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下学期期中考试.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738852 上传时间:2018-10-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下学期期中考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下学期期中考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下学期期中考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下学期期中考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下学期期中考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版权所有 :中国好课堂 成都外国语学校 20172018 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命题人: 审题人: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本堂考试 100 分钟,满分 100 分。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使用 2B 铅笔填涂。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卷(选择题,共 48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1.5 分,共 32 小题,本部分共 4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它填涂在答题卡上。 )1古希腊城邦建立之初所征服的本地居民, 原来是依附民或农奴身份。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以及人力的缺乏,必定使他们上升到了自由民的地位。这些

2、自由民,连同希腊本土来的新移民,构成城邦的非贵族的平民大众。这表明A. 城邦公民权利对外邦人开放 B. 殖民运动促成了希腊的政治共同体C. 城邦民主改革加速民族认同 D. 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催生了新秩序2亚里士多德认为:“当一人或若干人所组成的一个团体,势力增长得过大,以至于凌驾整个公民团体,这样的特殊地位造成君主专制政治或门阀寡头政治。为此,若干城邦,例如阿尔咯斯和雅典,制订了陶片放逐的政策。但容许这种特殊人物产生以后方才加以补救,总不能算是一个良好的政策。 ”这表明A. 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政治动乱 B. 公民团体社会地位平等C. 防止集权政治应当未雨绸缪 D. 特权阶层是城邦制必然产物3法国

3、古典学家库朗热的 古代城邦中写道:“雅典公民并不是自己财产的主人,当他拈阄时被指定要造一艘船,或建立一支戏剧歌队时,他必须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财富;他不是自己身体的主人,因为三十三年间他必须服役于国家;他不是自己言语和情感的主人,因为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审判他是不是合格的公民;他也不是自己意识的主人,因为他必须信仰国家的法定宗教,参与祭祀,他不能相信只有一个神”由此可知,当时雅典的A. 民主政治尚未形成保护公民权利的机制 B. 公民私有财产实际上为城邦所有C. 良性的政党政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D. 法律和宗教与社会习俗关系密切4克里斯提尼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后,他首先进行了部落改革,打破之前以氏族血

4、缘关系来版权所有 :中国好课堂 划分部落的传统,代之以地域划分部落。其次建立了三分区体系,全国被分为三十个区,每一部落都包含城市、沿海、内陆三区,这样每区的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这些改革措施产生的政治作用体现在A. 壮大了古代雅典国家的军事力量 B. 使具有共同信仰的人紧密团结在一起C. 扩大了公民参与民主政治的机会 D. 促进沿海和内地、城市和乡村经济的互补5在雅典城邦,任何公民都要在一年内为自己的提案负责,即使提案经过了公民大会的批准。如果实施成功,荣誉归于公民大会;反之,公民大会将追究提案人或执行人的责任。这反映出古代雅典城邦政治A. 缺乏对公民大会的约束 B. 公民大会徒具形

5、式C. 纵容政治领袖操纵民意 D. 各个环节权责分明6美国学者波内克斯说:古欧洲有好几个里程碑式的变革,智者学派恰好产生于这些变革中期的希腊文化背景之中。这些变革包括伯里克利民主改革,这次改革把一个人或者少数人统治的规则转变为多数人统治的规则,雅典由此从一个小城邦变为一个海洋帝国。材料表明A. 雅典成为地跨欧亚非大帝国 B. 思想变革得益于政治民主化C. 智者学派的产生植根于经济 D. 伯里克利改革完善民主政治7马克思书伯认为,传统的天主教鄙视世俗劳动 但在新教那里,世俗生活中职业具有神圣的意义是侍奉上帝的手段和荣誉与此同时,新教徒拒绝享受他们创造的财富这样在新教徒那里,狂热的劳动态度和谋利冒

