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武平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普通班)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温*** 文档编号:728676 上传时间:2018-10-3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武平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普通班)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福建省武平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普通班)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福建省武平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普通班)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福建省武平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普通班)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福建省武平县第一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普通班)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武平一中 20142015 学年度下学期半期考高一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l3 题。 (9 分,每小题 3 分)祭祀探古朱筱新祭祀是人们通过一些特定的器物(石器、陶器、玉器、青铜礼器等)和形式向鬼神表示敬重、祈求保佑的一种活动。祭祀的 对象主要为鬼(即所谓人死后化作的鬼魂)、自然神(即自然现象衍生的神)以及后世产生的宗教神。据考古资料证明,祭祀最早产生于远古时期。北京山顶洞人就已经产生了原始的鬼魂崇拜意识。考古 发现,山 顶洞穴遗址内人的骨骼的旁边有赤铁矿石粉粒遗存。将红色的粉粒撒在死者的身上, 显然是出于某种特定的用意,或表示

2、哀痛,或表示怀念,抑或表示驱邪避害。 这表明这 一时期的原始人类已经对死去的同伴产生了或敬或畏的情感,萌发了人死后有鬼魂存在的意识,这无疑是一种最原始的祭祀方式。随着原始人类的不断进化,工具制作技术从打制石器过渡到磨制石器,产生了原始的种植业和定居式生活方式。由于种植业与自然的关系十分密切,促使人们对自然现象更加关注。但因为原始人类无法理解自然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便 认为在这些自然现 象的背后,必定 还存在着一种支配它们的力量。古人将这种“超越 ”现实和自然的力量想象成神,这也是中国古人信奉自然神的由来。在这种认识下,古人们对鬼神既崇敬又畏惧,于是便采用一些方式和方法讨好它们来表示对鬼神的敬重

3、和企盼。这些祭祀的方式和方法经过世代相传,逐渐形成固定的仪式:在祭祀时,人们将最好的食物、制作精美的器物献给鬼神;或用焚烧祭品冒出青烟,以示通达天神;或将酒或牲畜血洒向地面,以示告慰地神,再通过敲击的方式使器物发出声响,以此通报和召 唤鬼神;还通过肢体的动作表示对鬼神的敬重,以此希望鬼神满意。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代表性文化。在仰韶文化聚落遗址中,居住区的房屋均围绕一个中心广场而建,还发现有焚烧过的动物骨骼,表明这个中心广场在聚落成员的心目中是一个神圣的场所。这里不仅作为聚落成员日常聚会或一般性活动的地方,也是举行祭祀活动的重要场所。在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不少遗址中,都出土了玉制的器

4、物。其中,在浙江杭州市余杭区的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了玉璧 、玉琮、玉钺、玉璜等大量的玉器,在玉琮和其他的一些玉器外表还雕刻有神人兽面图案。图案充满了神秘、怪异的色彩,体现了良渚人对鬼神的敬畏感。这些在后世作为祭祀鬼神的礼器出现在这一时期,足以证明祭祀鬼神已经成为当时十分重要的一项活动。原始社会时期产生的鬼神崇拜及由此形成的祭拜方式,又在后世的沿袭中不断加入新的形式、内容,最终形成中国古代社会的祭祀文化。在国家建立后,祭祀活动又被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神话王权和统治的工具。殷商时期,祭祀更为盛行。商王祭祀祖先,是认为这些已经逝去的先人仍具有神力,可 为后代消灾祛祸;同时也借助先祖的神力,用以协调王室

5、成员之间的关系。这些源自原始社会、在国家建立后又被移植到政权建设中的祭祀活动,在西周时期进一步得到加强,成为国家的头等大事。在周朝政权机构中, 还设有掌管祭祀的官职,祭祀鬼神 还被编入礼仪制度中,并对祭祀的对象和等级、 陈设器物、供奉食物、行礼方式等诸多方面作了严格的 规定,从此祭祀成 为国家政治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在以后的历史中,祭祀鬼神一直为历朝历代所沿袭。(选自百科知识2013年第17期,有删改)1、下列关于“祭祀”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祭祀是人们使用特定的石器、陶器、玉器等器物,用跪拜、焚烧等形式表示对鬼神的敬重及祈福的活动。B、祭祀过程中敲击器物使之发出声音、将酒或

