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 毕业论文 ( 20_ _届) 宁波金融生态环境优化研究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金融学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完成日期 年 月 I 摘 要 金融生态环境对一国或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很重大。在国家政策和金融机构的支持下,宁波经济振兴实现了良好的开端,但是宁波金 融生态环境还存在很多问题,制约着宁波经济的发展。因此,加强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成为宁波地区的重要课题。 本文运用金融生态理论,结合宁波地区的实际金融生态环境,提出了建设宁波地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的意见。全文分为五个章节来阐述了宁波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问题,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首先,介绍了金融生态的内涵、决定要素,
2、金融生态的主体及其倾向。还有宁波的金融生态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关系。然后,分析了当前宁波地区金融生态的发展现状。经过多年的努力,宁波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观,金融生态环境系统不断优化、融资渠道逐渐多元化、存贷款规模有所增长,存贷比例日趋合理。但是,宁波的金融基础还是比较脆弱的,债权、产权、社会诚信问题还需亟待解决。最后,提出了改善宁波金融生态环境的对策建议,具体包括完善社会信用制度,加快对现有金融机构改造,丰富和完善金融生态主体体系,规范企业破产改制行为,改善银企关系和加强地方政府行为机制等 ,以进一步改善宁波金融生态环境,创造完整的宁波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为宁波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金融条件。
3、 关键词:金融生态;金融生态环境;区域经济II Abstract Finical ecosystem has great sense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or a region. The policy of strengthen the industrial base in the Ningbo taken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brings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economic and finical development in Ningbo area
4、s. Under the support of the governments policy and finical institution, it has a good beginning of strengthening the industrial base in the Ningbo. However,there still exist many problems in the Ningbo fini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hich limit the development of N ingboern economy. So it is import
5、ant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finical ecosystem in the Ningbo areas. This paper uses the financial ecological theory,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Ningbo area, and puts forward the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of Ningbo area good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pinion
6、. The letter divides into four parts, the first par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financial ecology, determine elements. The second part, discusses the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regional economic relationship. The third part, analyzing the current regional financial ecolo
7、gical development of Ningbo now. After years of efforts, Ningbo regions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s very powerful,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ystem, and the financing channels constantly optimize the pluralism, gradually increase loan and loan size, increasingly reasonable proportion
8、. But, Ningbo financial foundation is weak, creditors rights, property rights, social credit problems still need to be solved. The fourth part, proposed the improvement Ningbo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countermeasures, specific include perfecting social credit system and speed up reconstru
9、ction of the exist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s, enrich and perfect the financial ecology main body system, standardize enterprise bankruptcy restructuring behavior, improve and strengthen relations argues local government behavior mechanism etc,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Ningbo financial ecologi
10、cal environment, create complete Ningbo regional financi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eaceful wave economy provides a good financial conditions . Keywords: financial ecology; financial ecology environment; regional economy 目 录 1 金融生态理论 .1 1.1 金融生态的内涵 .1 1.2 金融生态主体及其行为倾向 .2 1.2.1