6、险精神与节俭精神结合起来导致资本的积累。作者旨在强调A. 新教理论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B. 新教废除禁欲主张任意享乐C. 新教教义尊奉上帝的至高无上 D. 新教信仰必须借助特定仪式8 17-18 世纪欧洲的自然神论者认为,人可以通过研究上帝所创造的有形世界而得知上帝的存在和上帝的性质。自然神论者提出的观点A. 宣扬了信仰得救的原则 B. 维护了天主教会统治C. 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形成 D. 有利于理性精神发展9 16 世纪,欧洲各国相继掀起了研究和用民族语翻译 圣经的新高潮,使人们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理解而解释圣经。这一行为A. 强化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B. 促进了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C. 扩大了天主

7、教会的影响 D. 导致了罗马基督教会的分裂版权所有 :中国好课堂 10 15 世纪时,在意大利的抄书职业者中间,懂希腊文的人地位最高,他们被冠以“写本人员”的光荣称号,报酬也很高;而懂其他文字的人仅仅被称为“抄书者” 。这反映了当时的意大利A. 抄书是学习文化的重要方法 B. 等级观念充斥社会各个角落C. 人文思想受到教会势力压制 D. 新兴文化借助复古形式传播 11 18 世纪法国作家大多将遥远的中国描绘成乐土,独孟德斯鸠是“从否定方面将中国列入一种世界模式的第一人为法国和欧洲提供了与以往不同的中国形象” ,此后,中国在西方思想家、政治家们心目中的地位便一落千丈。这一变化A. 是欧洲人以“欧

8、洲中心论”思想审视中国的结果B. 侧面体现了欧洲启蒙运动的斗争矛头是封建君主专制C. 表明启蒙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指导思想,反对中国儒家“三纲五常”压制人性D. 原因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渐衰落、世界地位下降12公元 12 世纪时,罗马法又为时人所发掘、整型和研究再现昔日的辉熄,史称“罗马法复兴” 。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需要,罗马法重新复兴。导致罗马法复兴的“特殊的历史需要”主要是指A. 维护奴隶主统治阶级利益的需要 B. 巩固大一统帝国的政治需求C. 调整商品经济下的纠纷和矛盾 D. 适应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13有学者在评价雅典的民主制度时提出, “民主制度往往可能是低效率的,有时还可能是腐败

9、性的,但它能把人民和政府以其他制度所没有的方式联系在一起。 ”这说明A. 政府低效和腐败引发公民不满 B. 直接民主的弊端更为突出C. 公民参政必然带来行政的低效 D. 城邦至上根植于民主制度14贾文言在比较商鞅与梭伦的“耕战思想” 时说:“商鞅和梭伦的上台皆因受困于 耕和战,故两者都重视耕战,但在政治制度的安排上则有所不同。 ”这种“ 不同”集中体现在A. 商鞅维护皇权专制,以农为本;梭伦注重发扬民主,重视工商B. 商鞅立足承认现实,渐进变革;梭伦强调打破现实,重在继承C. 商鞅使地主阶级开始掌握政权;梭伦使所有平民获得公民权利D. 商鞅用“强权 ”重构政治秩序;梭伦以“中庸”平衡阶级利益1

10、5商鞅改革和梭伦改革都发生在人类的“轴心时代” ,两次改革的目标和内容都有着本质区别,这就决定了其在制度法理、公民资格、政治参与等方面存在着根本差异。这两次改革版权所有 :中国好课堂 A. 确立了东西方政治传统的基调 B. 对于贵族特权的态度截然相反C. 都缩小了政治参与群体的规模 D. 差异源于两人思想意识的差别16 “历史意见”指的是在那制度实施时代的人们所切身感受而发出的意见。这些意见,比较真实而客观,待时代隔得久了,该项制度早已消失不存在,而后代人单凭后代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评历史上以往的各项制度,那只能说是一种时代意见。下列属于时代意见的是A. (实行均田制) “国家殷富,库藏