6、牲畜的血洒向地面等方式是世代相传后固定下来的祭祀仪式。C、最原始的祭祀方式起源于北京山顶洞人,他们把赤铁矿石粉粒撒在死去的同伴身上,以表示一种敬畏之情。D、祭祀活动在国家建立之后被统治者利用,成为神化王权的工具,比如在西周时祭祀是国家的头等大事。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周朝十分重视祭祀,在政权机构中设有掌管祭祀的官职,并对祭祀的对象、等级、陈设器物以及行礼方式等作了严格规定。B、磨制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社会产生了种植业和定居式生 活方式,此时人们更加关注自然现象,这是因为种植业和自然的关系密切。C、对北京山顶洞人的考古证明,此时的原始人类已经萌发了人死后有鬼魂存在的意

7、识,这些原始人类有了原始的鬼魂崇拜思想。D、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文化是仰韶文化,仰韶文化聚落遗址中,为祭祀方便,居住区的房屋都围绕一个中心广场建立。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始人类无法理解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就把这种“超越”现实和自然的力量想象为一种神,认为神具有支配自然的力量。B、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的玉器上雕刻有神人兽面图案,这些图案体现出良渚人对鬼神的敬畏,也证明祭祀鬼神活动在当时的重要性。C、祭祀鬼神一直是历朝历代沿袭的习俗,虽然不同朝代祭祀的对象、形式和内容完全不同,但祭祀活动都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活动。D、祭祀活动在殷商时期十分盛行,商王希望通过祭祀祖

8、先的方式,来消除灾祸以及协调王室成员之间的关系。二、古代诗文阅读(41 分)(一)课内文言阅读 (8 分,每小题 2 分)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B、以致天下之士(招纳) 而绝江河(横渡)C、秦人开关延(迎击、迎战)敌 郯子之徒(的徒弟) D、邻国之民不加少(更) 履(动词,登上)至尊而制六合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思没有变化的一项是( ) A、君子不齿 B、今之众人C、小学而大遗 D、因为长句,歌以赠之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吾从而师之 会盟而谋弱秦 赢粮而景从 焚百家之言

9、,以愚黔首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王无罪岁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A、/ B、/C、/ D、/7、下列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不拘于时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未之有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师不必贤于弟子颁白者可以不负戴于道路矣A、/B、/C、/D、 /(二)课外文言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9 分,每小题 3 分)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 访 四世。吴平,因家 庐江寻阳焉。 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陶侃

10、为散吏 ,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 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逸来攻访, 访率众击破之。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 轶众溃,遂平江州。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弢。 弢作桔槔打官军船舰, 访作长岐枨以距之,桔槔不得为害。访复以舟师造湘城, 军 达富口,而弢遣杜弘出海昏 。访步上柴桑,偷渡,与贼战, 斩首数百。贼退保庐陵,复围弘于庐陵。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军人竞拾之,弘因阵乱突围而出。访 率

11、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击,又破之 ,奔于临贺 。帝又进访龙骧将军。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性谦虚,未尝论功伐。或问访曰:“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访曰:“将士用命,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选自晋书周访传 ,有删改)散吏:闲散的官员。 海昏:地名。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 赈济B、吏误收访,访奋击

12、收者 收留 C、访复以舟师造湘城 前往D、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 心悦诚服9、对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B、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C、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D、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

13、/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在讨伐敌人的战斗中,周访亲临前线指挥。他既英勇果断,又能随机应变,因而屡战屡胜。B、周访性格刚强,一旦蒙冤决不会忍气吞声。为此,他深受皇帝赏识,并得到了奖励提拔。C、周访功绩卓著,曾先后被朝廷授予扬烈将军、厉武将军、龙骧将军等职务,成为一代名将。D、在襄阳时,周访重视生产、军训,勤于收集粮食等军需品,王敦因此很害怕,不敢轻举妄动。翻译句子(共 9 分)11、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 (3 分)1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3 分)1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14、 (3 分)(三)古代诗歌阅读(7 分)春日耕者苏 辙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 晓饷迟。妇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纷纭政令 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注晓饷,指送早饭到田间。政令,指当时王安石变法所颁布的各种法令。14、请对颈联作简要赏析。 (4 分)1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3 分)(四)名篇名句默写(10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 分,每空 1 分)(1)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2)羽扇纶巾,谈笑间,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5、)(4)彼童子之师,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韩愈师说 )(5)诗人杜甫在登高里从时空两个角度写自身命运艰难的一联是:_, 。(6)对于思与学的辩证关系,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中的经验是: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1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20 题。(21 分)春 天吴念真阿圆是金门金沙市场一家杂货店里打杂的小妹,长得不是很好看,加上老板以吝啬出名,所以跟其他 杂货店比起来,他 们的生意差很多。阿圆十七岁,应该中学毕业不久,因 为她老穿着一件还留着学号的深蓝色旧外套。她话不多,笑的时候老是掩着嘴。有一天我们才发现她缺了两三颗门牙。“怎么不去补 ?”

