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之魂海之韵山东大学校友.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717128 上传时间:2018-10-29 格式:DOC 页数:108 大小:4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之魂海之韵山东大学校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山之魂海之韵山东大学校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山之魂海之韵山东大学校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山之魂海之韵山东大学校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山之魂海之韵山东大学校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山之魂 海之韵山东大学校友创业风采录 (第一辑)编委会主 任 委员 樊丽明 张永兵副主任委员 李居忠 王仁卿 于德宁委 员 (按姓氏笔画为序)于惠民 于德宁 王云华 王允修 王仁卿王丽娜 王育济 王国明 王春成 王卿璞龙世立 左今朝 曲音波 李居忠 李玲陈立冬 陈宏伟 陈晓阳 李湘军 武常山张大庆 张永兵 张志华 郑春 侯庆全秦惠芳 郭立梅 潘继红 樊丽明山之魂 海之韵山东大学校友创业风采录 (第一辑)主 编 张永兵执行主编 李居忠 于德宁编 辑 于惠民 王云华 王允修 王国明陈立冬 李湘军 武常山前 言我们的母校山东大学已经历了百余年的风风雨雨,百年老校面对新世纪的曙光依然焕发出勃勃生机,

2、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大学和国家的脉搏一起跳动,从这里走出的毕业生,把山东大学精神发扬在他们的创业实践中,为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优秀山东大学校友的事迹和思想的结晶,集中展示山东大学面向新世纪的办学理念和优良传统在校友人生历程中的巨大作用,校友工作办公室山之魂 海之韵编辑部编辑出版了山之魂 海之韵山东大学校友创业风采录第一辑。山东大学传承了淳朴敦厚的学风,积淀形成了“山之魂、海之韵”的山大文化。新的历史时期,山东大学秉承“气有浩然,学无止境”的校训, “求真务实,开放拓新”的校风,致力于培养中国最优秀的本科生。学校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国际视野,过硬的社会竞争力与创造力,

3、个性与人格得到健全发展的人才。本书选录了山东大学改革开放以来毕业校友的典型人物事迹和创业奋斗的故事,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范围遍及全国和世界各地。本书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他们在山大精神的鼓舞下,在不同的人生历程中真挚的情感片段、无私的奉献精神、辉煌的事业成绩和美好的往事回忆,其产生的人生感悟、情感体验、道德品质和创业思想,将对社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激励一代代的山大人肩负起历史的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本书是宣扬山大杰出校友业绩、展示校友风采、传播山大精神的窗口,展示山大校友人2生历程的历史记录,也是了解借鉴成功人士心路历程的有效途径,将会受到广大校友和在校师生

4、的喜爱和欢迎。本书对我校反馈优秀毕业生的成长成才信息,促进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也将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本书第一辑入选的 29 位杰出校友是校友工作办公室在全校各单位及广大师生中征集的。入选校友包括改革开放以来的我校(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各类毕业生。包括党政高级领导、科教文卫体界专家、教授、体育明星、新闻工作者、企业界精英及其他全国各省知名人士。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各学院领导、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百年山大,人才辈出,愿广大山大校友发扬母校的优良传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作出山大人应有的贡献。张永兵 2005 年 6 月目 录佘正松简历 (1)攀登

5、 佘正松(2)胡海岩简历 (11)凌云壮志平地起 长空万里任翱翔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胡海岩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13)宋焕新简历 (20)感念母校培育感悟创业维艰写在毕业二十三周年之际 宋焕新(21)韩金祥简历 (29)奋斗如夏花之绚烂记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院长韩金祥 陈 欣(30)刘全顺简历 (36)栉风沐雨 无悔育人路 刘全顺(37)杜冠华简历 (42)倾情铸事业细心育桃李药学院七八级校友杜冠华同志事迹介绍 山东大学药学院(45)马大为简历 (49)要做就做得更好记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马大为 上海科技青年创新网(51)张澍田简历 (59)曾觉得自己不适

6、合当大夫记山大医学院八级校友张澍田韩春丽(61)3赵万一简历 (69)淡泊明志我的成长历程 赵万一(70)周健简历 (78)为了人民的微笑 周健(79)孙照华简历 (84)回忆山大二三事 孙照华(85)于希信简历 (89)感谢山大 于希信(90)丛大鸣简历 (97)感谢母校 丛大鸣(98)张建国简历 (104)宽厚务实执政干事创业为民 张建国(105)李群简历 (109)“背着篓子拣石子” 李群(110)安世银简历 (119)永做群众贴心人 安世银(120)张德修简历 (128)母校给了我一颗热忱之心 张德修(129)郝克远简历 (137)因为热爱,所以无怨无悔郝克远事迹介绍 齐鲁晚报、生活日

