘绍玢说:“封建制下,分封诸侯尽心孝忠于王;其不善在于封国势力发展后,不贡不朝,争为雄长;郡县制之善,在于无封建制下的尾大不掉之弊,其不善则在于由于实行流官制,官民不悉,官视民如路人,民亦貌承于官。因此,他主张:“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 ”作者旨在说明A封建制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不利于中央集权B郡县制利于中央集权不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C封建郡县均有利弊应在中央集权之下分权于地方D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取代封建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6史书记载:汉

6、景帝时,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晋见,皇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位儿子,便赐给他们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梁孝王死后,景帝将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的爵位通通提升为王。历史学者读到这段故事, 最恰当的解释是: A皇帝友爱兄弟,也疼爱子侄,所以要提升他们爵位 B皇帝担心外患,所以要加强位在边境的梁国屏障功能 C皇帝担心梁国成为帝国心腹之患,所以实施众建 D皇帝推行开发边疆政策,所以要边境国梁国多发展 7 中兴论载:“(宋)仁宗朝,有劝仁宗以收揽权柄,凡事皆从中出,勿令人臣弄威福。仁宗言:卿言故善。然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从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不若

7、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则易。”这体现出A行政权转移到宰相手中 B政治理性化色彩凸显C君主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D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8谕大学士等曰:朕不时观书写字,近侍内并无博学善书者,以致讲论不能应对,今欲于翰林内选择二员常侍左右,讲究文义,但伊等各供厥职,且住外城,不时宣召,难以即至。著于城内拔给闲房,停其升转,在内侍从(清圣祖实录卷六十九康熙十六年十月癸亥条)该谕旨的目的是高一历史试卷第 3 页( 共 9 页)A选拔侍从陪皇帝作诗写字 B成立机要秘书班子,帮助皇帝理政C削弱丞相权力,加强皇权 D削弱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9秦汉开始,县有等第之分,当时

8、以该县户口多寡来划分。唐代开始,县的分等标准明确规定为地位、户口与地理条件的综合。明代以缴纳钱粮的数额来分等。清代则将“冲繁疲难”作为政区分等的正式依据(交通频繁曰冲,行政业务多曰繁,税粮滞纳过多曰疲,风俗不纯、犯罪事件多曰难) 。从县的等第划分演变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A中央管理地方的程度逐渐加强 B国家政治体制发生了重大变革C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D划分依据从重经济转到重政治10小说裡有这样的情节:几个年轻人被地方官员逮捕后,一名传教士进入知府衙门,向知府表示“传教的人原本与地方公事无干涉,但这几个人都是我们教会裡的朋友,立刻把这几个人交我带去。 ”知府明知这几个人是指明要捉拿

9、的会党,不便交给教士带走,却又担心教士写信託公使到总理衙门理论,只好将人交给教士。这个故事的背景是: A明朝末年的杭州 B清朝初年的北京 C清朝末年的上海 D民国初年的南京 11据报载,苏州在中国大陆的工业园区中脱颖而出,将成为半导体重要中心之一。以下有关苏州的描述,何者不正确?A明清时期,苏州是中国工商业的中心,系得利于长江与南北大运何的航运之便 B十九世纪后半期以来,因为海运兴起,上海取代了苏州的地位 C自清末开放五口通商以来,苏州急速繁荣,故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称 D因为电子科技等轻工业的发展,苏州已渐恢复其中国经济重镇的地位。12 货币战争中说“英国金融资本的突击力量远比船坚炮利

10、的帝国海军更具威力,他们将首先打垮中国的白银货币本位,政府的财政税收权、军事与国防的开支权将逐步沦丧,中国将不可避免地成为西方列强的待宰羔羊。英国首先冲击大清帝国白银货币本位的方式是A强迫赔款 B商品输出 C鸦片走私 D开设工厂13英国人赫德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期间(18631908) ,依照英国模式运作的海关高效廉洁,关税收入累翻。同文馆、洋务派军工厂等资需均系关税。恭亲王奕訢对赫德说:“中国官员均不可信,幸海关有诚实之外国人” 。上述史料信息说明A清政府外交政策委曲求全导致丧权辱国B英国侵华严重阻碍中国民族经济发展C西方经济进入注重资本输出的垄断阶段D西方近代海关制度引入中国有一定进步意义1

