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2016年高考语文学科复习研讨会资料 论述类文章的写作.doc

上传人:温*** 文档编号:724422 上传时间:2018-10-2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台州市2016年高考语文学科复习研讨会资料 论述类文章的写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浙江省台州市2016年高考语文学科复习研讨会资料 论述类文章的写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浙江省台州市2016年高考语文学科复习研讨会资料 论述类文章的写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浙江省台州市2016年高考语文学科复习研讨会资料 论述类文章的写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浙江省台州市2016年高考语文学科复习研讨会资料 论述类文章的写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高考作文备考辅导资料论述类文章的写作一、按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见附录)给下面 8篇作文打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得分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注意】题目自拟,观点自定。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 800 字。不得抄袭、套作。1 作品映心,外物改性 古人说“

2、言为心声” “文如其人” 。我认为是不错的。语言是表达内心的工具,倘若文字不能将内心思想完美地表达出来,文字就丧失了其意义。而通过文字,我们也就可以读懂作者内心,由此来了解他的为人:性情褊急则文局促,品性澄淡则文悠远。然而仍会有一些特例出现。古之奸臣中,虽人品遭后人世代唾骂,但其中不乏一些艺术造诣高超之人。他们也绘花鸟鱼虫,山水草木,意境同样也很高远。于是似乎这些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因此也不再可信了?诚然,那些奸臣之作为与其之作品处在对立面上,但实则那些作品真实反映了其心性。因为在挥毫泼墨之时,他们回到了一个最本真的自我,那时不再有权力、金钱、地位影响着他们,所以是世俗之物将它们拖入世俗的泥淖

3、,而他们自身恰好也无法拒绝这闪闪发光之物。倘若他们的内心够坚定,那些俗物也将奈何他们不得。可惜心理性格上的弱点,将他们推下万丈深渊。就如同现在,诸多贪官被调查出家中有大量的名人字画,奇石怪玉。赏画玩玉本也是高雅之趣,却沾上了铜臭味。贪官有着一颗高雅之心,但没有保持住高雅的本真。或许倘若他们没钱没势,还会成为一个高雅之士,自己也作画刻章,极尽风雅之事。而反观那些将名利与高雅区分开来者,被后世长久赞颂。张志和在平步青云之时,将名利与自己的志趣在心上掂量了一下,毅然辞去官职,归隐田园,做了一个逍遥自在,自得其乐的渔父。驾着一叶扁舟,寻鳜鱼,访桃花,淋着斜2风细雨,也不着急回家,充分感受着自然的美好,

4、自由自在的快乐。并就此写下了一组脍炙人口的渔歌子 。让后人感到其高雅之趣,风流之态,淡泊名利,远离世俗之纷扰。他的作品完美地表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恬淡的品性下成就了一个意境悠远的作品。其实每个人在创作自己的作品时,都是循着自己的美好、自己的本心,并无外物所扰。而作品之外的人生,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从而成为各种各样的品格,是自己的外在不能与内心一一对应。我们需要远离外物纷扰,使内心与作品一一对应。2 以吾手,写吾心,抒吾情 古人云:言为心声,文如其人。透过作品,可以窥得作者内心,探得作者思想,与作者神交。我想此话不假。我无法想象缠绵悱恻、敏感聪慧的易安居士,可以写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

5、血”充满斗志力量的诗句;我同样不相信怒发冲冠的岳飞会抒发“问君能有几多愁”的闺怨惆怅;我不信花间诗人李煜能慨叹“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文如其人,不同的人,其经历、阅历、思想不同,其文章自然不同。看丰子恺的漫画散文,不禁为他文章内的美好、纯净感染,不饰(事)雕琢,无辞藻堆砌,字字浑然天成,仿佛清晨叶片滚动的露珠。而丰子恺先生,同样是富有童心,爱玩爱闹的老顽童。品张爱玲的文字,她的倾城之恋 ,她的白玫瑰与红玫瑰 ,句句像冰碴子似的,晶莹剔透却冰凉刺骨,像弥漫的雾气,隐约透出些轮廓,叫人心里痒痒。正如她自己一样,高傲得无法接受男人的爱情怜悯,冷艳得像梅花,远观而不可渎(亵)玩,耀眼的(得)像天

