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選修部分單元五:宗教傳播與文化交流宋元期間伊斯蘭教傳播的特色 49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選修部分單元五:宗教傳播與文化交流50 宋元期間伊斯蘭教傳播的特色學習重心:宋元期間伊斯蘭教傳播的特色建議分析內容: 伊斯蘭教內容簡介及伊斯蘭教在中國宋元兩代流佈的概況。探討問題建議: 中國人如何理解伊斯蘭教及管理其教徒?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選修部分單元五:宗教傳播與文化交流宋元期間伊斯蘭教傳播的特色 51探討問題建議:中國人如何理解伊斯蘭教及管理其教徒?今日之回教徒談中國回教時,每喜以回教與回族相混。有人甚至於費盡精力,以種種考據結果,證明中國之回教徒非漢族而為回族。吾人承認
2、回教徒,因宗教信仰之不同,而與一般非教徒之生活習慣,頗有差別之處。但人類能否因信仰一致而有相同之生活習俗者,即組織為一民族,實為一問題。參考:傅統先:中國回教史(長沙:商務印書館,1940 年),頁 10。背景:鄭思肖,字所南,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詩人與畫家,生於南宋淳祐元年(1241),卒於元延祐五年(1318)。他對伊斯蘭教有以下的記述:鄭思肖心史:回回事佛,創叫佛樓,甚高峻。時有一人發重誓,登樓上,大聲叫佛不絕。 宋朱彧萍洲可談卷二:廣州蕃坊,海外諸國人聚居。置蕃長一人,管勾蕃坊公事,專切招邀蕃商入貢,用蕃官為之。巾袍履笏如華人。蕃人有罪,詣廣州鞫實,送蕃坊行遣,縛之木梯上,以藤杖撻之徒以
3、上罪則廣州決斷。引文大意:廣州蕃坊是外國人的聚居地。朝廷在蕃坊內任命一名蕃長,負責蕃內的公共事情,至於招商引資要之事,也以蕃官負責。蕃長的衣服可與華人一樣。若蕃人犯罪,蕃長須先向位於廣州的宋朝地方官員報告,之後便可在蕃坊內將犯人縛在木梯上,以藤杖杖罰,然監禁以上的罪案須完全由宋官員處理。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選修部分單元五:宗教傳播與文化交流52 宋元期間伊斯蘭教傳播的特色唐代時的蕃坊只是表示蕃人聚居地的稱謂,並非出自於政府專門的政治建制行為。宋廷在廣州專設名為蕃長司的行政機構,從而將蕃坊制度固定下來。該行政機構同時兼有一部份司法權力,設有蕃長(或稱都蕃長) 蕃長一職由蕃商中挑選,由宋朝政府
4、任命。根據明末清初學者顧炎武的說法,蕃長司的設置,當為北宋登基後之事。參考:葛壯:伊斯蘭教與中國社會(台北:東大圖書公司,2002 年),頁 27。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選修部分單元五:宗教傳播與文化交流宋元期間伊斯蘭教傳播的特色 53懷聖寺懷聖寺光塔,在光塔路。建於唐初,是伊斯蘭教傳入我國後最早建立的清真寺之一。為紀念伊斯蘭教創始人至聖穆罕默德,故名懷聖寺。又因寺內有一光身柱形塔,故又稱光塔寺。元至正三年(1343)曾毀於火,至正十年重建;其後明成化、萬曆,清康熙、道光、同治年間先後重修;禮拜殿為 1935 年重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廣州懷聖寺光塔,攝於 1999 年)參考:廣州市文化
5、局等編:廣州文物志(廣州:廣州出版社,2000 年),頁 102。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選修部分單元五:宗教傳播與文化交流54 宋元期間伊斯蘭教傳播的特色元代懷聖寺的重修廣州懷聖寺在元至正十年(1350)重修,寺內立有重建懷聖寺記碑刻一方。碑刻以中文為主,講述懷聖寺的唐代建造者和元代重修者等等,而在中文上面有三行阿拉伯文,陸蕓的翻譯如下:至高無上的真主說:只有篤信真主和末日者,才配管理真主的清真寺。先知(祝他平安)說:誰建造了一座真主的清真寺,偉大的真主將在天堂為他興建 7萬座宮殿。資料來源:陸蕓:元代伊斯蘭教在中國東南沿海的傳播與發展,載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 年第
