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十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20 世纪初1945 年)【考点导图】一、俄国十月革命与苏俄(联 )社会主义建设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条件:主观: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无产阶级政党成熟;贫苦民众成为革命同盟军。客观:俄国具备帝国主义基本特征;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一战激化了社会矛盾。(2)进程:“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四月提纲: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发动起义:占领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召开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选举产生人民委员会。(3)意义:成功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
2、社会主义国家。2列宁的探索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91921 年) 新经济政策(19211925 年)背景 苏维埃政权面临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困难重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新情况,面临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目的 为了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苏维埃政权 为迅速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内容 农业 实行余粮征集制 实行固定的粮食税工业 实行工业国有化 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流通分配取消商品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效果适应了战时需要,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调动
3、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苏俄经济得到恢复3. “斯大林模式”(1)形成的原因外部: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内部: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2)内容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单一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3)确立:苏联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的五年计划,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确立了斯大林体制。(4)特点: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5)评价使苏联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资源,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它超越了苏联生产力的水平,对经济建设造成不良影响。是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1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
4、)根源: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激化。(2)主要表现:商品销售停滞;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工人剧增;银行纷纷破产。(3)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4)影响加深了各国的社会危机。 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2罗斯福新政(1)背景1929 年经济大危机。1933 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2)内容金融:紧急银行法使人们恢复对银行的信心。农业:农业调整法减少农产品过剩,提高农产品价格。工业:全国工业复兴法减少盲目生产,缓解劳资关系,扩大内需。社会福利和就业:社会保障法稳定社会秩序,增加就业机会。(3)影响美国经济有所好转,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和了社会矛盾。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5、开始出现。(4)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三、现代文学、艺术的诞生1背景(1)两次世界大战和世界性经济危机造成了人们的精神危机。(2)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了艺术家认识世界的视野。2成就(1)现代文学特点:内容上强调集中表现自我;表现方法上与传统文学有很大差异。成就: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2)现代美术现代特征:反传统和反理性,重视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代表人物及代表作:西班牙毕加索,代表作是格尔尼卡 。(3)现代音乐一战后至二战前:流行音乐的主流是爵士乐。二战后:流行摇滚乐、蓝调、爵士乐,其中摇滚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4)影视艺术电影艺术的发展:1927 年,美国首次拍摄成
6、功有声影片,电影进入有声时期;1935 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家拍摄成功。电视的出现与发展: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电视出现;40 年代初,美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二战后,在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电视进入大规模的普及运用阶段。影响:影视艺术影响文明的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变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广泛。主题一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时段特征从俄国十月革命开始,世界历史进入现代史时期(以俄国十月革命为开端) ,这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两种社会制度竞争共处,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的历史时期。1政治上: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7、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为人类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2经济上:苏俄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成功也有失误,但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两种 社会制度的长期对立斗争拉开了序幕;面对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模式进行调整,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产生。3文化上: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兴起,突出表现了在生产力高度发达背景下人类的精神空虚和迷茫;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科学诞生,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问题探究】 人类经常会面临很多重大危机,当危机来临,有的国家措手不及,任由危机蔓延,有的国家沉着冷静,化解危机。危机意识是一个民