6、上的月,她的存在使众星隐退。看鲁迅的散文,看他的野草 ,看他的彷徨 ,一字便是一把匕首,一句便是一朵带刺的蔷薇,震醒那些沉睡的人,麻木的人,装睡的人。字里行间的冷酷、决绝,不正是鲁迅品质的体现?文如其人,画如其人,诗如其人。作品是面平面镜,它如实反映着作者的品性。但有些人,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伪装一番,站在镜子前。郭沫若的文章好,各种意义的好,遣词造句,主题立意皆佳。只是当我看见一篇篇歌颂段祺瑞政府,各路军阀的文章时,当我看见他见一个爱一个、薄情寡义之时,我很难再心平气和的(地)赞赏那佳作。画出上帝之死而震惊画坛的画家,为了生计,为了迎和(合) ,不得不舍弃自己衷(钟)爱的灰色调,用艳丽、饱

7、满的色彩来作画。他们或迫于无奈,或追名逐利,乔装打扮一番,用虚幻的影子面对世人。我想,一件作品,一篇文章,之所以流传于世,众人传颂,不仅仅是因为作品的价值,更因为作品背后站着的作者。作品不会因作者穷困潦倒而大打折扣,但作品会因背后灵魂的腐化堕落而无足轻重。价值在人,而不仅在作品。“文如其人”这话一点不错,我希望我可以不受压力,不受干扰,以吾手,写吾心,抒吾情,将最真实的自己留与世人。3 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常言道:“言为心声” “文如其人” 。一个人的言语可以体现他的内心独白以及他的品3格,一个人的作品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性情、一个人的价值。小时候,大人们常教我们要好好练字,这不仅锻炼你的耐心,更

8、多地能去除你的浮躁,只有内心是平静的,你才能认真地练完它。书画同样能反映一个人的情操。你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字遒劲有力,入木三分。他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有毅力有决心的人,他坚强,他刚毅,那么他书法的遒劲有力、入木三分的特点,不正是他性格、品格的最好体现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李白,无时无刻都体现着浪漫的气息。李白的生活是浪漫的,是充满情愫的,他有着浪漫的情怀。他敢爱敢恨又充满着多愁善感,他所创作的作品无不从骨子里透出一股浪漫的气息。与李白相反,苏轼则是一派豪迈。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 无不体现着雄姿英发的豪迈,字里行间透露一种豪气。他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他生性豪迈,难怪他能

9、做出如此豪迈的大作来。如果他像李白那样生性多愁善感,每天都借酒浇愁,没有一点豪迈的气息,他能作出这样豪迈的诗词吗?我想这大概是很困难的吧?所以说文如其人啊!人们的一言一行,其实也如文章一样体现着一个人性格品行。有些人总喜欢丢三落四的,这就说明他是一个不细心的人,而有些人做事,却能有条理,有秩序,这不正反映了他细心有条理的性格吗?当别人踩了你一脚,你是骂回去呢,还是微微一笑然后释然,这也体现了你的修养啊!前者肯定是一个缺乏道德的人,没有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别人;而后者却体现了他良好的修养,他宽容,他懂换位思考,这样的一言一行所体现的不仅仅能看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更能看出你的道德如何!这如“言为心声

10、,文如其人”所体现的是一样的。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让我们从阅读中去体味作者的性格,去体味作者的百味人生吧!4 文由心生 品味本真古往今来,文学世界浩如烟海,我们总能从中拾获感动,也不禁会遥想写出这般非凡文字的作者会是何等模样?我总是有着一个近似浪漫主义的遥想,那些妙笔生花总该会映在那些大师的眼底眉梢:比如说看着列宾为托尔斯泰描摹的晚年肖像,我总觉得他的口中会冒出“哔剝,安娜眼前那烛光也暗淡了下去”诸如此类的文句。可有时也有人会批判这样的想法过于理想化,即使作品高雅不凡也不能代表本人也如同他的作品一般。而我总是无法全面赞同这种观点,能够真正触及心灵的作品必是由不凡的灵魂所谱出,这些不凡的灵魂也许

