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章国民经济核算综合练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 2C 3A 4B 5C 6A 7C 8D9A 10B 11C 12A 13D 14B 15D 二、多项选择题1ABCDE 2ACD 3ABCDE 4ABCDE 5ABDE6ABCE 7ABCD 8ABC 9ACDE 10AC三、判断1 2 3 4 5 6 7 8 9 10 11四、名词解释1国内生产总值即 GDP 是指一个国家在本国(或地区)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它以地域为统计标准。2国民生产总值是指本国公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的总和,它以人口为统计标准。3国内生产净值,简称 NDP,是指在一个国
2、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即新增加的产值。4国民收入,简称 N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要得到的实际收入,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总和扣除间接税净额和对企业转移支付后的余额。5个人收入,简称 P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个人从各种来源所得到的全部收入的总和。6个人可支配收入,简称 PD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可以由个人支配的全部收入。五、计算题1 (1)国民收入= 雇员佣金+ 企业支付的利息 +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 +非公司企业主收入=2856 3+274 9+432+1845+983=3457 2(10 亿人民币)
3、(2)国内生产净值= 国民收入+间接税=3457 2+3653=3822 5(10 亿人民币)(3)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净值 +资本消耗补偿=3822 5+2564=4078 9(10 亿人民币)(4)个人收入= 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险金)+政府支付的利息+政府转移支付+ 红利=3457 2-(1845+2420)+1114+245 6+55 5=3443 2(10 亿人民币)(5)个人可支配收入= 个人收入 -个人所得税=3443 2-4422=3001 (10 亿人民币)(6)个人储蓄= 个人可支配收入 -消费者支付的利息- 个人消费支出=3001-432-2334 6=623
4、 2(10 亿人民币)2 (1)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C+I+G+(X-M)=1832 3+403 8+6679+(3396-2863)=2957 3(100 亿人民币)国内生产净值= 国内生产总值 -折旧=2957 3-3023=2655 (100 亿人民币)(2)用收入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 工资+ 利息+地租+利润+折旧+ (间接税- 政府补贴)=2002 8+135 7+383+1689+6891+302 3=2681 3(100 亿人民币)国内生产净值= 国内生产总值 -折旧=2681 3-3023=2379 (亿人民币)3 (1
5、)2000 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3528+8046+6640+4872+3055+7430=98+368+264+345 6+165+222=113062002 年名义国内生产总值=3832+9454+7848+5686+3560+8038=1216+507 6+3744+4816+210+304=19992(2)2002 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3532+8054+6648+4886+3060+7438=112+432+3168+412 8+180+281 2=17348六、问答题1简述两部门经济正常循环的假设条件答:经济是封闭型的,不存在对外贸易;政府和经济活动没有关系。在两部门经济中,家庭向
6、厂商提供提供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从企业得到生产要素的报酬,包括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厂商运用各种生产要素生产出来商品和劳务提供给居民,家庭用所得的收入购买厂商生产的商品和劳务。2简述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答:国内生产总值即 GDP 是指一个国家在本国(或地区)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理解这一概念应注意以下四个问题:GDP 只包括最终产品价值,而不包括中间产品价值。计入 GDP 的最终产品中既包括物质产品,也包括非生产性劳务。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非生产性劳务在现代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日益增加。非生产性劳务虽然不同于物质生产,但能够满足社
7、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需要,属于现代的综合性生产。国内生产总值中包含折旧费。折旧是对原有资本存量消耗的补偿。折旧可以反映资本设备的更新速度,国民生产总值中包含折旧费,可以反映技术进步的程度。计入一定时期的 GDP 的最终产品和劳务,必须是该期所生产的。3比较名义 GDP 与实际 GDP 的联系与区别答:联系:二者都是计算 GDP 的方法,商品和劳务实际产出量的变化是引起二者变化的一个因素。区别:名义 GDP 的计算因素之一是价格变化;实际 GDP 则不然;名义 GDP 值大于实际 GDP值。4概述五个总量指标的含义与关系答:第一,国内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净值的关系:国内生产净值简称 NDP,是指在一