8、族不断进取的基本素养,它往往可以转化为一种社会发展的推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简要概括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和西方社会分别面临的最大危机和应对措施。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和应对策略是什么?解题思路 考查 20 世纪 30 年代中外的重大危机,把握中国和世界的阶段特征和发展趋势即可。答案 中国:日本大举侵华,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措施:国共合作,全面抗战。西方:经济危机。措施:罗斯福新政;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共同挑战:法西斯的疯狂进攻(或第二次世界大战。)应对措施: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联合国;召开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资本主义金融货币体系。主题二 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9、的不同、原因及认识1不同:俄国是工人阶级武装夺取中心城市,革命势力由城市向农村扩展,最后取得全国胜利;中国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2原因(1)俄国是帝国主义国家,革命的主力是工人、士兵,他们多集中在大城市;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决策;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使俄国国内各种矛盾激化,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临时政府前线失利,后方空虚,城市成为革命的爆发地。(2)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方割据严重,农村成为反动势力统治最薄弱的环节;中国是农业国,无产阶级力量相对薄弱,但广大农民与无产阶级有着天然的联系,是革命的同盟军;中共以城市
10、为目标的起义受到挫折,毛泽东总结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验,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3认识(1)无产阶级革命是以暴力为基础的,走什么样的道路则需根据各国的国情决定。(2)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教条主义和冒险主义。【问题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 年 1 月)材料二 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
11、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红旗(1930 年 5 月 24 日)请回答:阅读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中的不同观点及其分歧的实质。材料一体现的思想对中国革命有何重要作用?解题思路 本题主要是考查大革命失败后,围绕革命道路的探索而产生的分歧与斗争。毛泽东结合中国国情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道路,并证明是正确的;而有些人仍坚持照搬俄国的城市中心论。答案 不同观点:材料一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材料二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分歧的实质: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还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作用:材料一思想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主题
12、三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启示1原因(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从根本上分析是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的。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经济危机产生的三个具体因素是指广大劳动人民的相对贫困、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股票的投机活动。(3)造成此次危机的原因还包括各国的国内政策失误,即“ 自由放任”政策的恶性发展。这就说明政府要居安思危,适时调整和干预经济。2启示(1)繁荣和危机往往相互关联,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可能存在的危机,防患于未然是至关重要的。(2)要随时注意经济制度内部机制和政策的及时调整。(3)国际关系的协调也极为重要。大危机的
13、恶化与各国政府以邻为壑的自保政策密切相关,这种保护主义政策损人不利己。(4)经济危机往往具有两重性。在大危机期间,一方面表现为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另一方面,在迫使政府进行反危机调整机制的过程中,有可能形成新的运行机制,出现新的良性循环,成为一种难得的机会和一种推动变革的紧迫信号。【问题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 下面是某中学生设计的历史活动剧一段穿越时空隧道的对话:马克思:小罗,最近很忙吧。天国也有点乱啊。罗斯福:噢,为啥?马克思:因为你啊。列宁跑来说,社会主义大有希望啊。亚当斯密最近都不来串门了。罗斯福:哈哈。马克思:看了你的新政,起先我倒真的心动过,后来开始心忧了,甚至还有点心灰起来。罗
14、斯福:哦?呵呵。虽然有些工人领袖认为看到了美国从“USA”变为“USSA”的希望,虽然有的人叫嚷着要实行法西斯,虽然最高法院的确宣布很多新政法令违宪,但是,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请回答:材料中马克思说“心动”的真实含义是什么?马克思说“心忧”和“心灰”的真实含义又是什么?罗斯福所说的“永远地纠正”了“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能否实现?为什么?解题思路 结合危机爆发后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实质和影响回答即可。答案 心动:新政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新政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工人的
15、政治经济权利。心忧、心灰: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不能。因为罗斯福新政只是局部调整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根本变革资本主义制度,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主题四 美国罗斯福新政与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内容项目 罗斯福新政 新经济政策背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政府推行的自由放任政策,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脱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导致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目的 美国要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苏俄要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措施 缩减农业,部分地控制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整顿金融恢复发展农业,部分地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实行自由贸易手段 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16、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特点 在保证私有制经济的前提下,强调计划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在国营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强调市场经济,多种经济成分并举,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不同性质 资本主义的经济改革 社会主义的经济改革相同都是在面临严重政治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进行的改革;改革内容都涉及农业、工业等各个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社会经济,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统治;都是生产关系的局部变革;都能从国情出发,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政策。认识(1)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2)经济发展要遵循客观规律,经济政策要顺势而变,不能僵化。(3) 在全球化的潮流下,应对经济危机要加强国际协作,反对封闭、对抗的做法。【
17、问题探究】 20 世纪 20 年代末,正当苏联找到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后,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 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各国纷纷寻找摆脱大危机困境的模式。材料一 1931 年这一年因一显著特征而不同于“战后”前几年,也不同于“战前”几年。1931 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阿诺德J汤因比材料二 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 (美) 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材料三 罗斯福“