7、报办公室(138)金明善简历 (143)也许,幸运属于我们这一辈 金明善(144)林万里简历 (153)勇于跨越,追求卓越记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林万里 李庆安(154)谢明亮简历 (162)我们的杰出校友记全国劳模谢明亮 李玲(163)4苏钦东简历 (172)披肝沥胆扶桑田 苏钦东(173)凌沛学简历 (180)从原始创新到系统创新记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山东省生物药物研究院院长凌沛学 孙明河(182)肖维荣简历 (189)工业控制界的弄潮儿记我校杰出校友肖维荣 李玲(191)方夕涛简历 (196)创业成才之路 倪呈仑(198)战生简历 (204)风生潮起竞风流记蓬莱市电业公

8、司经理、全国劳动模范战生 王同耀栾毅(205)韩法轩简历 (216)心心酒业企业文化建设与市场效应 韩法轩(217)邢慧娜简历 (224)战胜自我永争第一 邢慧娜(225)曹义海简历 (235)从母校走向世界医学高峰曹义海事迹简介郭忠平(236)5佘正松简历佘正松,男,1947 年 2 月出生于四川省阆中县,山东大学 1981 届研究生。西华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和教学管理工作。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曾多次被评为四川省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工作者、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优秀党政干部、优秀党务工作者,曾先后获四川省政

9、府哲学社会科学和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2 项,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在中国边塞诗研究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其成果被学术界认为“有突出的创造性和较高的学术价值” 。攀 登佘正松蹉跎岁月1947 年,我出生在四川省东北部的阆中县,川北地区在四川属盆周山区,比较贫瘠,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三国名将张飞在此镇守七年,红四方面军曾作为根据地在此浴血奋战。作为淳朴农民的父母辛勤劳作的景象至今历历在目,所以从读小学起就非常珍惜这难得的学习机会,成绩一直较好。特别喜欢文史,在小学六年级前,就想方设法借读了三国演义 、水浒传 、 西游记 、 封神演义等古典名著,以致父亲怕我得“书痨” ,看

10、见我在读书,就威胁要把书给扔掉。1960 年,我考上初中,因“三年自然灾害” ,生活十分困难,父亲时才四十来岁,正值壮年,被饿得反复水肿,幸好集体食堂及时撤销,全家保之,方才免于沟壑。1961 年春,我就读的中学因困难停办,学生回家务农。读了不到一年初中的我,便辍学回家务农。1965年,我应征入伍,到了西藏。在西藏六年,使我受益匪浅。一是艰苦的环境,磨炼了自己坚强的意志,锻炼了强健的体魄;二是战友来自各国各地,交流方便,耳濡目染,眼界胸襟多所扩展,特别是我所在的西藏军区政治部文工团,紧临军区图书馆,馆内藏书丰富,惊喜之余,求之若渴。 “文革”开始后,一律闭馆,但有位管理员是我四川“老乡” ,见

11、我喜爱读书,便网开一面,凡我到图书馆,便开门将我反锁其中。况且当时文工团正开展“四大” ,作为新兵的我们无所事事,乐得平时徜徉书海,古今中外,多所浏览,这似乎又是对早年辍学的一种补偿!1971 年末退伍返乡。1972 年初高校恢复招收“工农兵”学员。当时“工人阶级领导一切”非常流行,首批招生,时人多兴趣不大,故领导安排让我读书,自己抱着“服从”的态度到了南充师范学院中文系就读。重返校园,感慨万端。在校三年,我虽不算最努力的学生,但学业尚可,文体活动、社会工作参加较多,对自己锻炼很大。1975 年毕业,本已联系好回阆中工作,但系里最终决定让我留校,我又只得“服从” 。留校后虽说是在古典文学教研室

12、任教,但刚报到,便参加南充地委工作团到农村工作一年,1976 年返校后又当两个年级的政治辅导员,直到 1977 年春才回到教研室。时值“四人帮”覆灭, “文革”结束,拨乱反正,恢复高考,自己深感学识浅薄,难与竞争,于是抱着试为一搏之心情,报考心仪已久的山东大学,经初试、复试,在大学未学过古代文学史的我竟出乎意料地被录取为萧涤非、董治安先生所招收的古代文学史专业的五名研究生之一。梦想一旦成真,真令人不可相信!静而自思,也可谓“天道酬勤”吧。时年 31 岁,已是蹉跎半生!6艰难攀登1978 年秋,我进入山东大学学习,开始了人生另一次艰难的攀登。首先面临的是外语关。依我的经历,不知外语为何物!197