11、4传教士郎怀仁曾说:“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 ”此现象最早开高一历史试卷第 4 页( 共 9 页)始于A香港开始被割占之时 B内河航运权被破坏之时C使馆界开始设立之时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之时15张德坚所编太平天国运动的情报集贼情汇纂记载:“惟各处俘获贼书皆成捆束,独无此书(天朝田亩制度),即贼中逃出者亦未见过,其贼中尚未梓行耶? ”材料说明天朝田亩制度A实际上没有发行 B没有号召作用C太平军中没有普及 D不能反映农民的愿望16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

12、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据此判断该情景应该出现在A 南京条约签订后 B 北京条约签订后C 辛丑条约签订后 D 马关条约签订后17甲午战后,朝臣和士大夫纷纷上折条陈反对议和。朝霞林院侍读奎华等一百五十五人联名上书认为“日本提出的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奉天、吉林、黑龙江)四夷入侵,各示所欲 ”。材料表明这些朝臣和士大夫们A “天朝上国”观念受到严重冲击 B认为法英俄是继日后侵华

13、的主要敌人C强烈要求变法图强 D对当时中外时局的认识比较清醒18王尔敏在拳变时期的南省自保中写道:“庚子五月,拳乱起于近畿,仇洋杀教,围攻使馆,以致酿成巨衅,东北尤罹浩劫。而南方各省,得免于兵祸,保全半壁河山,实由于各督抚应付得力,其重要关键,则在南省立约互保的成功。 ”(立约互保指南省与列强立约和平相处)这说明A清中央政府对东南互保运动的认可B东南督抚认清了义和团运动的性质C中央集权在晚清时期遭到严重削弱D东南互保运动得到后世历史学家的基本肯定1920 世纪初北京城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庚子年的某一天,李中堂(李鸿章) 请八国公使参加烛光晚宴,其中有一道名菜蒸熊掌。八国公使见了美味却还要故作矜

14、持。宾主一落座,李中堂正要说话,突然一阵风吹过,蜡烛全被吹灭,黑暗中传出一声惨叫。过了一会儿,蜡烛重新点燃,只见日本公使趴在桌子上人事不醒,他的右手抓着熊掌,手背上插着七把明晃晃的刀叉。该笑话讽刺了A李鸿章代表满清政府大肆出卖国家主权 B大清帝国已经沦为任人宰割的“熊掌”高一历史试卷第 5 页( 共 9 页)C西方列强在文明友好的幌子下瓜分中国 D西方列强共同宰割中国,日本贪欲最强烈20下图是时报在 1907 年 8 月 26 日刊登的漫画。图画中间的长柄勺代表官员,他们从代表民众的坛子里舀出资源,再将它经过政府这一漏斗,注入外国人的茶壶中去。这主要说明了 A清政府已成为列强侵华工具 B列强对

15、中国经济侵略加剧C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 D清末“新政”收效甚微21冯自由革命逸史载:“武昌革命军兴,清吏张鸣岐、龙济光、李准等初负隅白固,讵(表示反问)沪电谣传京陷帝崩四字,港粤各报相率登载,全城人士欢声雷动。张督知人心已去,无可挽救,始仓皇出走,龙、李遂卑辞乞降。使广东省城,得以不流血而获光复者,报纸之力为多焉。 ”材料反映报刊对辛亥革命的主要作用是A传播革命思想,赢得群众支持 B制造声势,加速革命进程C革命运动迅速波及全国 D使清政府统治空前孤立22清末原本主张立宪的士绅,在武昌起义后,他们对革命采取的态度及其后他们权势的演变,以下叙述何者适当?A他们普遍支持清朝政府以对抗革命势力,民国成立