11、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 (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 )B.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东汉王充论衡 )C. (王安石变法) “舍是取非,兴害除利,名为爱民,其实病民,名为益国,其实伤国”(宋司马光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 )D. (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 ,其目的是) “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17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也是一个短命的朝代。史学界认为,秦朝短命而亡与商鞅变法有直接的关系。这种观点的依据应是A. 秦朝延续商鞅严酷的法律而激化了阶级矛盾B. 商鞅奖励军功致使秦

12、朝好战消耗了国力C. 秦朝继续重农抑商使其社会经济丧失了活力D. 商鞅彻底扫荡旧势力使秦统治基础薄弱18 “秦缪公求士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以殷盛,国以富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散六国之从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某种程度上说明, “策士”“贤士”推动了A. 集权制度的形成 B. 自然经济的形成C. 家国观念的形成 D. “封邦建国”的形成19商鞅变法与同时代的吴起、李悝变法相比,其突出的特点在于A. 以法家思想为变法的指导思想 B. 适合时代需要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方面的创新C. 通过变法沉重地打击了旧势力 D. 全面彻底地扫荡了旧制度并确立了新的封建制20根据北魏的均田制,大部分国有土地

13、授出后要求受田者年老身死时交还国家再分配,但这种“还”和“受”大多在户内进行。这说明均田制客观上( )版权所有 :中国好课堂 A. 造成了国有土地的私有化 B. 加剧了皇权的衰落C. 抑制了土地兼并 D.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21战国时期,魏国变法提出“食有劳而禄有功” ,不再以 “亲、故”作为赏赐的标准;吴起在楚变法, “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绝减百吏之禄秩” ,然后用所收减的爵禄“以奉(奖赏)选练之士(优秀官兵) ”。两个变法A. 都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 B. 确立起封君察举选官惯例C. 使军功爵禄制逐步形成 D. 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思路22据 汉书食货志记载:大司农中丞耿寿昌上书汉宣帝

14、 “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增其价而籴,谷贵时减价而粜,名曰常平仓。 ”有关这一制度的评价A. 运用价值规律来调节粮价,政府重商意识浓厚B. 限制土地兼并,维护小农利益C. 避免“谷贱伤农” ,亦能防止“谷贵伤民”D. 目的在于控制市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23王安石变法在时间维度上是北宋中期对北宋初期以来社会问题的回应,在空间维度上是南方派系对北方派系的斗争。在空间维度上,下表中论据选用正确且论证过程合理的是A. B. C. D. 24马克思说:“每一个企图代替旧统治阶级的地位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 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他们描绘成惟一合理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 ”某学者针锋相对地说

15、:“有些事件不能够证明该说法” 。能为某学者提供史实支撑的是A. 商鞅变法中的“奖励军功” B. 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C. 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 D. 日本明治维新中的“殖产兴业政策”25有一位英国著名哲学家曾经明确指出:“16 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版权所有 :中国好课堂 求自由的运动。 ”下列言论能够佐证这位哲学家观点的是A. 赎罪券 “增加的仅仅是贪婪之心” B. “上帝的恩典不是赐给所有的人”C. “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权力” D. “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牧师”26亚历山大二世在改革前夕发表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再拖延下去,只会更加激起狂怒,只会给整个国家特别

16、是地主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 ”对此正确的理解是A. 揭示了改革的真实意图 B. 表达了地主的愤怒C. 强调了国家与地主的矛盾 D. 揭示了改革的性质27刘天纯在日奉改革史纲中说:“因为当时的日本,资本家阶级还没达到独立经营的程度,依然有政府保护助长之必要。不过保护助长的方法和性质,都不同从前官营模范工厂制度的封建式了其变化是更加趋向全面实行保护政策。 ”文中所述的“更加趋向全面”的保护政策是A. 保护新兴地主的土地私有制 B. 工部省接管幕藩的矿山和工场C. 政府投资推动近代企业发展 D. 将大部分官营企业廉价转让给政商28 19 世纪 80 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

17、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 , “其弊害大不可测” ,进而采取的措施是A. 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 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C. 建立模范工厂供私人企业效仿 D. 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29以下表格内容是某同学的历史研究论文提纲,由此判断该论文的主题应该是A. 工业革命对亚洲的影响 B. 反对殖民侵略的变革C. 富国强兵的革命浪潮 D. 现代化改革是救国之道30 “在 新政以前,讲立宪 、论三权分立 ,还只见于民间的舆论,而在 新政以后,这类字眼不仅出现在清廷大臣们的奏议中,而且在清廷发布的上谕中也可见到。 ”这表明A. 维新变法最终得到清政府推行 B.

