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森林工程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082901)一、培养目标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森林工程领域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3、掌握本学科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前沿动态,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攀登本学科高峰并取得创造性新成果的能力。4、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2、。二、研究方向本学科的研究方向:(1)森林作业系统研究伐区规划设计、采运机械与工艺、森工机械系统、工程索道、生态采运技术、森林作业工效学、森林作业与环境等。(2)道路与桥梁工程研究道路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及养护技术,桥梁工程设计、施工及监控,桥面铺装设计及施工,新型道路工程材料,道路环境景观,道路交通安全,绿色生态道路等。(3)环境岩土与地下工程研究林区地质灾害防治、道路软基处治、隧道工程、林区和城乡环境岩土与地下工程等。(4)工程结构理论与应用研究竹木建筑结构设计理论与应用、结构震动控制、结构耐久性及防灾减灾,林木无损检测等。(5)林区交通与运输工程研究林区与区域交通规划、交通管理、道路运输
3、系统、水运机械和船舶、水运工程设施等。(6)工程管理与信息化2研究工程项目招投标、工程项目评估、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安全与风险管理、森工生产组织、森工技术经济、森工信息系统、林业物联网技术等。(7)工程环境与生态研究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生态学技术、工程环境技术等。三、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 3 年。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学校批准,可延长学习年限,但一般不超过 6 年。一般入学后半年至 1 年时间为课程学习阶段,后 2年至 2 年半(及以上)时间主要从事科学研究、发表学术论文、撰写学位论文等。四、课程设置、学分和学时要求博士生课程按性
4、质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总学分最低为 15 学分(同等学力总学分最低为 18 学分) ,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 9 学分,余者为非学位课程。20学时对应 1 个学分。1学位课(不少于 9 学分)1)公共学位课(5 学分)(1)82005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 学分(秋)(2)82004-1 英语(博) 2 学分(秋)(3)82004-11 英语阅读与写作(博) 1 学分(秋)2)专业学位课(选4 学分)(4)62003 森林工程技术专题 2 学分(春)(5)62010 工程项目管理学专题 2 学分(秋)(6)62011 环境岩土与地下工程工程 2 学分(秋)(7)62018 道路工程理论与技术
5、 2 学分(秋)(8)62019 交通工程学专题 2 学分(春)(9)62021 结构工程学专题 2 学分(春)3(10)62022 工程环境学专题 2 学分(春)2非学位课(选修课,与学位课合计达到 15 学分)(11)62001 博士论坛 1 学分(春)(12)62002 林区道路规划 2 学分(春)(13)62004 森林作业 3S 技术 2 学分(秋)(14)62005 森林作业系统专题 2 学分(春)(15)62006 生态采运学专题 2 学分(秋)(16)62007 水运工程专题 2 学分(春)(17)62008 城市地下工程 2 学分(春)(18)62009 道路路线优化 2 学
6、分(春)(19)62012 路面结构分析 2 学分(春)(20)62013 系统模拟与仿真 2 学分(春)(21)62014 现代土力学 2 学分(秋)(22)62016 运输工程学专题 2 学分(春)(23)62017 城市与区域交通规划 2 学分(秋)(24)62020 交通管理工程 2 学分(秋)(25)83304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3 学分(秋)4(26)73319 数值分析 3 学分(春)(27)33430 神经网络原理 2 学分(秋)(28)33308 断裂力学 2 学分(秋)(29)62023 林业物联网技术 2 学分(春)(30)62024 测试信号处理 2 学分(秋)根
7、据论文需要和导师要求,可选修一门及一门以上硕士研究生课程(本学科或相关学科) 。跨学科考取的博士生选修两门及两门以上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考试通过者计相应学分。五、培养方式和方法对博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结合导师和学科组的科研课题或其他科研项目带动博士生科研工作和撰写论文。导师要关心博士生健康成长,要求博士生认真学习政冶理论、时事政策和参加集体活动。导师应在规定时间内,与博士生共同制定出培养计划。博士生的专业特点强,制定培养计划必须因人而异,既要符合学科研究方向的特点,又要充分体现个人的特长。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博士生应继续学习一些课程,以拓宽知识面,加深专业的理论基础及专业知识。掌握本学科
8、前沿动态、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掌握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和手段。博士生要参加一定的教学、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有利于博士生培养多方面的工作能力。具体时间和内容由导师安排。博士生培养工作由导师负责,指导方式采取导师指导和以导师为首的指导小组(35 人)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指导小组和博士生三个方面的积极性。贯彻因才施教的原则,方式灵活多样,提倡和鼓励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以开辟新兴学科和边缘领域。博士生应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学术活动,并创造条件与国内外有关单位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以开阔科学视野,活跃学术思想。博士生在进入论文阶段前对其业务课进行一次综合考试(资格考试)和外语考试,综合考试内
9、容包括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由本学科专业和相关学科专业的535 名副教授以上职称人员(含导师,其中教授不少于 50%)组成考试小组,负责进行综合考试。综合考试和外语考试合格者可进入论文阶段,考试不合格者按有关规定和学籍管理办法处理。六、实践环节和学术活动博士生应辅助导师担任硕士生或本科生教学工作量 40 学时的教学实践(如讲授部分章节课,辅导、指导实验课程设计,指导毕业设计等) 。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博士生应安排到有关企事业单位参加生产实践、社会调查、科研基地工作12 周。参加教学实践或生产实践(社会调查、科研基地工作)环节均须考核,但不计学分,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论文答辩。导师和学科组要组织博士生
10、参加有关学术活动,使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开阔视野,培养开拓和创新精神。博士生在学期间应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具体要求参见南京林业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规定(修订) (南林研【2011】17 号) 。七、综合考试博士生在完成课程学习后进入论文工作之前,必须进行一次综合考试和外语考试,以取得进入学位论文工作的资格。综合考试是对博士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综合性、前沿性和交叉性方向掌握情况的一次综合检查,采用笔试或口试的方式。笔试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一般应覆盖三门以上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的内容。口试可组织由 35 名专家组成的考察小组(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程教师组成
11、)结合开题报告进行。对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课题实施方案和该博士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等进行答辩。三分之二专家通过为合格。博士生一般应于入学一年后(或学位论文准备开始工作前)进行综合考试。综合考试未通过者,允许补考一次;补考仍未通过者,停止做博士论文,终止其学业。综合考试的试题、答案,口试记录、评语及成绩交研究生院统一存档。八、学位论文工作博士学位论文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应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应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并反映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博士生入学后,应在导师指导下收集资料,进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
12、题。博士生在通过综合考试和外语考试后进入论文阶段,一般在第二、第三学期提出本研究方向的文献综述和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6开题报告应由博士生在教研室(研究室)或学科组会议上宣读,并可聘请有关学科专业的专家参加,广泛听取意见。论文题目确定后,由博士生在导师指导下拟订具体工作计划。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一般不少于二年。论文工作期间应按阶段在系(研究室)或学科组学术会议上报告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以取得集体帮助。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要求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在研究过程中,应完成阶段性研究论文。在国内外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具体要求参见南京林业大学关于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规定(修订)(南林研【2011】17 号) 。博士论文初稿完成后,由导师审阅,并召开论文报告会,进行预答辩,发挥集体(含指导小组)指导力量,提出意见,修改补充,最后修改定稿。定稿后的论文必须语言通顺、简练,数据可靠,图表清楚,准确地表达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提出结论。学位论文评阅、答辩工作按学校有关规定办理。2014-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