16、后,他们丧失了政治权力 B他们普遍支持清朝政府以对抗革命势力,民国成立后,他们仍拥有政治权力 C南方主张立宪的士绅,多支持革命以对抗清朝政府,民国成立后,政权归革命党人控制,他们丧失了政治权力 D南方主张立宪的士绅,多持观望态度,其后转而支持革命,民国成立后,他们仍拥有政治权力。23辛亥革命后,中国政权几经变化,其中所使用的国旗也发生了变化。下列属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使用的国旗是A B高一历史试卷第 6 页( 共 9 页)C D24梁启超评说临时约法:“倘使我国约法将国会之弹劾与政府之解散权对立,则议员亦何至漫无忌惮以滥用其权力!苟滥用者则政府亦依法解散之耳,有何奇异!不幸而约法缺此规定,议员遂

17、藉为护身符横行无忌,而解散则又违法,然则此非政府之罪,实法律之罪也。 ”他在此评论的是A立法权与司法权的矛盾 B约法之弊与政治乱象的关系C维新派与共和派的权力之争 D议员的素质与滥用权力问题25学者胡适曾说:“我们应该决心求学;天塌下来,我们还是要求学。如果实在忍不住,尽可个人行动;手枪,炸弹,秘密组织,都可以,但不可再罢课。倘要行动则可个人行动,而不必靠群众汪洋来掩饰自己的怯懦。 ”胡适的中心观点是A国共两党推动的国民大革命实难救国 B个体的选择不能以正义之名绑架大众C只有采用暴力才能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D务实的“实业救国”论才是理性爱国26面对波斯人的人侵,雅典使节向斯巴达人保证说,他们绝不

18、会背叛希腊人,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血缘和语言、共同的祭坛在城邦危机时代, “泛希腊主义”的思想观念日益强烈。从表面上看,这种文化认同感的形成似有助于希腊世界的政治统一,但是希腊人的文化认同感植根于更深刻的层次。在他们看来,他们与非希腊人的本质区别正在于他们是生活在城邦里的,而非希腊人不是;他们作为“城邦动物”的属性才构成希腊文化一致性的原初基点,其他的表征均衍生于此。该材料A论述了希腊没有形成统一国家的原因 B体现了希腊人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C说明了希腊城邦之间民族意识的形成 D解读了希腊民主政治的内涵27柏拉图给民主政体定义为:“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

19、加区别地把一切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 ”由此可见柏拉图A极力推崇雅典的民主政体B允许无知的群众来决定公共政策C主张法律的权力高于统治者的权力D认为“对不平等的公平对待必定导致不平等 ”28法国古典学家库朗热的古代城邦中写道:“雅典公民并不是自己财产的主人,当他拈阄时被指定要造一艘船,或建立一支戏剧歌队时,他必须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财富;他不是自己身体的主人,因为三十三年间他必须服役于国家;他不是自己言语和情感的主人,因为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审判他是不是合格的公民;他也不是自己意识的主人,因为他必须信仰国家的法定宗教,参与祭祀,他不能相信只有一个神”由此可知,当时雅典的A民主政治尚未

20、形成保护公民权利的机制 B公民私有财产实际上为城邦所有C良性的政党政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D法律和宗教与社会习俗关系密切高一历史试卷第 7 页( 共 9 页)29战胜高卢人后,恺撒(前 102 年前 44 年,罗马统治者) 在盛大的凯旋仪式里牵着高卢人走,把他们牵进了元老院;高卢人脱下了长裤子,却穿上了阔边长袍。对上述材料的正确理解是A为罗马法的起源提供详实的史料支撑B此时罗马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C恺撒牵着高卢人走进元老院时,其阶级属性发生了本质变化D “脱下了长裤子,却穿上了 阔边长袍”主要指其被赋予了罗马公民权30读18321935 年英国内阁中贵族人数变化表,对其

21、包含的历史信息分析合理的是 年份 贵族阁员 非贵族阁员 18321866 64 36 18671884 35 23 18851905 40 29 19061916 25 26 19181935 25 82 A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使贵族数量减少 B英国政治变革呈现出渐进式特征C英国内阁权力随贵族数量变化而调整 D工业化进程决定英国贵族的身份31梁廷相在海国四说中介绍某个近代西方国家时说:“未有统领(指国家元首) ,先有国法。 ”该国家应是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俄国32一本新出版的书介绍当时欧洲各国的政治与体制,书中指出:俄罗斯、法兰西、普鲁士等国盛行君主专制;荷兰及西班牙已无法维持海上霸权;而