18、上层接受体现近代法制精神的观念C. 近代法制在理论和政治上得以确立 D. 中华民国实践了“新政”方案版权所有 :中国好课堂 31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以绞杀或废除暴君为结局的起义,与暴君前一天任意处置臣民生命财产一样合法。暴力支持他,暴力也推翻他。 ”材料表明卢梭。A. 认为革命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B. 主张主权在民、废除私有制C. 提出社会契约论,宣传自由 D. 反对暴君,主张开明君主制32有研究指出,中国近代化模式主要存在三种:“早期启蒙”模式“冲击反应”模式“侵略革命”模式。如果按这些模式进行历史分期研究,中国近代化的起点分别是A. 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明中后期 B. 明中

19、后期、鸦片战争、太平天国C. 太平天国、辛亥革命、维新运动 D. 明中后期、鸦片战争、维新运动第卷(非选择题,共 52 分)二非选择题(33 题 25 分,34 题 15 分,35 题 12 分,共 52 分,根据题目要求作答,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5 分)材料一 福建船政学堂各专业课程例举专业 公共课 专业基础 专业课 实践课前学堂造船法文兼英文、算术、几何三角、解析几何、微积分、物理、机械学蒸汽机制造与操作、舰体制造堂课、厂课(熟悉机械工具)各半天;实习课(蒸汽机制造和船体建造,每天数小时,均聘选外教任教)后学堂驾驶英文、算术、几何代数、直线和球面三

20、角等航海天文学、航海理论、气象学、地理等两年舰课(包括驾驶、演炮以及航海实习)版权所有 :中国好课堂 轮机代数、三角、物理等机械制图、蒸汽机结构与安装调试、海上机械操作规则厂课(岸上安装蒸汽机)舰课(船上安装蒸汽机、锅炉等)1866 年闽浙总督左宗棠奏设福建船政学堂于马尾。学堂初期成效显著。1884 年中法战争,船厂被毁,学堂受损,办学困难,至辛亥革命后拆改。学校采用班级制,并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班级和专业。第一届驾驶班学生海上实习长达 4 月:去时教习躬督驾驶,各练童逐段誊注日记,量习日度、星度,体认精熟。归时各童自行轮班驾驶,教习默察其手足、神色,以分优劣。 “求是堂艺局章程”规定了学

21、生作息、考核、待遇、奖惩、出路等内容,并严格执行。为“精益求精” ,学堂共选派四批优秀生赴欧留学。归国留学生在近代海军和教育事业中也大显身手。如严复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和总办达 20 余年。历史学家唐德刚也有言“空前绝后鸭绿江口黄海大战,俨然马尾船校以一校大战日本一国!”摘编自论福建船政学堂与福建教育的近代化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福州船政学堂的办学特色。 (10 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福建船政学堂办学的重要影响。 (3 分)材料二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外侵内战,中国农村经济萧条、民生凋敝的状况日益严重。一批有识之士纷纷为救活中国农村而加紧奔波,代表人物包括梁漱溟、晏阳初、

22、黄炎培等。史称“乡村建设运动” 。梁漱溟的邹平乡村建设实验最初从兴办乡农学校(不久改称民众学校) 、成立农业合作社、改良农业这三个方面展开,体现的正是上述培育现代合格村民的思路。他创立的乡村建设研究院采取了兴办乡农学校的方式来实施村民教育。1932年 1 月,训练部派师生 300 余人分赴各区乡,兴办乡农学校。这年冬天,全县共办起乡农学校 91 处,参加学习的村民 3996 人。乡农学校起初设在条件较好的大村,每区 58 处,后来发展到几个小村合办。乡农学校接受研究院指导,学校辅导员全部由训练部学生担任。村民学习以 3 个月为期,课程为三民主义、精神陶冶、识字、史地、乡村自卫、农业科技等。除正