13、8 年首届研究生不考试外语,故能有幸过关,若第二年应考,那我只有“考研梦碎”了。山东大学历来重视外语学习,听说中文系就曾有一位研究生外语考了 59 分而未领到毕业证的事,所以深感压力巨大。进校后,我们曾联名写信给教育部高教二司,列举了很多条不学外语的“理由” ,要求免修外语,但不久得到的回复,使我们深感“绝望” ,主要内容是非学好不可,否则,不能拿到毕业证书。面对如此“不近人情”的规定,也只有“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了。学校规定两年内外语过关,可以说,12 年级,有 2/3 的时间都在学外语。当时,我们已年华老大,记忆力差,学习时神聚、口诵、手写、脑记缺一不可。其间甘苦,难以尽述。结果出乎意料,

14、我用一年半的时间就通过考试。其次是专业学习。虽然原来自学过不少文史方面的知识,但进入山大后,深感知识缺乏系统性,或是浮光掠影,或有的方面还是空白,在萧、董二位先生的指导下,制定了比较详尽的学习计划,主要系统地学习古代典籍。董先生对十三经的系统讲疏,萧先生对唐诗的精彩分析,牟世金老师对魏晋六朝文论的深入阐发,仿佛把我们带入到深奥无比的学术殿堂,乃知其境界之深广,惊奇、遑惑之后,唯有夜以继日,努力学习,以期采撷之一二。读研究生重在学术研究和创新。说实话,刚进校时,对学术研究一窍不通,我记得第一学年的学年论文,写史记研究方面一篇文章一下写了两万多字,董老师看了以后,提出不少修改意见,通过不下八次的修

15、改,由两万多字压缩到七千多字,经过这一艰苦过程,自己才悟出写好论文的道理,才得以步入学术研究的大门。后来写毕业论文,萧先生阅改时,十分认真,甚至每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当时他已是高龄,如此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使我深受鞭策和启迪。我的毕业论文是高适及边塞诗研究 。选择这个题目,与自己曾有的那几年军旅生活有关。当年兵车西行,云山迢递,览高原之雄壮,骋雪域之苍茫,雄矣、奇矣!况乃戍边壮士,辞家万里,视边疆如故土,义无反顾;镇国门如磐石,豪气干云。古者所谓:“负戈外戍,杀气雄边” ,化而为诗,最能“感荡心灵” ,身既历之,更觉此言非虚!边塞诗不仅源远流长,影响深巨,特别是其蕴涵的崇高的爱国主义,豪迈的英

16、雄主义,强烈的忧患意识,雄浑的美学追求,使之成为最能反映中华民族精神的典范之作,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此选题得到萧、董二先生的首肯,于是焚膏继晷,广为搜求,提要钩玄,时有所得。1980 年下半年论文基本完成,其中一部分以九曲之战与高适诗歌的爱国主义为题,投稿于文学遗产 ,结果在 1981 年第 1 期即刊出。后被中国文学研究年鉴 、 建国以来古代文学问题讨论举要 、 建国以来史学理论问题讨论举要等十余种书、刊摘要介绍,在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文学遗产为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权威刊物,以一在读研究生即发表论文于其中,在当时确乎少见。故在 1981 年 10 月的论文答辩中,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顺利毕业

17、。因我们是“文革”后首届毕业的研究生,毕业时选择工作的余地较宽,所谓天、南、海、北或留校任教均可选择,我最终选择了回到急需师资的母校南充师范学院。从 1981 年至 1993 年的十余年,自己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科研方面,就是 1994 年做了学校的所谓“一把手”以后至今,也未曾脱离业务工作,除了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外,先后独著、合著、专著书稿 8 部,在文史 、 文学遗产 、 文史哲等刊物上发表论文 40余篇。在教学科研方面先后获国家级二等奖一次,省政府一等奖二次,二等奖二次。自己虽然感到还有很多缺憾,但却受到了党和国家的充分肯定和褒奖,先后被评聘为教授,四川省7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省学术和