11、政府及其行为倾向 .2 1.2.2 金融组织及其行为倾向 .3 1.2.3 非金融组织及其行为倾向 .4 1.3 金融生态失衡的含义 .5 2 金融生态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6 2.1 金融生态与区域经济的相互作用 .6 2.2 金融生态与 区域经济的矛盾 .6 2.3 金融生态健康的基本评价标准 .7 3 宁波金融生态环境发展现状 .9 3.1 宁波经济发展状况 .9 3.2 法律法规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10 3.3 开展信用评级 . 11 3.4 加大对逃废债行为的制裁力度 . 11 4 宁波金融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13 4.1 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 .13 4.2 信用体系不完善 .1
12、3 4.3 依法维权效果差 .14 4.4 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缓慢 .14 4.5 政府行为不规范 .14 5 宁波市金融生态环境优化建议 .15 5.1 强化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领导 .15 5.2 构建良好的银企关系 .15 5.3 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16 5.4 强化金融生态环境的法治建设 .17 5.5 提高中介服务水平 .17 5.6 保持区域金融稳定,维护经济发展环境 .18 5.7 强化地方政府行为的约束机制 .18 结 论 .20 IV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 金融生态环境是指金融运行的一系列外部基础环境,是与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生存及发展具有互动
13、关系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它与地区性的资金流动、金融发展形成一个彼此关联、相互促进并具有动态平衡关系的有机体。健康的金融生态环境包括稳定的经济环境、完善的法制环境、良好的信用环境、规范的制度环境和完备的中介环境等。金融生态环境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局部发展水平,而且也直接影响到该区域经济的 整体发展水平。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健康的金融生态环境在促进区域经济金融协调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可以说,金融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潜在的生产力与竞争力。近年来,宁波金融生态环境尽管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必须下大力气进一步优化宁波金融生态环境,为宁波金融业发展
14、和宁波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环境保证。 1 金融生态理论 1.1 金融生态的内涵 金融生态是近些年兴起的一个概念,主要是运用生态学的方法和成果来分析和考察金融问题,我们不难发现金融系统也是一个具有很多生态学特征的 系统。金融是伴随着商品生产和流通而自然发展演进而来的。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和演进,形成了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内在逻辑,成为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一种具有自己结构特征和功能特点的“秩序结构”。这种秩序结构用“金融生态”形容是极为生动贴切的。 2004 年,周小川率先对金融生态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描述,他提出应通过完善法律制度来改善金融生态状况,以促进整个金融系统的发展,金融生态这一概念不是他首先提出的
15、,但是他的大力倡导对金融生态理论的相关研究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所谓金融生态环境是指与金融业生存、发展具有互动关系的社会、自然 因素的总和。在广义上,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人口等一切与金融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方面,也就是金融运行的一切基础条件;在狭义上,它指微观层面的金融环境,包括法律制度、诚信环境、企业制度和行政体制等内容。“金融生态环境”中各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因而,“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是个综合、渐进、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 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金2 融生态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外资金融机构大批进入国
16、内金融市场,金融资产也以几十倍的速度增长。这 些变化为我国金融生态走向平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对照金融生态平衡的基本结构要求,我们还不能说我国的金融生态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善。在涉及金融领域里的金融制度结构和有关金融生态的环境性因素没有出现根本性的改善之前,我们还不能说我们已走上了金融生态体系的良性发展道路。 1.2 金融生态主体及其行为倾向 金融生态作为一个社会化的群落体系,其行为倾向是建立在微观主体博弈均衡条件下的,而这种均衡表现为大量微观金融主体的竞争、共生及其动态反馈过程。在这些“理性与非理性相容”或者进一步说“个体知识、道德不足以引致完全理 性行为”的条件下,这种均衡变得极为复杂、
17、紊乱与难以捉摸。因此,可以运用集合理论对广大微观主体按逻辑进行分层聚类,在中观层面形成三 类广义主体 :政府、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这些中观主体在相对稳定的政治制度与变迁的经济制度下,“实践理性”和“认知偏差”支配着各主体的不同行为倾向与风险偏好,而信息和利益作为反馈机制强化这这些倾向,最终固化和改变未来的制度体系,改变微观主体的行为 链式反馈过程。 1.2.1 政府及其行为倾向 政府是建立于明示契约与默许契约的社会组织,卢梭强调了两个部分,即主权者与政府,以及二者诞生的 先后次序。政府的存在是出于理性人为了享有更好生活的制度保障,而政府的目的在于保障每一个人民的自由权利 政府的本质就是权力。
18、同样,在金融生态体系这个特定范畴之内,政府本质与职能也是如此,或者以经济学表述 :政府为国家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而干预和调节经济、金融,参与资源配置,制定和维护制度与法规,以促进金融的健康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最终带来社会发展在经济范畴的四大目标。作为博弈条件下社会契约的综合体,围绕这一系列目标函数政府自身的运作也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这些波动性在一定时期的集中体现就是政府的行为倾向。同时,这些波 动也会带来制度的变迁,形成行为在制度上的路径依赖。建国之初,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局势下,为了不惜一切强化自身,政府倾向于发展边际贡献最大的工业,建立和发展了现代化的工业体系,而“计划金融”正是这一路径依赖的手