16、 我们问。她说:“我爸去台湾做工了, 说赚到钱会给我补。 ”阿圆的爸爸是石匠,金门工作少,应聘去台湾盖庙刻 龙柱。杂货店老板是她的亲戚,但使唤她的语气一点儿也不亲。有一次甚至还听见他跟别人说:“ 我是在替人家养女儿! ”那年是我们第一次在外岛过年,除夕到初二都加菜,所以除夕前采买的钱是平常的三四倍。那天小包半开玩笑地跟老板说:“ 跟你买这么久,也没看你给我们一包烟!” 没想到老板竟然冷冷地笑着 说:“ 我以 为你们营部连的比较干净,我看,都一样嘛!”然后打开抽屉拿出一包烟以及两 张百元钞票塞给小包,接着就往屋里走。我知道小包憋了一肚子气,可没想到是临走的时候他竟然随手抓起一打酱油往推车上放,说

17、:“这是给连上的红利!”阿圆什么都看到,但什么都没说。在她帮着我 们把东西推到采买车的路上,小包把那两百元拿给她,她一直摇头,小包 说:“拿着,这不是我给你的,这是你那个亲戚给你的过年红包。 ”谁知道我们东西都还没装上车,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哨音。一回头,我们看到老板带着两个宪兵,正指着我们这头快步地走了过来。老板揪住我们,把我们推向宪兵,然后走到 车尾装货的推车,一把将 酱油拎出来,跟宪兵说:“你看!这就是他们偷我的。 ”停车场上所有人都盯着我们看,就在那种尴尬、不知所措的死寂中,我 们忽然听到阿圆的声音说:“他们没有偷啦,是我放 错 了。”我和小包转头过去,只见她低着头,指着 酱油说:“

18、我以为是他们买的,就搬上推车了。”宪兵回头跟老板说:“ 你误 会了吧?”老板先是愣了 一下,然后忽然快步走向阿圆,随手就是一个耳光,说:“ 你是想要他带你去台湾啊? 你想乎死啦你! ”阿圆站在那边没动,捏着衣摆低着头,也没哭,一直到我 们车子开走了,远远地,她 还是一样的姿势 。车子里小包沉默着,很久之后才哽咽着说:“刚刚,我好想去抱她一下”我们驻地旁边的公路是金东地区通往金门名胜海印寺的唯一道路,平常是禁区,每年只在春节的初一、初二对民众开放一次。对阿兵哥来说,道路开放的最大意义是,在这两天里金东地区的美女们一定会从这边经过,因此初一的早点名草草结束后,我们 已经聚集在视线最好的碉堡,把所有

19、望远镜都架好,兴奋地等在那里。那天天气奇好,阳光灿烂。十点左右是人群的高潮,忽然间,却有人回头说:“钦仔、小包,你们的救命恩人出现了。”我们分别抢过望远镜,然后我们看到了阿圆。她穿了新衣服,白色的套头毛衣,一件粉 红色的“宇宙飞行服”拿在手上,下身则是 一件深蓝色的裤 子, 头发好像也整理过,还箍着一个白色的发箍,整个人显得明亮、青春。我们看到她和身边一个应该是她父亲的黝黑中年男人开心地讲着话,另一边则是两个比她小,应该 是她弟弟的男孩。小包忽然放下望远镜,大声地喊她的名字,可是她好像没听见, 碉堡里忽然又掀起另一波忙乱,几分钟不到简便的扩音器竟然就架设起来了。当小包抓着扩音器朝公路那边喊道:

20、“阿圆,你今天好漂亮!真的好漂亮呢,阿圆 !”的时候,整条公路的人都慢慢停下脚步听,然后纷纷转头四处顾盼,好像在找谁是阿圆。阿圆先愣了一下,看看父亲,然后朝我 们这边望着;小包有点儿激动起来,接着说:“营部 连小包跟阿 圆说谢谢!跟阿圆爸爸说 新年快乐, 你女儿好棒,而且好漂亮!”她父亲朝我们这边招了招手,然后好像在问阿圆发生什么事。我看到小包的眼眶有点红,于是拿过扩音器接着说:“ 阿圆,你是我见过最勇敢的美女!我们营部连所有人都爱你!”公路那边的人都笑了,围着阿圆,甚至有人鼓掌起来。之后 扩音器便被传来传去, “阿圆,谢谢!”“阿圆,我爱你!”“ 阿圆是金 门最漂亮的女孩!” 不同的声音不断

