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福建师大附中 2014-2015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高 二 物 理(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高二物理期末试卷说明本试卷分 A 卷和 B 卷,A 卷为选修 34 模块考试,内容为:机械振动 、 机械波 、 电磁波 、 光的折射和全反射和光的干涉 衍射 偏振 ;B 卷为选修 35 模块考试,内容为:动量守恒研究 、 原子结构 、 原子核与放射性 、 核能和波与粒子 。在高考中这两部分为选考内容,难度要求中等。本次考试主要突出能力水平考查,估计平均分约 75 分。试卷说明:(1)本卷分 A、B 两卷,A 卷为选修 34 模块水平测试,满分 50 分;B 卷为选修 35 模块水平测试
2、,满分 50 分。(2)本试卷共 18 小题。所有的题目都解答在答卷上,考试结束后,只要将答卷交上来。考试过程中不得使用具有计算功能的电子计算设备。A 卷 (50 分)一、双项选择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得 5 分,漏选得 3 分,选错或不选得 0 分。 )1一单摆做简谐运动,其振动的位移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t 1 时刻摆球速度为零,t 2 时刻摆球速度最大Bt 1 时刻,悬线对摆球的拉力等于摆球的重力Ct 2 时刻,悬线对摆球的拉力等于摆球的重力Dt 2 时刻,悬线对摆球的拉力大于摆球的重力命题人:赵
3、昕审核人:阮 云甲偏心轮乙Af/Hz0 0.82某同学以线状白炽灯为光源,利用游标卡尺两脚间形成的狭缝观察光的现象后,总结出以下几点,你认为正确的是A这是光的干涉现象B若狭缝与灯丝垂直,衍射条纹与狭缝平行C狭缝的宽度越大,该现象越明显D最中间的条纹宽度最大3把一个筛子用四根弹簧支撑起来,筛子上装一个电动偏心轮,它每转一周,给筛子一个驱动力,这就做成了一个共振筛,如图甲所示。该共振筛的共振曲线如图乙所示。已知增大电压 , 可 使 偏 心 轮 转 速 提 高 , 增 加 筛 子 质量 , 可 增 大 筛 子 的 固 有 周 期。现在,在某电压下电动偏心轮转速是54r/min为了使筛子的振幅增大,下
4、列做法正确的是A提高输入电压B降低输入电压C减少筛子质量D增加筛子质量4如图所示,分界线 MN 上方和下方分别是两种不同的光介质和,一细束由红和紫两种单色光组成的复合光由介质中射向分界面 MN,分成两细束光 a、b,则A光束 a 一定是复合光B光束 a 可能是复合光,也可能是紫光C光束 b 一定是红光D光束 b 可能是复合光,也可能是红光5一列简谐横波沿 x 轴传播,波速 =4m/s,已知坐标原点(x =0)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 y=0.1sin5t(m) ,在下列各图中能够正确表示 t=0.15s 时波形的图是abM NAC D5 10-5B二、实验题(共 2 小题,每空 2 分,共 10 分
5、。 )6利用双缝干涉测定光的波长实验中,已知单缝与双缝间的距离 L1,双缝与屏的距离 L2,双缝间距 d。用某种单色光照射双缝得到干涉图象如图甲所示,分划板在图中 A、B 位置时游标卡尺的读数如图乙所示,图中 A 位置的游标卡尺读数为 x1=_cm, B 位置的游标卡尺读数为 x2=_cm;单色光的波长为_。 (用上述字母表示。)7两位同学用两面平行的玻璃砖做“测玻璃的折射率”实验。(1)甲同学在量入射角和折射角时,由于没有量角器,在完成了光路图以后,以 O 点为圆心,OA 为半径画圆,交 OO (法线)延长线于 C 点,过 A 点和 C 点作垂直 OO的线段分别交于 B 点和 D 点,如图所
6、示。测量有关线段长度,可得则玻璃的折射率 n= 。 (用图中线段表示)badc乙甲OoACBOD甲A B乙B 位置0 5 1032A 位置01 25 10R(2)乙同学在画界面时,不小心将两界面 ab 和 cd 间距画得比玻璃砖宽度大些,下界面与实际相同,如图所示。若操作无误,则他测得的折射率比真实值 _(选填“偏大” 、 “偏小”或“不变” ) 。三、计算题(共 2 小题,共 15 分。必须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过程,只写出答案的不能得分。 )8 (6 分)如图所示,一透明半圆柱体横截面半径为 R,长为 L,折射率为 n=1.55。一平行光束从半圆柱体的矩形表面垂直射入,部分柱面有光线射出
7、。求该部分柱面的面积。 (sin = )925.19 (9 分)在均匀介质中选取平衡位置在同一直线上的 9 个质点,相邻两质点的距离均为 =0.3m,如图(a )所示,一列横波沿该直线向右传播,Lt=0 时刻到达质点 1,质点 1 开始向下运动,经过时间t=0.6s 第一次出现如图(b)所示的波形。求:(1)该波的周期和波速;(2)在图(c)中画出从 t=0 开始,质点 4 的振动图象(至少画出一个周期,标出必要的刻度值) 。0yt/s(c)mB 卷 (50 分)一、双项选择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得 5 分,选不全
8、得 3 分,选错得0 分。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放射性元素所放出的 粒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变而来B一种放射性元素 X,它的两种化合物 X2O 和 XF 的半衰期相同C一切核反应都能释放核能D光的波粒二象性是指光是由电磁波和粒子组成的11在演示光电效应实验中,原来不带电的一块锌板与灵敏验电器相连,用弧光灯照射锌板时,验电器的指针就张开一个角度,如图所示,则A验电器的指针带正电B验电器的指针带负电C增大光的强度,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D延长光照时间,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12如图所示,足够长的固定光滑斜面倾角为 ,质量为 m 的物体以速度 从斜面底端冲上斜面,达到最高点后又滑回原