6、6 期,頁 22。蒙古西征之前,穆斯林在中國主要以經商為主,人數較多和長期居留的中心,仍以京都及通商口岸為限。穆斯林大批進入中國,不受限制地至各地自由居住,則開始於蒙古西征之後。在西征中,每次戰爭勝利後,蒙古統治者將大批中亞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遷徙到東方,其中有被簽發的軍士、工匠,以及自願投奔蒙古和東來經商的各族人士。這些人在元代官方文書中稱作回回,列為當時所謂色目人的一種。參考:周燮藩、沙秋真:伊斯蘭教在中國(北京:華文出版社,2002 年),頁 71。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選修部分單元五:宗教傳播與文化交流宋元期間伊斯蘭教傳播的特色 55元代人士共分為三階級:上級為蒙古人,中級為色目人,
7、下級為漢人。所謂色目即西域人之總稱。元時或以回回代表色目,或以色目代表回回,而實指各國各族信奉回教之人民而言。參考:傅統先:中國回教史(長沙:商務印書館,1940 年),頁 55。元代科舉元代科舉以蒙古色目 註 為一榜,漢人南人為一榜,蒙古色目人願試漢人南人科目,中選者加一等注受。自延祐初年(1314)舉行科舉,色目人每次等進士第者,輒有數十人,至少也有十餘人。中間雖經罷廢,然舉行者尚有十五六科。色目人仕於中朝、學於華夏者人數很多。在官職的任命上也是如此。註:元朝色目人包括信奉伊斯蘭教的回回人。參考:周燮藩、沙秋真:伊斯蘭教在中國(北京:華文出版社,2002 年),頁 73。中國歷史科(中四至
8、中六)選修部分單元五:宗教傳播與文化交流56 宋元期間伊斯蘭教傳播的特色回回戶元朝制訂了針對各種人口的差役辦法,其中有關回回人的差役,大意如下:回回和畏吾兒戶,欽奉先帝聖旨,不論甚麼背景,全發至州縣,與當地的民戶(漢人)一起當差。那些居住在回回寺但沒有田產的答失蠻、迭里威失戶,須開除寺籍;對於那些擁有田產的戶口,則依照回回戶的習慣,為政府當差。(按:答失蠻是伊斯蘭教群體中的上層人物,而迭里威失戶指伊斯蘭教中的高級修道士。這項條文,主要是針對那些躲藏在回回寺內以逃避政府力役的穆斯林。)資料來源:原文見於大元聖政國朝典章典章十七;戶部三;九上-九下(台北:文海出版社 1964 年重印),上冊,頁
9、249。西域富商大賈元許有壬(1287-1364)至正集卷 53西域使者哈只哈心碑記載,從西域來到中國定居的商賈,雖然非常富有,然求其善變者則無幾也,居中土也,服食中土也,而惟其國俗是泥也。和叔則曰:予非敢變予俗而取擯於同類也。引文大意:這些西域富商大賈雖然在中國定居,但大多不願意改變其原來的生活習慣,有人認為,他們拘泥於本國風俗的原因是,萬一有所改變,會遭到其他同鄉的排擠。資料來源:許有壬:至正集,卷 53,4 上下。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選修部分單元五:宗教傳播與文化交流宋元期間伊斯蘭教傳播的特色 57哈的哈的,一作合的,又稱哈的大師,阿拉伯語 Gadi 的音譯。伊斯蘭教法官稱號。職責為
10、依據宗教法律斷決教徒的案件。伊斯蘭國家從中央到各地方都設有此職,以精通法律和教理的學者充任。元代入居中國各地的中亞、波斯、阿拉伯各國伊斯蘭教徒極多,元廷許色目人各依本俗處理本族事務,伊斯蘭教徒聚居地沒有哈的,朝廷設置回回哈的司作為管理伊斯蘭教徒的機構。至大四年(1311),仁宗下令罷回回哈的司,命哈的大師只管掌教唸經,回回人所有刑名、戶婚、錢糧、詞訟均由官府衙門斷決。資料來源:中國歷史大辭典遼夏金元史(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 年),頁 364。中國歷史科(中四至中六)選修部分單元五:宗教傳播與文化交流58 宋元期間伊斯蘭教傳播的特色建議討論問題:閱讀資料一,回答以下問題:1. 回教是否
11、等同回族?為什麼? 閱讀資料二,回答以下問題:2. 伊斯蘭教傳入中國之初,中國人如何稱呼其教堂和穆罕默德?這些名詞的使用,可見當時的中國人以什麼宗教類比伊斯蘭教?(受佛教影響,中國人以寺稱呼伊斯蘭教堂,以佛稱呼穆罕默德。)閱讀資料三、四,回答以下問題:3. 在安置和管理留居中國的(大部分是穆斯林)問題上,宋朝在處理上有什麼特點?4. 為什麼宋朝將蕃坊設在廣州?(外貿關係,蕃人多聚居廣州。)閱讀資料五、六,回答以下問題:5. 隨著穆斯林到廣州日多,該處有何建設以滿足他們生活上的需要?這座建築歷年不斷重修,反映伊斯蘭教在廣州的發展情況怎樣?6. 懷聖寺名稱的聖指誰人?元朝人相信,穆斯林建造清真寺,除了可讓教友有一祈禱之所,在個人方面有何好處?閱讀資料七、八,回答以下問題:7. 穆斯林人口為什麼在元朝會大增?他們在當時的社會地位怎樣?