11、有着这样那样的性格缺陷,可时至今日,他们仍在向我们传递着属于某个时代的伟大遐思。诚然,文艺也不乏伪善者,他们笔下的文字即使再怎么不凡也无法真正触及到一颗赤子之心,那些文字只是虚浮于水面的无实花,转瞬就会破碎。有力量的文字总是包含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从那些人生体悟中便可以辨别作者所拥有的价值观。初读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中篇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我便觉得这应是一位对笑有不懈追求的人,他笔下的人物多拥有精致的外表以及复杂却迷人的内心世界。再更深一4步的了解他的人生之后我便更坚定了自己的判断,王尔德的一生充满了争议,而他却依然有勇气保持本真,所以他写出的童话才有让人潸然泪下的率真。 “笑总是让人忧伤的。 ”他曾

12、说,而他笔下的美却屹立了时间,让后人有机会体会他的内心。杜鹃啼血的文字定隐藏了一段或心碎或壮烈的往事,一颗破碎的或飞逝的心灵。这样的文字一定能经过时间的筛选,而那用破碎用幻灭来写出这些文字的心灵也会被人重新结识。菲茨杰拉德与海明威都是美国爵士时代的代表人物,海明威的作品曾一度盛名,可数年之后,菲茨杰拉德的作品却一再被世人重读,那是因为经过美国梦碎的美国民众终于读懂了菲茨杰拉德想要传述的话,他的人生一再起落,可即使到了最后山穷水尽的时刻也不曾放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希望。 了不起的盖茨比时至今日仍是 20 世纪最伟大的图书之一。菲茨杰拉德没有能够看到他的辉煌,而这颗优秀的心灵终被世人承认。去品味本真

13、的文字,去拥抱那仍鲜活的不凡人格吧。5 艺术是人性的碎片古人言:文如其人。我却认为不尽然。一篇墨香之文是否反映为人高洁?一幅山水墨画是否显示性情淡泊?非也。人性之复杂怎局限于小小篇幅之内?艺术,仅是人性之碎片。首先,艺术具有美化性。正如诸多英雄文学中塑造的伟岸人物,他们勇敢正义,品质闪光,这代表作者也如此吗?若真如此,他又怎能写出卑鄙、软弱的叛徒形象?若无与叛徒相似的心理,如何勾画汉奸形象?人性之中有畏惧、软弱,谁都不能否认。连耶稣也曾在客西马尼祈祷天父撤去他所受的苦杯。我们又怎能信誓旦旦地说自己不畏严刑拷打呢?因此,艺术美化了人物形象,放大了美的一面,掩盖了丑的一面,它能反映出作者渴求美好,

14、但不代表作者无卑下情操。其次,艺术具有掩藏性。史铁生曾坦白:“很多次提笔却不敢写出内心所想,掩盖了一些东西,而这些东西可能正是最重要的。”艺术由人所造,我们可以选择表达也可以选择掩藏。齐白石之画超脱淡然,生活野趣极浓,但他本人却极爱金钱。正是因为他选择表达内心对自然的热爱,而掩藏了对物质的追求。他未曾画过金灿灿的元宝,不代表他不爱。艺术仅是破碎地反映了人性的一面,犹如冰山一角,还有八分之七的冰藏在海明威的薄纸之下,而我们难以窥见。再者,艺术具有局限性。人的心魂是游散在天地之间的,但却又复杂如网。艺术却必须有一个物质的载体来表现,以物质抓心魂,未免有些力不从心。比如,我看到画外树叶是绿色的,但它

15、是哪种绿,我无法确切地用文字表明,最好用照片给你看看。这是文字的局限。可用照片却又无法传达我对这抹绿的温柔喜爱,这又是摄影的局限。艺术对人性的反映难以达到全面,它仅仅从大海中捧起了一抔水,背后还有无限的波涛无法挣扎束缚在我们面前澎湃。因此说艺术仅反映了碎片。最后,人性捉摸不透。作为主体的我们都难以对自身下一个定论,又如何用艺术反映完全的自己?马良在坦白书中写到(道):我所有的自傲来自我的自卑,所有的英雄气概来自我的软弱无力。人是一个矛盾体,我们希望自己不嫉妒,但正证明了我们曾经嫉妒,否则不会理解“嫉妒”的含义,我们描写恬淡生活是因为我们渴望,而这又证明我们5过着忙碌的物质生活。艺术是人性在挣扎