18、新政”是在大危机威胁美国的形势下,试图在资本主义范围内对其中某些弊病加以改革,以保证资本主义的稳定与发展。“新政”作为挽救19291933 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救急药方,其直接效果虽不十分显著,但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篇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1931 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为什么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试用的“试验性疗法 ”指的是什么?这种“试验性疗法”与苏联的新经济政策相比在手段上有什么异同?指出其实质。(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提出的新政“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19、的观点。解题思路 第(1)问把握题干中的苏联经济发展和经济危机的影响即可解答。第 (2)问可结合美国罗斯福新政前后的变化和苏联计划经济建立前后的变化,把握两国实质来对比解答。第(3)问可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发展完善结合新增内容、特点以及当时国际形势的变化等解答。答案 (1)大危机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陷入困境;而当时的苏联迅速由一个农业国变为工业国。(2)“试验性疗法”指的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手段。异:美国改变了过去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开始了政府全面干预经济;苏联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利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同:都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实质:都是在不改变国家政治制度前提下的生产关系
20、的局部调整。(3)“新政”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摆脱了法西斯势力对美国的威胁;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如答“新政 ”扩大了联邦政府和总统的权力;社会保障体系对社会稳定起积极作用亦可。)通史排查真题对点知识点一 十月革命1(2013江苏高考)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 “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 ”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 ( )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辨别选项 A: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权; B、D:不符合题目“革命”的
21、要求。答案 C2(2012江苏高考)四月提纲 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 ”这表明列宁 ( )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理解题意 列宁强调国家政权这一革命的根本问题,意在突出布尔什维克党要完全掌握政权。答案 B知识点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3(2013广东高考)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经济学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
22、区分不开来。 ”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 )A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B推行农业集体化C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D实行余粮征集制理解题意 说明此领导人是赞成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的行为的。答案 A4(2012江苏高考)列宁指出: “1921 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材料中“改良主义的办法”实际上是( )A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补充B对旧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C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
23、头并进D合理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辨别选项 A:否定和取代; B:社会主义改造的核心是变私有制为公有制,这与新经济政策的特点不符;C:新经济政策不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齐头并进;D:新经济政策的特点。答案 D知识点三 对“斯大林模式”的认识5(2013全国新课标卷)1931 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 50100 年。我们应当在 10 年内跑完这段距离。 ”这一思想 (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理解题意 10 年内完成工业化,这一思想急于求成,超越了苏联的国情,但推动了1936 年斯大林经济模式的形成。答
24、案 B6(2012广东高考)有学者说: “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 。据此可知该学者 (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材料支持 “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符合对斯大林体制的客观评价。答案 C知识点四 苏联工业化道路7(2013福建高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增加财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真正的和唯一的基础只有一个,这就是大工业。如果没有资本主义的大工厂,没有高度发达的大工业,那
25、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民国家来说更谈不上社会主义了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摘自列宁全集材料二 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是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的。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 摘自斯大林选集材料三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摘自斯大林选集材料四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 19
26、53 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 20 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论十大关系实际上是思考开辟一条跟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八大进一步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即“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苏维埃政权为什么要实施快速工业化战略。(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是如何为工业化打基础并找到资金的。(3)材料三中所说的“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是什么?结合材料二、三,以英国为例加以说明。(4)据上述
27、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初期工业化的基本设想,并分析这一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理解题意 第(1)问回答实行新经济政策的背景;第(2)问从国内考虑,结合斯大林体制形成过程答题。答案 (1)苏维埃政权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敌对势力包围中;经济技术落后,国防薄弱;如不快速发展重工业、实现工业化,经济、技术就不能独立,政权将被扼杀。(2)实行企业国有化、农业集体化;政府把国有企业利润集中收缴;征收农业税;以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等方式筹集工业化资金。(3)从发展轻工业开始。殖民掠夺( 海外扩张)进行原始积累;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从轻工业到重工业);逐步实现工业化。(4)借鉴苏联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尽快实现工业化;但又不能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要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走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知识点五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8(2013天津高考)下图中,美国汽车产量 1933 年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