18、技术带头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这些荣誉,既是肯定,也是鞭策!挑战与跨越1991 年 11 月,我由中文系副主任调四川师范学院(前南充师范学院)任院长助理,1993 年 4 月任副院长,1994 年 9 月任院长,1997 年 12 月任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2003 年任西华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这期间的主要精力由业务转向行政管理。四川师范学院是四川省师范类大学建校最早的学校,它建校于 1946 年,由于地处非中心城市的南充市,就是改革开放十多年后,发展变化仍然不大,校园狭窄,规模较小,队伍不稳,学科建设滞后等问题依然困扰着学校。我做了学校党政“一把手”之后,深感压力巨大。权衡再三,我感到

19、只能进、不能守,一定要杀开一条血路,把学校的发展在我们手上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经过反复讨论,统一思想,以“教学立校、科研强校、特色名校”为基础,把目标定在建设高水平的“师范大学”上不动摇,千方百计地抓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千方百计地改善办学条件,千方百计地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千方百计地改善教职工的生活待遇,千方百计地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有力措施,促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突破口则选在了拓展校园面积,彻底改善办学条件这一点上。因为我们在这个问题不能取得突破,改善条件,提高质量,扩大规模,均是一句空话。所以我们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拼劲一搏,若能成功,我们圆了几代人的梦,即使不成功,我们尽了力,也问心无愧。

20、1998 年春节一过,这一年的中心工作就是跑征地。虽然我们深知难度很大,但实际动起来,难度超乎想像。那一年,不知跑了多少趟成都,也不知打过多少次报告,过了多少个关口,找过多少个领导!不断重复着奔波、希望、等待、徬徨的日子,一会儿仿佛阳光显露,一会儿又风云突变,由于不堪精神重负,心力交瘁,6 月 14 日就病倒了,住进医院一个多月,检查不出什么病,体重很快由 148 斤降到 125 斤,反复发烧、流汗,走路不稳。8 月 5 日,在成都的同志打电话说征地项目没有希望了,我焦急万分,停止输液,抱病前往省里找有关领导申诉,并承诺经费自筹,当他们看到我奄奄一息之态尚不死心,颇为感动,终于批准放行,使我们

21、艰难地迈开了第一步直到 1998 年 11 月 30 日,我们终于拿到了省政府的征地批文,先后征地近 800 亩。1999 年开始拆迁,由同济大学进行总体规划,要求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2000 年一期工程 20 余万平方米开始建设,2001 年 9 月投入使用。工程建设时间紧,任务重、筹措资金难度大,其间甘苦,非亲历者不能体会到。如教学大楼 25 万平方米,2000 年 11 月8 日动工、2001 年 8 月 30 日竣工,不到 300 天工期,其难度可想而知。我们新修的学生宿舍,直到搬进去的当天晚上,水管才试水,结果到处滴漏,配电房在入住头一天晚上连战通宵,才完工送电。2001 年,天

22、公好像有意刁难,从 8 月 15 日起,就不停下雨,直到 11 月底才放晴,以致室外工程无法施工,道路无法硬化。9 月份 5000 学生入住后,上课、吃饭、自习,师生们无不踏着泥泞的道路行进,雨伞雨衣随身不离。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面对重重困难,我们咬紧牙关,终于熬过来了,这关键的一步使全局皆活。由于有了新区,我们 2001 年 9 月首批入住 5000 人,不仅解了燃眉之急,还由于我们抢得了先机,在其他高校为满足 1999 年以后扩招的需求开始新区建设时,我们又于2002 年乘势而上,征地 1300 余亩搞二期建设,投入使用后,整个新区占地面积 2100 余亩,建筑面积近 50 万平方米,可容

23、纳学生 2 万余人,一座环境优美的园林式的大学矗立在我们的面前。由于有了新区,我们的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办学规模和档次有很大发展,办学质量8和效益明显提高,教职工生活、工作条件大为改善,学生就业率稳居省内高校前茅,得到广大群众和领导的充分肯定。2003 年 3 月初,原四川省委副书记刘鹏(现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考察学校后,在南充市干部大会上充分肯定了学校跨越式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西华师范大学近几年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三四年的发展超过了过去几十年,不但教职工、学生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条件有了极大的提升,而且被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评审通过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这是很不容易的。这靠什么?靠解放思想,靠