16、之时的表达,但人性之中的矛盾与斗争如繁星之多,它也仅能反映其中之一罢了。然而我并非否认艺术对人性的表达作用。人对自我的审视如汹涌海水,需要一个泄洪口来满足喷发的欲望,而艺术就充当了这一角色,它虽不能展现全部,却必不可缺。艺术是人性的碎片,但在世代洪流中众多碎片汇聚成闪光的整体,我看到了软弱与刚强,渺小与伟大,平凡与高雅。是,艺术仅仅是碎片,但它是我们探知自我必不可少的碎片!6 格调与人品孔子曾经说过有形无言者是国家的栋梁,有言无行者是国家之大害,有言有行者是国家的宝物。我想用这个思维来理解格调与人品也是行得通的。作品的格调与人品相一致是好的,但若作品的格调与人品不同,那也未尝不是件好事。桃花源

17、记世外客陶渊明一直是世人口里澄淡、悠然的代表。他厌恶官场的尔虞我诈,厌恶“朋友”间的口蜜腹剑。于是他毅然放弃官位过起了有滋有味的田园生活。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的诗闲适而淡泊,他的人清雅而恬淡。品性澄淡而下笔悠远,我想这是对他最好的形容吧?文如其人,陶渊明的格调与他的人品是一致的,一样的清新,一样的淡泊,一样的悠闲,一样的无拘无束。这真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不是吗?战场厮杀英雄汉“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临危受命,战场抛头颅洒热血,被活捉后铁骨铮铮。文天祥是一个伟人!我们只要一提到文天祥总会随之油然而想起他的爱国情怀,他的忠诚,他的热血,他的豪情,甚至是他的生命都献给了他的国

18、家。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的丹心属于他的国家。诗句子里透露出的是他的坚守,他的坚强,他的坚持!谁能否认他的人品与他的诗句格调不相符合呢?铁血一般的诗句,铁血一样的英雄汉,他的人品在他的诗句中得到了最好的证明。汨罗江畔风骚人屈原的诗以浪漫著称,屈他曾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他曾自字灵均。从以上来看,他曾经是个有些自恋,浪漫不羁的才子,但是我觉得正直、忠诚才是他的真实性情。“新浴者必振衣,新沐者必弹冠”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他决绝的投入汨罗江。谁乱了一江春水?屈原的作品与人品出入较大,但你能说这是一件坏事吗?格调与人品相一致也好,相背离也好,其实

19、都是件好事。世界那么大,若都一样未免也太单调了,不是吗?7 作品 = 作 + 品6是的,这是个恒等式。作,指的是作者作文的功底,是遣词造句的功力;品,指的是作者的人品。一部好的作品,若想流芳百世,这两者缺一不可。作者作文往往是带有某些目的的,或为国,或为己。作者的目的从某种程度上便反映在他的作品中。司马相如,满腹才华,却总只写些词藻华丽,恢弘壮阔的篇章来讨好当权者,谋得一官半职。那些粉饰太平的文章读来也有可圈可点之处,但人们读到的更多的是他那颗贪图功利的心,那张丑恶的嘴脸。同为司马家族,司马迁的思想境界可就比他高多了, “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 (则仆偿前辱之责, )虽万

20、被辱(戮),岂有悔哉!(?) ”正因为司马迁的正义与执着,我们才有了“无韵离骚” ,才有了对历史最公正的见证。我们从史记中读到了司马迁的浩然正气,读到了他的铮铮铁骨。作品正是作者人格的最好反映。作者在作文时,无意中他的人格特征便从他的笔下倾泻而出,是自我无法察觉的,因而,若有人妄想用文章来掩盖自我的罪行,为自己立下丰碑,那便是痴心妄想,作品中永远不会有披着羊皮的狼!作者的性格与人生经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的文风,如鲁迅深受旧式婚姻的折磨,因而文笔冷涩,偏激,如果没有许安,鲁迅便不会以这样的姿态屹立于我们眼前。李杜两位在群星璀璨的大唐诗坛中也不得不提的诗人,因为人生际遇的大相径庭,导致了性情的截

21、然不同,也使他们的诗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风格。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李白的自傲与自信,他的文章气势磅礴,读来畅快。而遭受了安史之乱的杜甫笔下大多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忧国忧民之言。因此,作者的文风与其性格以至人格都是一致的。一部作品,必定离不开“作”与“品”这两个字,而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往往注重于“作”的培养,而忽视了“品” ,这两者并没有主次之分,但就我看来, “品”更为重要。作品是作者表达其价值观的载体,作者的格调以及人品必是一致的。别忘了,作品=作+品!8 文字是一面镜子从指尖触摸书页的那一刻起,无疑我们已开启了一段灵魂之旅。我们从起点出发,去寻觅终点那一端作者留下的足

