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泰走廊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策划书(草稿).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742899 上传时间:2018-10-30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1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泰走廊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策划书(草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吉泰走廊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策划书(草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吉泰走廊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策划书(草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吉泰走廊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策划书(草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吉泰走廊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策划书(草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吉安市“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专项规划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吉安市第三次党代会和第三届人代会精神,全面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根据江西省“十二五” 科学和技 术发 展规划和吉安市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特制定吉安市“ 十二五 ”科学技 术发展专项规划。一、 “十一五”科技发展主要成就“十一五” 期 间,在市委、市政府的 领导 和上级科技部门的指导下,全市科技工作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实施科技创新“ 六个一 ”工程,主动服务于市委、市政府 “主攻项目、决战两区,做大总量、加快集聚”发 展战略,为全

2、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进位赶超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科技创新“六个一 ”工程明显见效。全市高新技 术产业规模明显壮大,2010 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已达到 266.9 亿元和 56.24 亿元,分别是 2007 年的 3.96 倍和2.77 倍,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占 GDP 的比重由 2007 年的15.9 %提高到 37%;创新型企业得到快速 发展,全市获批高新技术企业 5 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 11 家;组织实施了 4 个重大省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项目,争取上级经费 2000 多万元,实现累计销售收入 5 亿多元;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 个,国1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 1

3、 个。科技支撑作用明显增强。科技进步贡献率从“十五” 期末的 45.6%提高到 50.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十五”末增长2.8 倍,占 GDP 的比重从 5.4%提高到 7.85%。农村科技取得新进步,组织各类农村科技项目 505 项,加强了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科技园以及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乡村建设。社会科技事业得到拓展和提升,组织实施各类社会发展科技项目 107项,在医疗卫生、生态保护、减灾防灾、节能减排、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成效明显,建立了省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获批井冈山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吉安风电设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科

4、技兴贸创新基地(电子信息类)。全市科技创新网络平台建设进一步整合并运行,巩固和组建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5 个和 23 个。获批省级民营科技园 7 个;获批省级农业科技园区 4 个。获批省以上重点新产品248 项,自主创新产品 39 项;取得科技成果 458 项,评定市科技进步奖 205 项,获省科技进步奖 19 项;专利申请量 891 件,授权量 530 件。天人集团参与完成的松材线虫防治技术项目获 2009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西大圣光纤有限公司完成的通信用 PMMA 塑料光纤项目获 2010 年度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均为我市首次获此殊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明显加快。以电

5、子信息产业为主2导的高新技术产业优势越来越凸显,获批高新技术企业 5 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 57.82和40.75,2010 年分别达到 266.9 亿元和 56.24 亿元;新材料、LED 照明、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2010 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 83%,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幅列全省第二,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 23.78%。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明显加大。先后实施国家级科技星火、富民强县、科技扶贫、科技救灾和粮食丰产工程等农业科技专项达 128 项,其中星火计划项目 60 项,农业成果转化项目 9 项,农业支撑项目 52 项,粮食丰产工程项目 4 项,富民强县试点

6、县专项 3 项,经费 2974 万元,带动与促进了全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农业科技园的建设。通过科技扶贫,井冈山、永新、遂川三县(市)2010 年 GDP 达到 132.2 亿元,是 2005 年的 2.81 倍;财政总收入 12.75 亿元,是 2005 年的 2.84 倍;农民人均纯收入 5400 元,是 2005 年的 1.8 倍;贫困人口由 2005 年的 11.52 万人降至 8.73 万人。加大了新农村建设、农业科技示范、科技特派员制度等工作力度,大力推广了良种良法、先进适用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推进了现代农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明显壮大。制定实施“十一五” 时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意见

7、、 关于创优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建立了与 20 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培训机构高层次人才合作关系。引进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 110 名,全市拥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34 名、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5 名,省级“ 百千万人才工程” 人选 23 人,市主要学科学 术和技术带3头人 101 名。各类人才在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重点学科方面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指导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创新环境明显改善。全市获得国家和省级科技项目 340 多项,争取无偿资助经费 9300 多万元,是“十五” 期间的 2.7 倍。同时,通过科技招商、企业自筹、科技融资等方式,进一步加大了科技投入力度。各县(市、区)财

8、政科技投入基本达到规定要求。科技支撑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着力在医疗卫生、医药、环境保护、生态保护与建设、减灾防灾等方面,通过集成技术优势,开展多领域、多学科结合的技术攻关和技术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国内众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进行了双边、多边的科技合作与交流。科学普及工作明显加强。农村科普活动扎实深入、社区科普工作卓有成效、青少年科普活动形式多样;科普宣传手段、网络进一步完善;组织开展了科技活动周、科技下乡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全市共举办科技讲座 135 期,参训 16000 多人次,发放培训资料 49000 多份。全市的科

9、普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科普宣传力度不断加大,公共科普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公众科技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十一五”时期,吉安市科技工作 虽然取得 较大成就,但从现实需求和形势发展来看,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科技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总量偏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4果不多,产业化程度不高;全社会科技投入特别是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投入不足;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还不突出,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创新体系建设不够完善,高层次创新人才缺乏;创新环境有待于进一步优化等。二、 “十二五”时期科技发展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 总体思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