24、狠抓发展,靠机制创新。 ”2004 年 12 月 17 日,佘正松(左一)陪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吴官正(左二),四川省委书记张学忠(右二),省长张中伟(右一)视察学校省内一所高校的党委书记考察学校后感慨:“你们是实实在在地实现了跨越。当扩招对高等学校办学硬件提出了严峻挑战,各高校纷纷为扩大办学规模、拓展空间并准备大兴土木建设新校区的时候,你们的新区已经开始启用。只有大家风度、胆略和气魄,才能未雨绸缪,先于他人抓住历史发展的机遇。 ”下面的数据揭示了大发展的涵义,展现出学校取得的骄人成绩自 1998 年以来:校园面积,由 350 亩增加到 2500 余亩,增加 614%;校舍建筑面积

25、,由 20.2 万平方米增到71.27 万平方米,增加 253%;馆藏图书由 117 万册增加到 170 万册;学校资产总值由 1.45亿元增加到 8 亿多元,增加近 5 倍;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本专科学生由 5900 人增加到20518 人,增加了近 4 倍,本专科专业由 21 个增加到 48 个,省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省级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实现了零的突破,分别发展到 4 个、2 个和 11 个,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10 门;硕士点由 9 个增加到现在的 26 个,并获准开展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工作。这些数字虽然是枯燥的,但它却实实在在地显示了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巨大变化。亦正因为这样的

26、变化,我们于 2003 年顺利通过教育部的评估,更名升格为西华师范大学,使学校的发展升到了新的起飞平台。近几年来,学校毕业生供不应求、享誉川内外,毕业生在校内一次性签约率保持在 95%以上。良好的就业态势使学生满意、家长高兴、社会称赞,我校被誉为“读书的好地方,选材的好去处” 。据有关权威资料表明,在四川省中学骨干教师、校长、特级教师以及各种教育科学奖励中,我校毕业生均占近 1/3,一些毕业生走上了地方和高校党政领导岗位。近五年来,学校还向 4 所省属高校输送了党委书记或院长,被同行誉为“四川高校领导干部的摇篮” 。回顾八年的艰苦历程,我在新的岗位上应对新的挑战,虽然交出了一份较为满意的答卷,

27、达到了二次创业的奋斗目标,但我深深感到,如果没有广大群众和领导的齐心协力和坚定支持,没有学校党政班子成员的鼎力相助,没有在山东大学三年求学生涯的磨炼,那是不可想像的。而且,当我做了一些工作后,党和政府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表彰:1999 年、2003年先后被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省教育工委等单位授予 19961999 年、20002003 年四川省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2001 年被四川省评为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优秀党政干部;2005 年 6 月被评为四川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面对群众和组织的鼓励和鞭策,我只有加倍珍惜,努力工作,予以报答。决心紧紧抓住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历

28、史机遇,狠抓发展不放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攻坚破难,与时俱进,千方百计促进学校的改革、稳定、发展,始终不渝地强化质量,突出效益,力争经过十年或更长的时间,努力把学校办成以教师教育为特色,人文、社会科学和理科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9胡海岩简历胡海岩,男,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1956 年 10 月生于上海。1978 年初,进入山东工学院(现山东大学)数学专业学习,并于 1982 年考取固体力学专业硕士,1988 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固体力学专业,获工学博士,此后留校任教。1990 年起,历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校长助理、副校长,2001年起任校长,兼任研究

29、生院院长、智能材料与结构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19921994 年,任德国Stuttgart 大学力学研究所洪堡基金研究员,19961997 年任美国 Duke 大学机械工程与材料科学系客座教授。胡海岩教授为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航空航天学会理事长;科学出版社非线性动力学丛书主编, 振动工程学报副主编,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副主编,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Methods 等 12 种期刊的编委等职;为国防科学技术奖航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30、,教育部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科技委委员;还是浙江大学、山东大学等 4 所高校的兼职教授。胡海岩教授长期致力于非线性动力学、振动控制、气动弹性等领域的研究,出版著作 Dynamics of Controlled Mechanical Systems with Delayed Feedback(Springer-Verlag)等 4 部;发表期刊论文161 篇,其中 51 篇被 SCI 收录,74 篇被 EI 收录。论著被他人引用 830 余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项,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3 项。1991 年被评

31、为“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 ,1992 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94 年入选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996 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被授予“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1998 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001 年被授予“全国国防科技工业先进工作者”称号。凌云壮志平地 长空万里任翱翔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胡海岩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胡海岩 12 岁开始独立学习、生活,中学毕业 4 年后从工厂走进大学校园,在山东工业大学踏上科学研究之路,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开始了事业的发展。他是“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 “全国优秀留学回国人员” ,曾获“国家杰