8、个国家或地区的领土上,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即新增加的产值。国内生产净值= 国内生产总值 -折旧第二,国民收入和国内生产净值的关系:国民收入简称 N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要得到的实际收入,即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的总和扣除间接税净额和对企业转移支付后的余额。国民收入=国内生产净值(间接税-政府对企业的补贴)企业转移支付第三,国民收入和个人收入的关系:个人收入简称 P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个人从各种来源所得到的全部收入的总和。个人收入=国民收入 -公司所得税- 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 +政府转移支付和利息支出。第四,个人收入和
9、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关系:个人可支配收入简称 PDI,是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可以由个人支配的全部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纳税。5GDP 的缺欠与调整答:缺欠:首先,GDP 不能全面地反映总体经济活动,一些经济活动没被计入 GDP。表现之一 GDP 是按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交易价格计算的,因此非市场交易活动无法被计入。如自给性的个生产与劳务。表现之二非法经济活动没有计入 GDP。许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非法经济活动。如黑市交易等。其次,GDP 不能准确地反映人们的福利状况。人类行为的目标是获得尽可能多的福利。GDP 反映了总产量水平及其变化。但是人们所得到的福利却不一定和总产量同方向变化。
10、如产量的增加有可能伴随着人们闲暇时间的减少,闲暇所带来的福利就会减少。调整:加上闲暇和地下经济的数据,减去环境污染的损害。第十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一、单项选择题1B 2D 3C 4C 5D 6B7A 8A 9C 10C 11A 12A二、多项选择题1AC 2BCE 3ACE三、判断题1 2 3 4 5 6 四、名词解释1消费函数以 C 表示消费水平,Y 表示国民收入,则在两部门经济中,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函数形式为:C = C(Y)这一函数被称为消费函数。一般说来,消费水平的高低会随着收入大小的变动而变动,收入越大,消费就越高;但是,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消费数量的增加赶不上收入的增加
11、。2平均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即每单位收入的消费数量,用公式表示为: YCAP它说明了家庭既定收入在消费和储蓄之间分配的状况。3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家庭在增加的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 MPC其中,Y 表示家庭收入的增加量,而 C 则是增加的收入中消费的增加量。边际消费倾向说明了收入变动量在消费变动和储蓄变动之间分配的情况。一般地说,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大于 0 而小于 1 的,即 0MPC1。4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被称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5消费曲线消费曲线是表示家庭消费数量与收入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随着收
12、入的增加,消费逐渐增加,因而消费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同时,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增加的速度越来越慢,因而消费曲线随着收入的增加越来越趋向于平缓。6线性消费函数在分析短期消费与收入之间关系时,尤其是在不考虑边际消费倾向作用的条件下,消费函数可以由线性消费函数表示为:C = a + bY其中,a,b 为常数。在式中,a 被称为自主性消费,它不受收入变动的影响;bY 是由收入引致的消费,它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线性消费函数表明,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按固定不变的一个比例 b 增加,此时,消费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7储蓄函数由于储蓄是收入中扣除消费之后的余
13、额,因而储蓄函数可以由消费函数得到。假定 S表示储蓄,于是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表示为:S = Y C(Y)= S (Y)8平均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表示收入中储蓄所占的比重,即 AP平均储蓄倾向也可正可负。一般来说,在收入偏低时,平均储蓄倾向可以为负值;随着收入增加,平均储蓄倾向递增,其数值转变为正值,但总小于 1。9边际储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表示增加的收入中储蓄增加所占的比重,即 YSMP边际储蓄倾向一般为正数值,但小于 1,即 0MPS1,不过,随着收入增加,边际储蓄倾向呈递增的趋势。10储蓄曲线储蓄曲线是表示储蓄与收入之间的关系的曲线。随着收入的增加,家庭部门的储蓄增加,即储蓄曲线向
14、右上方倾斜。同时,随着收入的增加,储蓄增加的速度更快,因而储蓄曲线越来越陡峭。11线性储蓄函数利用线性的消费函数形式,储蓄函数也可以简单地表示为线性形式,即:S = Y C = a +(1 b)Y其中, ( a)就是自主储蓄,它不受收入的影响, (1 b)Y 是由收入引致的储蓄,而(1 b)是边际储蓄倾向。12投资乘数投资乘数指由投资变动引起的收入改变量与投资支出改变量与政府购买支出的改变量之间的比率。其数值等于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五、计算题1解:乘数、收入的变化量和消费的变化量分别为: 3204).01(852.YbCIK2解: 3.)10875.(12.60785.85 201.5).(.