22、迹、笑靥、感伤,于字里行间体味他们的品格与气质。文字,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灵魂深处的本真。否则,何以有“阅读好书,便是与许多高尚者谈话”这一经久不衰的名言?海子便是这样一位“文如其人”的诗人。他的一生短暂而绚烂,自由而不羁。他厌恶以任何东西为名的枷锁,他想做的,唯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只愿“劈柴、喂马、周游世界” ,在黄昏和雨水的村庄中感慨“万里无云的永恒的悲伤” 。他热爱这个世界,然而他太过赤诚,乃至这一份爱在这个污浊拥挤的世界寻不到它的立足之地,只能因为缺氧而慢慢消亡。而他恰是为爱而生的人,当那份赤诚炽热的焰火逐渐熄灭后,也意味着他生命的终结。如同他笔下的太阳,想绽放成不朽,却最终被

23、抬到了幕后。他在铁轨上将他所有的文字与诗句绽放成了一朵血色的花,为后人永远铭记。7文字这一面镜子,映射出了他生命与灵魂中的真实,后人经过时,唏嘘感慨,缅怀这逝去的性情中人,并于他的文字中与他重逢。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镜子都是诚实的。这个世界,还存在着许多例外。流言无处不在,文字亦可以撒谎。顾城是我所熟悉的另一个诗人,然而在我看来,他的文字是会说谎的。最初爱上他是因为“他是一个被任性妈妈宠坏的孩子” 。他拥有让我羡煞的想象力,他将自己比作维多利亚丛 林 中 的 小 熊 , 拥 有 浆 果 一 样 的 梦 , 喜 爱 看 小 花 小 草 相 爱 。 他 的 诗 句 构 筑 了 一 个 童 话 城 堡

24、 这样纯粹的世界无法承载“ 杀妻后又自杀”的血腥新闻,而他,更不是童话里的小熊,而是红着眼睛的杀人者。与他相同的,还有写得一手锦绣文章才华横溢却最终抛弃旧爱另寻新欢的胡兰成,亦有口口声声期许凤凰涅槃最终却沦为没有骨气的文人的郭沫若。我们无法从文字中真正了解他们,对于他们,他们将一切分得过于清楚明白,文字只是一面扭曲的哈哈镜。选择文字成为哪一种镜子,承载怎么样的心情,是私人的事。然而,作为读者,我所期望的,是彻底的“文如其人” ,透过这一汪清澈的湖水,湖底盛放的是作者的玻璃心,澄澈而透明。愿所有的文字,如同不会说谎的镜子,剔除污浊与不堪,折射的,是作者心中的清明与安宁。附录: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一等

25、(2521) 二等(2016) 三等(1511) 四等(100)内容25分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内容单薄感情基本真实偏离题意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内容空洞感情虚假基础等级50分表达25分符合文体要求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字体工整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体较工整基本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字迹尚清楚不符合文体要求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语病多,字迹难辨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发展等级10分透过现 象深入本 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材料丰富论据充 实形象丰 满意境深 远用词贴 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

26、表 现 力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 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有个性色彩8二、作文鉴赏9 且以作品论英雄自孔孟以来,我们的阅读模式、欣赏模式大致便是“知人论世” 。我们大多认定“文如其人” ,这是有道理的,但并不全面。如是我言,逢文先勿论人品,且以作品论英雄。我们很容易理解“言为心声” ,也即作品反映其人品。所谓“郁结乎心而发乎声” ,作品本身定然有着作者个人人品的渗透。引美学家蒋勋之言:“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句,我认为不是诗歌上的技巧,而是诗人心灵上动人的东西。同样是一堆白骨,很多人走过去了,却没有看见。 ”试想,若是杜甫没有忧国忧民之心,又何来发自肺腑之言?伟大的