32、出青年科学基金” ,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 项、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 项、部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3 项。有人说,是父母对学术的执著追求、对工作兢兢业业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有人说,是南北不同地域文化的熏陶,使他的气质兼具齐鲁儿女的质朴和江南名士的儒雅这些评价与胡海岩在国内外学术界和高等教育界所展示出来的高远志向以及非凡能力相比显得有些简单,但是,他的一句看似更为简单的话却道出了最深刻的道理:“只要能够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即使天赋不是很好,也能做出很好的业绩。 ”10一胡海岩生长在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山东省高

33、校中有影响的英语专家。 “文革”中,父母受到强烈冲击,家中财产和几百册珍贵书籍都被洗劫一空。可是,即便是饱尝痛苦,老一辈还是把最质朴的理想留给了下一代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以扎扎实实的学问报效祖国。带着这样的信念,无论是在工厂车间里,还是在大学讲台上,无论是做技术员,还是承担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胡海岩都全身心地投入,把青春热血和凌云壮志都融进了那一页页没有闲暇时光的日历中。1974 年中学毕业后,胡海岩被分配到一家包装材料厂做工人。他的聪明才智很快显露出来,不久就被选送到“721 工人大学”学习。学习结束后,他担任了机修车间的技术员,还兼任工人夜校的教师。 “我很喜欢当时的工作,机修钳工要

34、自己动手制作零件,每天的工作对于我来说都是新的。 ”胡海岩就在自己的摸索和实践中汲取着知识的营养,一天天成长起来。命运的转折在于国家的拨乱反正。1978 年初,作为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大学生,胡海岩进入山东工学院(后来的山东工业大学、现山东大学)数学专业学习。在那科学春天来临的时代,胡海岩全身心地投入紧张的学习。姐姐胡平记得,他经常从工厂里买来成打的白纸,裁成 16 开大小,用来做作业。每页每行都清清楚楚,一丝不苟,最后整整齐齐装订成册,规范得如同印刷品。大学三年级,他和部分同学转入学校新建的力学专业,并担任班长。直到今天,同学冯维明对他勤奋学习的印象仍记忆犹新:“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教室里最常见

35、的就是胡海岩的身影。 ”有一年暑假,冯维明在自修数学课程时遇到难题,便从青岛写信问胡海岩。正帮母亲粉刷房屋的胡海岩看完来信,便坐在涂料桶上草草回了信。冯维明本以为自己已经超出教学计划学了不少东西,此时却吃惊地发现,胡海岩所学的可比自己深刻得多。1982 年初,胡海岩从近三十名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固体力学专业唯一录取的硕士研究生,在程德林教授指导下研究机械振动,从此踏上科学研究之路。导师重视基础理论、治学严谨的学风使胡海岩终生受益。胡海岩的数学入学成绩是全校第一名,数学课本可以免修,导师却叫他先不要急于学习力学,而是去修数学专业四年级的课程。一年之后,程先生又引导他研读大师冯卡门著的工程中的数学

36、问题 ,学习将工程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胡海岩深明导师的一片苦心,教学计划之外,又自修了张量分析、微分几何、非线性弹性理论等课程,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现在,对待自己的学生,胡海岩同样从基础抓起,对他们强调的最多的也是“认真” 。博士研究生王立峰、孙伟说,胡老师要求严格是出名的,尤其注重学生的数学和力学基础、英语水平、实验能力。每次的作业和论文,不论是中文还是英文,经胡老师逐字逐句细细修改,往往密密麻麻成了一片红。作为校长,在每年的学生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上,在学校的各种场合,胡海岩都会告诫师生,希望他们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不断追求学术研究的最高境界;希望他们力戒浮躁心态,

37、恪守学术道德规范,老老实实做学问,把学术作为毕生追求的事业、作为自己的一种生存方式。 “做学问,就要踏踏实实,要有真本事,靠运气是行不通的,必须要有充分的时间思考,还要反复地尝试,科学的道路上来不得半点虚假。 ”胡海岩常用这句话与师生共勉。校长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使学校形成了良好的学术风气,充溢着浓郁的科技创新氛围。仅去年以来,南航就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3 项,部省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6项。而南航学子在各级各类竞赛中也屡获佳绩:在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连获全国第二;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中,稳居前茅;在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总成绩名列全国高校第八位,捧回了“优胜杯” ;在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无动力飞行大赛等重大赛事中,南航学生屡夺桂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