15、 KYI YYGIdd3解:(1) 边际消费倾向为 0.65,边际储蓄倾向为 0.35。(2) 1065.0215.02434646.YICYGI(3)).(K4解:(1)Y = C +I= 50 + 0.75y + 150得到 Y = 800因而 C = 50 + 0.75Y = 50 + 0.75800 = 650S= Y C= 800 650 = 150I= 150均衡的收入为 800,消费为 650,储蓄为 150,投资为 150。(2)因为投资乘数 k = 1/(1 MPC)= 1/(1 0.75)= 4所以收入的增加量为: 425 = 100于是在新的均衡下,收入为 800 + 1
16、00 = 900相应地可求得C = 50 + 0.75Y = 50 + 0.75900 = 725S= Y C = 900 725 = 175I= 150 + 25 = 175均衡的收入为 900,消费为 725,储蓄 175,投资为 175。六、问答题1消费函数与储蓄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之和等于总收入,即C(Y)+ S(Y)= Y第二,平均消费倾向 APC 与平均储蓄倾向 APS 之和恒等于 1,即APC + APS = 1第三,边际消费倾向 MPC 和边际储蓄倾向 MPS 之和恒等于 1,即MPC + MPS =1由此可见,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中只要有一
17、个确立,另一个也随之确立。2一般地,假设投资变动I,国民收入将随之变动Y,如果经济中家庭部门的边际消费倾向为 b,那么,投资增加引起的最终国民收入的增加量为:-1上式被称为投资乘数定理,而 k = 被称为投资乘数。投资乘数也等于边际储蓄倾b-1向的倒数。投资乘数定理不仅说明投资增加导致国民收入成倍增加,而且也说明当投资减少时,国民收入将会成倍下降。乘数定理结论的成立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投资乘数效应是长期变动的累积。这就要求在这一过程中,边际消费倾向较为稳定。其次,在投资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变动的过程中,需要足够的资本品和劳动力。如果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受到资源的约束,那么,国民收入的增加就会受
18、到资本品、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上涨的影响,使得国民收入增加量达不到投资的 1/(1 b)倍。因此,投资乘数定理往往在萧条时期才成立。3相对收入理论认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即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和相对于本人历史上最高的收入水平。 (具体见教材 242 页)4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取决于一生的劳动收入和财产收入。(具体见教材 242 页)5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可由以下两种方式来决定。(1)总支出等于总收入决定均衡国民收入以横轴表示总收入,纵轴表示总支出项目,则在坐标平面内的 线上,总收入等于45总支出,经济处于均衡状态,从而决定均衡的国
19、民收入 。在图中,消费随着收入的增加Y而增加,而投资与收入无关,因而作为总支出的消费加投资与消费曲线平行。总支出曲线与 的交点 E 决定均衡国民收入。45AEE C + IC45O Y总支出等于总收入决定均衡国民收入显然,如果消费和(或)投资增加,经济的总支出增加,从而均衡的国民收入量增加;反之,消费和(或)投资减少,均衡国民收入下降。假定消费函数由 C = a + bY 表示,则经济处于均衡时,有IYb0均 衡 条 件 :投 资 函 数 :消 费 函 数 :从中可以得到的均衡的国民收入为: b1Ia0(2)投资等于储蓄决定均衡国民收入以横轴表示总收入,纵轴表示投资和储蓄。储蓄随着收入的增加而
20、增加,而投资与收入无关,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当投资与储蓄曲线相交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对应于二者的交点 E 决定均衡国民收入 。YI SSEIO YY投资等于储蓄决定均衡国民收入很显然,如果投资增加或者储蓄减少,均衡的国民收入量增加;反之,投资减少或者储蓄增加,均衡国民收入下降。同样,如果把储蓄函数表示为线性形式,则经济处于均衡时决定的国民收入量可以由下面的条件得到: SIbY1a0均 衡 条 件 :投 资 函 数 : )(消 费 函 数 :从中再次得到均衡的国民收入为:b1IaY0并由此验证了无论是用总支出与总收入相等或是用投资与储蓄相等得到的均衡国民收入都相等。第十一章 ISLM 模型
21、综合练习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 2C 3C 4B 5A 6C 7C 8B9A 10A 11B 12C 13A 14A 15A 16B二、多项选择题1BD 2BCDE 3ABD 4CE三、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10 四、名词解释1货币的需求货币的需求是指人们在手边保存一定数量货币的愿望,它是人们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引起的,因此,货币需求又称被为流动偏好。与其他资产相比,货币是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人们对货币很容易与其他资产进行交换。正是这种流动性,人们对货币产生偏好。产生流动偏好的动机主要有三种:一是交易动机,二是预防动机,三是投机动机。2交易动机交易动机是指人们为了应付日常交
22、易而在手边留有货币的动机,人们之所以具有交易动机,原因在于交易发生的时间和取得收入的时间不同步。3货币的交易需求由人们的交易动机所产生的对货币的需求被称为货币的交易需求。货币的交易需求由国民收入决定,并且随国民收入增加而增加。4预防动机预防动机又称谨慎动机,是指人们为了防止意外情况发生而在手边留有货币的动机,人们之所以具有预防动机,原因在于未来的收入和支出具有不确定性。5货币的预防需求由人们的预防动机所产生的对货币的需求被称为货币的预防需求。货币的预防需求也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而递增。6投机动机投机动机是指人们为了把握有利的生息资产而在手边留有一定数量货币的愿望,人们之所以为了投机的目的持有一定