23、规乡农学校外,一些村立小学还附设了乡农夜校,教育对象为全村男女老幼,学习内容为识字、时事、农业知识等。截至 1933 年冬,全县共开办了 156 处夜校,参加夜校的农民共 5241 人。另外,一些村还设立了女子部或女校,向农村妇女传授家事、卫生及育儿知识。版权所有 :中国好课堂 宋乐颜邹平的成年教育第 15 期,1937 年 4 月 16 日(3)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兴起的原因。 (6 分)(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的认识。 (6 分)3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 分)材料一 汉文帝废除了刻面、割鼻、斩左右趾等刑罚,景帝时规定八十岁以

24、上、八岁以下和孕妇等人应被审讯关押的,都不得加械具。平帝时规定,对“从坐”妇女免于拘捕和监禁,男子八十以上、七岁以下除非重罪,均可免刑或减刑。刑法中增加了一些新罪名,如“阿党” (诸侯有罪,傅相不举奏)与“附益” (中央朝臣外附诸侯) ,均为重罪。武帝时还制订了酎金律 、 左官律 ,来制裁诸侯在祭祀宗庙时贡金不合标准、舍弃朝廷而奉事诸侯等行为。在司法判决中,盛行以春秋的精神作为解释法律和作出判断的基本原则。许多经学大师纷纷以经解律,东汉时许慎、马融、郑玄等人各立门户,歧见增多,以至于朝廷出面规定了郑玄注经解律的正统地位。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材料二 公民法主要适用于罗马公民,内容上侧重于国家

25、事务和法律程序方面。从共和国后期到帝国前期,罗马由一个城邦国家变成了地跨三洲的大帝国,新的地区不断被并入它的贸易和交通体系中。罗马法也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公民与外邦人以及外邦人与外邦人之间关系,基本内容主要是关于所有权和债权方面的规范,注重调节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罗马法虽然允许使用酷刑,但只是作为审判过程中的补充性和最后的措施,实施的前提包括:只针对死刑犯罪;没有其他手段发现真实;对犯罪的指控充分和适当。20 岁以下与 60 岁以上者、孕妇和育儿母亲免予酷刑。摘编自于贵信古代罗马史(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汉代和古罗马各自的法制特点。 (8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

26、所学知识,指出两国法制特点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一致的进步之处。版权所有 :中国好课堂 (7 分)3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时间 中国 西方古代甲骨文的“呷” (民) ,像被用一刃刺瞎眼睛(或低眉顺目)的人, “盲其一目以为奴征”(或在人面前恭顺) ,即“民”为奴隶,被认为是蒙昧无知、不曾开化,没有道德可言的群氓。周秦以来“民”渐渐演变成了一个与“君主、群臣百官”相对应的字。古代将管辖一方的官员称为放牧者, “民”就如同牛羊是官员们的放牧对象。摘编自“人民”词义的变迁希腊城邦(polis)是政治(politics)的词根,公民(politest)形成于城邦的政治生活中,即。属于城邦的人” ,不包括妇女、侨民及奴隶, “凡有权参加议事和审判职能的人,我们就可以说他是那一城邦的公民” 。人是城邦权利的主体,城邦属于全体公民所有。摘编自西方“公民”概念演变的历史考察近代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西方“人民主权”理论,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 “人民”已经不再是懵懂、糊涂、任人支配的代名词,而是拥有权力、发表意见、参与政务的新主体。孙中山认为“专制国以君主为主体,人民皆其奴隶,共和国以人民为主体国中之百官,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激发了欧洲城市市民平等意识的觉醒,市民逐渐演变为近代西方的公民。近代西方公民的选举权、参政权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扩展其范围的。摘编自论述西方当代的选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