10、展、引领未来” 的科技工作方针,围绕“ 主攻 项 目、决战 两区、做大总量、加快集聚” 的战略部署,以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 ”工程为抓手,以加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扩大科技大开放,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着力解决新农村建设科技问题,着力保障民生科技需求,积极构建具有吉安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建设开放繁荣秀美幸福新吉安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二) 基本原则(1)坚持科学发展、服务大局。按照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总目标,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和形成未来竞争新优势的重

11、大需求出发,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5(2)坚持宏观统筹、协调推进。牢固树立大科技理念,强化科技工作总体部署,加强宏观指导和协调,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统筹项目、人才和基地建设,促进部门、行业和基层工作联动,共同推进全市科技创新。(3)坚持突出重点、兼顾各方。重点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集中力量实施一批重点项目,与此同时,注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4)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立足现实需求,加强亟待解决的共性或关键技术的研究,力争取得突破,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条件平台、创新基地和人才队伍建设,夯实科

12、技创新基础。(5)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合作。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加快推进科技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增强发展活力。继续实施科技大开放战略,巩固成果,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开展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三) 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十二五” 期 间,大幅提高吉泰走廊科技支撑能力,大幅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高重点领域和优势学科研发能力,大幅提高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科技进步综合水平在全省位次前移-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6提高到 55%,科技条件平台、研发基地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形成吉安特色科技创新体系。2、具体目标:力争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每年实施重

13、大科技项目 2 个左右,重点课题攻关 10 项左右,力争取得一批关键性原始创新成果,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一批重大战略产品,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到 2015 年重点新产品开发能力达到 80 项左右。支撑产业发展的研发能力明显增强。产业链不断延伸,到 2015 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 800 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 600 亿元,技术合同交易总额达到 8000 万元。农业科技进步水平大幅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上升到 55%,科技成果转化率达 45%,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 98%,水 产、畜禽良种覆盖率提高 5 个百分点。科技惠及民生取得新进展。解决一批惠及民生的公益性技术难

14、题,开发一批改善民生的技术和产品,民生科技水平有显著提升,科技保障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投入显著增加。全市 R&D 经费占 GDP 的比重达到 1.5%,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2.5%。7条件平台建设逐步加强。新组建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5 个左右,新增省级研发平台 3 个,组建省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 3 个左右,新建各类科技开发及示范基地 20 个左右。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达到 20 人年,培养和造就科技经营复合型人才 15名,青年科学家 10 名,建设省级优势科技创新团队 3-5 个,市级优势科技创新团队

15、20 个。专利申请与成果引进跃上新台阶。年专利申请量 400件以上,引进先进技术成果和专利 100 项左右。“十二五”时期我市科技发展主要指标指 标 2010 年 2015 年科技进步贡献率(%) 50.1 55科技进步综合指标排位 9 前移 2-3 位研发人员投入强度(人年/万劳动力) 10.18 20.0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亿元) 265 600重点新产品开发数量(项) 45 80R&D 经费 占 GDP 的比重 (%) 0.92 1.5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财政支出比例(%)0.95 2.5专利申请量(件) 294 400技术合同交易额(万元) 5000 8000三、重点任务8(一)深入实施

16、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大力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以高端电子信息、新能源及节能技术、新医药及微生物农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加大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创新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环境,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工程。按照战略性新兴产业延伸产业链发展规划,选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对创新链进行系统部署,建设并依托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强化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技术成果产业化。抓好重大科技研究和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专项的实施。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按照“整合资金、捏紧拳头、有限目标、重点扶持”的原则,改革和完善专项管理办法,对专项实施的过程进

17、行管理和跟踪问效,加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的研究和重大高新技术产业成果的示范应用力度,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提高重大产业化项目的实施效果。实施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围绕解决产业核心关键技术,促进产业规模化发展,以实施制造业信息化、企业技术创新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和科技担保等计划项目为抓手,统筹技术研发,加强资本运作,优化资源配置,完善配套政策,推进省级民营科技园建设,培养和发展一批民营科技企业。抓好 10 个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试点,培育 10 个省级、91 个以上国家级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一批超百亿元的创新型龙头企业,加速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规模化、集群化和国际化。加速推动创新平台

18、、特色基地和创新团队建设。实施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工程,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支持建设一批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博士后工作流动站,创建高水平的创新研发平台。实施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基地培育工程,加快风能核能及节能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及团队建设工程,通过实施各类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领军人才,组建一批高水平知识和技术创新团队。(二)大力推进科技入园工程以提升园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园区经济发展水平为目的,以全面推进科技“六入园” 为重要抓手,大力 实施科技入园工程,全面提升科技服务园区的综合能力和水平,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速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生产力促进中心作为科技入园工程主体的作用,大力引导各级各类生产力促进中心将工作重心前移至各类园区,开展直接有效的科技服务,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技术难题。积极探索生产力促进中心专业化发展新方向,逐步构建市、县上下联动、综合性与行业(专业)性协同配合、网络化运行的科技服务体系。加强产学研结合,强化科技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规章制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