21、地喊着,整个太武山有好长一段时间一直萦绕着阿圆的名字。从望远镜里我们看到阿圆流泪了,她遮着嘴,看着我们碉堡的方向。其实她是笑着的,在灿烂的阳光下。17、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阿圆虽然在杂货店里打杂,但是老穿着一件还留着学号的深蓝色旧外套,这表明阿圆非常怀念曾经的中学生活。B、店里的老板是阿圆的亲戚,但是这个老板对她并不亲切,因为他在替阿圆的父亲养女儿。C、仅仅是因为阿圆帮助过“我”和小包,所以当“我们”再次看到阿圆时,觉得阿圆那样的青春、亮丽,觉得她就是金门最漂亮的女孩。D、这篇小说是对杂货店打杂女孩阿圆的描写,文字朴实动人,真实反映了人世间的人

22、情冷暖和平凡人物的平凡生活。18、小说中两次写到了阿圆的“笑”,分别是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4 分)19、小说主人公阿圆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20、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我”和小包在杂货店的遭遇,后半部分侧重写“我们”对阿圆致谢的情况。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 分)四、语言文字运用(19 分)2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旋(xun)涡 纨袴(k) 湮(yn)没 畏葸(x)不前B、炮烙(po) 负疚(ji) 拓片(tu) 锲而不舍(qi)C、逡巡(qn) 脊髓(su) 悚然(sng) 磨牙吮(yn)血D、瘦

23、削(xu) 朔漠(s) 两靥(y) 不积跬(gu)步2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3 分)A、目眩 聒噪 怯弱 再所不辞B、驯熟 膏梁 谬种 五彩斑斓C、蹂躏 默契 俨然 撒手人寰D、寒喧 汲取 攥住 气势磅礴2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不少网络小说作者绞尽脑汁,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架势,但实际作品却几乎通篇病句,令人不忍卒读。B、股市动荡,物价飞涨,他手中所持股转眼间变成了一文不名的废纸,这令他心急如焚。C、我省严查酒后驾车取得明显成效,但仍有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屡屡违规,他们认为酒后驾车是小事一桩,不足为训。D、人生如梦,白云苍狗。错错对对

24、,恩恩怨怨,终不过日月无声,水过无痕。所难弃者,一点痴念而已!2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 分)A、专家认为,我国人均饮茶量每天不足 10 克,加之大部分农药不溶于水,茶叶中即使有少量的农药残留,泡出的茶汤中也会农药含量极低,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B、国庆黄金周期间,驰名中外的九寨沟景区发生大规模游客滞留事件,上下山通道陷入瘫痪,此事吸引了国内诸多媒体的极大关注。C、凡事若不问青红皂百,把自己心中的愤怒发泄到臆想对象身上,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的人遭伤害。D、哈佛燕京图书馆每年都有一次卖旧书的盛会,每次我都能在一堆堆五花八门的书里淘到如金子般珍贵的书,并因此而兴

25、奋。2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科学与艺术是当今世界最能跨越国界、文化的界限而产生深广影响力的精神创造活动,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 , 。 , , 。正是由于强调集体智慧,对艺术素养的要求也就从个人化的天才、灵感转变到全民族的人文艺术素养。科学与艺术应该而且能够结合起来今天的科研工作大多是集体攻关,就不需要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了这个看法是片面的现在有一种看法: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只能存在于达芬奇的时代、爱因斯坦的时代两者还有许多相似性一个是思维规律上的相通,一个是精神气质的相通A、 B、 C、 D、26、下面是中国一汽的车标(底色为蓝) ,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70 个字。 (4 分)五、写作(60 分)2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60 分)“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这是现代著名诗人沈尹默先生的写于“五四” 时期的诗句。诗句中的 “立着 ”、“靠着”引起了那个时代许多人的共鸣。近一个世纪后的今天,它仍然能够触动我们的内心,引发我们对人生、个性等的思考。请根据材料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和感受,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要求:标题自拟,立意自定,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