22、英国因开风气之先,实施君主立宪制度,君主与国会共治,国势蒸蒸日上。这本书出版于何时? A十六世纪初 B十八世纪末 C十九世纪末 D二十世纪初33 “为获得同性恋群体的支持,奥巴马以联邦婚姻保护法具有歧视同性恋为由,决定联邦政府停止执行此法。国会表示反对,于是奥巴马宣布解散国会,并下令全美各州必须执行总统的命令。为此,加利福尼亚州对奥巴马及政府提出违宪诉讼,最高法院以总统是国家最高领导人为由,不予受理。 ”结合美国 1787 年宪法的内容,判断材料中的错误有A1 处 B2 处 C3 处 D4 处34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2015 年 12 月 3 日报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生枪击案,已有 14 人

23、遇难。美国公民持有枪械源于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二条:管理良好的民兵是保障自由州的安全所必需,因此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侵犯。人民有别于政府,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有别于政府军警持有和携带武器;保障自由州有别于保障联邦。美国宪法修正案第二条主要表明A美国宪法体现了权力制衡的理念 B美国宪法的人民民主原则高一历史试卷第 8 页( 共 9 页)C美国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D美国宪法政治妥协与权益平衡的理念35 试论法国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及启示一文中分析道:“(近代) 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怖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人们

24、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消化不了他所吞噬的旧世界。 ”这一分析主要A揭示法国民主政治曲折的发展 B说明法国有实行民主政治的坚实基础C强调坚持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重要性 D指出法国大革命有其长期性和残酷性361908 年底,德意志部分议员提出议案,要求详细规定帝国宰相的职责,规定皇帝的宣战权必须得到议会的赞同。这些议案没有获得通过,但帝国议会获得了在质询宰相时通过多数决议确定国会意见的权力,还可以宣布对宰相不信任。这表明当时德意志帝国议会A剥夺皇帝的行政大权 B政治作用得到增强C最终获取了立法大权 D决定宰相政治命运37 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工人的大规模集结,还不是他们自己联合的结果,而是

25、资产阶级联合的结果,当时资产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必须而且暂还能够把整个无产阶级发动起来。因此,在这个阶段上,无产者不是同自己的敌人作斗争,而是同自己的敌人的敌人作斗争” 。这里“敌人的敌人”主要是指A封建主义的残余 B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C罗马天主教会 D工业资产阶级38巴黎公社的机关报公报在 1871 年 3 月 20 日的社论中说:“巴黎无产者目睹统治阶级的失职和叛卖行动,已经了解到:由他们自己亲手掌握公共事务的领导权以挽救时局的时刻已经到来他们已经了解到:夺取政府权力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是他们必须立即履行的职责和绝对的权利。 ”据此可知A巴黎公社的使命是挽救民族危亡 B巴黎公社的首要任

26、务是建设政权C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是历史的必然 D巴黎公社政权具有权力集中的特点39就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分歧,莫洛托夫说道:“无论是我,还是始终同列宁在一起的那些人中的任何一位,都没有立刻清楚地理解他的话。当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将来的事情时,列宁回答说:不,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 ”当时“分歧”主要是围绕A “四月提纲”中的主张 B 和平法令中的规定C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决定 D 土地法令中的规定40 “在俄国,要求法制的自由主义的资产阶级的革命是一种空想,它不符合俄罗斯的传统以及在俄国占统治地位的的革命思想,自由主义运动在人民群众中没有基础,俄罗斯人是极端主义者,也正是那种使人觉得像乌托邦的东西在俄罗斯最现实, ”这一观点侧重于从那一个角度解读十月革命的爆发原因A政治派别的复杂性 B无产阶级的革命性C文化传统的特殊性 D社会主义的必然性高一历史试卷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