23、数量的货币,原因在于有价证券市场上价格变动可以购买有价证券者获利或者蒙受损失。7货币的投机需求:为了能获得巨额利润的有利时机,必须持有一部分货币用于投资,包括兴建效益好的项目和购买获利多的政权而产生的对货币的需求。8流动偏好陷阱流动偏好陷阱又被称为凯恩斯陷阱,是凯恩斯在分析人们对货币的流动偏好时提出了的。它指这样一种现象:当利息率极低时,人们预计利息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人们预计有价证券的市场价格已经接近最高点,因而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以至于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趋向于无穷大。9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指一个国家在某一特定时点上由家庭和厂商持有的政府和银行系统以外的货币总和。10IS 曲
24、线IS 曲线表示产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和利率的方向变化关系。11LM 曲线LM 曲线使得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的收入与均衡利息率的不同组合描述出来的一条曲线。LM 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特别地,对应于投机货币需求处于流动偏好陷阱的区域,在 LM曲线的左下端也有一段曲线接近于水平。LM 曲线上的任一点都表示货币市场上一个特这一的均衡状态,而在 LM 曲线以外的点,经济处于失衡状态。12投资是指资本形成,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这里所说的实际资本包括厂房、设备、存货和住宅,不包括有价证券。13重置投资又称折旧的补偿,是指用于维护原有资本存量完整的投资支出,也就是用来补偿资本存量中已耗费部分的投资
25、。14引致投资是指由于国民收入变动所引起的投资。15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是一项治本平在使用期限内与其收益的现值等于这项资本品的重置成本或供给价格。五、计算题1解:09153.0rYMPsd2解: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为:Y = C+I + G = 100 + 0.7(Y 100)+ 900 25r +100得 0.3Y + 25r = 1030(1)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为:Md / P = Ms / P得 0.2Y + 100 50r = 500(2)由(1) (2)两式得Y = 3075, r = 4.3即均衡的收入为 3075,即均衡利率为 4.3。3解: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为:I
26、= S195 - 2000r = 50 + 0.25Y0.25Y +2000r = 245(1)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为:L = MP0.4Y + 1.2r = 220(2)由(1) (2)两式得Y = 500r = 0.06即均衡的收入水平为 500,均衡的利率水平为 0.06。4解: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为:I=SS=Y-C=0.2Y-30, I=60-10r0.2Y-30=60-10rY=450-50r六、问答题1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需求。货币的交易需求是人们为了日常交易而对货币产生的需求。货币的交易需求由国民收入决定,并且随国民收入增加而增加。货币的预防需求
27、是人们为了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而对持有货币的愿望,货币的预防需求也由国民收入决定,并且也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加而增加,西方经济学把这两类对货币的需求统称为货币的交易需求,它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表示为 L1 = L1(Y )= kY。货币的投机需求是人们为把握有利的生息资本而持有货币的愿望,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取决于市场利息率,并与利息率成反方向变化。如果用 L2 表示货币的投机需求,用 r 表示市场利息率,则货币的投机需求量和利息率的关系可表示为:L 2 = L2(r ) 。这样,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国民收入和货币市场的利息率,其中货币需求与收入同方向变动,与利息率反方向变动。以 L 表示需求货币需
28、求,则:L = L 1(Y)+ L 2(r ) 。2货币供给是指一个国家在某一特定时点上由家庭和厂商持有的政府和银行系统以外的货币总和。假定政府发行的名义货币量为 M,而经济中的价格总水平为 P,那么货币供给函数可以表示为 PMm一般说来,政府不以赢利为目的,因而货币的供给量与利息率的高低无关。于是,货币的供给可以认为是一个政府可控制的常量。货币供给曲线是一条平行于利息率的直线。3在货币市场上,货币的需求与货币供给的相互作用使得市场利息率趋向于均衡。如图所示。在图中,L 表示货币的需求曲线,在既定的收入条件下,它随着利息率的降低而增加;m 表示货币的供给,它不随利息率的变动而变动,是一条平行于
29、利息率的直线。货币的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 E 使得货币市场处于均衡,并决定均衡的利息率。当市场利息率高于均衡利息率时,比如位于,此时货币的需求小于货币的供给。这意味着,人们想持有货币的数量小于实际持有的货币数量,因而人们就会用手中的一部分货币购买有价证券。结果有价证券价格提高,利息率下跌,从而趋于。反之,当利息率低于均衡利息率时,比如位于,则货币的需求大于货币的供给。这意味着,人们想持有货币的数量超过实际水中的货币量,因而人人会抛出手中持有的有价证券,收回货币,结果导致有价证券价格下降,利息率上升,趋于。只有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时,利息率才处于均衡。这一均衡利息率由下列条件所决定:m = L1(Y)+ L 2(r )L = L1 + L20 L1 M / 8 m1L图 12.1 均衡利息率的决定4使得产品和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的收入 Y 和利息率 r 必须同时满足产品和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由产品市场的分析知道,当投资等于储蓄时产品市场处于均衡。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