9、处,所用时间为 t对于这一过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斜面对物体的弹力的冲量为零B物体受到的重力的冲量大小为 mgtC物体受到的合力的冲量大小为零D物体动量的变化量大小为 mgsint13氢原子从能级 A 跃迁到能级 B,释放波长为 1 的光子,从能级 A 跃迁到能级 C 释放波长为 2 的光子,且 12,当它从能级 B 跃迁到能级 C 时,A吸收光子 B释放光子C电子的动能增加 D原子的电势能增加ab14在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中,静止的原子核衰变后,放出的带电粒子和反冲核的运动轨迹如图中内切圆 a、b 所示。由图可以判定A该核可能发生 衰变或 衰变B该核发生 衰变C反冲核的运动轨迹是 bD带电粒
10、子和反冲核在磁场中的绕行方向一定相反15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着甲、乙两个物块,甲的质量是乙的 2 倍,开始物体乙静止,在乙上系有一个轻质弹簧。物块甲以速度 向乙运动。在运动过程中A甲动量的变化量大小等于乙动量的变化量大小B弹簧压缩量最大时,甲的速度为零C当乙的速度最大时,甲的速度向右D当乙的速度最大时,甲的速度为零二、实验题(共 1 小题,共 4 分。 )16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 A、B 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 PQ 是斜槽,QR 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 A 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 G 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 10 次
11、,得到 10 个落点痕迹。再把 B 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末端的地方,让 A 球仍从位置 G 自静止开始滚下,和 B 球碰撞后,A、B 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 10 次。图中的 O 点是水平槽末端 R 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1)为减小实验误差,在两球碰撞后使 A 球不反弹,所选用的两小球质量关系应为mA_mB(选填“”、“”或 “=”);(2)必需选用的测量仪器有_(选填字母代号)A秒表 B天平 C刻度尺 D游标卡尺 E圆规三、计算题(共 2 小题,共 16 分。必须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过程,乙甲只写出答案的不能得分。 )17 (8 分)某科学家提出年轻热星体中核
12、聚变的一种理论,其中的两个核反应方程为: H C N126137 H N CX5726(1)写出原子核 X 的元素符号、质量数和核电荷数; (2)已知原子核 H、 C、 N 的质量分别为126137mH=1.0078u、m C=12.0000u、m N=13.0057u,1u 相当于 931MeV。试求每发生一次上述聚变反应所释放的核能;(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用上述辐射中产生的波长为 =410-7m 的单色光去照射逸出功为W=3.010-19J 金属材料铯时,通过计算判断能否产生光电效应?若能,试求出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普朗克常量 h=6.6310-34Js,光在空气中的速度
13、 c=3108m/s)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8 (8 分)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 A、B 两小车,质量均为M=30kg,A 车上有一质量为 m=60kg 的人。A 车以大小为 =2m/s 的速度正对着静止的 B 车冲去,A 车上的人至少要以多大的水平速度(相对地)从 A车跳到 B 车上,才能避免两车相撞?福建师大附中 2014-2015 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末考参考答案A BA 卷1AD 2BD 3BC 4AC 5CD60.92 ,1.90 , 7 (1) (2)偏小217)(LdxCDB8OO为半圆柱体的横截面半径,从 A 点入射的光线在 B 点处恰好全反射,有: sinC = n有光线射出的弧长为 2BO=2RC 有光线射出的柱面的面积 S=2RLC 解得:S= RL 949 (1)从图(b)可知 =8L质点 1 开始向下运动 0.6s 内波传播了 x=1 21解法一: 0.6=1 T 2T =0.4s = =6m/s解法二: = tx=6m/sT = =0.4s(2)0yt/s0.1 0.2 0.3 0.4 0.5 0.6 0.7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