27、心灵,投影在文学上,依然是伟大的作品,是高尚的品性。然而这并不是说高尚作品背后一定是脱俗之人。我们从小读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 ,读犹太人斤斤计较、视财如命的险恶心肠,末了明白人不能为金钱(所)奴役,要追求人性上、人品上的美与良善但事实上呢?莎士比亚成名后的岁月一直为钱财(而)奔波。他敛财如命,甚至发放高利贷敛资,更因一家人无法如期还清财物而气急败坏、对簿公堂。这时候我们再看元好问的“文章宁复见为人” ,便显得格外讽刺而引人深思了:高雅的作品并不能看出写就它的笔杆人品如何。如此,你又怎能像孔夫子一样操琴无数、推演其人为文王;又怎能像孟夫子一样“知其人、论其世”呢?既然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未必

28、挂钩,那又何必纠结其人品如何?人类的文明本身就是宽容的,它看重作品本身。所谓“文以载道” ,作品之“道” ,为其根本。我们不妨说,如果一部作品传递了人品的真善美,读之令人动容、发人深省,那它就已经达到了“作品”所应达到的目的,至于作者本人如何你无法从作品中推知的情况是可能发生的并不在对作品的考虑范围之内。作者或许依靠作品而不朽,但文学史最终告诉我们,它保存的,是“不朽的作品” ,不是“不朽的文人” 。所以我认为,面对作品时,要且以作品论英雄。我们固然尊敬杜工部的情怀并愿意将其内化为修养,但我们也能从威尼斯商人中汲取正义忠诚的不竭力量。作者终将逝去,其人品也会销蚀不见;但一旦其作品高雅,便足以光

29、照千古、惠泽古今。作为重,道为重,人品须臾如苍狗,应以作品论英雄!10 赏之以文,考之以史古人云:“文如其人。 ”不错,阅读时总有此种体验:朗读唐诗宋词,体会到李白的狂9放、杜甫的忧国忧民;品读近现代文学作品,仿佛看见海子的不羁,林徽因的柔中带刚文章与作者本人总是相似的,好像父母与孩子,血脉思维息息相通。但,总有例外。金人元好问就认为“文章宁复见为人” ,作品有时甚至会背离人品,呈现出虚伪的作者,这又作何解呢?实际上,这两种论点并不矛盾。性情确实影响文章,但影响的是“心文” 。这种文章本就是作者(为)抒发内心世界所作,字字皆关情。书写之时,作者力求将内心的所感所思用有限的文字极力展现,恨不得泣

30、血成句。如此写成的文章,常常带着某种历史也抹不去的光辉。就好像报任安书 ,哪怕让一个早将司马迁的故事烂熟于心的人来阅读,心痛也是免不了的。与之相对的是“用文” 。这种文章总有某种实际用途。高尚但贫困的作家可能写下流作品换稿费糊口,小人则以修饰之文搏(博)取功名。这种文章,如何不背离作者人品!两种文章鱼龙混杂,被蒙骗是免不了的,因此,我们才要赏之以文,考之以史。“赏” ,文章是“赏”的。我们阅读,便是在欣赏,欣赏文辞佳句,并试图从字里行间拼凑出作者的形象。但这形象也只作欣赏之用,若拿来作严谨的论述,未免太过轻率。在未分清心文与用文之前,这个形象只是我们的美好期望,并非作者本身。此时,考之以史就是

31、必要的了。史料中记载的作者生平、他人评价是比文章更直接的存在。就像一句打猎俗语所说:“熊在窝里怎样,才是怎样。 ”作者在生活中怎样,人品才怎样。高尚的作者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心文中均是高尚的,此时考之以史能更深地剖析他的精神内涵,将他的文章与人品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是有益无害的。而就算遇上用文,我们也能了解到个中缘由,做出客观的评价。伪造者在史料面前是无处遁形的,花言巧语的功名,骗得了一世,骗不了百世。赏之以文,但文章并不是全部;考之以史,史文结合,作者的真实才清晰浮现。以如此客观之态度品读古今作品,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作者,获得超越区区一纸文字的精神体验。11 言为心声古语有云:“言为心声。 ”

32、我以为此言得之。一部作品不仅能反映作者的性情,更是对其人品的投射。回顾漫漫历史长河,从荷马史诗到红楼梦 ,从忏悔录到史记 ,没有一部作品不是作者忍受了巨大的艰难困苦,只身潜入生命的深处后潜心创作的。时间无法蒸发掉其血肉的蒸气,因而经典不朽。波伊提乌斯在被执行死刑前困于逼仄的牢狱中,但他仍没有放弃对真理、对秩序的追寻与探索,而是将自己从肉身的痛苦中超拔出来,拉开了与世俗的距离,创作出了不朽巨著哲学的慰藉 。我钦佩这些作品,它们带给人们知识的启蒙,使人们得以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看待世界,而我更钦佩这些作家,在他们创作途中有何其多的理由阻挡着他们通向自己的理想之乡,而他们却凭着坚忍之志和不灭信念破解了

