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里仁篇》读后感(共4页).docx

上传人:晟*** 文档编号:7401178 上传时间:2021-10-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里仁篇》读后感(共4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语.里仁篇》读后感(共4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语.里仁篇》读后感(共4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语.里仁篇》读后感(共4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语.里仁篇》读后感(共4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语.里仁篇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自行编辑使用论语.里仁篇读后感1里仁第二十章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本章表明孔子对孝的理解。论语学而章有语:“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直译为:父亲在世时,人们可以审视孩子的志向如何,父亲不在世要看孩子的所作所为,并且三年不改变父亲的处事之道,可以说他是守孝的。比较正确的理解是孔夫子生活的时代属于以家族血缘纽带为核心家天下的社会。由家臣到氏族,由氏族到诸侯国,再到周天下的农耕树根状社会组织结构。由此可见,春秋时代的家是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一家之主就是父亲,父亲即家长。父亲不仅担负着养家尽忠的责任,还有培养教育子女的义务。再考察“孝”时,“孝”为上下结构,上为半“老”,下为“子”,“子”承“父”业,“子”撑“父”命即为“孝”,而孝字结构的头又从土,土是根。由此可以说孔子之语实则说明了春秋时代的父子之间的天伦之义,自然之则。或许有人问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如果父之道保守、落后、邪恶呢?还需要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吗?那么这个问题实质是问什么是为子之道?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