19、段。随着制度拐点的出现,“计划经济”以及“计划金融”逐渐产生了负效应,不能3 满足改革开放对于其外生要求,于是金融体制改革从 1978 年真正开始,其目的是“要把银行作为发展经济、革新技术的杠杆,要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 ,进而开始了恢复金融、重构金融组织体系的工作。 30 年来的金融改革,是由无到有的过程,政府倾向以市 场为取向的、渐进化的改革逻辑,在银行商业化改革、金融市场的拓展、中国人民银行机构改革、农村金融改革和金融对外开放等方面都取得阶段性进展,基本建立起一个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市场金融体制模式。同时,在分级财政预算约束与单一的绩效考评制度背景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也存在不同的价值偏
20、好、行为口径相互悖离,二者在资源与制度方面的博弈,间接增加了金融领域的潜在系统性风险。三角债、劣质企业充斥市场、银行巨额不良资产正是这些风险的集中体现。这个过程近似于生态学中的群落发展过程,一个群落建立之初总是会高速地超增长,极少顾及 生态压力,进而达到过饱和状态,而后消减,进入最适规模的动态平衡,金融业的发展也体现这一特征。由于政府长期单方面倾向于工业化、城市化优先发展、出口导向的外向型发展战略,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相对滞后,使“三农”问题日益激化,内生地制约了经济进一步发展与社会福利的改善。而亚洲金融危机、美国次级债问题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又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这些系统风险续集、壮大、爆发的全过程。
21、在内生与外生因素的联合作用下,我国金融生态环境虽然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但系统性风险却也是难以忽略的因素。对此,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政府都有 渐进地规范金融主体行为、整伤市场,最终建立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内生需要与外生压力。 1.2.2 金融组织及其行为倾向 金融组织既是金融生态体系中的金融产品和相关服务的直接供给者,又是信用与资金的中介,聚集了借贷双方的信用风险,其借助于自身信息和金融工具,利用借贷利差和投资取得收益。这里的金融组织包括法定意义上的正规组织 (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租赁公司、担保公司、信托公司等 )和非正式的金融组织 (地下钱庄、私募基金等 )。一方面,缺乏真实、明
22、晰的信用数据与企业经营状况 (经营业绩、公司治理结构 ),加之社会信用体系 缺失,企业逃废债务机会成本很小,正式金融组织出于风险管理需要,往往产生惜贷行为。另一方面,现有金融产品、金融理念的落后,国家出于金融安全与发展工业考虑,过分倾向于引导居民储蓄,造成居民存款比例过高,银行系统面临巨大利息压力,内生要求贷款、投资。分级财政预算约束、行政科层结构与单一的绩效考评制度,又从制度层面增加了银行贷款发放、投资的盲目性与短期性。金融业4 是高度依赖于信息的行业,同业竞争阻碍了客户信息共享与信用体系建立,各个微观主体在缺乏利益诱导和有效监管之下必然“各人自扫门前雪”。改革进程中,政府长期单方面 倾向于
23、工业发展,农村金融组织实际起的是本地金融资源再配置到城市、工业的作用,应该说这一过程是加剧而不是改善了“二元制金融结构”,造成农村实体经济凋敝、资本回报率持续下降,商业金融组织出于“逐利性”考虑自然会放弃这部分次级市场 (资本回报率低、风险管理成本大 ),进而产生金融机构撤出农村的行为。至于民间金融组织,其在治理结构的灵活性与业务的机动性方面展现了新活力,但是介于监管的缺失与再融资、再保险的困难,其违约成本很低、长期永续经营成本很高,欺诈风险巨大,这又从另一个方面制约其发展。金融生态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金供 给、需求接口对接、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构建,虽然金融机构面对这些系统自身问题,有强烈的内生改
24、进动力,但是出于行业特点和制度缺陷 (缺乏利益引导机制 ),金融机构又难以自发的完成新制度的构建。 1.2.3 非金融组织及其行为倾向 非金融组织既是金融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又是总资本的供给者。在孤岛理论下,这些独立的数量众多的行为主体彼此只享有有限信息,短期对整个市场也只是有限影响 :制度、分工体系以及相互行为方式不构成因果联系。长期条件下,社会内生均衡会引致分工和社会结构制度层面的变革,而享有有限信息的行为主体在行为上会趋向 一致。现实中,国内的非金融行为主体占有信息稀少,趋于认知偏差和心里补偿机制,其行为无论在实体经济还是在虚拟经济领域都有严重的趋同性,进而产生“羊群行为”。同时,信用文化
25、的缺失与信用制度的不健全,极大地加剧了金融机构对于这些行为主体信用状况的甄别成本,有时这些成本甚至高于其对高额利差的追逐,进而导致金融机构的惜贷。与此同时,非正式金融机构虽然提供资金支持,但是需要相应风险的投资回报 (往往高出非金融主体永续经营下的偿还能力 ),对此非金融主体往往选择极短期拆借,这又从社会规则上强化了双方的短期行为。非金融主体的另 一个选择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进行“信用附加”,对象是中央或者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实质是授信于政府在这一系列“劣币驱逐良币”行为,最终产生严重的“马太效应”和更为长久的社会问题。在金融组织与非金融组织动态博弈的过程之中,双方都互为前提,无法从内部产生均衡的制
26、度力量,而整个社会福利就被逐渐消耗在博弈过程之中。 5 1.3 金融生态失衡的含义 徐诺金曾这样分析,一个平衡的金融生态系统必须是:货币供求平衡,价格稳定的系统,金融运行稳定,各项金融功能作用发挥正常:经济系统稳定,经济成长迅速。金融生态平衡应具有动态性、适应性、有 序性、效率性、安全性。金融生态系统是动态演进的。经过由简单到复杂的长期演替,最终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但随着经济、社会中各种新生因素的出现,金融系统自调节功能的有效性就会相对减弱,原有的平衡就会打破,又达到新的平衡。所以,失衡的金融生态系统会造成资金配置低效、信用风险积累,从而影响货币供求均衡、金融运行稳定和经济系统稳定。因为,金融
27、就是资金的流动和融通,金融市场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为资产和收益定价,资金一旦停止流动、停止融通,这个金融就失去了它的功能,用一个简单的示意图表示:信用风险积累 -定价功能丧失 -资金配置低效 -信用风险积累 -金融运行失衡 -经济系统失衡。 因此,金融生态系统一旦积聚风险引发失衡,就会发生连锁反应,进而加剧整个金融系统风险,严重时导致金融系统崩溃。金融生态系统微观主体应该在能够承受风险条件下带来利润最大化。一方面,当微观金融主体为保障自己的收益而不断积累信用风险时,应当有恰当的约束机制如信用约束、竞争约束和价格约束驱使金融组织和非金融组织减少信用风险,维持最优的投入一产出比率;另一方面,当微观金融主体控制了信用风险,激励机制就可以发挥作用,促使金融组织和非金融组织实现 利润最大化。然而,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并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很多时候,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同时发挥效用,这就势必存在着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之间的平衡。若其中一方作用相对过度,就必然引发信用风险的上升或利润的下降。这时就需要外力 政府的介入来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