33、俄狄浦斯王中“人生而为命运的人质”这一悲剧,扼住了命运的咽喉,言为心声,文如其人,作品的格调往往与作者的品性和灵魂的高度保有一致性。10再看当下,刘再复说这是一个“矮人时代” ,人们为了权力、金钱、名利拼命缩小身躯钻向社会的塔尖。权力和意识的山头林林总总,使我们艰于呼吸视听。于是我们不难看到,霸王别姬之后再无陈凯歌,张艺谋的归来成为他的归去,冯氏幽默后满是讽刺与无奈。如今的文艺市场,看似风生水起,电影院场场满座、一票难求,书店从来不乏畅销书籍,而若于这热闹下持一冷眼,便会发现,人们端着的,不过是一只只自慰的空碗罢了。言为心声,文艺作品的庸俗化,无疑是作家本人的庸俗化。那些看似“高端” 、有格调

34、的作品,竟也是一股扑面而来的商业气息。时代大潮泥沙俱下,淹没或深刻或尖锐的“异者” ,有人迷失,有人坚守。此刻,拥有保有本心,背负众人而启迪,不随波逐流的淑世精神便显得弥足珍贵。莫言说:“一个作家要有一些糊涂。 ”他指的是对名利的不刻意追求,不汲汲于富贵,正是他的内心自觉有所依,让他在这样纷繁浮躁的社会中仍保有本性,不以物累形,而他的作品,同样是原汁原味,文如其人。昔者王阳明先生有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是以喟叹自我认知、自我救赎之难。我想,言为心声,只有每位作家破解自己心中的“贼” ,不让他盗走你的本心、良知,那么自然会有经典作品的涌现,而作家自然能到达那个他们念兹在兹、无日或忘的

35、理想之乡。12 言不总为心声曾有过彻夜通读林语堂睡眼惺忪仍不释卷的经历,深陷于其灵活语言魅力之中而回味无穷。可当后来一次偶然读到的一则旧闻,作为大学校长的林语堂也曾做过私吞公款之事。原有的肃然敬意轰然坍塌。我们长期持有的认知总是“言为心声” 、 “文如其人” ,而往往对喜爱的文学家、艺术家抱有最高的期望与崇敬,认为高雅作品必是出自淤泥而不染的大师之手。而如我这般浅薄的见识,却使我们陷入了误区:喜爱某位作家,便容不得他有任何污点;一旦有某不为人知的消息暴露,我们极易倒戈,从崇拜到啐然骂之。然而,其实我们对作者的主观认识与作品的真正价值关系不大。伟大的作品也不拘泥于作者必然高尚的品质。仅(尽)管知

36、道张爱玲曾为金钱而写作,可我们即使带着这样的偏见去阅读,也仍能震憾于其对现实的不满意,对爱情的卑微追求;仍能羡慕而崇敬于其为金钱写作而能使文字超脱于金钱的巨大魅力。难道我们仅能因她为金钱的写作动机而拒绝这样浑然天成的文字吗?再者,我们深谙哲学的变化发展观,文学家在变化成长,文学作品也在变化成长。我们不能因文学家曾有过一段不美好的历史而忽视他后来的不懈努力与改变。格拉斯写过一本自述散文集洋葱集 ,里面有他沉重而恳切的自省:他早年时当过党卫军。然而他始终为自己年轻时犯下的错误而耻辱,而不安,想要用自己的笔来弥补。 “回忆就像(剥)洋葱,每剥一层就有东西显露出来,层层剥落间,泪湿衣襟。 ”我们该庆幸,这样一位严肃文学巨人能以如此恳切的态度向他年轻时并不光彩的人品说告别。而当艺术家、文学家们在变化,在为原来的历史作改变时,我们读者怎能不变化发展呢?因此,言是不总为心声的。作为读者,我们不能拘泥于作者人品好坏,不能被其作品格调趣味与人品是否相符而充塞整个眼界。若先前对作者嫌恶万分,而读其作品感受其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